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然會
這段時間,母親做了個膽囊切除手術,我在醫院陪護了幾天。我在這些天,看了些人,想了些事。對於積累二字,深有體會。有積累的家庭是航母,沒積累的家庭是草屋。
01
航母VS草屋
許可馨事件還有沒有下文,又出了一個仝卓。兩個年輕人的共同點是,有家庭背景。說白了就是家庭有積累,有關係,有實力。這樣的家庭,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這些事情,如果放在普通家庭,是按照正常程序,合理合法也是辦不到的。但是,人家靠著家庭的積累和關係,就可以在不考慮法與理的情況下,順利辦成。那都不是事兒!
難怪人家仝卓在直播間調侃這種事情的時候,既害羞又得瑟。不論你喜不喜歡他這個人,也不論你討不討厭這種事情。有積累的家庭,存在事實上的優勢。
這種優勢既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層面的。而普通大眾更多的只是吐槽人家物質層面的積累。錢,當然是最重要的家庭積累。但是除了錢以外,還有許多無形的精神積累。比如家庭成員的自信,比如家庭的人脈關係網絡。這些無形積累,可以讓他們的金錢更有價值。
我們沒有這些,所以,也許我們會羨慕,嫉妒甚至恨。也正常。那樣的家庭好比是一艘航母,可以搭載著他們的子女,搭載著他們家庭成員的夢想和希望。更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夢想發射」,「一飛沖天」。
而沒有積累的普通人家,就好比是一個草屋,漏風又漏雨,還隨時搖搖欲墜,極端不安全。
在醫院的另一個病房裡,躺著一個70多歲的老人,痛苦哀嚎,整個走廊都迴響著他那痛苦的聲音。原因是,自己有腎結石,痛苦難當。但是,子女人也沒到,錢也沒到。醫院卻在等待家屬的籤字。若不是經濟困難,又怎麼會如此不堪?
網上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家庭條件怎麼樣,住一次院就知道了。你只有經歷過這種事情,你才會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有積累的家庭,不害怕出意外。狂風暴雨都不怕,萬水千山只等閒。他們的抗意外和抗壓能力,很強。有積累的家庭成員,住一次院是什麼情形?找好的醫院,找好的醫生,用好的藥物,錢不是問題。
沒有積累的家庭,很害怕出意外。一場意外足以摧毀一個家庭的所有經濟基礎。沒有積累的家庭成員,住一次院是什麼情形?不知道哪個醫院好,不知道哪個醫生好,希望用便宜的藥物,能省就省吧。
無數的家庭因貧致病,又因病返貧。《我不是藥神》裡有一句話,道盡了世間所有的心酸。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有錢,有病也沒病;沒錢,沒病也有病。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如此。
有的人在航母上發射夢想,有的人在泥潭裡迷失方向。不是你不夠努力,也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要讓位於你的十年寒窗?
難怪農村流傳著一句名言:幹得好不如婚得好。有的人的婚姻是火葬場,有的人的婚姻就是富貴宴。一旦攀上高枝,人生從此達到了高潮,人生從此達到了頂峰。
為什麼農村很多人大齡單身?女的在爭取嫁個有錢人,男的在爭取取個便宜的。男女都在等,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過了似水年華。如果家庭有積累,說辦就辦,何須等待?沒有積累的家庭,時間就是唯一可以逆襲的籌碼。只是,這種籌碼本身就是有缺陷的。那就是意外和病痛。
02
有積累的家庭,也可能衰敗
航母是一種超級武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比如美國人用航母,就會囂張跋扈,恃強凌弱。可是,我們中國人用航母,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麗和平。
所以,關鍵是看誰在操控航母。
許可馨家的航母,操控人是其父母,人品不詳。但是,許可馨這個艦載機,橫衝直撞,脫離規則和指引,就會很危險。最大的危險是艦載機的爆炸把航母給毀了。
同樣,仝卓家的航母,操控人也是其父母,人品不詳。但是,仝卓這個艦載機也是不怎麼合格的機型吧?這麼快就要上艦試飛,甚至發射夢想,就不怕艦毀人亡嗎?
有積累的家庭,也可能衰敗,最大的原因就是無德。當然,不完全是因為父輩無德,也有情況是父輩挺好的家庭,到子輩就不行了。可能是基因突變?抑或是討厭太好的生活?不得而知。有錢無德的家庭,一定富不過三代。這是天理。天要人滅亡,必先令其狂。報應說到就到,亙古不變。
03
努力的方向就一個,增加家庭積累
增加家庭積累,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沒有積累,那麼就去創造積累。萬事開頭難,但是不開始會永遠難。
打江山不易,很多人在打江山的路上就掛了。也有很多人在打江山的路上,忽視了對子輩的教育,也為江山的根基埋下了隱患。比如辛苦創業劉皇叔,一朝垂敗劉阿鬥。現在的許某、仝某,不也是新時代的劉阿鬥麼?這樣的劉阿鬥又何止一二?
正是有那樣的劉阿鬥,在時刻警惕我們,一個家庭光有金錢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道德品質的積累,需要人格正能量的積累。否則,一切財富就是過眼雲煙。
賺錢,是不需要教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一代,賺錢途徑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合法,就可以。在家庭的精神積累上,個人建議先從兩件簡單的事情做起。一個是讀書,一個是行善。
越讀書,越謙遜。那些反智的教授,就不要拿來反駁我了。他們那些個小毛賊,只是讀書人中極其少數的幾個。大部分讀書多的人,都會充滿正能量的。不能因為幾個小毛賊就全盤否認讀書的積極作用吧。
老話說得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家庭的福報,很多時候來自這個家庭的積德行善。行善不是有目的的付出,而是發自內心的付出。如果為了回報才行善,那麼餘慶也不會到你家。有的家庭,可能付出一代人的行善,也沒有讓家庭富貴幾許。但是,福緣已經在悄悄積累了,福報可能要惠及你的子孫後代,這不正是餘慶嗎?
如果你認真讀書,積極行善,那麼家庭的精神積累很快就會得到提升。精神積累有了,物質積累也就不遠了。以財傳家,不過三代;以教傳家,百世其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