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超前消費的理念也變得更明顯,很多人都有自由消費的觀念,但同樣的負債率也在持續上漲。很多人工資下發後,並不是用來犒勞自己,反而是還信用卡或花唄。
看似中國人消費都挺大方,奢侈品的購買力也非常強,特別是黃金交易額更是創全球之最,同時還是LV、愛馬仕等奢侈品銷售額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我國消費實力可想而知。但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等偏下收入人群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均收入才1000元。
1000元,在一線城市連房租都很難能付得起,很多大學生的月生活費都超過1000元。儘管大家對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很是驚訝,但這就是真實的數據。當然,這6億人中,多半是學生、老人或帶孩子的婦女,也有一些人是農村低收入群體。
據悉,目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為5.5億人,相比10年前少了兩億人,2019年的農村可支配收入為14389元,和6億人1000元月薪的數據還是很接近的。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依舊有不少人的收入不是太高。
不過在馬雲看來,我國有消費能力的群體達到了11億人,他的依據就是支付寶、淘寶的用戶總數,隨著電商的興起。不少人都會在網上買東西,每年的「雙11」,淘寶成交額都會創造記錄。
馬雲也說過,中國的消費市場有14億人 ,今後依舊有很大的消費潛力。不過曹德旺卻表示:「我國的14億人口裡,有消費能力的才不過2億人。看似我國有眾多人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有消費實力。」曹德旺表示,他所說的「消費力」,指的是為提升生活品質而花費的錢。
今年國家提出了「經濟內循環」戰略,刺激國內消費,擴大消費需求。曹德旺認為,消費者的收入是從企業那裡來的,但目前不少中小企業的經營並不好,員工的收入降低,拿什麼來消費?同時,就算有錢了,買房、買基金、買股票等,手頭又沒錢了,又如何進行消費?
可見,曹德旺真正看穿了國內的消費本質,目前我國的居民槓桿率一直處在高位,人均負債額高達13.34萬元,IMF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儲蓄率已跌到36.8%,可見老百姓手裡的錢在逐步減少,沒錢自然是無法消費。
宗慶後也曾說過,過去依靠4億中產人群支撐,經濟迎來快速發展,但如今他們車房都有了,消費需求轉移到教育和旅遊兩個方面,想要拉動內需還需要靠不富裕的十億人。如果10億人的消費需求每年增加1萬元,將會帶動10萬億的消費,GDP再迎上漲。
1萬元一年,一個月就是883元,但6億人月收入才1000元,指望他們一個月花掉883元並不現實,唯有提高收入才能加大消費。
目前很多家庭被車房「套牢」,目前2億「房奴」正在還貸,再加上年輕人超前消費,因此老百姓手裡錢越來越少,消費能力也在逐年下滑,市場消費需求疲軟,短期內很難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