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智能設備,研究人員用於演示的是一種含有晶片類似薄膜的裝置,包裹在演示人員的胳膊上,該設備可以使用硬體部分通過人工智慧程序來確定人打算做出的手勢。
該設備無需使用大家慣用的鍵盤和滑鼠即可控制計算機,當然也可以用於遊戲方面,無需控制器就可以玩遊戲,另外該系統的應用方向還有比如代替方向盤的作用,或者是在醫療方面使截肢患者可以控制假肢或者設備與其他設備互動。總之他研究人員認為,該設備的研究方向為非常廣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里·穆恩(Ali Moin)說,識別手勢是改善人機互動的一種方法。 Moin說,她的團隊開發的系統同時還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因此可以使用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來改善人機互動。該團隊創建了一個靈活的臂帶,能夠讀取前臂上64個點的電信號。從演示中看的話,該設備像一張套在胳膊上的透明薄膜。
信號被反饋到用AI算法編程的電子晶片中,該算法可以將從前臂收集的信號與特定手勢相關聯。目前研究人員教會該算法識別21種單獨的手勢,包括豎起大拇指、握拳和手掌伸平等。
為了使該系統更加實用,研究人員必須先讓這套系統的算法進行學習,讓它記住從胳膊上感應到的信號與手勢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研究人員在做出手勢的同時佩戴上這個「薄膜」。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套系統的算法可以進行更新,該功能可以隨時將新的信息整合到原先的系統中,比如在算法升級後,用戶即使手臂出汗或者是手臂在頭頂位置而不是在身前,也可以正確判斷手勢。
從已知消息來看,這套系統暫時並沒有成為商業產品,研究人員認為它還不夠成熟,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