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SCI,怎麼分析,值得投資嗎?預計影響因子破4分!

2020-12-22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一本新晉SCI期刊——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1 期刊介紹

期刊鼓勵從實驗室到商業應用的任何方面和規模的能源產生和/或利用技術的論文,以減少這種生產和使用的影響。

對於單個或比較系統,尤其歡迎進行技術評估,以評估和討論度量標準,例如應用規模,單位能量輸出的大小和重量,經濟性,效率和技術發展狀況。

官方網站: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ustainable-energy-technologies-and-assessments

2 研究領域

能源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碳捕獲和存儲,風能,生物能源,太陽能/光伏,水力,地熱和常規燃料,以及系統分析,環境問題,能源收集和建築設計。

畫重點:

有關技術開發/改進,集成,法規,標準和政策的論文均在該期刊以及案例研究的範圍之內。

3 刊文量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的年發文量接近150了,今年截止目前已經發表了190篇。

國人發文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中國發文量位列第6,佔比3%。

4 影響因子和分區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影響因子基本比較穩定,介於3~3.5分之間,目前實時影響因子為1071/252= 4.25,考慮到今年還有1個月結束,2020年的IF大概率還是可以突破4.3分的。

分區情況: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在能源領域位於JCR2區。中科院分區:在工程技術中位於2區,成績還是很喜人的。

5 自引率

根據iJournal期刊平臺的數據顯示,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去年的自引率為8%,非常優秀了。

6 審稿周期

審稿速度大約3~5個月左右,疫情期間似乎有所延遲,我們一起來看看過去幾個月的幾篇文獻吧。

(1)從投稿到接受5個月——於2020年6月7日收到,於2020年11月10日修訂,於2020年11月12日接受,於2020年12月1日在線提供。

(2)從投稿到接受將近5個月——2020年6月26日收到,2020年11月10日修訂,2020年11月12日接受,2020年12月3日在線可用。

(3)從投稿到接受將近3個月,算是比較快的一次了——2020年7月18日收到,2020年10月24日修訂,2020年10月27日接受,2020年11月19日在線可用。

7 版面費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可以選擇傳統訂閱模式,也可以選擇OA模式。

傳統訂閱模式免版面費,OA模式的版面費為2500美元,不含稅。

8 相關期刊

與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互引較多的期刊包括: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Energies,ENERGY 等期刊,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了解下這些期刊哦!

Cited journals

Citing journals

9 投稿心得

網友1評價:從投稿到錄用,共歷時3個月。編輯效率挺高,共有三個審稿人審稿,投稿一個月返回大修,提的意見挺中肯,又過了一個月返回小修,修回後一個月accept,整體效率還挺高的。

網友2評價:能源類期刊為數不多的if降了的,慎投。

總的來說,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發文量雖然不大,但好在影響因子穩定,有上升趨勢,對於新晉期刊來說,自引率和影響因子都是比較佔優勢的,不著急畢業的小夥伴們還是可以嘗試的!

以上分析,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當,敬請指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Nature 44.4;Science 43.4,其中Cell較去年增加了些許,波動較大;四大頂級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8.3;LANCET,64.9;JAMA,47.2;BMJ,25.2;【4】幾個國內期刊
  • 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一篇Early Access出版日期為2020年、最終發表日期為2021年的文章,它帶來的引用將被計入構成2020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但不會計入2021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2. 同樣這篇文章將被計入計算2021年和2022年影響因子的分母,但不會被計入計算2023年影響因子的分母。
  •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大約2月前,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再次把SCI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自然也難逃被眾人討伐。那麼,什麼是影響因子呢?
  • Cell收編的醫學期刊,適合國人投稿,今年影響因子預計將漲到10分
    影響因子分析以及預測Molecular Therapy 影響因子今年一直呈上升趨勢,2018年的影響因子是8.402分,2020年6月公布的最新影響因子分數8.986分,接近9分!目前,這本雜誌2018,2019年的文章在2020年的總引用數為3645次,文章數目是379篇。所以計算的即時影響因子是3645/379=9.6174分。
  • 創刊40餘年的老牌腫瘤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會在7分以上
    ELSEVIER全球期刊業務高級副總裁Anne Lloyd、Manfred Schwab主編及其助理合影Cancer Letter當前的執行主編是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Manfred Schwab 教授,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腫瘤學研究專家,Manfred Schwab教授主要致力於神經母細胞瘤的生物學和遺傳學轉化,以及普通型脆性位點的基因對遺傳不穩定性和癌症的影響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
    6月2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SCI影響因子:期刊引用報告(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這本5分+期刊影響因子和年發文量都穩定,對國人也很友好,可關注
    今天我們來分析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ST),ISSN號為2044-4753。CST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5.721。
  • 食品科學類TOPSCI論文期刊,影響因子4分,無版面費
    昨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食品科學類審稿快的期刊(這本4分+國人友好期刊,審稿快,無版面費!),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JOURNAL OF CLIMATE。2 刊文量JOURNAL OF CLIMATE的年發文量也較為穩定,去年有所下降,但影響因子仍穩定上升。今年到目前為止(10月21日),該期刊被Web of Science收錄的文章數已經達到了306篇。數據來源於「iJournal」網站國人發文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
  • 2020年最新SCI影響因子(JCR2019),CA未到300分,10分期刊300多本
    2020年最新SCI影響因子(JCR2019)終於正式公布,CA未超300分(292.278),10分期刊300多本,5-10分期刊800多本。為了核實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的真實性,本公眾號將本帖子中每個期刊的IF均在web of science中的JCR中進行了核實。
  • 這本專業期刊國人投稿少,影響因子整體上漲,今年繼續3分+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Kyushu University)皮膚科的教授,2019年影響因子為3.072。刊文量可以看到,期刊的發文量近幾年起伏比較大,少的時候300多篇,多的時候500多篇,2020年截止目前已發表498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和去年保持相同的水平。
  • Sharpe風格因子模型在基金投資風格分析中的應用(1)
    模型中的加權係數被稱為「夏普風格權重」,它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不同風格因子對資產組合收益的解釋程度。  基金投資風格分析可以追蹤基金最真實的投資策略,可以對基金進行更深層次的基金風格分類,可以構建不同的風格指數,有助於更為準確地評價基金績效。
  • Elsevie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JCR影響因子的公布時間也正式敲定
    除了這個俗稱的SCI影響因子外,Elsevier基於Scopus資料庫,也每年發布一個影響因子指標,正式名稱為CiteScore,但每年發布均極為低調,小編剛剛發現:Elsevier又悄悄地發布了最新的CiteScore。
  • 學術頭條:新型豬流感病毒具大流行病潛力,2020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分析結果顯示麻疹在人類出現的最早時間可能在公元前六世紀,和人類大城市興起幾乎同時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凡被上述13所香港高校錄取並經本人確認就讀的考生,不再參加內地高校統一錄取。2019影響因子出爐,中國期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6 月 29 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 2分左右易中婦產科SCI雜誌來了
    雜誌的主題方向主要有:產科,醫療,遺傳,心理健康,妊娠手術併發症及其對母親,胎兒和新生兒的影響同行評議。個人感覺比較偏婦幼保健,婦幼衛生方向。雖然審稿比較慢,平均周期6.5個月,但命中率高達69%,中國人每年都有可觀的發文。更多介紹:https://sci.justscience.cn/details.html?
  • 科研大牛坐鎮的期刊,平均17.6天接收,對國人友好,明年繼續5分+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 Cell Proliferation,影響因子5.753。刊文量2016 (69),2017 (87),2018 (111),2019 (196)可以看到,近三年期刊的發文量呈上升趨勢,與期刊日益增長的影響因子來說,這種程度的擴刊是正常的
  • 創金合信董梁:量化投資重在多因子模型 追求穩定收益
    現在新冠疫情在國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控制,復工也在逐步加速,但是最近幾天海外在疫情方面的消息是不好的,韓國、義大利、日本以及伊朗等國確診病例擴展比較迅速,死亡人數也在比較快速地增加。國際股市反應比較大,昨天美股主流股指基本都跌了3%以上,就是說外圍的風險是有一定的聚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走勢會跟疫情在國內還有國外的發展有比較大的相關性。
  • sci怎麼看幾區
    sci期刊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來劃分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每個區域都納入一定數量的期刊,作者發表論文所選擇的目標sci期刊在哪個分區,就稱為sci幾區論文。那麼,sci怎麼看幾區?首先,sci分區有兩種不同的劃分標準,分別是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分區標準不同,導致同一本期刊,可能屬於JCR的一區,屬於中科院的二區。所以,在看sci是幾區之前,要先確認本單位認可哪個分區標準。其次,sci期刊目錄是確定的,相關單位會把這些期刊目錄,按照標準,劃分所屬的分區。
  • 2021年JCR分區有「新動作」:影響因子也將迎來「通貨膨脹」?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官方發布消息稱:2021 年 JCR 報告中關於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將發生變革!而本次變革主要來自於一種名為「Early Access」論文的引入新的計算方式將釐清 Early Access 論文並將其納入 2021 年 JCR 的影響因子計算中不少科研黨認為影響因子將迎來一波「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