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巨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這些年的施政方向。
《中國統計年鑑2019》第171頁有2013-2018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中國統計摘要2020》第59頁有2014-2019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6億人月收入1000元是怎麼來的。我們有6億左右農民,這部分人群中的多數應該是月收入1000元水平的,還有這些年農民轉化為市民的很多人並沒有穩定職業。當然東部沿海地區農民狀況會好很多。這幾年激進的人士總是寫文章說中國GDP世界第二,馬上就要超越美國了。西方國家甚至提出中國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不應當再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待。按照美國和西方國家邏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將不再享有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優惠政策。
實際上,這些過高的判斷就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中國人口規模龐大,地區和城鄉差別比較大。主要是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大,尤其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城鎮。西部農村和邊遠山區農村的很多人口,每個月可能還未必有1000元收入。這些年媒體時常報導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就是農村地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狀態。
有人說,一些地方每年統計的農業產值GDP可以很不錯的呀,產值和月收入是兩回事。就像工廠生產產品,按照數量和成本等計算有個總價格。但是最終銷售和實現多少收入就不一定了,而且最終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則表示,現實生活中,國內大部分人都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只有兩億人左右。疫情之下,對外貿易面臨嚴重挑戰。國家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為重要的手段。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民眾的消費熱情並不高。這也充分說明,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大量的普通百姓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可以用來消費。縮小收入差距,如何增加百姓收入是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
「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改革發展觀。縮小貧富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才能避免統計數據平均收入掩蓋的不平均的收入懸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複雜難題和任務。實際上,我們的低收入人群相對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這些地方人們月收入每增加1000元,就能讓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翻倍。
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問題,尤其在法治社會發展過程中。法治問題不僅僅是法律糾紛的處理,經濟上的平等競爭,收入的公平也是重要的法治問題。
其實,改革開放開始國家就致力於農村的發展脫貧致富。但是,現在的情況看,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有進一步擴大態勢。上世紀農村發展集體經濟,鄉鎮企業,到現在真正堅持做下來的並不多。上世紀開始,中西部地區很多農村進行專業化種植經濟作物,菸草,中藥材,果樹,到現在一些地方種辣椒,花椒等經濟作物。
但實際上,中西部很多地方農村土地資源有限,分散的農戶種植經濟作物並沒有增加多少收入。最終中西部地區農村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鄉鎮一級的集體企業,很多相繼倒閉,零散的挖煤礦,鐵礦等被治理。一些縣級政府開發了產業集聚區,但最終入住的企業有限,持續發展很好的不多。化工,水泥,小火電一度是縣域經濟的重頭戲,但是在節能環保的整治背景下也不得不轉型。
這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地方農村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應該是今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這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快遞物流,否則,農作物外銷的成本太高阻礙農村電商發展。農村物流發展面臨距離遠,居住分散,體量大等因素。國家應當對農村快遞物流企業進行補貼,等到農村電商發展的非常成熟階段。
國家在災後重建方面,採取一個省對口支援一個點的方式,在支援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也採取了發達地區成市支援一個縣區的模式。這些方式方法取得了豐碩成果。這麼多年,發展農村經濟,中央和地方下派幹部到農村掛職鍛鍊,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城鄉差距在擴大,收入差距在擴大。本質上,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並不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青壯年農民依然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打工的風險很高,經常面臨要不回工資被騙的情形。
這些年搞城鎮化,撤村並鎮,很多地方在縣城搞房地產,讓很多農民貸款買房,一些農村宅基地被強行推倒。但,讓公民貸款買房本質是減少農民財富儲存,透支未來收入。農民進城後還要返回村裡種地,本質上沒有改變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農民也不無法真正的增加收入。反而,讓小城鎮的閒人多了起來。城鎮化基本上成了房地產化,過多的縣鄉房地產項目短期內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但也出現了爛尾和賣不出去問題。城鎮化本質上無法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的問題。統計局數據表明,城鎮化沒有改變農民收入低的現實
現在看來,要借鑑發達地區城市,大的國有企業,民企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對口支援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去切實改變農村經濟發展的傳統循環模式。一個發達城市,國企,網際網路巨頭等企業對口支援一個鄉鎮,搞好一兩個項目,3-5年徹底改變區域內農村落後面貌,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否則,大水漫灌,中西部農村面積太大,整體改變收入狀況短期內不好實現。加大投入力度,重點突破,讓一部分農村先富起來還是有可能的。循序漸進,不斷地擴大農民富裕地區範圍,減少月收入1000元人數。十年二十年之後,改變城鄉差距過大,收入懸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