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2020-12-27 騰訊網

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巨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這些年的施政方向。

《中國統計年鑑2019》第171頁有2013-2018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中國統計摘要2020》第59頁有2014-2019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6億人月收入1000元是怎麼來的。我們有6億左右農民,這部分人群中的多數應該是月收入1000元水平的,還有這些年農民轉化為市民的很多人並沒有穩定職業。當然東部沿海地區農民狀況會好很多。這幾年激進的人士總是寫文章說中國GDP世界第二,馬上就要超越美國了。西方國家甚至提出中國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不應當再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待。按照美國和西方國家邏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將不再享有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優惠政策。

實際上,這些過高的判斷就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中國人口規模龐大,地區和城鄉差別比較大。主要是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大,尤其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城鎮。西部農村和邊遠山區農村的很多人口,每個月可能還未必有1000元收入。這些年媒體時常報導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就是農村地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狀態。

有人說,一些地方每年統計的農業產值GDP可以很不錯的呀,產值和月收入是兩回事。就像工廠生產產品,按照數量和成本等計算有個總價格。但是最終銷售和實現多少收入就不一定了,而且最終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則表示,現實生活中,國內大部分人都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只有兩億人左右。疫情之下,對外貿易面臨嚴重挑戰。國家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為重要的手段。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民眾的消費熱情並不高。這也充分說明,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大量的普通百姓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可以用來消費。縮小收入差距,如何增加百姓收入是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

「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改革發展觀。縮小貧富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才能避免統計數據平均收入掩蓋的不平均的收入懸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複雜難題和任務。實際上,我們的低收入人群相對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這些地方人們月收入每增加1000元,就能讓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翻倍。

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問題,尤其在法治社會發展過程中。法治問題不僅僅是法律糾紛的處理,經濟上的平等競爭,收入的公平也是重要的法治問題。

其實,改革開放開始國家就致力於農村的發展脫貧致富。但是,現在的情況看,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有進一步擴大態勢。上世紀農村發展集體經濟,鄉鎮企業,到現在真正堅持做下來的並不多。上世紀開始,中西部地區很多農村進行專業化種植經濟作物,菸草,中藥材,果樹,到現在一些地方種辣椒,花椒等經濟作物。

但實際上,中西部很多地方農村土地資源有限,分散的農戶種植經濟作物並沒有增加多少收入。最終中西部地區農村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鄉鎮一級的集體企業,很多相繼倒閉,零散的挖煤礦,鐵礦等被治理。一些縣級政府開發了產業集聚區,但最終入住的企業有限,持續發展很好的不多。化工,水泥,小火電一度是縣域經濟的重頭戲,但是在節能環保的整治背景下也不得不轉型。

這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地方農村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應該是今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這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快遞物流,否則,農作物外銷的成本太高阻礙農村電商發展。農村物流發展面臨距離遠,居住分散,體量大等因素。國家應當對農村快遞物流企業進行補貼,等到農村電商發展的非常成熟階段。

國家在災後重建方面,採取一個省對口支援一個點的方式,在支援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也採取了發達地區成市支援一個縣區的模式。這些方式方法取得了豐碩成果。這麼多年,發展農村經濟,中央和地方下派幹部到農村掛職鍛鍊,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城鄉差距在擴大,收入差距在擴大。本質上,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並不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青壯年農民依然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打工的風險很高,經常面臨要不回工資被騙的情形。

這些年搞城鎮化,撤村並鎮,很多地方在縣城搞房地產,讓很多農民貸款買房,一些農村宅基地被強行推倒。但,讓公民貸款買房本質是減少農民財富儲存,透支未來收入。農民進城後還要返回村裡種地,本質上沒有改變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農民也不無法真正的增加收入。反而,讓小城鎮的閒人多了起來。城鎮化基本上成了房地產化,過多的縣鄉房地產項目短期內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但也出現了爛尾和賣不出去問題。城鎮化本質上無法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的問題。統計局數據表明,城鎮化沒有改變農民收入低的現實

現在看來,要借鑑發達地區城市,大的國有企業,民企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對口支援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去切實改變農村經濟發展的傳統循環模式。一個發達城市,國企,網際網路巨頭等企業對口支援一個鄉鎮,搞好一兩個項目,3-5年徹底改變區域內農村落後面貌,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否則,大水漫灌,中西部農村面積太大,整體改變收入狀況短期內不好實現。加大投入力度,重點突破,讓一部分農村先富起來還是有可能的。循序漸進,不斷地擴大農民富裕地區範圍,減少月收入1000元人數。十年二十年之後,改變城鄉差距過大,收入懸殊問題。

相關焦點

  • 超7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內循環?
    同時也應看到,中國收入分配差距長期居高不下,基尼係數本世紀前十年曾逼近0.5,2010年後徘徊在0.46左右。一些學者曾樂觀地認為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中國的庫茲涅茨收入曲線拐點到了,但2015年後至今,中國基尼係數每年有都有微量提升。2015年是0.462,2018提高到0.468。這是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一些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更差。
  • 專家: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並不影響未來5年中國成為高收入國家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目前我國區域發展差距較大,中國內地不僅有14個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也有6億人均月收入僅為1000元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在差距如此懸殊的大經濟體內,未來5年我國能否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成為高收入國家?
  • 6億人月收入僅1千 月收入1000元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均年收入是多少?
    6億人月收入僅1千 月收入1000元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均年收入是多少?月收入僅1000元,用李克強的話說,「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這6億低收入人群,他們分布在哪裡?如何解決他們的收入提高的問題?總理記者會的這個信息,釋放了什麼信號?
  • 中等收入群體已達4億!「十四五」 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來源 | 《國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 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國家越富窮人越多?曹德旺的話一針見血!
    但是大家知道嗎,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每月收入1000元是什麼概念呢?可能在北京、廣州和深圳這些一線城市甚至可能付不起房租,要知道一些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都超過這個數字。
  • 如何用數據正確解讀總理說的6億人口月收入低於1000元?
    在兩會的例行答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說道: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於是瞬間「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元」刷屏了朋友圈。單純看這個6億、1000元/月,確實是很嚇人,和當下大家普遍認為的「厲害了我的國」反差巨大。
  • 我國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專家建議這樣「進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日訊(記者 馬常豔)一段時間以來,「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引發社會熱議。如何看待這個數據?又該如何應對?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低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高於1000元。鄭秉文分析稱,據此可推算出,在全國4.53億個家庭戶中,40%的家庭對應的是6.1億人,即平均每家庭戶約有常住人口3.37人。
  • 中國5.6億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看看你的月收入,在哪級?
    想不到,中國8.7億人,月收入2000以下!來猜猜2019年人均月收入】眾所周知,每個人月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每個人的生活質量的好壞,決定一個人的幸福指數高低。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對個人來說,收入高低,關係生存、關乎榮譽面子,更是你社會價值的體現。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12億人沒消費能力,曹德旺「怒斥」馬雲?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曹德旺曾表示我國有消費能力的人群不過兩億。兩億的消費人群與馬雲曾經提到的中國具有消費能力的人口高達11億人,並且這個人口接近14億的國家,就有14億人的消費市場,二者的見解為何會如此之大?
  • 中國6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這個數據到底是怎麼來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與此同時,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十幾倍的差距,是數據互相矛盾還是貧富差距太大?
  • 月薪過萬遍地都是?數據可視化告訴你6億人收入低於1000元
    最近聽到了這樣的的一個新聞:我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低於1000元!這個新聞的震驚程度不亞於「中國目前有2億單身群體」這樣的話。這個新聞一度上了熱搜,並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熱議。許多人就不明白了,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人收入低於1000元,我身邊月薪過萬的人比比皆是…那麼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有那麼人月薪過萬呢?
  •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三億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仍是重點
    2018年我國工資收入分配改革繼續向深水區挺進。《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三億人。2018年我國將在著眼於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試點,增加基層幹部、科教人員、技能人才等群體收入,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
  • 統計局回應「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為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
    最近社會熱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回應稱,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其中,低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高於1000元。
  • 日本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所以,1億2600萬人口的日本,有2000多萬名「貧困人口」,與14億中國人只剩下500多萬「貧困人口」,是兩個概念。雖然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貧困」的質量不一樣,但是,貧富差距的內涵是一樣。跟我們中國一樣,日本的貧富差距,首先是城鄉差別造成的。但是,日本解決城鄉貧富差距的時間表,要比我們中國來得早。
  • 2016年《社會藍皮書》發布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原標題:2016年《社會藍皮書》發布 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記者陳鬱)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共同發布《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各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
  • 數字說 | 6億「月收入不足千元」者畫像
    數字說 | 6億「月收入不足千元」者畫像 2020-06
  • 42年來農民收入從165元到29876元 浙江是怎樣做到的
    圖片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這是一條昂揚的曲線:165元、219元……29876元,1978年以來,浙江農民收入不斷走高,已經連續35年位列全國各省(區)第一;這是不斷刷新的奇蹟:全省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1200萬減至1999年的60萬,再到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今年,我省將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況。
  • 經濟日報:縮小收入差距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最近,中央領導同志明確提出,要在發展中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我國發展現階段提出這一戰略要求,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中等收入群體是擴大內需、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通常而言,高收入群體雖然收入多,但生活必需品基本達到飽和,消費傾向比較低;低收入群體雖然消費願望強烈,但實際購買力不足,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有效需求。
  • 6億人月薪1000元,12億人無消費能力
    看似中國人消費都挺大方,奢侈品的購買力也非常強,特別是黃金交易額更是創全球之最,同時還是LV、愛馬仕等奢侈品銷售額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我國消費實力可想而知。但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等偏下收入人群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均收入才1000元。
  • 全國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
    來源:點融網近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普及率達64.5%,但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佔比為27.6%,也就是說,全國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