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說的。在一次王小波作品研討會上,白燁直接說:
王小波寫的性一出來,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斃了。
這是他的原話。
他為什麼這樣說呢?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是這樣說的,因為小波寫性寫得非常非常乾淨,一點兒也沒有那種淫穢的感覺,或者煽情的感覺,簡直就像外科大夫的手術刀。
比方說,王小波寫到王二和陳清揚在山上做壞事的時候,在山上做愛的時候,陳清揚的乳房摸上去像一個涼涼的蘋果,然後說他們做完壞事後,一隻牛在旁邊吱的一聲就跑掉了之類的。
總之,成年人的男歡女愛在他的筆下成為讓人看上去非常乾淨、非常自然的東西。
表面上看,這是一本充滿情愛描寫的故事,實際上這是一本純情的愛情故事。這就是王小波的成功。
其實,《黃金時代》之所以這麼出名,靠的就是大膽直白的性描寫,這在當時真是非常非常少見的。
《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寫的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王二是一個知識青年,但當時為了響應號召,不得不當插青,知青下鄉。他被下放到雲南的一個農場。
在這裡,21歲的王二認識了當地26歲的隊醫陳清揚。陳清揚是一個已婚婦女,不過他的老公因為犯了事,被抓了起來,所以,她實際上等同於「寡婦」。
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何況她還是個醫生,又是一個漂亮的醫生。
惦記她的男人自然多,但當時社會背景下,就算惦記,也不能表現出來,甚至不敢有實際的行動,唯獨王二。
21歲的王二,正值青春年華,荷爾蒙泛濫的年紀,他把持不住自己的欲望,跟陳清揚交往上了。
後來王二不知怎麼搞的,被「流放」到了深山老林,陳清揚就去找他,然後兩個人就在山裡住了一段時間。
當然,這也是本書的高潮部分,裡面有大量二人同居的描寫。雖然這段日子對於二人來說,很快樂,但現實是殘酷的。
因為對於陳清揚來說,就是現在說的婚外情,這在當時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二人就被批鬥了,寫檢討。不過最後奇怪的是,二人並沒有被怎麼樣,最後反正是放出來。
王二和陳清揚到底有沒有愛情?
王小波在書中並沒有直接寫二人到底有沒有愛情,從始至終沒怎麼說愛,倒是寫了好多在一起的情節,比如說他們倆躺在河邊的黏土上,王二從身後抱住陳清揚,然後兩個人在那兒看天上的雲彩,有很多這樣的細節。
總之,王小波筆下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愛,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愛情,但就是這種模模糊糊的、沒有言明的,或許才是愛情最美的地方。
王二說,那段黃金時代,如果少了陳清揚,必定黯然失色。
陳清揚說,那也是她的黃金時代,即使說出愛是罪,也願意為他分開雙腿。
這所有的經歷,無論好壞,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生活,沒有後退可言,只能英勇抗擊。
不過關於本書,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王小波逝世後,有人專門跑到王小波曾經下鄉的農場,我們就打聽有沒有小波在小說裡寫的14隊、15隊什麼的,結果還真有。
但當問是不是有一個漂亮的女隊醫的時候,他們說隊醫倒是有一個,不過是個男的。
所以說,《黃金時代》這本小書其實就是源自小波的藝術想像力和生活經歷的改造。
因為王小波的確有下鄉的經歷,那個時代,16歲的他就遠赴雲南當起了知青。在他不算漫長的45年人生中,他還進過工廠,上過人大,赴美留學,當過北大講師教過書,還會寫代碼搞程序,結果最後以一個不太能養活自己的自由撰稿人終結此生。
沒有豐富的經歷,是寫不出這種小說的。苦難和失去充斥著所有人的年少時光,但在挨過痛苦,經歷挫折後,回想年少的經歷,那依舊是我們再也回不到的過去和最好的黃金時代。
高曉松曾說: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時光的濾鏡,為所有的過往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那些愛而不得,相忘於江湖也成了黃金時代最璀璨的存在。這正是本書《黃金時代》要向世人傳遞的道理吧。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三部曲一起構成了王小波的靈魂世界,全三冊,只要98元,點擊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