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WWDC大會上,蘋果正式確認Mac系列CPU全面轉向自家定製設計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蘋果希望在2年的時間內完成平臺轉換。在WWDC 2020上公布轉向ARM平臺之後,蘋果迅速將搭載A12Z仿生晶片的DTK開發套件的Mac mini送到開發者手中,方便開發者測試應用。
蘋果還承諾,採用定製晶片的Mac擁有業界領先的每瓦特性能,並計劃在年底前出貨第一臺搭載自家晶片的Mac。蘋果首款面向零售市場的Mac電腦將會基於A14 Bionic晶片開發,採用臺積電5納米工藝和更先進的微架構。蘋果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支持、發布基於英特爾的Mac的新版本macOS,蘋果同時證實轉向ARM架構時,仍有基於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的Mac電腦發布。
搭載ARM仿生晶片的Mac mini搭載的A12Z的開發版已經寄出,與iPad上使用的A12X系出同門,蘋果解鎖隱藏的GPU核心,但14nm工藝和架構略顯老舊。另外,該Mac mini還搭載16GB內存,滿足開發者對電腦的使用需求。
拿到新硬體自然要跑一跑分,滿足對ARM架構電腦性能的好奇心。6月20日,GeekBench上出現8個疑似Mac mini開發者版的跑分,處理器為 "VirtualApple 2400MHz,4核心。完整的分析結果顯示該設備使用 "macOS 11.0"作業系統,擁有16GB內存。在收錄的A12Z DTK的跑分數據中,晶片單核平均得到811分,多核平均2871分。
作為對比,搭載ARM晶片的Surface Pro X在Geekbench跑分單核726、多核2831,這顆晶片是微軟基於高通SQ1設計的 ARM晶片,主頻3GHz。意味著搭載A12Z仿生晶片的Mac mini單核超越Surface Pro X,多核略高於Surface Pro X。更重要的是A12Z通過Rosetta 2轉譯的x86_64代碼,而Surface Pro X運行原生ARM應用。
雖然A12Z版Mac mini在跑分上超過Surface Pro X,但依然沒打過自家搭載A12Z Bionic的12.9英寸iPad Pro,後者在GeekBench上的跑分為1118分和4625分。至於原因,iPad Pro運行的原生ARM架構系統,而mac mini是基於蘋果的兼容層Rosetta 2運行,自然對跑分性能造成影響;另外,Mac mini中的A12Z bionic主頻為2.4GHz,同款處理器的iPad Pro接近2.5GHz。
編輯點評:與15年被動轉向英特爾不同,蘋果轉向自家開發晶片,除了不滿英特爾「擠牙膏」般的處理器更新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蘋果希望能夠掌握晶片的主動權,不再受制於其他廠家。但mac電腦的GPU短時間離不開AMD。軟體過渡方面,蘋果通過分離iPadOS,讓iOS與「生產力工具」產生差異,逐步融合iPadOS和macOS,讓兩者之間的軟體相互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