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阿里拍賣平臺上,藍鯨保險發現一則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對抵債資產國任財險5000萬股股權進行招商的公告。據了解,此前,宏鑫實業因難還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金融借款,所持國任財險股權被兩度拍賣,鑑於兩次均以流拍告終,2016年4月一份法院裁定書顯示,債權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將接受該筆股權以物抵債,並可根據相關裁定書辦理過戶手續,然而時至今日已4年多,該筆股權仍未找到接盤方。
在業內專家看來,保險公司股東資質要求嚴格,該筆股權佔比較小難以形成日常經營的話語權,國任財險經營面表現尚不亮眼,對於投資者吸引力有限;國任財險內部股東也沒有出現接盤意向方,或說明中信銀行該筆股權報價高於其預期水平。
宏鑫實業難還中信銀行金融借款,所持0.5億股國任財險股權涉訴抵債
招商公告並未明示發布時間,因此,藍鯨保險向中信銀行武漢分行相關人士諮詢,該人士表示:「不僅僅是在阿里拍賣平臺上,自從以物抵債屬於中信銀行資產後,在其他各個平臺中,相關招商公告一直都有在發布。」
需要說明的是,國任財險前身為成立於2009年的信達財險,在大股東由信達資管易主為深投控不久後的2018年2月,才正式更名國任財險。因此,拍賣平臺中所稱信達財險即是國任財險。
追溯來看,2014年6月,武漢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份民事裁定,根據申請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請求,凍結被執行人宏鑫實業在信達財險持有的5000萬股股權。凍結原因,則是宏鑫實業未能如期履行金融還款義務。
此後,武漢中級人民法院多次責令被執行人履行還款義務。然而,2015年4月22日,最新進展等來的不是宏鑫實業義務已履行完畢,而是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就該糾紛向武漢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因此,武漢中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4月28日依法立案執行。
於是,在2015年5月中旬,武漢中級人民法院出具了(2015)鄂武漢中執字第00302號執行裁定書,該裁定書顯示,「現凍結期限即將屆滿,申請執行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向本院申請繼續凍結宏鑫實業持有的5000萬股信達財險股權。凍結期限為三年;宏鑫實業履行義務後可申請解除凍結。」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因此,在依舊不能還款情形下,2016年3月1日,武漢中級人民法院出具執行裁定書裁定,拍賣被執行人湖北宏鑫實業持有的信達財險的5000萬股股權。
這一裁定後,宏鑫實業所持有的上述國任財險股權在一個月內被兩次拍賣。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2016年3月25日該筆股權被首次拍賣,評估價和起拍價一致,均為9150萬元,但以流拍告終;2016年4月18日,該筆股權二次拍賣,起拍價9000萬元,較第一次降價1500萬元,但仍以流拍告終。
鑑於此,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同意以第二次流拍價9000萬元接受宏鑫實業持有的5000萬股股權以物抵債。同期,武漢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4月29日再次開具的一份執行裁定書規定,宏鑫實業該筆股權的財產權將自該裁定書送達中信銀行武漢分行時轉移,中信銀行可到有關機構辦理相關產權過戶登記手續。
股權招商已超4年,中信銀行仍未找到買家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國任財險的最新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筆股權佔比1.248%,持有股東仍是宏鑫實業,只不過目前處於「涉訴抵債」狀態。
對此,經濟學家、九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飛向藍鯨保險表示,「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需要監管審批,進入相對麻煩;中信銀行認為有潛在客戶存在,能夠招商成功,直接過戶到投資方即可。從法院角度看,法院可能已經對該筆股權做了財產保全措施,這筆股權的財產權實際已屬於中信銀行。」
值得關注的是,國任財險這筆股權用來抵債時間已經逼近5年,中信銀行目前仍未招商成功。就此,藍鯨保險向中信銀行武漢分行致電諮詢,該筆股權意向諮詢人數量、諮詢頻次的整體情況如何?
中信銀行武漢分行相關人士向藍鯨保險表示:「這筆股權在招商過程中,來主動諮詢了解的人並不多。」
細究背後原因,孫飛分析稱,「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中,保險公司多筆小股權拍賣成交就已屬不易。股東資質要求嚴格已是一項門檻,而小股權也意味著對投資方來說沒有足夠話語權,公司經營面表現不佳或平平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那麼,即便中信銀行武漢分行擁有該筆股權的財產權後,此前拍賣時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挑戰依舊。」
「招商的國任財險股權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屬於抵債資產,招商價格過低不符合銀行回收債權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規模小,市場投資方接手後也無法形成對保險公司日常經營的話語權,形同雞肋。」沈萌表示。
在沈萌看來,銀行為了更好地收回債權,有時候反而要積極協助企業發展,讓企業走向正軌、實現銀企雙贏,股權招商也容易實現。
對於上述情況,國任財險對藍鯨保險表示,該筆股權比例較小,且涉訴抵債屬於股東自身行為,並不影響國任保險當前的經營和未來的快速發展。
聚焦國任財險發展情況看,經營面及內部管理等方面也均有改善空間。近幾年,國任財險部分股東退出或減持,以及公司增資擴股,導致股權變更相對頻繁。前五大股東排序全部洗牌,大股東由信達資管變更為深投控,二股東變為聯美量子,三股東則是今年剛引入的深圳羅湖引導基金,中國鐵建投資集團也因購入、參與增資成為第五大股東。
新股東的進入,國任財險的經營業績也有了起色。數據顯示,國任財險成立初期持續虧損;2013年至2015年,每年淨利潤均不足0.3億元;2016年至2018年,國任財險再度陷入虧損;步入2019年,國任財險扭虧為盈,保費收入47.94億元,同比增長17.2%,高於市場6.48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0.15億元。
具體到業務層面,該公司第一大險種為車險,車險保費佔公司總保費的比例多數年份在八成以上,近三年,承保呈減虧趨勢,但截至目前,尚未能盈利。此外,據介紹,近兩年來,國任財險也在發力布局非車險,創立科技保險部、農業保險部、健康險部及網電業務部等,並於今年8月初獲得了開辦農業保險業務資質。
在合規性管理方面,藍鯨保險粗略統計,國任財險部分分支機構今年以來吃下11張罰單,合計罰款168萬元。涉及編制虛假資料、虛構中介業務套取費用、妨礙依法監督檢查等多個問題,可見,部分分支機構內部管理存有漏洞,部分高管管理責任出現缺失。(藍鯨保險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