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整部《琅琊榜》中選擇一件事作為一切的開端,那麼12年前的梅嶺血案便是最合適的時間節點,從那一刻起朝堂四分五裂,赤焰軍就此覆滅,林殊遠遁江湖化身梅長蘇。
12年後,梅長蘇回到帝都金陵,帶著為這樁陳年舊案昭雪的信念,以及輔助靖王的期望再次攪弄風雲,一切的一切依舊是圍繞在這樁血案之側,而12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堂堂百年帥府頃刻崩塌,讓皇長子祁王只得飲恨而終?主導這一切事情的幕後黑手,又究竟是誰?
01:林燮造下的那些錯
有些錯誤,是無心之舉,有些錯誤本不算錯誤,但合適的時機,不同的環境下,那些看似不是錯誤的事情,將會成為點燃一切的導火索。
這個道理,其心可昭日月的林燮未曾想過,直到覆滅那一刻他也未曾想明白曾經並肩作戰,說好要共治國家的梁帝,究竟為何會翻臉無情。
若干年前的梁帝蕭選有兩大臂膀,一位是言闕,一位是林燮,而這兩位皆出身在世家之族,言氏一族出過三代帝師,兩任皇后,兩任宰府,另一邊的林燮更是百年帥府,世代功勳。
其後伴隨著蕭選的入駐至尊,這二位也位極人臣,再加上兩位各有一位妹妹嫁給了皇帝,論及威望、恩寵又有誰可與他們匹敵!
直到威望達到頂峰之後,頃刻崩塌!
時光荏苒一去多年,林燮的妹妹宸妃誕下長子祁王,祁王長大以後入主東宮,其德行、政績、威望皆達到鼎沸之態,再加上與赤焰軍的關係,此時的祁王天下已成天下大權在握態勢。
梁帝蕭選的感覺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說梁帝在忍,那一件事情的即將成真則讓梁帝再也不敢忍耐下去,執掌北軍的林燮與執掌南境兵力雲南沐王府即將聯姻。
當霓凰與林殊的婚期漸近,南北相融的趨勢也愈發明顯,梁帝的懼怕和擔憂便也日漸凸顯,此時伴隨在君側的某些人,精準的把握到了帝王這種心境,於是一場針對赤焰軍的構陷和陰謀也就此展開。
02:出手的三個男人
在謝玉被扳倒以後,天牢裡梅長蘇與謝玉進行了一次長談,另一邊站在隔壁牢房的夏冬與靖王聽到了當年赤焰軍謀逆一案的詳細經過。
然而,他們聽到的這一切,卻並不是事情的全部經過,甚至整件事情背後的真正黑手就連謝玉也未曾全盤掌握。
在謝玉口中當年的案子是這樣的:
夏江作為當代懸鏡司首尊,十分受梁帝信任,同時夏江為人十分聰慧,他看透到了梁帝對祁王、林燮等人的忌憚和猜忌,更重要的是祁王當年力主將懸鏡司編入大理寺,這樣的政見對夏江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於是夏江藉助了這份猜忌偽造了祁王聯手赤焰軍謀逆的證據。
他先是找到了一位名叫李重心的教書先生模仿赤焰軍邊鋒聶鋒筆跡,寫了一份求救信,在信裡寫了赤焰軍即將反叛並向朝廷求救。但這樣的一件大事非夏江一個人可以完成,於是他又拉上了謝玉,讓謝玉作為平叛先鋒,務必要將赤焰軍一網打盡,不給任何人說話的機會。
安排好一切的夏江和謝玉,在梁帝的授意下就這樣將赤焰軍一網打盡!
在聽完謝玉的供詞以後,靖王與梅長蘇曾有這樣的一段對話,靖王問道「難道陛下真的相信祁王與林帥會謀逆麼?」,梅長蘇說:「依照陛下的性情,大概是真的信了,才會如此果決。」
此時靖王又說了一句:「即便是真的信了,但事情究竟如何,只需召來林帥等人一問即可。」
靖王這番話後,梅長蘇沒有再說話語,因為靖王這句話本就是真正的真相,若不是梁帝自身本就傾向於如此處理方式,事情又何至於走到那個地步。
這是三個男人聯手打造的一齣戲,梁帝給出了心中所想,夏江與謝玉完成了一切。
但似乎所有人都忽略掉了另一個人,這個人便是璇璣公主,若不是璇璣公主的存在,赤焰軍或許依舊會慘澹收場,但一定不會如此慘烈。
03:背後的女人
璇璣公主與玲瓏公主為滑族後人,在舉國投降大梁之後,這二位也隨之入了帝都金陵,玲瓏公主為皇帝生下了皇子譽王,原本的滑族掌政公主璇璣則藉助自己的聰慧在夾縫求生中成立了紅袖招。
紅袖招存在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尋求機會,再建滑族勢力,其二是攪渾大梁,讓梁國多增內耗。
當大梁日漸強盛,滑族後人逐漸被大梁同化以後,這兩個目的也漸漸的只剩下後者,璇璣公主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讓大梁多增內耗,略微傾灑下心中的怨恨罷了。
而在璇璣公主籌謀這些的過程中,她有了一個最忠誠的助手,這個人便是夏江。
夏江為了璇璣公主,與原配妻子斬斷情緣,導致親身骨肉終生不得相見,但夏江卻沒有任何的悔意,所謂紅顏禍水便是如此。對於夏江來說,他本有更多、更有效的方式解決掉祁王要合併懸鏡司的述求,最終夏江走出這一步更多的還是為了幫助璇璣公主。
於是藉助夏江的懸鏡司和夏江在皇帝面前的諸多信任和恩寵,許多璇璣公主無法做到的事情便得以實現,而論及謀略和智慧璇璣公主遠勝夏江。
在夏江發現了皇帝的這種心思後,璇璣公主便心生一計,讓夏江主導、引誘,繼而發生了前面所說的一切。故而整個栽贓陷害赤焰軍與祁王一事,真正的幕後黑手和布局者其實是璇璣公主,她藉助了夏江的痴迷,算準了梁帝的猜忌,也把握了謝玉的功利之心,一樁血案便就此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