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爭議的小說,你不懂的愛情,一種延遲的藝術—《黃金時代》

2020-12-07 娟娟小廚娘

在上世紀90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學作家,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文學作家的作品因為不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以至於一度成為「禁書」。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的文學魅力

生前無名、死後出名的「最可憐作家」——王小波,其實他長得很醜,蒜頭鼻,厚嘴唇,但是他的文學素養是不可被否認的。

在當時那個時代,網際網路還不發達,想要出版一部作品就只能通過出版社來印刷,但是在當時即使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大師和大咖代言人,也無法逃脫被對方拒絕退稿的命運。尤其是王小波那描述"性"的作品,在當時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出版的。

這部小說從開始寫到最終定稿足足用了20年,可以說是王小波投入最多心血的一部著作,但是這本書的出版可謂是一波三折。

先是手稿送交中國戲劇出版社,受到編劇陳瓊芝的喜愛,但遭到領導拒絕。後來,他山西的好朋友丁冬送給了《黃河》總編輯周山湖,並親自寫信給王小波,高度讚揚《黃金時代》。後來又因為時間節點較為敏感,手稿被轉移到北嶽文藝出版社、《十月》雜誌等出版社。

但是不幸的是,雖然這部作品受到了每個編輯的喜愛,但是他們卻不敢出版,回復都是:這本書很棒,但不敢推。

後來還是因為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女士冒著被辭退的風險的秘密出版了這部小說,後來趙潔平女士在之後受到了嚴厲懲處,之後生了一場大病。在同年,王小波也因病去世。

但是《黃金時代》一經問世,它一出世就被讀者搶著買,一度脫銷

一種充滿藝術的愛情

我們倆吵架時,仍然是不著一絲。在月光下披了一身塑料,倒是閃閃發光。我聽了這話不高興,她也發現了。於是她用和解的口氣說:不管怎麼說,它醜得要命,你承不承認。——《黃金時代》節選

王二與陳清揚之間的愛情是隨性而真實的。他們也是兩者之間非常簡單而單純的肉體分享,打開並探索體內未知的地方。

而當兩人第二次他們在小木屋裡"相愛",彼此之間的關係眾所周知時,他們才擺脫了思想包袱,開始放心大膽的幹。

最後,陳清揚和王二之間的關係被人抓住了,兩人被關在一個小房間裡寫檢討。在這種情景下,陳清揚和王二開始更深入地剖析他們的行為、心態和思想。

兩人一次次地寫,又一次次地撕掉,又一次次地修改。在這種沉重的行為下,兩人終於頓悟了:愛不是肉體上昂貴的"互動",而是靈魂層面上昂貴的交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般的身體聯繫不會產生"愛上"的心理反應。 "永不改變的愛"的出現表明兩者是已經從生物學本能產生的吸引,深化為了精神層面的共鳴。

【滑稽語言下顯露的荒誕】

1968年,16歲的王小波在「上山下鄉」的號召中,滿懷憧憬的來到雲南。

本以為能夠在這片江湖中施展抱負的他,卻硬是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限制住手腳。

但與不盡人意的處境相伴而來的,還有對生活和人性的細膩思考;這些稱為「寫作養料」的成分,被他全然植入進《黃金時代》中。

凡是與文革狹路相逢的作者,哪怕費盡心思的矯飾,也會在作品中流露出灰暗沉重的時代痕跡;但與那些記憶中的傷痕文學不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毫無沮喪和絕望感,反倒充滿了離經叛道的滑稽感。

在一次演講中,魯豫提到王小波,感慨萬分。

從初中時,魯豫就始終牢記語文老師的一句話:讀書就要讀經典,要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好的文學作品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並且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描寫了恆久不變的人性。

對於什麼是人性,那時的魯豫自然是不明白的,直到大學時期,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魯豫突然意識到,好的文學作品原來就是這樣。

她有點懊悔,沒有早點接觸王小波,如果早一點,或許面對世事可以更加通透,然而魯豫又轉念一想,如果早一點讀的話,未必能夠讀懂,因為《黃金時代》中有著鋪天蓋地的性描寫,她或許會把這本書當做「小黃書」來讀。

所以,大學初遇王小波,一切都剛剛好。

王小波的文字有一種詭異的力量

魯豫打了個比方:如果我的人生是一個建築,文學應該在地下一層。聽起來很不重要,不起眼,但它卻是搭起一切的基礎。

而王小波的文字好像是在我的地下一層裡面扔了一些很奇怪的東西,他們有著無堅不摧的那種破壞力,但是又有著超強的癒合力,喚醒能力。

她甚至直言: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我想這就像久渴之人,看到一片綠洲,那不只是解渴了,而是看到重生的光。

男生要看王小波,女生要看餘秋雨

《黃金時代》確實打開了很多男生新世界的大門,這是真的。《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之一。與《銀器時代》和《銅器時代》一起,構成了王小波作品的精髓。

王小波在書中的對「性愛」的描寫不是低俗的,而是高雅的藝術,是對過去世俗的偏見的抵抗。"時代三部曲"代表了王小波對文學的關懷和理解,更是對世俗不滿的精神宣洩,也代表了他渴望達到的藝術水平。

點擊下面連結僅要99元就可購買時代三部曲!

相關焦點

  • 一個專注的人,一本充滿爭議的書,一種遲到的藝術—《黃金時代》
    後來還是因為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女士冒著被辭退的風險的秘密出版了這部小說,後來趙潔平女士在之後受到了嚴厲懲處,之後生了一場大病。在同年,王小波也因病去世。但是《黃金時代》一經問世,它一出世就被讀者搶著買,一度脫銷。一種充滿藝術的愛情我們倆吵架時,仍然是不著一絲。在月光下披了一身塑料,倒是閃閃發光。我聽了這話不高興,她也發現了。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小說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提到王小波,人們都會常說一句話: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黃書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這個王小波指的就是那位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大有名氣,被高曉松稱之為「神」的作家。我想是愛的,小說中他5次對陳清揚動了情。第一次王二被尖嘴婆砸了一撥秧凳,陳清揚"披頭散髮眼皮紅腫地跑了來",說"要是你癱了,我照顧你一輩子"。這是情急之中,第一次的情感流露。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黃金時代》最「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有人說《黃金時代》真的很賤,說它是愛情小說,但它又違背道德,裡面的人說的話透露著一股賤兮兮,一開始讀大家都當做是黃色,曾經王小波的這部作品正是因為黃色無法出版,好不容易出版發行也受阻撓,自己推著自行車去賣,直到去世都沒賣完!
  • 俗語「萬惡淫為首」,為何《黃金時代》的性描述,要顯得崇高呢?
    許多讀者在讀《黃金時代》時免不了臉紅心跳,更有許多人因此批評《黃金時代》是一部以色情描寫的怪書。一開始,讀《黃金時代》很多人和我一樣都當成了「黃書」來讀了,但是在王小波的筆下卻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諷,他直接指出了那個時代的弊端,又指向人性的弱點。今天讀來,倒不如說更像是對人生意義的苦苦追問和探求。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表面上看,這是一本充滿情愛描寫的故事,實際上這是一本純情的愛情故事。這就是王小波的成功。其實,《黃金時代》之所以這麼出名,靠的就是大膽直白的性描寫,這在當時真是非常非常少見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黃金時代》王小波:「有趣,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王小波寫了29年的小說,他用文字向大家傳遞了一種新的思想:性是一門藝術,它並不骯髒,每個人都應該正確看待。在他的作品中,將「性愛」與「人性」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修飾地展現在了大眾面前。王小波認為:「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 《黃金時代》:21歲王二如何收穫愛情?
    王小波的情話非常出名,尤其是那句「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單只這一句,仿佛可以透過文字看到一個憨厚卻又帶有痞氣的青年人站在你面前。王小波的文字如同其人一樣,仿佛永遠那麼真實、純粹且有趣。
  • 《黃金時代》:王二陳清揚「屁股上的愛情」,是對人性的批判
    王小波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黃金時代》既是一部愛情小說,又是一部道德小說,還是一部哲學小說主人公王二是村裡的一個土流氓,他遇到了被下放的女醫生陳清揚,陳清揚請求王二幫她證明自己不是破鞋,王二不能證明她不是破鞋,只能證明她是,於是二人借著「偉大的友誼"之名,坐實了陳清揚的破鞋之名。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卻被稱為「黃色小說」,王小波真冤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就是他的寵兒。《黃金時代》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裡面就有很多的性愛描寫。在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此書時,就被直接命名為《王二風流史》,被收入「風月系列」。由於這部小說帶有著許多情愛的色彩,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流氓小說」。
  • 《黃金時代》的「性」描寫,被批格調低!白樺:「槍斃」文學小說
    《黃金時代》裡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在《黃金時代》裡,最讓人產生誤解的是王小波所描寫的性,就像剛開始一樣「小黃文」一般。但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其實他筆下所描述的特別乾淨,又是那樣的現實。
  • 王小波《黃金時代》:陳清揚甘心當「破鞋」,用自由情慾對抗荒謬
    王小波小說最大的爭議,就在於裡面充斥著大量的性描寫,而中國人對於性的態度,歷來認為應該是躲到隱蔽處,就連相關的名詞也被稱為「陰X」,足見中國文化對於性的迴避。在這種文化心理作用下,任何表現性的形式,都會被認為是禁忌,而一旦出現在小說裡,則被列為禁書。
  • 年少不懂王小波,再讀《黃金時代》,他用文字顛覆了我們的道德觀
    這部從起稿到最終定稿,足足用了20年時間,耗盡了王小波最美好的黃金時代的小說。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並且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年少不懂王小波,再讀《黃金時代》,他用文字顛覆了我們的道德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其實算是80年代那一批人的性啟蒙老師。作品用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寫一代青年的「黃金時代」是在勞動之餘講黃色笑話中自我放輕鬆的。
  • 《黃金時代》真的是「黃色小說」嗎?錯,那是王二與陳清揚的友誼
    《黃金時代》裡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裡面就有不少性描寫。1992 年香港出版社出版此書時,直接命名為《王二風流史》,收入「風月系列」,可知有多黃。據說這個書名讓王小波很不快。但這裡面沒有維多利亞時代地下小說或者馮唐那種很黃很暴力的描寫。你會覺得這樣的文字坦蕩、乾淨。當然,在八九十那種談色色變的禁忌年代,很多人還是無法接受,擔心過多的性描寫會產生副作用,甚至還有人以為王小波要靠性來吸引注意力,推銷自己。他對此有過回應,我小說中的性都是故事、情節必須,而且這是我第一本書,寫性的話出版困難,還談什麼推銷?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是無害的,但被壓抑久了,也就容易扭曲了
    這本書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認為裡面含有很多的性描寫,是一本小黃書,並且有媚俗的嫌疑。1995年,《黃金時代》被查禁,甚至不準在大型書店擺賣。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本書存在一種讚頌欽佩之情,看透了性描寫本質下的被包裹著的人性。這部作品還入選《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可謂是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
  • 《黃金時代》:王二與陳清揚之間,是偉大的友誼還是遺憾的愛情?
    兩個孤單的靈魂開始互相靠近《黃金時代》主要講述了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愛情故事。王二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下鄉知青,他其貌不揚,自卑又懦弱。而陳清揚是從北大醫學院畢業的醫生,漂亮單純,身上有一種與外界格格不入的氣質。
  • 王小波:《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上)
    有一種流氓氣的詩意叫做王小波,有一種愛情叫黃金時代。「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這是小說《黃金時代》裡的一段話,因為這一段話,我對這本小說產生了興趣,更對王小波這個人產生了興趣。這個故事王小波斷斷續續寫了十多年,不停地修改與變動。在一個採訪裡,他說現代小說有一種寫法非常簡約非常完美,有些作者會把一生的心血耗費在那裡。
  • 《黃金時代》:用一個荒誕的情愛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孤獨的內核
    《黃金時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黃金時代》講述下鄉知青王二與陳清揚之間圍繞「破鞋」展開的故事。小說一反以往傷感文學中的「傷感」和「反思」的意味,而是用了一種帶有調侃的幽默語言,用一個頗具荒誕性的故事展示了在那個特殊年代,男女主人公產生了特殊的愛情,心靈上的一種人性釋放,展示了一場孤獨的「個人狂歡」。
  • 名家談寫作|劉恪:小說是一種微雕藝術
    三我一直以為小說是一種微雕藝術,是一種事物最細緻入微的度量。這種細微的敘述,第一方面的含義,我們要詳盡地將事物的外形、重量、功能、性質、品貌毫無遺漏地揭示出來。對不同事物的選擇表明每個作者藝術感覺能力的巨大差異。每一事物都有日常觀察的感覺角度,同時它又有不易察覺的藝術感受的角度,而小說便要選擇一些不尋常的藝術感受角度。向上的太陽在九、十點鐘輝放到最燦爛的時刻,是為人們普通熱衷的。我喜歡午後的陽光,由極盛緩緩滑向一種敗亡。河流、海洋、大雨這個水的世界,是人類普遍熱愛的事物。我喜歡由氣體走向液體的過程,喜歡世界萬事萬物都帶有水汽,有一種溼潤柔滑的浸漫性籠罩。
  • 《黃金時代》少兒不宜?年少不懂王小波,縱情於性也枉然
    在中國,哪些事情讓你感覺格外的痛苦?身為一個中國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別人「推己及人」的次數,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到底什麼是愛情?就是從心底裡喜歡你,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你要是喜歡了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你好哇,李銀河為什麼結婚一定要買房?為什么爸媽看孩子的另一半一定要以物質基礎來衡量?難道相愛不足以維持一段婚姻嗎?
  • 腦洞時間 科幻黃金時代藝術巨匠 CAZA
    隨著1975年Métal Hurlant(重金屬)雜誌的發行,CAZA開始創作科幻類作品並為科幻小說創作插圖。1985-1987年他參與了Rene Laloux、Harvey Weinstein共同導演的《甘達星人》動畫電影的美術製作。這位藝術大師為歐美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