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縮小收入差距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2021-01-17 環球網

最近,中央領導同志明確提出,要在發展中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我國發展現階段提出這一戰略要求,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中等收入群體是擴大內需、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通常而言,高收入群體雖然收入多,但生活必需品基本達到飽和,消費傾向比較低;低收入群體雖然消費願望強烈,但實際購買力不足,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有效需求。只有中等收入群體既有消費能力、又有消費願望,同時消費又較為理性、可持續,在經濟上是穩定的消費者、投入者乃至創造者。讓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起來,非常有利於消費的增長。

中等收入群體對產品服務的質量、性能和體驗的要求,也有利於倒逼供給體系的改革和重塑。這一重要作用早已為歷史所證明。上世紀50年代左右,歐美發達國家相繼進入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階段,不僅改變了長期產能過剩、消費不足的狀況,也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國家科技的進步和供給結構的改善。日本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是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高品質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實現迅速擴張,形成了對現代工業具有巨大拉動作用的內部市場。

中等收入群體還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社會學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體在認知上趨於理性,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應該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佔少數、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格局。深化分配製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降低不公平感,促進社會和諧。中等收入者在一個國家所佔比重越大,這個國家和社會就越穩定。

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舉,在於富民。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本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縮小收入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我們黨謀發展、促改革,說到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充分認識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性,切實按照中央要求,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破除制約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切實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關焦點

  • 中等收入群體已達4億!「十四五」 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包括「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目前我國在收入增長方面仍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龔六堂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對如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推進共同富裕的提出若干政策建議。一起來看!
  •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三億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仍是重點
    2018年我國工資收入分配改革繼續向深水區挺進。《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三億人。2018年我國將在著眼於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試點,增加基層幹部、科教人員、技能人才等群體收入,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
  • 美媒:調查顯示中國收入差距縮小 基尼係數已回落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日前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日前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的收入差距正在縮小。世界各地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但有一個例外。上述聯合調查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頭10年因迅猛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而急劇擴大後,在2010年左右達到拐點。自此,這種不平等現象一直在小幅但穩步地縮小。
  • 2016年《社會藍皮書》發布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原標題:2016年《社會藍皮書》發布 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記者陳鬱)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共同發布《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巨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這些年的施政方向。
  • 超7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內循環?
    此外,據《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9)》提供的數據,按城鎮居民五等分組,2018年最高收入組增長10.1%,中間偏下收入組只增長1.2%,低收入組增長4.8%。高低收入組的差距從2017年的5.62倍擴大到5.90倍。這說明近期收入分配差距有進一步惡化的傾向,對國內大循壞將產生負面影響,值得高度重視。
  • 日本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雖然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貧困」的質量不一樣,但是,貧富差距的內涵是一樣。跟我們中國一樣,日本的貧富差距,首先是城鄉差別造成的。但是,日本解決城鄉貧富差距的時間表,要比我們中國來得早。嚴格說來,日本是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著手解決城鄉差別。首先採取的措施,是解決「教育的貧富差距」。
  • 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從國際視角來看,各國現代化的過程都存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社會貧富分化的趨勢。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應對這個挑戰既有比他們有利的地方,也有比他們不利的地方。我們有利的地方主要是:第一,中國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財政收入增長很快。
  • 劉尚希:「群體性差距」從根本上制約著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他表示,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現在面臨的最核心、最基礎的社會問題,就是群體性的差距問題。經濟的不平等和社會身份的不平等之間,一旦形成相互關聯,形成一種循環,甚至相互強化的時候,要想緩解群體性的分配差距,要走向共同富裕,就非常非常困難。
  • 英媒評述:中美GDP差距進一步縮小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評述:中美GDP差距進一步縮小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5日發表該報編輯菲利普·阿爾德裡克的文章稱,中美GDP差距進一步縮小。全文摘編如下:大約11個月前,所有關於中國的議論都是關於所謂「經濟放緩」的。如今,中國正在走出新冠疫情的陰影。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至2021年增長12.1%。日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中國經濟這兩年的增速為9.9%。
  • 堅定必勝信心 兌現莊嚴承諾堅決奪取四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全面勝利
    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省委、省政府向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立下的軍令狀,是向全省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3月6日,黨中央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攻號令,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兌現莊嚴承諾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心。
  • 陳中華:縮小人民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陳中華:縮小人民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齊魯網)近日,濰坊青州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搶劫案,嫌犯是一名65歲的老人,尚處在假釋期內,而他再次實施犯罪確是為了能夠「牢」有所養。他說道:起碼在監獄,長病的話國家還管,有吃有喝的,比在社會上還強。
  • 經濟大家談|邁向中等發達國家對我們提出哪些新要求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李軍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是: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 李實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十四五規劃建議  到二〇三五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 我校召開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討會
    11月8日上午,我校召開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院、科研處承辦,經濟學院、《當代財經》雜誌社協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教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文科資深教授李實教授、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蔣金法教授,我校校長盧福財教授,副校長鄧輝教授、李春根教授,原副校長王小平教授,協同創新主任徐斌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張利國教授等九位專家出席研討會。科研處處長劉滿鳳教授主持會議,經濟學院80餘名師生參與研討。
  • 多納魯馬:伊布對德比戰充滿期待;我們和國米的差距已經縮小
    AC米蘭門將多納魯馬表示,他們會帶著十足的信心迎接德比,而且他們和國際米蘭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國米新聞網截圖關於即將到來的米蘭德比「我們和國際米蘭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因為俱樂部在轉會市場上做得很明智,雖然對方在夏天也有所增強……主教練(皮奧利)做了很棒的事,現在我們有機會在場上證明我們和國際米蘭的距離越來越近
  • 「達則兼濟天下」,用財稅手段調節公民收入差距倒計時,您如何看
    否則社會財富集中到了一定程度,解決不好貧富差距問題,必然導致社會動蕩,用有極具破壞力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大多是打著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無論起義是否成功,都必然導致中國社會結構的大變動與陣痛。之前中國改革開放,主要解決的是效率問題,以做大國民財富這塊蛋糕為核心。有見識的聰明人,本著想賺錢跟著黨的政策走的原則,抓住了歷史機遇。
  • 史蒂芬·羅奇:中國不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3月27日發表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的文章稱,有五個關鍵理由可以駁斥所謂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判斷。首先,「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根本不存在。這是朗特·普裡切特和勞倫斯·薩默斯對125個經濟體在1950年至2010年的表現進行嚴謹的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
  • 律師的收入差距大嗎?
    提到律師雖然褒貶不一,但大多數人的第一念頭就是律師好有錢,是高收入階層。這與律師這個行業的專業性有關外,還與每一件案子動不動就上萬到數十萬的收費有關。因而,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律師都是高收入群體。其實律師群體的貧富差距之大,收入差距之懸殊比任何行業都要明顯。
  • 新疆日報評論員:事實勝過雄辯 謊言不堪一擊
    事實勝過雄辯 謊言不堪一擊新疆日報評論員事實勝過雄辯,公道自在人心。中國新疆的人權狀況,不是美方一紙「法案」、滿篇謊言所能歪曲和抹黑的。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不斷提升著新疆各族群眾的幸福指數、信心指數。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過去一段時期,新疆籠罩在暴力恐怖事件多發頻發的陰霾之中。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依法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大大扭轉了安全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