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鐵礦石再度被市場捧為「瘋狂的石頭」,期現貨價格均創新高。
12月21日,鐵礦石主力2105合約盤中一度漲近7.86%至1135元/噸,再創歷史新高。
當晚,大商所發布最新公告,根據市場情況對交易限額進行調整。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有望達到10.50億噸,同比增長5.4%,這是中國鋼鐵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
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但進口的鐵礦石85%都集中在兩個國家的4家公司,必須高度警惕期貨市場的大量炒作行為。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夏旭田
編 輯丨周上祺
部分內容來源:公開信息
圖 / 圖蟲
12月21日,鐵礦石主力2105合約盤中一度漲近7.86%至1135元/噸,再創歷史新高。
當晚,大商所發布最新公告,根據市場情況對交易限額進行調整。
各會員單位及相關主體:
根據《大連商品交易所風險管理辦法》,經研究決定,自2020年12月22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該單日開倉量是指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當日在鐵礦石期貨單個合約上的買開倉數量與賣開倉數量之和。
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開倉數量不受限制。具有實際控制關係的帳戶按照一個帳戶管理。
交易所可根據市場情況對交易限額進行調整。
特此通知。
大連商品交易所
2020年12月21日
就在前一天(12月20日),大商所才發文回應了近期鐵礦石瘋狂大漲的原因以及應對辦法:
今年來鐵礦石期貨價格圍繞現貨供求因素變化波動,與現貨價格保持著較高的相關性,發揮了現貨市場和產業的「溫度計」作用。同時,在鐵礦石價格波動過程中,期貨價格一直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及國內現貨市場價格,發揮了價格「壓艙石」作用。在前11個月國內期貨市場成交、持倉和資金規模大幅增長的背景下,鐵礦石期貨成交、持倉規模同比下降,未現資金大規模進入炒作的情況。
市場對今年來鐵礦石價格波動根源在於基本面因素及失衡的產業格局已有共識,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從市場分析看,基本面因素的變化是今年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深受鐵礦石賣方集中和買方分散的產業格局影響,特別是在產業競爭格局中,買方尚未形成合力,議價能力弱。
要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需要期現行業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完善市場平衡機制,通過期貨市場建立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12月18日,大商所就針對鐵礦石價格飆漲而發布調整鐵礦石期貨相關合約手續費標準的通知。調整後的鐵礦石期貨交易手續費標準是此前的10倍,主力合約是此前的4倍。但依然未能攔住鐵礦石價格的漲勢,這次對交易限額進行調整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
關於近日狂飆的鐵礦石價格,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指出,近20年來,中國鐵礦石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下降;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有望接近1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但進口的鐵礦石85%都集中在兩個國家(巴西、澳大利亞)的4家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市場波動下,期貨市場不但未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其大量炒作行為反而放大了市場風險。
圖 / 新華社
21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下稱報告)預計,今年中國鋼鐵行業的需求量與生產量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今年鋼材消費量有望達到9.81億噸,同比大增9.6%,全年新增鋼鐵消費高達1億噸左右;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有望達到10.50億噸,同比增長5.4%,這是中國鋼鐵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
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中國粗鋼產量有望進一步攀升至10.65億噸,同比增長1.4%。
鋼鐵消費逆勢激增9.6%
創歷史記錄
報告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2020年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2.2%和3.0%。
以此為基礎,報告採用下遊行業消費法和鋼材消費係數法兩種方法對2020年和2021年鋼材需求量進行了預測。
依據下遊行業消費法預測,2020年,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促投資、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兩新一重」領域建設發力,中國建築、機械、能源等主要下遊行業鋼材消費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帶動中國鋼材整體消費量較快增長。
其中,增長最為迅速的是建築行業,預計該行業今年鋼鐵消費量高達5.74億噸,同比大增13.4%。
圖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下同
報告認為,2021年,中國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建築、機械、汽車、能源、家電、鐵道、貨櫃、五金製品、鋼木家具等行業鋼材需求均將小幅增長,但造船行業鋼材需求仍延續下降態勢,因而,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總量小幅增長。
採用下遊行業消費法預計,報告認為,2020年中國鋼材消費量將達到9.71億噸,預測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約9.83億噸。
而採用鋼材消費係數法預測,報告根據GDP消費係數法和固定資產投資消費係數法,預計2020年中國鋼材消費量為9.98億噸,預測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10.04億噸。
考慮到不同方法的特點及各自的局限性,報告對上述這兩種方法所得的結果進行了加權計算,結果是預計2020年中國鋼材消費量為9.81億噸,同比增長9.6%;預測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
發布會上,李新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指出,2020年中國鋼鐵消費量創下了歷史記錄,並大幅超出此前預期,全年新增鋼鐵消費近1億噸,這一規模甚至高於日本、印度、美國的年產量。
「在很大程度上講,鋼鐵行業挺起了今年中國經濟的脊梁,鋼鐵行業的逆勢增長是支撐中國經濟轉正的重要原因。」李新創說。
從全球主要地區鋼材需求預測變化情況來看,2020年,除亞洲外,全球其它地區鋼材消費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中東、北美洲和非洲跌幅位居前三位,同比分別下降15.5%、14.3%和13.9%。而亞洲地區鋼材消費量則是逆勢上漲,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鋼材消費量同比大幅增長9.6%,有力支撐了亞洲地區鋼材消費量同比增長1.7%。
受中國鋼鐵消費大增的提振,全球鋼材消費格局也發生了變化,亞洲鋼材消費比重居全球首位,2020年的這一消費比重高達72.8%。
鐵礦石價格狂飆
警惕期貨炒作放大風險
在生產端,根據鋼材消費量和鋼材、鋼坯淨出口分析,報告預計2020年和2021年中國粗鋼產量分別為10.50億噸和10.6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5.4%和1.4%。
李新創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10.5億噸的粗鋼產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也是中國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而且中國的鋼鐵生產主要用於國內消費。
「2015年前後,中國每年出口鋼材1億噸,但今年的出口只有5000多萬噸,1-11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4882.6萬噸,同比下降18.1%;而中國累計進口鋼材1885.9萬噸,同比增長74.3%,中國進口鋼坯更是出現了9倍以上的增長,6月以後,幾乎每個月都是淨進口。」
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生鐵產量為8.84億噸左右,同比增長9.2%;預測2021年中國生鐵產量為8.73億噸,同比下降1.2%。
根據2020年中國生鐵產量8.84億噸,報告預計需消耗鐵礦石(成品礦,折品位TFe:62%)13.97億噸,同比增長9.2%;其中鐵礦石進口量11.7億噸,同比增長9.5%。
根據2021年中國生鐵產量8.73億噸,報告預測需消耗鐵礦石(成品礦,折品位TFe:62%)13.8億噸,同比下降1.2%;其中鐵礦石進口量11.4億噸,同比下降2.7%。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鐵礦石價格大幅飆漲,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上漲了60%,但鋼材價格漲幅不到10%。
李新創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鐵礦石大幅漲價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一方面今年中國鋼鐵需求創下了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近20年來,中國鐵礦石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下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00年中國的鋼產量為1.28億噸,而今年則高達10.5億噸,大量的鐵礦石只能依賴進口。
而在進口環節,又存在著進口市場過度集中的問題,
「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有望接近1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但進口的鐵礦石85%都集中在兩個國家(巴西、澳大利亞)的4家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過高,且市場過於集中。
「今年受疫情和礦難影響,最大的礦業公司淡水河谷主動減產,FMG儘管年報說未減產,但按我們計算的日產量,也是減產的,這進一步加劇了鐵礦石價格的飆升。」
此外,李新創強調,當前鐵礦石期貨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投機炒作行為,這導致定價機制出現小樣本決定大樣本的問題,進一步放大了鐵礦石的價格波動。
「設立期貨的本義在於套期保值,然而結果恰恰相反,這幾年期貨不但沒有做到套期保值,反而放大了風險,我們必須認真反思期貨市場對中國鐵礦石市場帶來了積極貢獻,還是相反的作用。」李新創說。
本期編輯 劉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