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御林軍七十四師被全殲,是因孤軍冒進?陳毅是這麼說的

2020-12-22 三叔歷史觀

在解放戰爭初期,有一些國民黨軍將領,由於驕傲輕敵,孤軍冒進,所率部隊被解放軍殲滅。

例如,在定陶戰役中的整編第三師師長趙錫田、在宿北戰役中的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嶽,都犯了這個錯誤,前者被俘,後者自殺。

那麼國民黨的主力、蔣介石最看重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是否會重蹈他們的覆轍呢?

張靈甫與共產黨的軍隊作戰可謂老油子了。紅軍時代他就沒少打紅軍。抗日戰爭期間,他屢立戰功,堪稱抗日英雄,在國民黨軍隊中有「常勝將軍"的美號。

抗戰勝利後,第七十四軍空運到南京接受日軍投降,並擔任南京的守備,被稱為御林軍。1946年5 月,改稱整編第七十四師,張靈甫任師長兼南京警備司令。

整編第七十四師下轄3旅6團,美械裝備,全師由美軍顧問培訓。

1946年秋,蔣介石將這一隻看家護院的王牌軍投人蘇北戰場,進佔六合、天長,再佔淮安、淮陰。10 月下旬進攻漣水,碰了釘子,被殲6000餘人,嘗到了華野鐵拳頭的厲害,驕橫之氣有所收斂。

但是,他在沂蒙山竟也步戴之奇的後塵,陷入解放軍的包圍。這是否由於驕傲輕敵、孤軍冒進呢?回答是,驕傲輕敵或有之,孤軍冒進則未必。

當時,蔣介石採取的是中央突破的戰術,張靈甫這個主力擔負突破的任務,他的位置稍稍前出是自然的事。但是令蔣介石、顧祝同、湯恩伯和張靈甫沒有料到的是解放軍竟然首先拿他開刀。

1947年2月26日,萊蕪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蔣介石在南京軍事將領會議上說:

「我想現在關內的匪軍,雖以陳毅一股最為頑強,但我們如果能夠不顧一切,集中兵力,首先來對付這股匪軍,現在還來得及。如果我們再像過去一樣,不聽統帥的命令,各自為政,任其東奔西突,各個擊破,則二三個月以後,你們大家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戰略調整,蔣介石撤銷了由薛嶽和劉峙分別任主任的徐州和鄭州綏靖公署,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在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統一指揮原徐州和鄭州兩個綏靖公署的部隊。對此,粟裕評論道:

「根據我們了解,薛嶽用兵尚機敏果斷,而顧祝同則歷來是我軍手下的敗將,這無異以庸才代替才幹。在高級軍事指揮人員的更迭上,正象徵著國民黨的日暮途窮,最後必然會走向崩潰。」

吸取了之前眾多因為孤軍冒入而被解放軍各個擊破的例子,顧祝同採取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

這種策略還是很有效果的,至少沒有發生過之前一軍被全殲的潰敗,但是因為兵力過於集中,在尋找華東野戰軍的過程中就顯得很被動。

從4月初到5月初,陳、粟指揮華野10個縱隊,利用在老根據地內作戰的有利條件,同國民黨軍在魯南周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時南時北,忽東忽西。

陳毅把這種辦法比作耍龍燈。我軍揮舞著彩球逗引,國民黨軍像長龍一樣隨著彩球來回盤旋,疲於奔命。

但是,由於國民黨軍始終集聚,很難找到有利戰機,除4月下旬圍殲泰安的整編第七十二師外,沒有更多殲敵。一些指戰員編了順口溜:

「陳司令的電報嗒嗒嗒,小兵們的腳板嚓嚓。」

陳、粟聽到後解釋說:

「我們的電報不嗒嗒嗒,戰士們的腳板不嚓嚓嚓,怎麼能調動敵人呢?我們就是要用耍龍燈的辦法拖垮敵人,尋找戰機。」

為了尋找戰機,同時遵照中央指示:誘敵深入,有極大耐心,掌握最大兵力,不要過早驚動敵人後方,陳毅、粟裕決定帶領華野主力後退一步,並關注國軍調動情況,看是否有合適戰機。

沒想到這一後退,真的讓國民黨「亂」了陣腳。當時國民黨獲得的情報是華野「損失甚重,刻已北竄」,相信這種情報,必然會讓前線將領放鬆警惕。但是蔣介石真的信了。

在蔣介石督導下,5月10日,湯恩伯兵團的右路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從河陽北上,佔領界湖,有侵犯沂水的模樣。

陳、粟決定殲滅這一路敵軍,但這一路是桂軍系統,作戰頑強,很難有繳獲,而且湯恩伯兵團很可能不來援救,達.不到打援的目的,因此,不是理想的作戰對象。作戰命令下達後,粟裕仍在尋找更合適的戰機。

恰逢此時,張靈甫的第七十四師由垛莊經孟良崮西麓向華野指揮部所在地坦埠進發。此時,張靈甫十分驕傲。他對旅長們說:

「共軍主力不敢和我們作戰,山東共軍只有向黃河以北逃走一條路 了」「只要坦埠拿下了,沂水城不用打就可以進去,膠濟線很快就可以打通了。端午節可以到濟南去過,和佐公(指王耀武)見面,大家痛痛快快喝幾杯了。」

粟裕高度關注這一動向。當晚,陳、粟獲悉湯恩伯兵團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為中心,以第二十五師和第八十三師分別為左右翼,又以第六十五師保障第二十五師的左側,以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保障第八十三師的右側,限於12日(後改為14日)佔領坦埠。

粟裕認為,應當迅速將原來進攻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改變為割殲整編第七十四師。因為殲滅這個國民黨軍的王牌師,挫敗其進攻計劃。可以做到出其不意,並將給敵人以極大震撼。

粟裕將上述想法向陳毅匯報後,陳毅立即說:

「好!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

既然要取「上將首級」,首先得把「上將」從軍中隔離出來,也就是把他剜出來。怎麼剜呢?

在陳、粟的指揮下,第四、第九縱隊全力抗擊向坦埠進攻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堵住他的前進道路。在敵後隱蔽的第六縱隊在第一縱隊配合下攻佔垛莊,堵住整編第七十四師的退路。

第一、八縱隊以小部隊向左右兩翼的整編第二十五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出擊,使其不能判別我軍矛頭所向,而以主力第八縱隊和第一縱隊分別向整編第七十四師東西兩側縱深猛插,切斷其與左右兩翼的聯繫,把它從百萬軍中剜出來。

此時,張靈甫已經發現華野主力包圍上來了,而且自己已經與其餘部隊隔離,迫不得已只好向孟良崮撤離,原地堅守,等待救援。

接下來就是我們熟知的,國民黨「御林軍」整編七十四師隕落孟良崮,而張靈甫也魂喪於此。

因此,整編第七十四師落入華野包圍圈,並不能說是因為他孤軍冒進,應該是華野把他「剜」出來的。用陳毅所說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更加妥帖。

(參考資料:《張靈甫部孟良崮被殲見聞》)

相關焦點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74師雖然是強敵,有了這些弱點,就可能將他消滅!粟裕考慮好之後,就向陳毅司令員匯報。陳毅高興地說:「好!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並立即定下戰役決心。 陳士榘參謀長和司令部人員擬定作戰方案時,粟裕特別交代說:「這一仗可千萬別忘了六縱,我向王必成許過願,打74師不能少了六縱的份。」
  • 張靈甫七十四師的盾,遇到陳粟大軍的矛,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陳毅、粟裕自兩淮和漣水戰役後,相繼組織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大獲全勝,特別是萊蕪戰役,殲敵5萬餘人,活捉自李仙洲以下國民黨軍隊將領19人。蔣介石見狀免去薛嶽徐州綏靖公署長官職,派顧祝同率陸軍總部移駐徐州,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綏署部隊。
  • 「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御林軍第74軍,在誰的領導下名震天下,又是在誰的手中走向滅亡
    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鼎盛時期擁兵400百萬,屬於是兵強馬壯。而且麾下還有被世人譽為國軍五大王牌軍,這五支部隊可以說是國軍中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王牌軍。請注意了,它們不是被蔣介石寵出來的,而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聲譽。如第18軍在抗戰時期,血戰淞滬打出中國軍人的血性。
  • 宿北戰役:首次全殲國民黨整編師
    宿北戰役前,我軍失利泗城、失守淮陰,陳毅和粟裕等主要指揮員對兩次失利進行深刻反思和總結,認為撤出兩淮並非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對國民黨軍大規模殲滅戰的開始,並且過去一段時間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統一指揮。因此,粟裕向中央軍委提出山野、華野合兵一處以便指揮的提議,建議集中山野、華野兵力攻下宿遷,進行宿北戰役。中央軍委經充分考慮同意粟裕的提議。
  • 敵整編七十四師的毒箭穿心,兩淮失守,一戰漣水城
    陳毅司令員「袖筒裡的小老虎」山野第八師在泗縣一戰中傷亡達2000之眾,殲滅戰打成了消耗戰,泗縣也沒能拿下,士氣大受影響。薛嶽此次射出的毒箭—整編第七十四師,其前身和老底子,正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譚家橋戰役中令粟裕刻骨銘心的補充第一旅。
  • 張靈甫「王牌」七十四師被殲見聞
    張靈甫部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國民黨軍中是一個美械裝備的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是蔣介石的「王牌」部隊之一,曾擔任過南京的衛戍,號稱「御林軍」。因此,在進攻蒙陰時讓他歸李天霞指揮,他心中不悅,兩人鈎心鬥角,終於使李因張殲而受到蔣介石的處分,撤銷李的縱隊司令職務,師長職務亦被撤職留任。 因此,向坦埠進攻時,上面才通知黃百韜負責指揮張師,實際上黃也不願接受這項任務。黃說:「他是美械裝備,我是日械裝備,怎能指揮人家?張靈甫比我英明,部隊戰鬥力比我的強,怎能聽我的?
  • 整編七十四師隸屬於第一兵團,湯恩伯為何不想辦法救張靈甫呢?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最經典的一戰,莫過於在孟良崮全殲了整編七十四師,為了徹底殲滅這一支精銳的力量,當時華野集中了9個縱隊的兵力,整編七十四師在師長張靈甫的帶領下,仍頑強抵抗了幾個晝夜,最終才兵敗,而全殲整編七十四師,也是解放軍第一次全建制的殲滅國民黨軍的主力,為後來的作戰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 74師血拼解放軍獲勝,老兵卻傷亡殆盡致使孟良崮失守
    對於中國近代史比較了解的朋友,提起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時,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該師是由原七十四軍整編,是當時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五大主力中的絕對王牌,戰鬥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整編七十四師,幾乎全部配備了美式槍械裝備。七十四師的大多數士兵也參加過抗日戰爭,多次與日軍的主力部隊作戰,戰鬥經驗比較豐富。
  • 他是國民黨內職務最高的中共特工,怪不得蔣介石的作戰計劃會失靈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在東北屢戰屢敗,當時他就懷疑擔任國防作戰廳廳長的郭汝槐,開始向蔣介石了連連告狀,可是蔣介石卻非常信任這位出身黃埔軍校的心腹,郭汝槐因此被保護了下來,那麼,蔣介石的作戰計劃連連失靈,到底和郭汝槐有沒有關係呢?
  • 蔣介石曾評價陳毅的部隊說:訓練最精,詭計最多,肅清最為困難
    一個是任弼時,一個是羅榮桓,最後一個是陳毅。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指揮過黃橋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據傳,陳毅在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十大元帥軍銜後,逃往臺灣的蔣介石,對十大元帥的照片看了又看,最後指著陳毅對宋美齡說:這個人,真厲害!
  • 名軍對名軍,名將對名將,華野9縱一拳砸扁王牌74師!
    當日傍晚,許世友率9縱與華野其他兄弟縱隊奉命連夜東進,準備聚殲敵右翼第7軍及整編第48師於沂水、蘇村之間。不料,敵將湯恩伯驅使第一兵團北犯,整編第74師進展較快,兩翼出現較大空隙,形成孤軍突出之勢。陳毅立即改變戰役決心,急令東進各縱隊火速回師,迎殲74師於孟良崮地區。
  • 如何評價王牌第七十四師的中將師長張靈甫?
    全面抗戰爆發後,第五十一師和第五十八師被合編為第七十四軍。張靈甫被特赦出獄支前抗戰,擔任了第五十一師的上校團長,投入到南京保衛戰中。張靈甫以區區一團之力頑強堅守,成功阻擋日軍一個旅團的進攻並掩護了王耀武所部主力撤退,幾乎造成了全團的陣亡,他本人也因傷重而退回後方休養。因為作戰有功,被晉升為副旅長併兼三零五團團長。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1943石牌保衛戰,18軍副軍長兼11師師長胡璉又率領11師在石牌成功擊退日軍,保衛了陪都重慶的安全。 抗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18軍被整編為11師,師長胡璉。整編11師和整編74師一樣,都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11師師長胡璉和74師師長都畢業於黃埔四期,也都是陝西人,但是胡璉比張靈甫更加狡猾,為人也更加謹慎。
  •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做出了改變他一生的決定,陳毅:他是聰明人
    1948年解放軍對濟南發起進攻前,退守孤城的王耀武做了一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並改寫了他後半生的命運,陳毅得知後並稱讚,王耀武是國民黨中的聰明人。解放戰爭開始後,國民黨佔據中國大多數市和省,解放軍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把國民黨連根拔起,也不是國民黨的將領不行,在解放戰爭中許多國民黨將領使得我軍頭疼不已,而王耀武就是裡面最出名的一個。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華東野戰軍成立,粟裕任副司令眾人不服,陳毅:不要給粟裕擺資歷
    1946年9月,陳毅因受到敵戰區剿總司令薛嶽的迷惑,不顧蘇中軍區的求援,緊急調遣陶勇和王必成中將南下策應安徽蚌埠,又將主力軍東近馳援兩淮,卻犯了兩個重大錯誤。將主力軍北移,沒有先打強敵,在猛攻泗縣時,被敵軍師長張靈甫適時捕捉戰機,親率一個整編師迅速推進,兵分兩路,直撲泗陽,後攻淮陰,陳毅戰場先機已失,雖緊急抽調一個縱隊和一個旅的兵力回援泗陽,但血戰兩天兩夜,全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也沒能夠取得有效的戰果。
  • 他號稱老蔣御林軍的頭,率領著國軍第一旅,被俘後竟埋怨我軍
    保護領導人的部隊向來都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比如蔣介石的御林軍就號稱是「天下第一旅」,其真實的番號是國民黨第一軍第一師第一旅,而這個旅的旅長名叫黃正誠。有趣的是,這個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卻在解放戰爭中一戰被全殲,黃正誠本人也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