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經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人均居住面積也得到了較大提升。單純從居民收入來看,2020年我國人均收入預計將達到11000美元,在2000年基礎上實現了翻番。#人均可支配收入#
那麼,居民人均收入實現20000美元,在2020年基礎上再翻番的時間表有了嗎?日前,我國高層領導在大會上表示,經過專家學者的研究和測算,預計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這毫無疑問是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意味著屆時我國整體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收入水平之列,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居民購買力顯著提高。
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未來15年我國GDP年均增幅預計將保持在5%左右,經濟總量翻一番的可能性非常,人均收入翻番也是大概率事件。對此,不少網友都為此感到十分高興,慶幸自己生長在偉大時代的偉大中國!
當然,也有不少人有所擔憂,雖然2035年我國人均收入翻番是大概率,但那時候房價是否也會跟著翻一番,甚至比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到時候我國居民購買力在扣除房價因素外,將沒有明顯增長,這是多數人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也有一些購房者始終認為馬雲「房價如蔥」的預言終將實現,2035年很可能房價「腰斬」,甚至出現房子多到沒人要的程度。
樓市戰略並不認為「房子多到沒人要」的情況會發生。首先,全國房地產市場在國家層面及市場經濟方面,都具有宏觀調控的功能,房地產市場規模隨供需關係改變而發生變化,房子嚴重過剩的情況不太可能出現。其次,未來15年我國城鎮化率至少提高10%以上,有近1.5億人將可能產生購房需求,這些人將成為主力購房人群,也是保證房價總體穩定的堅實基礎。
事實上,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房價未來下跌的可能性較低,甚至不少人認為未來房價仍將大幅上漲。比如,獨立經濟學家金巖石曾拋出「北京房價賣不到每平30萬是開發商的恥辱」,這曾一度引來無數爭議。其實,近年來類似「高房價有利於窮人奮鬥」「高房價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言論依然不少。不管這些經濟學家出於何種目的,呼籲高房價「合理」的聲音顯然不合時宜。
樓市戰略以為,2035年我國經濟總量翻一番,收入也翻一番,但房價繼續持續快速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自2016年國家提出「房住不炒」以來,樓市調控力度和密度都非常高,房價依然處於「冒頭就打」的態勢。 雖然未來像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重慶等城市房價依然會繼續上漲,但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將以「穩」為主,房價翻番的概率不大!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