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新裝置,穿戴設備通過AI軟體識別人類手勢,改善人機互動

2020-12-24 賈偉光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智能設備,研究人員用於演示的是一種含有晶片類似薄膜的裝置,包裹在演示人員的胳膊上,該設備可以使用硬體部分通過人工智慧程序來確定人打算做出的手勢。

該設備無需使用大家慣用的鍵盤和滑鼠即可控制計算機,當然也可以用於遊戲方面,無需控制器就可以玩遊戲,另外該系統的應用方向還有比如代替方向盤的作用,或者是在醫療方面使截肢患者可以控制假肢或者設備與其他設備互動。總之他研究人員認為,該設備的研究方向為非常廣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里·穆恩(Ali Moin)說,識別手勢是改善人機互動的一種方法。 Moin說,她的團隊開發的系統同時還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因此可以使用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來改善人機互動。該團隊創建了一個靈活的臂帶,能夠讀取前臂上64個點的電信號。從演示中看的話,該設備像一張套在胳膊上的透明薄膜。

信號被反饋到用AI算法編程的電子晶片中,該算法可以將從前臂收集的信號與特定手勢相關聯。目前研究人員教會該算法識別21種單獨的手勢,包括豎起大拇指、握拳和手掌伸平等。

為了使該系統更加實用,研究人員必須先讓這套系統的算法進行學習,讓它記住從胳膊上感應到的信號與手勢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研究人員在做出手勢的同時佩戴上這個「薄膜」。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套系統的算法可以進行更新,該功能可以隨時將新的信息整合到原先的系統中,比如在算法升級後,用戶即使手臂出汗或者是手臂在頭頂位置而不是在身前,也可以正確判斷手勢。

從已知消息來看,這套系統暫時並沒有成為商業產品,研究人員認為它還不夠成熟,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整。

相關焦點

  •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_人機互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它研究人與機器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理論、技術和設備,既包括技術研究(包括算法、硬體技術等),也包括心理學研究。   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人的認知模型和信息處理過程與人的交互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依據用戶的任務和活動來進行交互式計算系統的設計、實現和評估。由於計算技術是信息化產品的基礎技術,因此,人機互動的模式往往對於人與產品交互的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_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什麼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   機交互界面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Model and Methodology)   一個交互界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軟體開發的成敗。友好人機互動界面的開發離不開好的交互模型與設計方法。因此,研究人機互動界面的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是人機互動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可用性分析與評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   可用性是人機互動系統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人機互動能否達到用戶期待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效率與便捷性。
  • 快訊: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2.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事實證明,該多功能設備能夠隨意拉伸和彎曲成複雜的形狀,它還具有光學,微流體和壓阻傳感功能。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97年,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聯合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每年舉行一次,至今已舉辦17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以及波音公司也多次舉辦可穿戴計算機方面的研討會。
  • 麻省理工學院新研究:繃緊肌肉就能操控無人機,比搖杆更省事
    目前,搭載這個系統的無人機能夠對8種手勢做出反應,反應正確率達到81.6%。利用機器人完成工作可以解放人類的生產力。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機器人和人之間達到較高的配合度。此前的研究從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觸覺、手勢等角度進行了探索。結果顯示,語音、觸屏控制不夠靈敏,已有的傳感器系統也比較笨重。
  • 天貓精靈發布AliGenie5.0人機互動系統 可通過唇動、揮手喚醒,人機...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17日,天貓精靈在雲棲大會發布了首個全場景人機互動系統AliGenie5.0,將視覺、語音、觸覺等多種形態的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能更精準地感知物理世界,深入理解使用者的意圖。當天發布的三款新產品也全部搭載了AliGenie5.0,提供了唇動喚醒、揮手喚醒等多種「擬人化」的喚醒方式。 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表示,從AliGenie5.0開始,天貓精靈將開始以服務為中心,應用微內核、多模態交互等技術,構建全場景智能化。據悉,該系統同步面向開發者、智能家居合作夥伴開放。
  • 聯想ThinkReality A6 AR眼鏡新增手勢跟蹤和識別功能
    近期美國手勢跟蹤和識別軟體公司Clay AIR官網發文稱,聯想與該公司達成了合作,通過此次合作,聯想旗下ThinkReality A6 AR眼鏡將新增Clay AIR手勢跟蹤和識別功能。Clay AIR手勢跟蹤和識別技術在AR/VR設備中至關重要,通過該功能用戶可以在AR中的虛擬界面進行自然交互並創造更直觀的體驗。Clay AIR CEO Thomas Amilien表示:「與聯想的合作推進了企業設備獲得手勢跟蹤和識別技術功能的進程。
  • 新設備能檢測出你想做的手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新設備,可以根據前臂檢測到的電信號識別手勢。該系統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結合在一起,可用於控制假肢或與電子設備進行交互。研究成果12月2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虛擬實境VR人機互動中的輸入和輸出技術探討
    觸力覺人機互動對於保證VR系統的3I特性至關重要,但是現階段的主流VR系統中觸力覺反饋仍然非常有限,成為制約VR交互發展的瓶頸。手和皮膚是人們的主要觸覺感覺器官,相應地,VR配套的觸力覺設備主要有手套和全身穿戴設備兩大類。其中手套設備更重視真實感的重現以及雙向信息流動,而全身穿戴設備專注於提供更好的沉浸感。例如電影《頭號玩家》中的男主角穿戴的就是一套覆蓋全身的觸力覺系統。
  • 清華大學領銜,99 頁報告揭秘人機互動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Moran 撰寫的著作「The Psychology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裡,它是一門研究系統與用戶之間的交互關係的學問。系統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機器,也可以是計算機化的系統和軟體。人機互動界面通常是指用戶可見的部分,用戶通過人機互動界面與系統交流,並進行操作。
  • 炫黑髮布會:裸眼3D、手勢控制,共同探討了AI的中國式機會
    DTing是基於人體表面肌肉電(sEMG)進行手勢識別控制的可穿戴設備,提供手勢交互解決方案。該產品通過採集肌電信號,然後手勢識別設備利用人工智慧和數字運動追蹤等技術將手勢轉化為信號,重新定義虛擬按鍵,實現了人機互動新方法。它操作簡單,有多樣玩法,支持自由開發,不受環境和場地限制,控制隨心所欲,給人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
  • 谷歌用AI訓練「耳機線」,實現了觸控螢幕大多數功能
    梅寧航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谷歌在開發可穿戴設備上從未停歇,比如和李維斯合作推出的智能夾克衫Commuter Trucker。衣服上的袖口加裝一塊傳感器,用戶可以通過藍牙連結與之進行交互。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盤點VR手勢識別技術真正落地的應用場景
    1、VR手勢,以 Leap Motion 為代表的很多公司都在做 VR+ 手勢。 VR 強調沉浸感,而手勢交互可以極大的提升 VR 使用中的沉浸感。所以 VR+ 手勢這個落地方向很靠譜,等 VR 得到普及後,定會改變人類的娛樂方式。此類代表產品:LeapMotion、uSens、極魚科技等。 2、AR手勢,以 HoloLens 為代表的很多公司都在做 AR 眼鏡。
  • 手勢交互方案、算法和場景全...
    接下來,就讓 Rokid R-Lab 算法工程師張兆輝為我們娓娓道來。手勢識別的三大硬體方案 手勢識別的原理並不複雜,它通過硬體捕獲自然信號,就像相機捕獲圖片信息那樣,然後通過軟體算法計算得到手的位置、姿態、手勢等,處理成計算機可以理解的信息。目前手勢識別主要有以下 3 種硬體方案:1、攝像頭方案常見的又分彩色攝像頭方案和深度攝像頭方案。
  • 天貓精靈發布AliGenie5.0人機互動系統,推出「多模態喚醒」模式
    9月17日,天貓精靈在雲棲大會發布了首個全場景人機互動系統AliGenie5.0,將視覺、語音、觸覺等多種形態的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能更精準地感知物理世界,深入理解使用者的意圖。當天發布的三款新產品也全部搭載了AliGenie5.0,提供了唇動喚醒、揮手喚醒等多種「擬人化」的喚醒方式。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表示,從AliGenie5.0開始,天貓精靈將開始以服務為中心,應用微內核、多模態交互等技術,構建全場景智能化。據悉,該系統同步面向開發者、智能家居合作夥伴開放。
  • 天貓精靈發布AliGenie5.0人機互動系統 業內首創「多模態喚醒」
    (記者文雪梅)天貓精靈17日在雲棲大會發布了首個全場景人機互動系統AliGenie5.0,將視覺、語音、觸覺等多種形態的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能更精準地感知物理世界,深入理解使用者的意圖。當天發布的三款新產品也全部搭載了AliGenie5.0,提供了唇動喚醒、揮手喚醒等多種「擬人化」的喚醒方式。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表示,從AliGenie5.0開始,天貓精靈將開始以服務為中心,應用微內核、多模態交互等技術,構建全場景智能化。據悉,該系統同步面向開發者、智能家居合作夥伴開放。
  • 向文杰:人機互動的終極形態是腦機交互
    未來的交互更多是通過語音,通過手勢,更多通過更自然、更直接的方式交互。帶著自家公司量產的最新款AI眼鏡亮相,向文杰仿佛已經實現了走向未來的基礎操作。據他介紹,這款AR眼鏡,年初已經量產推向全球。到今天為止,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進行了推廣,並且已經在當地開始售賣。國內各個省份,包括浙江省,包括浙大,包括良渚博物院,包括浙江省公安廳,也都開始推廣。
  • 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導 語 READ 研究人員正越來越多地採用3D列印技術,以製造具有更複雜設計和高級功能的軟機器人 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
  • 康奈爾研發的手套不僅識別手勢,還識別觸覺
    近年來,在Oculus Quest系列一體機的推動下,VR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態切入C端遊戲市場,同時也讓更多VR玩家體驗到用手勢來交互的方式。Quest和Quest 2利用頭顯配備的4顆光學攝像頭和算法來識別手勢,優勢是低成本、性能足夠穩定、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