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讀書筆記3:改變行動的習慣,鍛鍊溝通能力和聯想力
荀子曾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意思是:土堆積多了就變成了山,風雨就在這裡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麼就會達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裡有著奇怪的裝飾,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還是廚具都掛著紙片,每片紙上都記錄了一些美妙的詞彙,他把紙片放在房間的每個角落,為的是每時每刻都隨時記錄,傑克倫敦正是這種對語言和素材的不斷積極,才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寫出像《熱愛生命》、《鐵蹄》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
傑克倫敦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成功離不開積累。
我們要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也需要積累和訓練。
除了訓練自己評論能力,擴大閱讀外,還要鍛鍊自己的溝通力和聯想力。
那怎麼做呢?
讓我們一起翻開《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
作者商藤孝是日本企業教育、溝通專家,長期教導企業、職場人士及學生如何獨立思考,並快速提出自己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在掌握新規則的基礎上,整理對應該規劃的練習,掌握贏得遊戲的技能。作者提出了「5天短期集訓」的方式,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提升你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介紹了幾種方法,我給大家重點說說以下3種方法:
一.增加詞彙量
我們在和別人閒聊時,如果我們在講述新聞報導時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和觀點,這樣聊天就會有趣和愉悅。
這需要我們一定的知識儲備。
如果沒有一定知識和詞彙儲備量,我們無法提出一個有趣的話題。
如果有豐富的詞彙儲備,我們能詳細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何增加詞彙量?
1) 在平常會話中,留意充滿智慧的關鍵詞
2) 閱讀。閱讀能增加詞彙量,但需要通過輸出才變成自己的東西。
3) 綜藝節目:因為綜藝節目拍攝比播放時間多2倍,編輯加工後再播放的部份,是經過競爭最終留下的精煉部份。
什麼評論會留下來?
前後文邏輯合理通暢觀眾可以產生共鳴或是一些引起注意的評論。4) 廣播電臺。
電臺主持人靠的是語言的駕馭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電臺的談話的內容及說話方式與我們平常的談話十分相似。
作者建議我們收聽並學習,可以磨練自己對語言的感覺。如果持續收聽電臺,就是學習有智慧的語言的過程。
二. 善於提問,聚集思考點
在工作上,如果遇與客戶溝通時,對於客戶的話,有時候可能有理解的偏差。
如果只是某種程度上的詢問,就以為了解客戶的需求,餘下就充耳不聞。按照我們的理解做事情,可能未必符合客戶想法。 如果沉默傾聽,也不一定能掌握工作的全部要求。最佳的方式是通過反覆提問,慢慢聚集於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客戶彼此了解,得到靈感,這個過程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有創造性的過程。而明確了解對方的要求,走出已有思維定式,就能夠讓自己接受新事物的刺激,拓展工作的維度。
怎麼才能提高提問能力?
有幾個步驟:
(1) 積極地做備忘錄。不僅要記錄對方的發言,也要隨時記錄下自己想問的話。
(2) 用心研究提問。即使記錄下想問的問題,也不能將記錄下來的東西全部提問。要挑出具體,本質性的問題。
(3) 提問要有勇氣,要仔細斟酌提出的問題
(4) 在準備的3-4個問題中,挑選1-2個問題進行提問。最後提問的質量非常高。
例如新聞發布會。
路透社一位資深記者在一次全國兩會期間對人民日記記者說:參加記者招待會,就像參加一場刺激性很強的競賽。全身的神經都活躍,全部的知識儲備都動員起來,進入興奮狀態。
新聞發布會上的提問往往代表記者本人和所在新聞單位的業務水準,提問本身也成為新聞作品本身的組成部分。因此記者對所提問題無不殫精竭慮,精心設計,力求與同行不一樣,又使侯問者便於問題。
又例如:
日本京瓷曾發生一件這樣的事情:
京瓷是由日本之神稻盛和夫在1959年創辦的。
京瓷是一家生產陶瓷用品、半導體零部件等產品的公司,是一間世界五百強公司。
在全球遭遇石油危機的時候,京瓷接了很多紡織機構的訂單。但紡織機械完全賣不動,也導致了紡織機上所使用的京瓷上使用的陶瓷零件也斷了訂單。稻盛和夫要求所有員工外出拜訪客戶,聽取反饋。
有一次京瓷的員工去拜訪某家魚具製造企業。
看到釣魚線滑動部位上使用金屬導向圈,但金屬導向圈因摩擦係數大,釣魚線滑動阻力大,當釣到大魚時,會因摩擦生熱而斷線。
這位京瓷的銷售注意到了這一點。
精密陶瓷不僅耐磨損,而且摩擦係數小,因此紡織機械與高速運動的紗線接觸的部位,用精密陶瓷來替代魚杆上的金屬導師向圈,既能做到滑動效果好,釣魚線也不易斷掉。
於是這位銷售人員就向漁具廠家提出建議:
「我們京瓷公司製造精密陶瓷,紡織機械在高速運動的紗線接觸的部份,就使用我公司耐磨的陶瓷零件。貴公司生產漁具,你們魚竿上與釣魚線接觸的金屬導向圈,改用陶瓷試試怎麼樣?」
但是魚杆上的導向圈,並不像紡織機械因為紗線不停的高速運轉而很快磨損,只是投竿、收竿時滑動一下,所以對方回答:「用陶瓷的價格高,沒必要。」
但這位銷售員不死心,為了引起對方的興趣,繼續耐心地動員說:「用陶瓷零件不僅不磨損,而且可以減少與絲線之間的摩擦係數,這樣線就不容易斷,在釣魚時這點應該是很重要的。」
漁具企業的領導人聽了這位銷售員的話同意試試。先用原來的金錢圈,加上負荷用力拉,果然魚線發熱斷裂,然後換上陶瓷圈,一點問題沒有,線不斷,釣大魚線也不斷。
漁具企業領導人一錘定音,接受了陶瓷做的導向圈。現在所有高級釣魚竿上都被採用了。
這位銷售人員是一位善於提問者。他的提問經過思考,並且有勇氣提了出來。這之後,魚竿用了陶瓷導向圈,京瓷也因為這個新產品而避開了危機。這位銷售人員提問能力和聯想力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三. 轉述
不管我們有意識收看電視,收聽電臺,閱讀,但是不能保證將詞彙能力提高或智慧提升將聽到的話轉述給別人。
作者建議,嘗試將聽到的話,經過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整理後再轉述給別人。
那怎麼做呢?
作者建議:
(1) 可以嘗試給電臺投稿。
因為要投稿,所以會琢磨內容本身,不停地琢磨內容本身,就會不斷磨鍊自己的語言能力,提高思想深度。
(2) 將電臺裡聽到的話,經過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整理後再轉給轉述給其他人。
(3) 換個角度:把自己從聽眾換成為自己要複述的人。這樣就不能漏聽某些細節。經過這樣訓練,對語言的敏感度會增強。
@閱讀時空,看到這裡,我有幾點想與大家分享:
1. 學會提問。
提問就是深度思考的過程。
像新聞發布會的記者,他們的提問的問題要與同行有差別,顯示自己的專業性,同時又要避免這些問題難以回答。所以記者對於提問的問題都是精心設計的。
在職場上,關於工作的問題必須問清楚。
例如可以問這些問題:
最遲什麼時候必須完成? 這項任務重點是什麼?打探領導想要什麼效果?然後用自己的話把工作安排複述一次給領導聽。因為當你和領導再次確認工作的時候,領導從你的複述中指出問題,告訴你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在執行工作的時候犯錯。
2. 積累和堅持
現在搜集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書籍、雜誌、報紙、電臺、網絡等等。
我們對搜集回來的素材加工,整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通過有效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別人就會認為我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積累和堅持。
昨天我們的老師發一個勵志的資料:一位頭條草根大咖,靠圖文寫作,每次寫的都是500萬以上閱讀量的爆款,每月月入20萬。
大家可能只看到成功的結果(20萬/月),而我看到是大咖成功的背後的堅持和積累---他20多年不停寫作。如果沒有前面20多年的積累,沒可能一出手就是爆款。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媒體人,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打磨每一個作品,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堅持寫下去,在未來某一天我也能寫出爆款。
大家共勉!
關注我「粵讀時空」,每天進步一點,為遇見最美好的自己加油!
對您有幫忙的話,請點個紅心哦。
感恩遇見!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