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的波普時代

2021-01-11 澎湃新聞
安迪·沃霍爾 ,藝術家、印刷家、攝影師,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

2021年1月1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用展覽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迎接新的一年,向觀眾展現安迪·沃霍爾是如何將消費的、日常的變為藝術的,包括《奶牛》系列,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等,呈現其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其中的《奶牛》創作背景是沃霍爾1960年代時認為自己已經才思枯竭,並被畫廊建議創作母性的題材,「一些田園的元素,比如奶牛」。

「我們希望該展覽能為觀眾在新的一年注入一絲明快的色彩。」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這樣說道。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由策展人杜蘭·卡爾,M.多洛雷斯、策展助理林思圻、奚男共同策劃,作品來自西班牙何塞·路易斯·路佩雷斯收藏機構(JoseLuis Ruperez <Madrid>)。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於1962年至1987年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極大創造力及影響力。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2020年12月31日晚的開幕式現場

在2020年12月31日晚的開幕式上,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表示,波普藝術不僅反映了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時代特徵,也象徵著反傳統、反權威、反美學的獨立精神。沃霍爾無論是作為一個形象,還是作為一個符號,都無不提醒和慰藉著我們,尤其在疫情橫行的當今。同時,展覽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係,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我們希望該展覽能為觀眾在新的一年注入一絲明快的色彩。」甘智漪這樣說道。

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 ,1928年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匹茲堡,藝術家、印刷家、攝影師,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其作品既包括卡通漫畫也包括嚴肅作品,他都可以用絲網印刷的方式,配以明快的色彩,進行重複生產,最終將圖像語言減弱為圖標本身:名牌商標、名人、美元標誌等,消除了自己繪畫作品中的一切手繪痕跡。

策展人杜蘭·卡爾、M.多洛雷斯在前言中寫道,今天,人們對安迪·沃霍爾的興趣似乎比以往更為濃厚了。安迪·沃霍爾致力於改造日常現實,將其納入藝術的範疇之中。此外,他對大眾文化及傳播的不懈探索是其藝術創作最顯著的特徵。毋庸置疑的是,安迪·沃霍爾是最能夠代表波普藝術運動理想的藝術家之一,他將文化發展為大眾產品,人人皆可欣賞,以此抹去藝術的精英主義標籤。他的作品通過對大眾文化圖像的系列化組合創造藝術符號,最終顯露出對消費社會的質疑。

對物體的關注,色彩與黑白

安迪·沃霍爾在馬德裡,攝影,1982年

展覽從安迪·沃霍爾的一幅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出發,手持相機的藝術家被置於一面屏風式的獨立展牆中央,畫面中的他正如同其一系列肖像創作中所暗示的:他們既是個體也是符號。

展廳現場,《金寶湯罐頭》,絲網印刷,1962年

展廳現場,《金寶湯罐頭系列》,絲網印刷,1985年

1961年,安迪·沃霍爾創作了基於漫畫與廣告的第一幅波普藝術作品「金寶湯罐頭」,該系列作品轟動了整個藝術界。展廳內,這次呈現的展牆是沃霍爾創作於1985年的9幅《金寶湯罐頭》系列作品。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鮮花》系列

展廳現場,《花卉(黑與白)》系列

隨後,展覽便進入了第二個區域,該區域以《鮮花》系列與《花卉(黑與白)》系列形成對照,鮮豔的色彩與冷靜的黑白形成一種張力。其中,彩色的花卉作品來源於帕特裡夏·考爾菲爾德發表在《現代攝影》雜誌上的一張照片——照片拍攝了四朵罌粟花。對於沃霍爾作品的闡釋,一些評論家認為這些花朵象徵著純潔與脆弱,這兩個概念都與沃霍爾此前作品中的暴力相對立;另一些人認為花朵具有葬禮的意涵,與當時發生不久的甘迺迪總統遇刺事件有關。而對面的黑白花卉系列則是回歸傳統的靜物主題。

對名人、商業、大眾傳媒的關注

20世紀60年代中期,沃霍爾有一年半的時間幾乎放棄繪畫,他認為自己已經才思枯竭。1966年,利奧·卡斯特利成功說服了沃霍爾在他紐約的畫廊舉辦新的展覽。卡斯特利的助手伊萬·卡普建議沃霍爾表現母性的題材,「一些田園的元素,比如奶牛」。展廳中的《奶牛》系列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其靈感來自冰淇淋品牌的牛頭形象。

《奶牛》系列,膠印版畫,1970年

《瑪麗蓮》系列,絲網印刷,1970年

《奶牛》系列邊上則是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在沃霍爾的作品中,瑪麗蓮·夢露是最偉大的「神話」人物之一。1962年,夢露的自殺對安迪·沃霍爾影響深遠,他因此決定為這位女演員繪製肖像。該系列作品基於電影《尼亞加拉》的一張宣傳照進行創作,沃霍爾對這張照片進行了處理以捕捉夢露的重要特徵,並在大畫布上畫下了她的肖像,再使用絲網印刷進行了複製,強化了她作為美國偶像的形象。

之後,是安迪·沃霍爾從展覽到電影,再到雜誌、音樂節等各類海報的創作。在大眾傳媒中,海報作為一種與消費社會密切相關的傳播形式脫穎而出,而這種形式為安迪·沃霍爾的表達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在沃霍爾的創作下,這些海報也增加了藝術的屬性,而這種創作方式也成為了波普藝術和沃霍爾作品的核心精神。

展廳現場呈現的安迪·沃霍爾的海報創作

在展廳中,觀眾可以看到他為紐約林肯中心電影節設計的海報,也有電影海報,如賴納·法斯賓德的《霧港水手》和約翰·伊文的《海龜日記》;還有戲劇海報,如約翰·福特創作的《有些人需要幫助》。此外,還有一些社會或政治主題的作品,如《共謀意味著共同呼吸》,以及安迪·沃霍爾為宣傳德國綠黨而創作的作品。而一張蒙特勒爵士音樂節20周年的海報也格外引人矚目,跳舞的小人在紅底黃線的樂譜上,那是哈林和沃霍兩位波譜藝術家共同創造的。

展覽現場,海報呈現的是沃霍爾與巴斯奎特

1981年,沃霍爾結識了讓-米歇爾·巴斯奎特。他們進行了多次合作,相互欣賞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展廳中的這件海報上,兩人身著拳擊手的服裝,那是兩人在紐約的一次聯合展覽上的故事。

影像作品

此外,在展覽的後半出呈現了兩件影像作品:《內外空間》和《胡安妮塔·卡斯楚的生活》。

展廳現場,《內外空間》

作品《內外空間》記錄了60年代的美國當紅影星伊迪·塞奇威克坐在電視機前,與屏幕中的自己以及拍攝者對話的場景。作品以雙屏的形式突出了塞奇威克的美,以及她脆弱而不穩定的個性。當製片人萊斯特·佩斯基引薦雙方認識時,安迪·沃霍爾說「我看得出她的問題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多」。影片於1965年8月在紐約「工廠」的首個工作室內拍攝(地址是第47東大街231號),當時的安迪和伊迪是「地下」之王,也是紐約最時尚、最迷人的人物。

展廳現場,《胡安妮塔·卡斯楚的生活》

《胡安妮塔·卡斯楚的生活》劇本由羅納德·塔芙樂創作,其靈感來源於卡斯楚的妹妹胡安娜1964年8月28日發表在《生活》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我的哥哥是個暴君,他必須離開」。影片以古巴革命為背景,講述了卡斯楚一家因菲德爾的妹妹違背他的意願,在大教堂裡結婚而引發的家庭鬧劇,揭露了卡斯楚一家隱藏在表面的和諧與笑容下的緊張與爭鬥。策展方將多個顯示器放置在不同區域,並同時播放不同時段的畫面,觀眾行走於各個屏幕之間,感受作品所傳達的這一鬧劇的混亂與不安。

安迪·沃霍爾,膠版印刷,1967年

安迪·沃霍爾,膠印版畫,1969年

與展覽開篇相呼應的是結尾處呈現的一系列安迪·沃霍爾個人肖像攝影,他身著各式各樣服裝,頭頂白色假髮,戴著黑框墨鏡,在不同的鏡頭下扮演著另一個自己。

展覽將展至2021年4月7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激進的波普時代
    安迪·沃霍爾 ,藝術家、印刷家、攝影師,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2021年1月1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用展覽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迎接新的一年,向觀眾展現安迪·沃霍爾是如何將消費的、日常的變為藝術的,包括《奶牛》系列,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等,呈現其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
  • 見證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 72件安迪·沃霍爾作品亮相滬上
    上海熱線訊,2020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於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其中,也包括了《奶牛》系列,以及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等。
  • 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紀錄片]
    【紀錄片.BBC.安迪·沃霍爾的一天.A.Day.in.the.Life.of.Andy.Warhol.2015】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美國藝術家,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Stephen Smith採訪沃霍爾的生前好友,講述藝術超級明星的成就。
  • 【藝品頭條】預告 |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
    - 2021.4.7(周一閉館) 主辦: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靜安區汶水路210號靜安新業坊 3號樓 關於展覽 2021年1月1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舉辦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經典作品回顧展
  • 波普,迷幻,鮑勃·迪倫,地下絲絨——安迪·沃霍爾的六十年代
    作者正是用這「點」和「線」繪製出了一個龐大的「波普時代」。《波普主義》的文筆是輕鬆的、詼諧的,任何大事小事在安迪·沃霍爾的眼裡都是那麼的簡單,那麼的無所謂甚至不正經。而任何對那個時代的總結都讓人感覺那麼的貼切和直觀,來看看書裡的那些「波普」的文字——在總結鮑勃·迪倫的名氣時,他說:「如果迪倫只是一個沒有吉他的詩人,說同樣的那些話,他不會成功;但是當詩歌竄上了十大熱門曲目的榜單時,你無法忽視它。」
  • 新年伊始,探索由靜至動的「安迪·沃霍爾」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作為跨年大展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同時,展覽摒棄了過往安迪·沃霍爾展覽中強調的波普藝術重複與複製的面向,而是充分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係,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展覽從安迪·沃霍爾的一幅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出發——畫面中的他如同其一系列肖像創作中所暗示的:他們既是個體也是符號。
  • 「安迪·沃霍爾授權巡迴展」回顧波普藝術大師傳奇一生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張漫子)「安迪·沃霍爾授權巡迴展」28日在北京鳥巢文化中心開幕。展覽通過呈現安迪·沃霍爾繪畫、雕塑、圖形、照片、電影作品等,集中展示了這位波普藝術之父的藝術成就。主辦方介紹,這是安迪·沃霍爾基金會在國內首次授權的最大規模展覽,涵蓋了安迪·沃霍爾近40年藝術生涯。安迪·沃霍爾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色的藝術家,是世界範圍內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創作方式影響了後來許多世界知名藝術家。此外,他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是一位跨界藝術家,被譽為潮流和現代精神的代表。
  • 2021,來這兒與安迪·沃霍爾約一場?
    2020年12月31日,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於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同時,展覽摒棄了過往安迪·沃霍爾展覽中強調的波普藝術重複與複製的面向,而是充分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係,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
  • 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安迪·沃霍爾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波普王子」。他開創了一個繪畫的新領域,這一領域成為20世紀中後期美國消費文化的鏡像。 本次展覽「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將重點呈現安迪·沃霍爾最主要的代表作品:瑪麗蓮·夢露、金寶湯罐頭、鮮花、奶牛等系列,以及各類海報作品。圍繞這些作品,我們將看到他在系列作品中運用大眾傳媒的創新方式,以及海報創作的天賦。
  • 2021,如果要以一場展覽來開年,不妨來看「安迪·沃霍爾」
    沒錯,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爾。2020年12月31日,跨年之際,「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展覽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元旦期間,此展覽正常開放。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創造力及影響力。
  •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作品《毛澤東》以760萬英鎊拍賣
    據英國《衛報》報導,在當地時間2月12日晚舉行的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上,安迪·沃霍爾作品《毛澤東》以760萬英鎊售出,該價格是其前一次上拍成交價的18倍。此作品上次拍賣以42.15萬英鎊售出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其創作的一系列毛澤東畫像作品,是對1972年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訪華的回應。
  • 安迪·沃霍爾:保留一切
    這讓人想起安迪·沃霍爾。他也是一個無法丟掉東西,將所有物品(30萬件)打包收藏到紙盒裡的人。時間膠囊23(部分內容)來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網站 http://www.powerstationofart.com
  •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是個啥?
    許多批評家都對波普藝術感到不安,他們害怕公開承認已經非常強大的商業文化,它會威脅到現代主義與「高級文化」的生存——也就是說它是都市文明最成熟但卻不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波普藝術最早出現在倫敦的獨立藝術小組(Independent Group,簡稱IG)的作品中,這是由倫敦當代藝術協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簡稱ICA)的一'些成員組成的一個藝術團體。IG中最傑出的人物莫過於藝術家理察·漢彌爾頓(生於1922年),他的拼貼作品《是什麼讓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如此動人?》
  • 安迪·沃霍爾,我們該怎樣界定他的身份
    安迪·沃霍爾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沃霍爾除了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他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明星式藝術家。他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後裔,生長在一個貧民區。當時正值1930年代大蕭條,食物短缺是常有的事。小時候,沃霍爾經歷過三次精神崩潰,這是一種名為「風溼性舞蹈症」的 神經系統疾病,分別在他8歲、9歲、10歲那年暑假髮作。
  • 認識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提到波普藝術,大家首先蹦入腦海的 就是安迪·沃霍爾與《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系列動圖展示,安迪·沃霍爾 波普藝術,Pop Art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
  • 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在時代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藝術不再是專屬於「上層」社會,而逐漸與普通民眾拉近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思潮,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全世界人民的傳統審美觀,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你只需看看商場裡的T恤、球鞋、商業空間中的設計、雜誌的封面,甚至看看短視頻,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波普元素在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波普藝術的歷史發展和特點其實可以總結為三個部分,掌握了這些特點,你也能創作出波普藝術風格的設計。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簡簡單單的複製人像,各個顏色看上去還有種廉價印刷品的低質量效果,鏤版定線不精確造成套色錯位,怎麼看怎麼覺得粗劣低級。但就是安迪·沃霍爾的這幅《瑪麗蓮·夢露》,成了波普藝術不朽的傑作,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藝術?
  • 這是安迪·沃霍爾最神秘的作品,它用陰影來表現光
    許多人對波普藝術先鋒安迪·沃霍爾的認知大多停留在一些代表性的符號,比如各種色彩的瑪麗蓮·夢露絲網版畫、成堆的湯寶罐頭、顏色鮮豔的可口可樂,以及遍布黑斑的香蕉等等,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展出的安迪·沃霍爾作品《影子》則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