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在拉丁文裡,原是「照亮」的意思。望文思義,就是用圖畫增加文字所給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分能更生動、更具象地活躍在讀者的心中。在當今各種出版物中,插畫的重要性,早已遠遠超過這個「照亮文字」的陪襯地位。它不但能突出主題思想,而且還會增強藝術的感染力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插畫的含義已從過去狹義的概念(只限於畫和圖),變為廣義的概念我們平常所看的報紙、雜誌、各種刊物或兒童圖畫書裡,在文字間所加插的圖畫,統統稱為插畫。
1、插畫藝術發展簡介。
插畫藝術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世界範圍看,歐洲的插畫歷史最早是運用於宗教讀物之中的。後來,插畫被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書籍、文法書籍和經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我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是隨佛教文化的傳入,為宣傳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我國唐代《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扉頁畫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版畫。到了宋、金、元時期書籍插畫的應用範圍擴大到醫藥書、歷史地理書、考古圖錄書、日用百科書等書籍,並出現了彩色套印插畫。明清時期,可以說是古代插畫藝術大發展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刻書行業,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插畫的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卷首附圖、文中插圖、上圖下文或下圖上文、內封面或扉頁畫和牌記等。
我國古代插畫的歷史演變,可以看做是版畫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民間年畫史。只不過民間年畫更早地獨立成為一種商品,它是商業插畫的前身。在中國,插畫雖然發展得較晚,但追其溯源,源遠流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插畫經過版畫和宣傳畫格式的發展,以及20世紀80年代後對國際流行風格的借鑑,在90年代中後期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更多風格不斷湧現。歐美插畫最先是在19世紀初隨著報刊、圖書的變遷發展起來的。而它真正的黃金時代則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從美國開始的。當時剛從美術作品中分離出來的插圖明顯帶有繪畫色彩(圖4-4、圖4-5),而從事插圖的作者也多半是職業畫家,之後又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影響,從具象轉變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畫又重新回到了寫實風格。
2插畫的分類及藝術特點。
插畫是一種藝術形式,在現代設計中佔有特定的地位,已廣泛用於現代設計的多個領域,涉及文化活動、社會公共事業、商業活動、影視文化等方面,應用範圍非常廣泛。門類也多種多樣。從應用來看,插畫可分為文學插圖、商業插畫。文學插圖是再現文章情節、體現文學精神的可視藝術形式。而商業插畫是為企業或產品傳遞商品信息,集藝術與商業的一種圖像表現形式。
以媒體分類,基本上分為兩大部分,即印刷媒體插畫與影視媒體插畫。印刷媒體插畫包括招貼廣告插畫、報紙插畫、雜誌書籍插畫、產品包裝插畫、企業形象宣傳品插畫等。影視媒體插畫包括電影、電視、計算機顯示屏等中出現的影視插畫。按插畫繪畫風格分類,則分為日式插畫、歐美插畫,遊戲插畫、小說封面插畫等等。
插畫藝術的許多表現技法都是借鑑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技法。使得插畫藝術無論是在表現技法多樣性的探求,或是在設計主題表現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著長足的進展,展示出更加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具表現力。從某種意義上講,繪畫藝術成了基礎學科,插畫藝術成了應用學科。縱觀插畫發展的歷史,其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商業信息,插畫設計已成為現實社會不可替代的藝術形式。
插畫藝術與其說是出於單純的感情或美感原因,或出於宗教、傳統或政治原因而創造的藝術,還不如說是在歷史的特定時期,為傳播特定的思想而創作和發表的藝術。雜誌或圖書的出版家會委託一位插畫家為一個特定的故事畫一些插圖。例如需為掛曆創作形象,配圖,或為雜誌畫封面,以使雜誌暢銷。對形象創作沒有提太多的技術要求,也沒有規定的框架。委託人向插畫家提出要求,例如:尺寸、主題、風格、內涵、色彩和材料。當然,還包括創作時間。因此,創作的形象往往包含一段歷史,與此同時,又能滿足委託人的要求。插畫是在某個時期的特定時刻,為特定目的而創作的藝術。這些藝術形象往往能體現其所處時代的風貌,或者能描繪出早已遺忘的社會要素。它們不像抽象的藝術作品,也不像古埃及金字塔那樣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產物,恰恰相反,它們是因為人們需要欣賞藝術形象而產生的。人們需要看到某人正在談論的東西,而插畫正是可供人們利用的唯一媒體。
今天,插畫被廣泛地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插畫藝術擴展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頭腦,給我們以無限的想像空間。隨著藝術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繪畫材料及工具的出現,插畫藝術進入商業化時代。插畫的概念已遠遠超出了傳統規定的範疇。當今插畫界畫家們不再局限於某風格,他們常常打破以往單一使用一種材料的方式,未達到預期效果,廣泛地運用各種手段,使插畫藝術的發展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