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與此同時,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十幾倍的差距,是數據互相矛盾還是貧富差距太大?
隨著我們國家最近三十年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一線城市的人員平均月工資已經超過萬元,到今年年底貧困人員將全面消失,這是一個令我們振奮人心的消息。
那為什麼說中國有6億人收入不足千元呢?明明我們的工資收入已經遠遠超過1000元了,其實這裡是有一個誤解,這裡的人均收入指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例如,以一個家庭為單位,家庭總收入包括我們的實發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以後的收入),房租收入等其他收入。然後用這個總收入除以家庭的總人數(包括沒有收入的老人和小孩),求出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根據2019年統計,我國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2500元左右,所以,除去高收入人群,低於1000元支配收入的可能真的有6億人。
在大多人眼裡,可能覺得收入低的那一部分都是偏遠地區或者體力勞動者,其實還有一些人被我們忽略了,那就是非文化遺產繼承者們,他們放棄了賺錢更多的行業,選擇為中國古文化的傳統做貢獻,雖然收入很低,但是我們不能說這個人沒有能力,只能說他的情懷,他的堅持,他信奉的東西和我們不一樣。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還有5.5億人生活在農村,他們往往是多子女家庭,而有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可能家裡的老人沒有收入或者收入較少,再加上幾個孩子,那麼人均收入不超過1000元也不奇怪。
而在城市裡,如果沒有父母幫襯,那麼大多數已婚婦女都會選擇在家做家庭主婦,方便照顧孩子,那麼家庭主婦可能就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微乎其微,這也就造成了一個人的收入,要養三個人,平均下來的人均工資就沒有那麼高了,隨著二孩政策,很多家庭都選擇生育二胎,隨著新生人口的加入,人均工資普遍降低的事情也在所難免。
從這些方面來看,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也不足為怪,提高人民生活的道路,任重道遠,但相信每個人都會為好的生活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