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做燒雞為生的婦女到一個遠近聞名的中醫師,
這兩個身份看起來很不相干,風馬牛不相及。
但對於梁愛瑟來說,卻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
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一個人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賣燒雞,一年收入十多萬元
梁愛瑟出生於廣西平果,曾做過票務等工作,2010年她來到南寧陳東市場,開了家燒雞檔。
她起早摸黑工作,進貨、殺雞、做燒雞、擺檔,像一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當時她早上5點多鐘起床殺雞,殺完雞之後已經9點多鐘,接著她又不停地烤雞,還要抓緊時間進貨。等到出檔已經是下午5點。萬家燈火的時候才回家,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無論做燒雞還是後來做醫生,梁愛瑟都是真心對待顧客。
雖然辛苦,不過她絲毫不放鬆對品質的要求。
她用的雞選用土雞,雞肉結實,口感好。
在燒雞製作上,她也是精益求精,燒出來的雞顏色鮮豔、香味濃鬱。
一時間,她的檔口顧客盈門,成為遠近有名的燒雞檔。
除了燒雞,她還推出荷葉香草雞等,都受到市場歡迎。
不少大老闆還會專門過來買她的燒雞。
一年下來,她收入基本有十多萬。
她還有菩薩心腸,有時收檔還剩下一些雞肉,她就將雞肉贈給乞討人員。
如果沒什麼情況,或許她就這樣一直幹下去了。
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病,改變了她的人生。
煤氣中毒,輾轉求醫
2013年,梁愛瑟在使用煤氣時,不小心煤氣中毒。
後來儘管性命無礙,卻留下了全身皮膚瘙癢的症狀。
為此,她跑了不少醫院,錢也像流水一樣譁啦啦地花出去。
皮膚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是要命的病,但發作起來確是令人要命!
有一次她在醫院打了七天的針,回來基本虛脫!
一度全身浮腫,她都以為自己活不下去,擔心年幼的孩子沒人照顧。
她的病因,醫生也說不清,有的說是真菌感染,有的說是皰疹,甚至有不靠譜的醫生說是梅毒!
在求醫的過程中,梁愛瑟為此也被坑了不少錢。
燒雞檔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響,收入少了很多。而醫病還像遙遙無期。
心灰意冷之際,梁愛瑟回到了娘家。
她母親說,應該試試針灸,村子裡不少人都通過針灸治好了病。
梁愛瑟聽了半信半疑,之前她沒怎麼接觸過針灸,對針灸不是很有信心。
不過本著病馬當活馬醫的念頭,她還是找了個老中醫。
這個老中醫是廣西中醫學院的一個教授,說起來,梁愛瑟也是因為燒雞認識了這個教授。
由於燒雞做得好,她的顧客中也有不少老師,其中就有這個教授。
有一次,這個教授忘記了帶錢,梁愛瑟大方地讓教授先帶雞回家。而教授也留下了電話。
抱著一絲希望,梁愛瑟撥通了教授的電話。
教授二話沒說,趕來給她診斷。之後進行了針灸,梁愛瑟全身插滿了針。隨後囑咐她用草藥敷患處。
幾天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之前梁愛瑟怎麼醫都解決不了的皮膚瘙癢症狀開始減輕。幾次治療之後,皮膚瘙癢症狀終於完全消失!
半路出家,成為遠近有名醫師
折磨了自己幾個月、花了無數錢的瘙癢就這樣消失了,這讓梁愛瑟見識了針灸的神奇。
她也萌發了學習針灸、學習中醫的念頭。
她關掉了燒雞檔,專門向老教授學習。
她跟著老教授學習了兩年,學習了很多藥理,系統掌握了針灸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老教授又推薦她到廣西中醫藥大學旁聽。
此後,她還到廣西民族醫院、廣西壯醫醫院參加學習研討班等。
作為半路出家學習者,她面對的學習困難可想而知。有時為弄清一個醫學術語,她不斷地查書,不停地向老師請教。為了更好掌握穴位,她還親自在自己身上做試驗,用針扎自己部位。有時扎錯,痛得冷汗直流。
她還跟著老教授去山裡採藥,遍嘗百草。
作為一個普通人,作為孩子的媽媽,她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兼顧生活,為此其實她還不斷打工,為家庭提供收入來源。
這樣的生活,很艱苦,但她苦並快樂著。
令她難以忍受的是,有時候還有些冷言冷語,對她學醫進行嘲諷。
但她以行動為自己進行了證明。
經過努力,她終於獲得了衛生權威機構頒發的「中醫針灸師」的證書,成為了一名中醫針灸師。
在學醫的道路上,她沒有停步過。獲得證書後,近幾年來,她還不停出外學習,甚至去到北京向大專家請教!
說起來,她家其實也有學醫淵源。
她爺爺本身就是一名中醫,遺留下一箱醫書。以前她不會看,現在有了醫學基礎她回去翻出來進行了潛心學習。
作為一名壯族兒女,她還深入學習了壯醫術,其中對於草藥更有體會。
她認為,壯醫一步一步爬山採草藥!一代一代付出血汗青春!保護自然壯醫藥源是壯族人的責任!採藥只採葉、不採根,分季節採藥、用藥是族人勤勞的根本。
她的醫術也越來也精湛,治好了不少患者。
曾經患病的經歷,使她對患者都有十足的同情心。
她說:「患者都不容易,有些人被治光了錢病也不見好,還越來越嚴重。感覺他們很多人在熬日子,活在痛苦中。」
有時看到患者痛苦的樣子,她還會落淚。
對於患者,她抱著真心,竭盡所能去醫治。
在她位於南寧的診所裡,有不少患者送來的錦旗,表達感激之情。其中有幅錦旗上說道:妙手神針,醫我頑疾!從此可見,一枚小小的神針解決了多少患者的痛楚!
不過,從梁愛瑟來說,她寧願患者少點。她說:「越治病人越少,就是醫學成功。不生病了就少來,就是醫學的喜事」。她希望大家都注重預防疾病,要把治療轉變成預防保健,而不是等病痛發作了才後悔。
在這些年的學醫、行醫中,她通過自己的實踐,還掌握了一些獨特方子。有企業曾想高價購買這些方子,但她拒絕了。她說,這些方子如果被企業用去搞商業開發,或許價格會高很多,很多患者用不起。所以,她寧願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醫者仁心」吧!
隨著醫術的提升和名氣的提高,梁愛瑟被吸收為仲景智庫成員、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專家委員、中醫藥研究客座教授等,參加了不少學術研究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是擁軍優屬的先進人物。(韋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