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他和安迪·沃霍爾第一次來到中國,拍了這部紀錄片

2021-01-11 澎湃新聞

37年前他和安迪·沃霍爾第一次來到中國,拍了這部紀錄片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1982年,安迪·沃霍爾和旅伴亦是攝影師的克里斯多福·馬科斯受邀來到中國,l共同製作了旅行紀錄片《Andy Warhol:中國製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紀錄片]
    【紀錄片.BBC.安迪·沃霍爾的一天.A.Day.in.the.Life.of.Andy.Warhol.2015】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美國藝術家,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Stephen Smith採訪沃霍爾的生前好友,講述藝術超級明星的成就。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原標題:【融媒特稿】杜甫的詩張口就來,他拍的紀錄片帶宅家抗疫的英國人了解中國)
  •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網友:物是人非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憑什麼得9.2高分?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生活是怎麼怎麼的好,吃的又有多好,什麼珍珠奶茶,火鍋,烤肉,西餐天天都可以換著吃,但最近我發現一個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突然覺得,我的生活還沒有以前好呢,這80年代吃的也太好了一點吧,而且這評分有9.2之高,這評分也太高了點吧,要知道現在最火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也就5點多,那麼它憑什麼得9.2高分?
  • 他拍了冷門題材紀錄片,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這部BBC級別的紀錄片,讓我們能隔屏嗅到鄉土淡香,講述著你我身邊熟悉又陌生的「中國植物」故事,是國內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大氣內涵的題材;海量豐富的知識;上天入地的拍攝;新穎脫俗的風格,文藝抒情的詞藻;內斂平實的剪輯;悠揚詩意的音樂。」這是網友對此作品的評價。▲紀錄片中的茶園。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視頻中心總經理 唐曉豔個體故事、歷史影像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廣協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陳宏剖析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內在架構和詩意內涵。片子的結構創意從人的誕生到告別,12個人生第一次,構成了12集的結構。縱橫交織出當下中國普通民眾,愛與哀愁的生命交響。
  • 這部高分紀錄片,拍的不是音樂,而是中國
    作為大江的子孫,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他如何在入世和出世之間掌握一種微妙的平衡?《大河唱》電影劇照。但是我並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來找到答案。按照媒體紀錄片的慣常操作,我們只能在幾天的周期內完成這個人物的拍攝,然後轉戰下一個人物,最後通過解說詞串聯起一個完整的「故事」。於是我們爭分奪秒,於是我們設計擺拍,於是我們努力地把畫面拍得更漂亮,試圖藉此消除一種源於深處的空洞感。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12-1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安迪·沃霍爾旅行背後的「奇妙故事會」
    2019年4月27日,雲圖映畫與SKP RENDEZ-VOUS書店,攜手富藝斯拍賣行聯合舉辦《安迪·沃霍爾——中國旅人日記》沙龍活動,邀請了富藝斯中國區域總監張文嘉,策展人巢佳幸及特邀嘉賓Harvey Dzodin與雲圖首席內容官邢冠寧一起,回顧安迪•沃霍爾一行人遠赴北京的大量攝影和紀錄片資料,共同探討安迪的藝術魅力。
  • 怪不得這部紀錄片敢以「中國」命名
    能以如此沉甸甸的「中國」二字做片名,這部紀錄片的背後必定傾注許多人的匠心製作。 從籌備到完成,這部紀錄片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它將分為三季用36集的體量,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DIRECTUBE導筒」帶來紀錄片《春去冬來》導演劉飛芳專訪,走進中國晉西北的村莊秘事。採訪正文導筒:您的這部紀錄片是回到故鄉拍攝村落的消逝,最初開始創作的動機和背景是怎樣的?劉飛芳:拍攝這部電影,緣起於2014年5月份的一次回鄉,那是我闊別10多年後第一次回老家。
  • 安迪·沃霍爾與他的商業快餐藝術
    《瑪麗蓮·夢露》組合頭像 四十年前,中國大多數畫家對安迪·沃霍爾的了解是從那幅《瑪麗蓮·夢露》開始的。照常理講,隨著時間推移安迪·沃霍爾不可一世的狂傲形象,連同他的《瑪麗蓮·夢露》們似乎應該甚或被喜新厭舊的人們忘卻,沉積到歷史的扉頁。然而,三年前,在美國紐約舉辦的「安迪·沃霍爾從A到B再次回歸」大型回顧展,不僅顯示出人們對他藝術的持續熱情,他的藝術價值和意義也再次被人們認知。
  • 我和娃的大歷史觀,被這部國人製作的歷史紀錄片《中國》給...
    最近這部由國人製作,講述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紀錄片《中國》,被頻頻刷上熱搜,是一部非常值得帶著家人和孩子一起看的好片。  2、講述歷史的方式卻極簡,讓年輕人也能看得懂  講真,《中國》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真敢拍,一口氣要拍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要拍得讓人愛看,難度真的是堪比」上青天「。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少年導演: 許慧晶編劇: 許慧晶主演: 馬虎 / 梁正雙 / 張錦新 / 孫嶺峰 / 郭忠健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首先導演在剪輯上是成熟的,他更趨近於劇情片的剪輯方式,擁有個人很張揚的思考,在電影中大量的平行交叉剪輯增加了事實的厚度,調度了時間和空間;除此之外,導演還拼貼蒙太奇,電影質感上升,但這部仍然是一部紀錄片。其次,導演的選材能力成熟,他免於產生判斷選材的失誤,《棒!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最後,他從百餘位報名對象中選擇了十個人,他們是日料店老闆、外賣騎手、英語老師、醫院護士……6月,他和團隊花了十天時間跟拍採訪,完成了這部60分鐘的長片。《好久不見,武漢》登陸網際網路後,立刻引起了大範圍的關注和討論。竹內亮剛開始很害怕,怕被武漢人說:「這不是真實的武漢,這個日本人理解錯了」。而事實上,很多武漢人看過後給他留言說「謝謝」。
  • 他靠拍紀錄片拿了很多獎,他是一個記錄荒誕的人
    繼 2014 年追蹤棉花產業鏈上採棉女工、牛仔褲廠工人等人群生活的《棉花》獲獎之後,周浩成為第一個蟬聯金馬的紀錄片導演。周浩,這個 48 歲的貴州人,屬於國內紀錄片導演中資歷最老的一批,也是中國所有紀錄片導演中涉及題材最廣泛的一個。這十幾年,他拍過工人、農民、毒販、醫院、警察、官員、學生,每部作品似乎都精確地在社會中鑽取一塊樣本,以窺視急速變化的時代。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中華文明 源遠流長 今日中國 從歲月深處走來 傳承軒邃的血脈 到底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 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的波普時代
    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於1962年至1987年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極大創造力及影響力。
  • 大師與傑作|1982年的北京遊客安迪·沃霍爾
    1982年,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受香港實業家肖永豐之邀首次造訪中國,出席香港I Club開幕後,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據他的隨行攝影師馬可斯回憶說:「安迪·沃霍爾1982年的中國內地行是一次意外之旅,當時我們是去香港,一位香港富豪為自己新開張的豪華會所訂購了安迪·沃霍爾幾幅肖像畫,邀請我們去參加展覽。對方提出,讓我們去北京旅行,而我們在毫無準備和計劃的情況下接受了這份來自他的禮物。」
  • 以前拍的是紀錄片,現在拍的是動畫片
    柳林只是隨便挑了一個電視劇中的道具問題,就被批評你有本事你去看考古片和紀錄片啊。那柳林就要說一句老實話了,如果說以前我們拍的影視是紀錄片,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東西,當然就是動畫片。遠的不說了,先來說說管虎拍的兩部戰爭電影,然後再看看以前我們的戰爭電影是怎麼拍的,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激進的波普時代
    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於1962年至1987年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極大創造力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