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我院論文產出數量及排名穩步提升

2021-01-08 瀟湘名醫

12月29日,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據統計,2020年(2019年度)我院科技論文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收錄193篇,在全國醫療機構排名中列第89名,較上一年度上升38位;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收錄論文606篇,論文被引用1365篇 2054次,在全國醫療機構排名中分別位列第22名和第34名,較上一年度穩步上升。

自1987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承擔「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工作,其統計和分析研究成果被科技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廣泛關注和應用。2020年(2019年度)我院科技論文數量、排名及引用均有所提升,尤其是SCI收錄論文。這是近年我院把科研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戰略,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人才引進的碩果。下一步醫院將優化學術評價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與醫院發展目標相一致的科研績效管理辦法,鼓勵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推動一流研究型醫院建設。(科研處 陳尹、許夢姍/文 尹大龍/審核)

責編:方雯

【來源:科研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報告:中國自然科學年均論文數量全球第一,超美國
    日本研究報告:中國自然科學年均論文數量全球第一,超美國 科技日報8月11日消息,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和《日本經濟新聞》網站近日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和學術政策研究所7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在科研領域的大力投資和在研究人員培養方面的不懈努力促進了中國科研的發展
  • 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躋身全球第四
    記者 肖芳 報導本報青島訊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現場發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該報告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新華(青島)國際海洋資訊中心聯合編制,已連續發布5年。報告基於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應用及創新環境4個維度,對全球25個樣本國家的海洋科技創新情況進行指數評價,為預判未來海洋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 ...大學|論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海軟科世界大學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前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大學排名,為最早的世界大學排名。
  • 湖南科技大學師生論文入選F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5000(F5000)」數據顯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嚴明理教授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美亮研究員團隊合作在《植物資源學報》上發表的論文《雲南金蕎麥野生資源考察及遺傳多樣性分析》入選,生命科學學院
  • > 2020年全網首發!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權威發布!
    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於3月4日正式發布!這表明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發展增速有所放緩; 自2016年以來,中國大陸高校課程項目進入各自學科排行榜前50名的比例提升了54%;QS的「篇均論文引用」指標衡量了每個大學學科的研究質量及影響力,各個大學的學科在這個單項指標上都有相應的排名分數。
  • 論文主題、引用量、中國機構&華人學者,KDD 2020 關鍵數據搶先看!
    自 1995 年以來,KDD 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餘屆大會,今年是第 26 屆。今年的 KDD 大會原定於2020 年 8 月 23 日 ~27 日在美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舉行。而由於疫情影響,本次大會將以線上形式舉行。
  • 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
    打開APP 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 深度學習自然語言 發表於 2020-11-24 09:14:44
  • 2021年中國高校最新排名,哈工大排15,電子科技大學很「想哭」
    隨著2020年逐漸進入尾聲,今年的工作逐漸完成,世界各大機構已經對2020年的工作進行總結,並且對今年各所高校取得的成果,進行重新的排名,這就是我們熟悉的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最近,QS發布了2021亞洲大學排行榜,共包含650所大學,比上一次的排名擴大了18%。其中中國大學的佔比最多,內地高校有124所。
  • 中國AI相關論文2019年升至世界第二 3年增長340%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10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人工智慧(AI)增刊顯示,中國AI相關論文在2015年位居世界第四,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
  • 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今年共有5篇論文被ICML收錄
    【TechWeb】7月22日消息,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對外宣布,集團有5篇論文被ICML 收錄。如果從ICML發布的論文接收結果來看,京東數科的入選數量位列中國企業第四名。據了解,ICML 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的縮寫,即國際機器學習大會,始於1980年,目前已發展為由國際機器學習學會(IMLS)主辦的年度機器學習國際頂級會議。
  • 高質量的論文摘要,是如何提升論文可見性的?
    他的論文雖然富有創新性,數據精確且邏輯縝密,但論文的閱讀量和引用量非常少,在網頁中的搜索排名也很低。他希望通過優化自己的論文來改善這一境況,於是我們建議他,從摘要部分著手,修改論文。 論文摘要質量的不盡如人意,確實是很多作者在論文撰寫和發表中經常忽略的問題。高質量的論文摘要,往往可以使論文的整體層次得到提升,並且幫助論文通過各個渠道來獲得別人關注。
  • 愛思唯爾報告顯示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文章數量驚人,達到410萬篇。美國、中國和英國在其中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相關論文數量均位列全球前三。中國在5個領域相關科研產出全球第一在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方面,中國的表現如何?
  • 從日本官方報告看中國科技實力--全球進入中美科技時代
    2017年6月13日,日本經濟新聞發布了一篇新聞報導,叫做全球科技進入中美兩強時代,說明日本媒體也在開始逐漸正視現實,那就是中國和美國不僅在經濟總量上領跑全球,在最新科技發展上也是全球兩大核心力量。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方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產出進行數據統計,以下的內容全部來自日本文部科學省2016年版報告,這個報告很長,我今天把這個報告的主要內容整理了下,有以下的內容。
  • 2020中國城市規劃優秀科技論文專項獎(求是)徵文啟事
    根據《中國城市規劃優秀科技論文獎實施細則》,自2020年起,「求是理論論壇」的徵文納入中國城市規劃優秀科技論文專項獎。中國城市規劃優秀科技論文獎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獎的子獎項,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論文最高榮譽獎項,分為優秀科技論文專項獎(求是)和優秀科技論文專項獎(青年)等。
  • 我院應用數學研究所趙環宇在國際頂級期刊TKDE上發表論文
    我院應用數學研究所趙環宇高級工程師擔任第一作者的論文《An Optimal Online Semi-connected PLA Algorithm with Maximum Error Bound》(具有最大誤差界的最優在線半連續PLA算法)被數據挖掘與知識工程領域國際頂級雜誌《IEEE
  • 中國AI相關論文2019年升至世界第二 3年增長340%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10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人工智慧(AI)增刊顯示,中國AI相關論文在2015年位居世界第四,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
  • 2020年度自然指數國內高校排名TOP100,中科大逆襲成榜首!
    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2020年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數據統計周期為2019年自然年的全年。自然指數作為國際範圍內評價科研機構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排名依據是82種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由於評估數據只包含化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地球與環境科學等4類學科,因此各位同學也可以將這份榜單理解為各大高校「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指數排名。那麼,各大高校在自然科學類學科的實力都如何呢?請看下面的榜單:以上是2020年排名前50位的高校榜單,上圖中同時還有和2019年的自然指數排名數據進的對比結果。
  • 職稱,學位與「SCI論文」直接掛鈎?兩個部門:不行!
    該文件由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布,明確了SCI論文用於科研評價的局限性,對正確的科研評價體系建設給予了相關指導什麼是SCI論文過去,要評價一篇論文的質量,需要討論SCI的評價指標那麼什麼是SCI呢?教育部回應記者提問:SCI是美國設立的科學引文索引,是一個分類資料庫,就像圖書館裡的圖書分類卡一樣,通過統計引用的研究領域、方向和頻率,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查閱最新文獻、國際學術前沿和科學研究的機會然而,SCI論文的相關指標直接用於科研評價,具有很強的局限性該負責人解釋說,SCI實質上是一個文檔索引系統,而不是一個評價系統「你不能簡單地把SCI論文等同於高水平論文
  • 堅決破除「唯論文」導向 加快完善科技評價制度——科技部相關司局...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的相關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臺的背景和目標?各項具體措施怎樣落實到位?就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負責人。  問:出臺《若干措施》基於什麼背景,又有何政策目標?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記者統計發現,從2010年至今,四類稿件賣出114篇,其中預先寫好的有109篇。售出論文高峰在2016年,一年賣出33篇SCI論文。2017、2018、2019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22篇、19篇、8篇。今年上半年賣了3篇。按照平均單價3萬元計算,「論文寫手」10年獲利300萬元。  對生意萎縮現狀,「論文寫手」透露「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