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康熙王朝》中,大阿哥有多愛寶日龍梅,最後就有多恨自己。曾經憧憬的風花雪月,等來的只是雪上加霜。寶日龍梅不僅沒有跟大阿哥好上,反倒成了他「母親」。大阿哥郎才,寶日龍梅女貌,康熙作為長輩,為何不成人之美呢?
作為皇家人,就要服從皇家規則
皇室的婚姻,很少有愛情可言,普遍是以利益為導向。滿蒙聯姻,是上層之間的利息勾兌;滿蒙不聯姻,同樣如此。大阿哥身為皇子,不管願不願意,這就是現實。
寶日龍梅非普通女子,她是土謝圖汗的女兒,因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而家破人亡。她到京城,並不是為了談情說愛,而是來搬救兵。當時,能夠幫她的只有康熙,因為出兵的決策權在帝王手裡。那康熙會幫她嗎?
會,但不是馬上,而是延後。康熙的既訂國策是「北撫南剿」,即先滅政經,穩住噶爾丹,等平定臺彭後再騰出手收拾噶爾丹。因此,面對噶爾丹咄咄逼人的氣勢,康熙也只能一忍再忍,甚至連藍齊兒也嫁了過去,就是為了避免兩線作戰。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寶日龍梅就成了一個敏感人物。噶爾丹為了斬草除根,要抓捕她,並多次向朝廷索取;康熙肯定要保護她,因為她將來有利用價值,但又不能走得太近,否則就得罪了噶爾丹。
如果寶日龍梅與大阿哥聯姻,那就擺明了康熙要與噶爾丹作對,分明是在告訴噶爾丹,寶日龍梅是我兒媳婦,你別再騷擾人家了。噶爾丹看到這場景,只怕在朝廷收復臺彭之前就兵臨京師城下了。
秋媚說:一代明君,不會因為兒女之間那點事而自毀長城。
內部形勢決定了,康熙不能讓「大寶」聯手
朝堂上的黨爭分為兩派,一邊以索額圖和太子為首,一邊以明珠與大阿哥為龍頭。兩股勢力,明爭暗鬥,並夾雜著奪嫡之爭。康熙作為皇帝,要坐穩皇位,必須要平衡兩方的力量,不能讓一方太強,也不能讓一方太弱。
寶日龍梅是喀爾喀蒙古的公主,在草原上有與生俱來的影響力,能夠聯絡蒙古各方勢力。大阿哥如果娶了寶日龍梅,那這對「大寶組合」就會夫唱婦隨,朝內聯合塞外,朝堂上的兩派就會立刻失去平衡。到時,「大寶組合」、明珠、惠妃一旦資源整合完成,別說胤礽,康熙都會有所忌憚。
寶日龍梅本身就不願意
寶日龍梅進京的目標十分明確,請求清朝出兵,幫她奪回故土,誰能完成這個心願,他就對誰以身相許。為了如願以償,寶日龍梅曾經走李德全的門路,主動對康熙投懷送抱。大阿哥是皇子,位置很高貴卻無決策權,滿足不了人家的心願,因此,他的一番深情告白,得到的也是無情拒絕。
秋媚說:寶日龍梅在用女人天生的優勢,待價而沽,誰的價位高,她就屬於誰。
等康熙攻打準噶爾時,寶日龍梅成了一顆重要棋子,甚至可以抵上萬雄兵。她熟悉草原的風土人情以及地勢地形特徵,可以成為清軍的嚮導;公主的身份優勢,可以籠絡蒙古各部。尤其在清軍糧草大營被焚後,寶日龍梅主動請纓,還立下大功。大清天子,懷柔天下,點滴雨露也算是對寶日龍梅的一種犒賞。
平定噶爾丹後,草原上百廢待興,肯定需要一個「自己人」坐鎮。有了夫妻之情,寶日龍梅也就成了自己人嘛,從今以後,你在蒙古辦事,我在京城放心。
此外,康熙也是凡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慾。當時將帥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康熙也是酒足飯飽,秀色可餐的寶日龍梅在這個時候頻繁對康熙暗送秋波。面對這樣的誘惑,康熙豈能坐懷不亂。於是,光天化日之下,天當被子地當床,寶刀不老壓海棠。
秋媚說:大阿哥與寶日龍梅邂逅是偶然,離別是命中注定。這不能怪康熙橫刀奪愛,只怪大阿哥生在帝王家,愛情於他而言,幾乎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