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70年,中國骨科激流勇進!

2020-12-14 唯醫骨科

作者:鄭詩豪

70周年國慶閱兵讓全世界見證了我國在軍事力量、科技力量、文化力量、經濟力量和社會力量上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雄壯威武的兵哥哥和聖潔美好的「兵鴿鴿」在天安門廣場上的精彩亮相,讓世界都驚嘆於我國正大步跨進新的民族復興,也讓人民群眾對各項高精尖技術轉化成果的穩步起飛感到自豪。

70年,我國開進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我們骨科人,也同樣沐浴在整個骨科專業的蓬勃發展。由此回顧我國骨科的發展歷程,同樣令人激動萬分,心潮澎湃。

No.1我國骨科的發展歷程

周朝

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內外科之分,外科,也叫瘍醫,瘍醫分為金瘍和折瘍,金瘍就是指刀傷,也就是我國骨科的雛形。

漢代

漢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詳細描述了下頜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

藺道人編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可以稱為我國第一部專業意義上的骨科學,因為其書內系統的介紹了骨折復位、固定與開放性骨折的復位方法。

正骨科誕生於元朝。危亦林著《世醫得效方》,對正骨科的麻醉,肘、髖、膝、踝、足關節脫臼的認識與復位方法,脊柱骨折的懸吊復位方法,均有明確的敘述。

明代

明代的《金瘡秘傳禁方》,對使用銀線縫合傷口進行了描述。西醫東漸,始於明代( 1368-1644) ,經天主教傳教士及歐洲商人傳入我國。

清代

清代《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總結了古人的治療手法,分為「摸、按、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並且記載了古代骨科器械與支具。

鴉片戰爭之後

鴉片戰爭( 1840-1842) 之後,我國建立了一些西醫醫院和醫校。英國醫生Benjamin Hobson ( 1816-1873) 取名合信,在廣州、上海行醫。

1937年

1937 年中華醫學會總會在上海成立了骨科學組,其成員有:牛惠生、朱履中、胡蘭生、葉衍慶、孟繼懋、任廷桂。

1980年

1980 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成立,馮傳漢當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同時召開了全國骨科學術會議。

1982年

1982 年《中華骨科雜誌》正式出刊,現在已出月刊。

1984年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逐漸成長壯大,1984 年以來陸續建立了八個專業學組。

1994年

1994 年手外科獨立成立學會,會員達700 名。

No.2手足外科的發展

1959年

1959 年王澍寰在北京積水譚醫院創建了手外科專業,1978 年他出版了我國首部手外科學。

1963年

1963年陳中偉、錢允慶成功地再植斷手。

1966年

王澍寰於1966年完成首例斷指縫接。

楊東嶽1966年首創移植足趾以重建拇指、手指。

1986年

1986年顧玉東等開始轉移對側C7神經根並用尺神經橋接,連接到肌皮、正中、橈或胸背神經,以康復臂叢撕脫傷。

2003年

韋加寧2003年出版了《韋加寧手外科手術圖譜》,同年獲白求恩獎章和「人民的好醫生」稱號,以表彰他畢生負責熱情為病人服務和對手外科作出的貢獻。

近年

近年,徐文東、顧玉東等在胸腔鏡手術下,取得全長的膈神經,接合到損傷的臂從神經。

No.3關節矯形科的發展

1953年

我國1953年由南京範國聲教授完成了第一例Judet股骨頭置換術,拉開了我國關節置換領域的序幕。

1958年

1958年原武漢醫學院第二醫院外科矯形小組嘗試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當時稱為「塑料」) 製作成了人工關節,並分別用於治療骨腫瘤、陳舊性骨折病人。

1971年

1971年,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郭興唐和賈祐民醫生與北京鋼鐵研究總第五研究室的徐英忱工程師合作,在有限的信息資料條件下研製生產人工股骨頭。

1972年

1972年解放軍總醫院時任骨外科主任的盧世璧院士主持研究出了我國珍珠骨水泥面人工髖關節假體,具有優良的骨長入特性。

1973年

一開始用不鏽鋼和鈦合金做原料製成了人工股骨頭並於1973年用於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病人,同年積水潭醫院矯形組即報告了臨床應用自製人工股骨頭初步小結,這也是我國國產人工股骨頭臨床應用的最早報告。

1979年

1979年,解放軍總醫院的盧世壁院士和王繼芳教授與天津市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的童衍傳等聯合研製了TJ骨黏固劑並對其毒性及組織反應進行了觀察。這種骨水泥後來成為我國國產骨水泥的代表,一直應用至今。

1983年

1983 年3 月前後,北京協和醫院的王桂生教授牽頭成立了由解放軍總醫院、積水潭醫院、鋼鐵研究總院五室參加的生物型全髖研發小組,根據王教授好友趙以甦教授贈送的法國「生物型髖關節樣品」成功研製了珊瑚面的半髖和全髖關節。

這便有了我們國產的生物型全髖關節系列產品。該產品分別於1990 年和1991 年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6年

呂厚山教授1986年從美國學習回國後,與當時國內的人工關節製造商合作,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革新了既往許多錯誤的信息和概念,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製造技術開發了我國第一代人工膝關節產品和配套工具,並從1991年起先後舉辦了12 期人工關節培訓班,共培訓了1千餘名骨科醫生。

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人工關節》專著及相關教材,為我國人工關節外科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起

20世紀90年代起,包括LINK、DePuy、Zimmer、Smith&nephew等國際品牌進入國內市場,開啟了我國關節外科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從簡單模仿,到自主產權,將關節假體的形態與安裝理念不斷本土化,更加適應國人體質,走出了一條我國關節外科自己的道路。

No.4脊柱外科的發展

1993年

北京協和醫院吳之康1993年報告65例側彎曲線超過100°的治療結果,他結合採用Harrington 及Luque技術對嚴重脊柱側彎進行治療。

根據脊柱側彎研究學會(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所制定的脊柱側彎及其頂椎的標準,北京協和醫院邱貴興等,分析了該院427手術病例的手術前後站立位的前後位及側位X線片,和術前仰臥位的側屈X線片,制定了北京協和醫院(PUMC)脊柱側彎分類,其目的是確定手術入路、融合(固定)平面和測定該分類的可靠性。

2002年以來

黨耕町等2002年以來,採用經口入路松解軟組織治療固定性C1、2前脫位。影響復位的因素包括前縱韌帶、側塊關節囊和頭頸長肌的攣縮。切斷上述攣縮組織,謹慎地施加牽引及撬撥,便利了復位。

No.5骨腫瘤科的發展

目前,骨腫瘤的治療已趨於綜合化,現有26個省、市、自治區參加了骨腫瘤登記統計,已收集35000餘例,對惡性骨及軟組織腫瘤從單純切除、刮除、截除、截肢等,發展到滅活再植、保肢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使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

骨巨細胞瘤體外培養成功,為腫瘤研究創造了條件。

No.6中國香港骨科發展

香港骨科的兩個主要支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骨科。

香港大學的骨科

香港大學骨科1961 年由AR Hodgson 教授和方心讓、邱明才醫生在瑪麗皇后醫院組建,1968年肯特女公爵兒童醫院骨科併入該科。

當時邱明才教授和JP O』Brien主持兒童骨科的工作。

1981年梁智仁教授任骨科主任,2004年由陸瓞驥教授繼任。

1991年該科已有500張床位和6個亞專業。

2001年梁智仁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香港骨科醫生。

香港大學骨科在下述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1. 脊柱外科治療脊柱結核的「香港手術」包含前入路、病灶清除及植骨固定,它和脊柱側彎矯正外科都很有知名度。

2. 手外科和兒童骨科也是有口碑的。

3. 生物力學、步態分析和顯微外科的實驗室發表了數百篇重要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的骨科

香港中文大學骨科於1983年由梁秉中教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建立,後由陳啟明教授繼任主任。1993年設有200張床位和7個亞專業。

同期創建了香港的骨科運動醫學,並且組建了香港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中心。首項研究《北京-香港超級馬拉松》完成於1983年,並發表於1985 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在此期間發展了運動醫學關節鏡外科,陳啟明教授親自經治數千例。

1985年引進了等動力技術和裝備,以評估及康復運動損傷病人,小兒骨科組提供高度專業的服務,包括脊柱側彎、先天性畸形的矯正,肢體延長和神經肌肉疾病的治療。

手外科和顯微外科建立於1987年,斷肢、斷指再植成功率達到90%,骨腫瘤科開展保肢治療技術,90%Ⅱ期骨腫瘤病例的肢體得以保存。在建科的10年中貢獻了200餘篇科學論文。

No.7中國臺灣骨科發展

三軍總醫院的鄧述微和榮民總醫院楊大中是臺灣骨科的創建者。

臺灣骨科學會

臺灣骨科學會成立於1977年,歷屆的理事長分別是鄧述微、陳漢廷、楊大中、劉堂桂、羅惠熙等。

中華交流學會

2001年成立中華交流學會,羅惠熙任首屆理事長,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和專家互訪。

臺北榮民總醫院

1959年成立骨科專業組,1983年獨立建科。設有創傷骨折、骨病、兒童骨科、運動醫學和手外科5個專業,研究方向有步態分析、等動力運動學等。

三軍總醫院骨科

1987年建科,設有創傷、普通骨科、運動醫學、脊柱外科等專業,研究方向是骨折癒合,脊柱疾病和創傷運醫。

臺灣大學附屬醫院

1950年成立骨科專業組,1987年建科,設有普通骨科、手外科、運動醫學、脊柱外科、兒童骨科等專業,研究方向是骨科生物力學和生物化學。

No.8小結

從任何一個角度縱覽,都只是我國骨科發展波瀾壯闊圖景的一個剖面,但已經足以激勵人心,讓後人奮勇向前。

發展至今,我國骨科已經出現了14名院士,其中科學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12名,這些骨科傳奇在中國近代骨科70年發展歷程中擔任舵手,帶領無數先輩劈波斬浪,笑傲潮頭。

同時無數為骨科奮鬥了一生的英勇前輩和正在貢獻青春的後起之秀,也在中國骨科這艘艨艟巨艦上擔當肱股脊梁,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骨科的力量崛起和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 馮傳漢.中國骨科發展簡史(四)[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14,22(21):2015-2016.

2. 中國骨科發展簡史(三)[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14,22(20):1841.

3. 中國骨科發展簡史(二)[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14,22(19):1815-1816.

4. 中國骨科發展簡史[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14,22(18):1727-1728.

5. 翁習生.中國早年人工關節外科發展概要[J].臨床外科雜誌,2019,27(04):355-359.

6. 胥少汀, 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緒論 中國骨科發展簡史.

相關焦點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骨科醫院行業發展現狀與經營狀況分析 民營...
    在國家鼓勵政策下,骨科醫院行業逐步實現較高的市場化運作。截至2019年末,我國骨科醫院的總數達663家,同比增長1.38%。2012-2019年,我國骨科醫院醫療人員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2-2014年,骨科醫院醫療人員數量連續增長至43614人,2015年小幅下降,2016年回升。
  • 最新中國醫院骨科領域專利排名
    考慮專利申請2-3年的授權周期,預立醫學建議大家提前進行專利申請布局。 本期為大家奉上骨科領域專利分析! 研發骨盆髖臼骨折脫位微創順勢復位固定新技術和內固定物,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發現並證實脛骨螺旋骨折合併後踝骨折是一種有規律的骨折類型,被稱為「張氏骨折」,提高了骨科醫生對此類損傷的認識和對後踝骨折的警惕性,有效避免了漏診,並研發了治療此類骨折的自定位微創接骨板,獲得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骨科:醫藥器械中最好的賽道
    「小而美」的行業從市場空間看,基於醫院採購價統計口徑,2018年中國骨科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15億元人民幣,僅為美國市場的37.5%,但增速很快,2015-2017年美國骨科器械市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只有2.8%,對比看,中國的增速接近美國市場增速的6倍,可以說過往數據表現很優異。
  • 杭州江城骨科醫院好不好—大型骨科專業醫院
    選擇杭州江城骨科醫院,我們將竭盡所能給您送去康復的喜悅!  韓奶奶91歲了,左側腰腿疼痛已經數年了,近一周來症狀加重。  劉志田 副主任醫師  上海知名骨科專家  針刀發明人朱漢章教授親授弟子  2002年被授予中國針刀名醫獎  中國針刀學會理事
  • 盤點|八大國產骨科器械上市公司!
    但在中長期,隨著細分市場天花板的來臨,大博醫療也需要在骨科其他產品上有所突破。脊柱類產品作為大博醫療收入佔比第二大的品類,為大博醫療貢獻了1/5的收入,且增速超過70%,在中期來看,也是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 「重磅」中國中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骨科)發布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2020年9月,醫信天下互聯醫學標準委員會等多家機構,發布2020年度《中國中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位居年度中國中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骨科榜首,綜合得分99.69,雄踞全國中醫骨科第一。
  • 全國骨科器械集採,為什麼微創醫療能笑到最後?
    骨科植入物作為高值耗材的第二大構成,無論是創傷、脊柱和關節細分,每年手術用量較大,國內市場規模以雙位數增速增長,三個細分市場規模平均值都在70億以上,並且國產化率都超過了27%,醫生臨床使用熟悉度在快速爬升。
  • 骨科疾病/市場/產品大盤點|醫療器械綜述系列
    國產化比例:國內骨科市場整體仍由外資佔據,但各細分領域有所不同,其中創傷市場國產化比例已到70%,脊柱市場國產化比例為40%,關節市場國產化比例為30%,運動醫學市場國產化比例僅為5%左右。脊柱領域仍有一定國產替代空間,關節和運動醫學領域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 大幅降價擔憂重演骨科龍頭一日跌掉70億 悲觀預期...
    最新消息顯示,第四輪國家集採或超預期提前到來,新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引發的談判競價也將很快到來,前者或優先在骨科、眼科領域展開,連續回調的醫藥股再迎一擊。恰逢高瓴、淡馬錫戰略入股「踩剎車」,骨科龍頭凱利泰(300326)放量大跌,收盤時逼近跌停,市值一日跌去12億元。三友醫療、大博醫療(002901)、心脈醫療也紛紛大跌,僅上述幾家龍頭一天就蒸發了約70億市值。  半年報顯示,凱利泰主要產品中椎體成形微創(含骨水泥)、骨科脊柱或創傷產品佔比高達60%,毛利率均在80%以上。
  • 運動醫學及骨科康復品牌「優復門診」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經緯中國...
    近日,骨科康復與運動醫學品牌「優復門診」(下稱:優復)正式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真格基金跟投,華興Alpha任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後,優復門診將在現行的門診服務的基礎上籌備建立優復手術中心,並向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國內一二線城市複製擴張。
  • 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完成第一臺「骨科愛心行」中山地區公益手術
    自2020年7月1日,「骨科愛心行」公益手術開幕以來,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接收到了數名患者報名。今天該院完成了第一臺「骨科愛心行」中山地區公益手術。一次偶然的機會,馮女士聽說了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當她知道醫院的醫生都是北京積水潭的骨科專家時,激動的流下了眼淚。此次手術恰逢該院舉行「骨科愛心行」公益手術的項目,不用花錢就能解決病痛,而且還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專家親自手術,馮女士毫不猶豫,果斷報名。經過政府資質審查及專家們評估,她很快通過評審併入院、完善術前檢查等一系列的評估之後,於今日進行手術。
  • 骨科「私人訂製」,劃時代的新技術
    多方打聽,伊娜聽說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或有別的辦法,這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在骨科領域解決過許多醫學難題,尤其是在骨盆腫瘤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時值新冠疫情最嚴峻之時,但伊娜的病情已容不得全家有猶豫的時間了,幾經周折,他們來到上海,預約了上海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的專家門診。
  • 【文化地標】首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文化地標出爐啦~第12站:骨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是世界首例「斷指再植」的搖籃,是「中國手」的發源地,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設單位,擁有上海市四肢顯微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創傷骨科研究所
  • ...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星》彈幕為什麼刷骨科 網絡詞骨科是什麼意思
    不過在這部劇中,一直有網友在刷「骨科」,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這部劇中的骨科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骨科是什麼意思 骨科在這裡其實是指的網絡詞,而並非醫院中的骨科。這個梗是來源於一個人跟自己的親生妹妹曖昧,被父親發現以後打斷了腿,去德國骨科養傷。後來呢,網上的網友就用「德國骨科」來形容調侃一些兄妹之間有些逾越的感情。
  • 戰疫日記(141)|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直擊孝感,她們用行動寫下入黨...
    「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我會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發光發熱,請黨組織考驗我」……3月3日,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支援湖北臨時黨支部收到了5封入黨申請書。這5封入黨申請書來自於市中醫骨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裡的趙竹平、任治芳、羅梅、徐靜思和譚舒羽等5名護士。(圖為趙竹平、任治芳、羅梅、徐靜思和譚舒羽的入黨申請書)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們被無數黨員的先進事跡激勵著、影響著。2月25日,她們主動報名,隨隊來到湖北孝感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通過培訓考核後,她們來到了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
  • 記憶合金:骨科植入物的「神奇金屬」
    綜合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高、醫療水平提升、健康意識增強、衛生費用支出增長等情況,我國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將持續快速增長。骨科植入物新材料的開發應用自然也成為了研究重點。由於具有形狀記憶效應、超彈性、耐疲勞、耐磨損、耐腐蝕、生物相容性好等特點,鎳鈦合金近年來在骨科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被稱為「神奇金屬」。
  • 威高股份(01066):骨科業務單獨上市有望加快發展,多品類擴張的耗材...
    2014-2017年面臨限抗、限輸、招標降價等政策壓力,公司增速有所放緩,為助力血透業務更好發展,2017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對威高血液的持股比例由70%降低至49.34%,後稀釋到43.3%,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報表。2018年1月成功完成收購美國介入器械領先生產企業——愛琅,拓展腫瘤介入及血管介入領域。
  • 彭玻丨湖南美術社40年:因美不惑,波瀾壯闊
    於歷史,40 年也許只是一朵小小浪花;於個人,40 年能夠讓人不惑;而於一個出版社,40 年已足以讓夢想綻放!人們認同湘美,因為它為中國美育和美術盡心盡力服務了40 年,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之路。湘美社的40 年,是出版之路,是生命之旅,更是美的歷程。 湘美人為美育優服務,這份使命感是動人的。 上個世紀80 年代,美術課還不被重視,許多地方都沒有專門的美術教材。
  • 貴陽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年會來了500名骨科醫生
    為提高貴州省骨科領域學術交流和技術創作,12月12日,貴州省康復醫學會創傷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貴陽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年會暨貴陽東方骨科第三屆新技術新理論論壇在貴陽召開,全省近500名骨科專家以及骨科領域醫生參加了會議。
  • 骨科醫療器械廠家「備戰」高值耗材集採:有企業股價已連跌數日
    根據醫療器械研究院的數據,我國骨科高值醫用耗材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已經突破262億元,同比增長16.44%。奧諮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東區市場總經理詹金城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2019年,中國全髖手術約86.86萬臺,全膝手術約32.09萬臺,這兩類在骨科手術中佔比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