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寒風刺骨。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俞家垸村,俞學政蹲在草塘邊,察看冬眠中的黑斑蛙,這是今年5月,他投入40萬元試養的新品種,「明年春天可上市,預計會有一個好收成。」
俞學政去年成立了種養殖田園韻色專業合作社,80畝的水塘裡養有鱖魚、小龍蝦和螃蟹,水塘邊圈了一片地,養了百餘只土雞。合作社緊鄰知音湖,風景四季怡人,他同時打起生態旅遊這張牌,一個小型農家樂初具雛形。
沿鄉路前行,不遠處,是老闆俞小江的火龍果採摘基地。經過幾年發展,採摘基地已變身蔡甸區網際網路+農業商旅小鎮。「今年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俞小江喜滋滋告訴筆者,遊客一年比一年多,得益於俞家垸村已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確實,俞家垸村裡灰白相映的房屋鱗次櫛比,精心打造的傳統美德牆、廉政文化牆、村規民約牆、核心價值觀等文化牆,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據悉,俞家垸村近年著力突出傳統特色,打造荊楚風格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夯實鄉村治理「硬體」基礎。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能力,採取「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鄉轉運、區集中處理」收運模式。深化「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村莊生活汙水治理,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為建立完善長效管護機制,該村實行「門前三包」制度,與每戶村民籤訂「責任狀」,村民爭做環境衛生保潔員、監督員。同時,完善文化宣傳、黨員教育、普法教育、農家書屋、村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等功能,以實現村民共建共管。
該村村支書俞宇表示,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好自身生態資源,圍繞本村特色的火龍果種植、黑斑蛙養殖、鱖魚養殖等基地,發展鄉村遊,為農民增收開闢農旅融合新路子,讓美麗鄉村俞家垸更加美麗。
發布:武漢三鄉工程網
來源:農村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