「你以為很多事情是可以重複的,還有下一次,於是你連說再見的時候都懶得回頭,但你錯了……」
——題記
你能為最愛的人做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你腦中會第一時間想起誰?
如果此刻的你還沒有答案,我推薦一去看一下這部皮克斯出品, 由丹·斯坎隆執導兼編劇,湯姆·赫蘭德、克裡斯·帕拉特主演的全新動畫電影——《二分之一的魔法》。
影片設定在一個由精靈、巨魔和靈魂等組成的郊外幻想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奇特而神奇:
穿行在垃圾桶間的獨角獸,穿著糖果條紋遊蕩的負鼠,還有佩戴著警徽卻選擇開車出行的人馬警官,還有被豢養在家裡的寵物龍……
在這個天馬行空的世界裡,魔法是真實的,它曾經被強大的巫師們掌握。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魔法早已被現代技術所遺忘和取代,只有少數人還保留著魔法天賦。
弟弟伊恩和胖哥哥巴利一對性格迥異的兄弟,伊恩膽小懦弱,巴利卻熱情洋溢、自信滿滿。
16歲生日那天,母親從樓上取下一個長條包裹,那是父親的遺物——一根魔法棒!原來,通過魔法可以讓早已去世的父親回到人間一天。
即使這個事情看起來有些荒誕,但是思念父親的兩兄弟還是決定進入這個幻想世界,與父親共度最後一個神奇的日子。
作為皮克斯的全新力作,《二分之一的魔法》延續了其老少鹹宜的溫情電影路線,精美的動畫畫面,深刻的情感刻畫,治癒中又不乏跌宕起伏的劇情,用最自然的方式向你提出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
當給你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去拼湊一位已然離去你卻最想見到的人,你願意為之付出多少?
8月29日,山西臨汾襄汾縣,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午後,喧鬧的酒店、喜慶的人群,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災難會突然降臨。
「轟隆!」隨著一聲巨響,剛才還是高朋滿座的酒店瞬間坍塌,煙塵伴著磚瓦砸落的聲響,吞噬了全世界。
消防火速趕到現場救援,在掀動一塊數百斤重的樓板時,他們意外地發現那裡有一個中年男子。
「我們現在不敢往上頂了,你看見了嗎?他懷裡抱著個嬰兒!」
在整理遇難者遺體時,消防人員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將孩子從父親的懷裡抱出!
在災難來臨前一秒,父親找到了兒子,以血肉之軀扛起了全世界,這位父親難道不知道自己根本無法與那千鈞之重所抗衡嗎?
我想他是知道的,但是為了愛的人,哪怕機會渺茫,他仍願意奮力一試!
同樣願意為了愛的人奮力一搏的還有我們的男主角——伊恩,在電影《二分之一的魔法》的開篇,伊恩的形象是是膽小而懦弱的:
父親的早逝讓他從小都沒有安全感,面對校園霸凌,他雖然心中不忿卻不敢做聲,已經16歲的他不敢開車,甚至連生日派對都鼓不起勇氣邀請同學參加。
但在他的心裡,一直把父親視為偶像,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特立獨行並且風趣幽默的人——「be like dad」(更像爸爸)是他的願望,而沒有見過老爸則是他一直的遺憾。
所以當有一個機會可以「復活」老爸一天,即使前路充滿了未知的困難與冒險,即使只能有一天的相處,但懦弱如他,也鼓起勇氣願意一試!
那並不是一條平坦的旅程:
他遇到了兇惡的飛車黨,在會噴火的蠍尾飛獅手裡搶到藏寶圖;
他在川流不息的車流裡「強迫」自己駕駛著自己曾經畏懼的汽車,他恐怖幽暗的城堡裡咬著牙與一個個機關搏鬥……
那些他曾經畏懼困難,因為對父親的愛,支撐著他越過了一座座高山,闖過了一道道險關!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他也在一分一秒地成長,曾經那個膽怯害羞的他,終於為了父親親手撕掉了「懦弱」的標籤,成為了像父親一樣「勇敢而自信」的人。
這或許就是愛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自己的力量,也明白無法對抗自然規律,可是當不得不面對與親人的分離時,我們還是會會鼓起勇氣去守護最愛的人,即使我們並不勇敢。
與弟弟伊恩相比,哥哥巴利則一直顯得有些沒心沒肺——
他性格囂張,天不怕地不怕,開著一輛不知道是幾手的「破車」在街上遊蕩,闖禍更是家常便飯;
他說話沒邊,極不靠譜,傲嬌又固執,嘴硬且善良,喜歡魔法卻沒有天賦,萬事都要摻一腳的「龍勇士」。
比如,為了不讓拆遷隊拆毀古代水把自己綁在水池上:
「我不會讓你們拆除這個水池的,踏上大遠徵的古代戰士,都飲用過這裡的水 。」
被老媽的男朋友半人馬告狀給老媽。
就連生他的媽媽在接到警察的電話時都忍不住下意識地說:
「如果犯事了,肯定是我的大兒子巴利,絕對不會是伊恩。」
巴利就像我們身邊那個被父母整天念叨的「反面典型」,從小我們被教育「離這種孩子遠一點」,卻很少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聲音,想想為什麼他們會變成現在的模樣。
原來,巴利的變成現在的模樣,也是因為父親。
每當弟弟提起父親,巴利也只說只記得老爸的三件事:鬍子扎人;傻瓜般的笑聲和總把老爸的腳當鼓敲。
但我們都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
原來,在父親病重的時候,年幼的巴利因為害怕看見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的父親,而選擇了逃避,直到父親走,他也沒有去看望父親一眼,這成為橫亙在他心頭難以抹去的遺憾。
這讓我想起了《比句點更悲傷》中講到的一個故事:
一個老人去世了,眾人紛紛指責他的二兒子不「孝順」——
「那個兒子引魂不來、做七不來,功德不來,自己的爸爸往生都這樣!真是不孝!」
兒子什麼都沒有講,依然我行我素,卻在眾人散去後,獨自一個來到了殯儀館。
「我甚至不敢來見他最後一面,就連他因癌症日漸消瘦的時候,我也不敢看他……其實我怕,我真的很怕,他曾經是我的英雄,是教過我許多事情的人,突然間變成了一個骨瘦如柴的老頭,我看著他的眼睛,好像總是在說「救救我」,但是醫生說沒救了,我又能怎麼辦……」
或許因為愛得深沉,才不敢面對親人的離去時的背影吧。
所以,寧願讓自己在遺憾中掙扎,也不願看著親人日漸枯萎的模樣;
所以,寧可帶上滿不在乎的面具,抗下眾人的指責,也要倔強地昂起頭掩藏徹骨的悲傷。
於是,那個備受指責的二兒子選擇在眾人到來前離去,而哥哥巴利則告訴自己:
「以後不管遇見什麼事情,我都不會害怕。」
經歷了千辛萬苦,各種陰錯陽差,一路跌跌撞撞的兄弟兩個終於到達了可以幫助父親重回人間的火水晶所在地。
滿心希望打開那道通往勝利的大門時,命運又和兩兄弟開了玩笑——
沒錯,他們回到了原點。
而此時太陽西沉,與最後能復活父親的時間剩了不足一個小時!
伊恩徹底崩潰了。
對於父親,從小他只有那點可憐的錄影帶中模糊的影像和別人口中的點滴傳言,天知道他費了多大的力氣、鼓了多少勇氣才走到了如今,可是,當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他怎能不失望?
他向巴利肆意撒著自己的怒氣:
「都是因為你!不是你說走這條路,我原本有可能見到老爸的!」
他怒氣衝衝地撇下了巴利一人,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絲毫不顧巴利眼中同樣受傷、懊悔的神情。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其實是因為你知道,如果不和客戶好好說話,你就失去了賺錢的機會,如果不和外人好好說話,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形象。但不和家人好好說話,最親近的人仍能夠包容你,所以少了些顧慮,多了些強勢。」
伊恩其實很像生活中的我們,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家中最懂事的那個,總覺得自己有能力抗下一切,卻很少想到我們的歲月靜好,皆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當伊恩一個一個劃掉想與老爸做的事情時才發現這些事這麼多年,代替父親在成長過程中保護、陪伴伊恩的正是他平時最瞧不上的哥哥,巴利。
當想通了這些,伊恩好像也沒有那麼難過了,畢竟,把握住當下,守護好眼前人也是父親對他的希望。
畢竟,生命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那麼與其抱怨,或是執迷,好好珍惜每分每秒,珍惜當下,珍惜身邊愛你和你愛著的人,不要讓真正對你好的人,從你生活中消失。
所以,得到了就好好珍惜,錯過的就慢慢忘記。
這或許是那個我們無法挽回的人最希望看到的。
當失去摯愛的人也不要傷心,漫漫人生路總會有一人去彌補你所有的遺憾。
當那人出現,之前所走過的艱苦,孤獨好似也沒那麼耿耿於懷了。
最後的最後,有一個懸念留給大家:為什麼電影要叫《二分之一的魔法》?兄弟兩個最後是否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請走進電影院去看看這部笑中帶淚、搞笑又不失溫情的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