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要誤會,我們要講的完全不是你想的那個故事」,在「復刻」了一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動畫《葫蘆兄弟》後,突然爆出這樣的旁白內容,原來,這不是「葫蘆娃」故事,而是網絡動畫《十萬個冷笑話》惡搞出的「福祿娃」故事。《葫蘆兄弟》展現了七兄弟齊心救爺爺,與邪惡妖精鬥智鬥勇故事,在《福祿篇》裡,卻成了七兄弟鬧內訌,合體成「福祿小金剛」與蛇精生活在一起,忘記了救爺爺的滑稽故事。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9月10日發表公開聲明表示,近日,上美影收到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有關《十萬個冷笑話·福祿篇》動畫片及同名手遊的兩案二審判決,駁回了一審被告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至此,歷經上海楊浦法院一審、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二審共計2年多的審理,法院全面支持了上美影的訴請。上美影獲賠150餘萬元,目前《十萬個冷笑話》中的相關集數已經下架。
蛇精、小金剛相戀,「福祿娃」侵犯原作聲譽
《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是備受觀眾喜愛的動畫作品。上美影享有《葫蘆兄弟》動畫片及其中葫蘆娃動漫角色美術作品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著作權。1996年,上美影將《葫蘆兄弟》動畫片製作成VCD出版發行,該VCD封套上載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版權所有翻錄必究」等字樣。
2012年上線的網絡動畫《十萬個冷笑話》中卻對其進行了惡搞翻拍,且授權將其改編為手機遊戲。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獲悉,侵權動畫片及同名手遊未經上美影許可,不恰當使用上美影版權作品,並通過網際網路向公眾傳播,侵害了上美影對《葫蘆兄弟》動畫片以及葫蘆娃角色造型享有的著作權。
在《福祿篇》中,不僅造型、人物設定參考了《葫蘆兄弟》,劇情脈絡也與之相近,不少觀眾將「福祿娃」與「葫蘆娃」混為一談。百度詞條收錄的「福祿小金剛」基本信息介紹,「保留了原創葫蘆娃大多數的設定,唯獨造型和綜合能力與原版有些不同之處,以及除劇情外其他無變化」。《福祿篇》也是《十萬個冷笑話》中最火的篇章之一,相關人物還出現在大電影中,顯然是借了「葫蘆娃」的IP熱度。
然而,該作對《葫蘆兄弟》的劇情進行了大量改編和惡搞,比如蛇精驚嘆於爺爺帥氣的長相而將其綁走,二娃用千裡眼、透視眼看到山洞裡蛇精的裸體,噴出鼻血,因失血過多而倒下,蛇精和福祿小金剛成為戀人最終生活在一起等。這些都與原著精神南轅北轍,無怪乎很多觀眾看了直呼「毀三觀」「毀童年」。
鑑於《福祿篇》在人物性格、故事結局等方面與《葫蘆兄弟》存在差別,一審法院認定《福祿篇》系基於《葫蘆兄弟》改編的作品,四月星空公司侵害了美影廠公司改編權,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二審維持原判。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四項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福祿篇》系基於《葫蘆兄弟》改編而成的作品,但其改編行為已經實質性改變了《葫蘆兄弟》原本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要導致公眾對原作品的評價降低,即可認定為作者的聲譽受損。
侵權相關動畫篇目已經下架
借惡搞博出位,藝術創作不能打「擦邊球」
如今,惡搞原著、顛覆經典是博取網絡流量的常見做法。除了葫蘆娃,《十萬個冷笑話》還對哪吒、匹諾曹、白雪公主、超人等大量作品、形象進行了惡搞式改編,編劇寒舞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推翻經典不代表我不喜歡他們,我反而希望他們能有新的生命力」。
不過,激活新的生命力需要建立在對原著精神的尊重和原作者版權尊重的基礎上。隨著惡搞、侵權泛濫,如今談起「葫蘆娃」,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十萬個冷笑話》的惡搞版本,而它們能有如此廣泛的傳播,無疑是藉助了原著的熱度。法院判決書指出,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受眾對於原作品與被控侵權作品之間的相似性感知及欣賞體驗,是侵權認定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公眾號文章和網友評論中,不乏以「葫蘆娃系列」「葫蘆娃篇」「葫蘆娃的故事」等指代《福祿篇》,認為《福祿篇》中的動漫形象來源於《葫蘆兄弟》動畫片,《十萬個冷笑話》惡搞了《葫蘆兄弟》動畫片內容的表述,受眾在觀賞感受上已經產生了較高的相對共識。
侵權形象案例 圖片來源: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
當「福祿娃」取代了「葫蘆娃」,正義、勇敢、善良的形象被不知不覺替換為搞笑、頹廢的現代解構,不僅侵害了經典原著在當下的生命力,也加劇了泛娛樂化現象。
上美影表示,上美影始終尊重藝術創作,也希望給予版權更多尊重,共建更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葫蘆娃」對「福祿娃」的維權成功,提醒創作者,不能打著致敬、玩梗的名義無視版權,肆意消費經典IP熱度。藝術創作上容不得任何「擦邊球」和捷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