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認識到制海權對國家國防安全的重要性,並特別重視海軍的發展。但是,由於國內軍事工業起步較晚,加上西方國家的技術壓力,我國海軍建設步伐相對緩慢,當時建造大型艦船的技術也難以突破。「放棄」這個詞在中華民族的字典裡是不存在的,走獨立發展的道路也是中國的一貫作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海軍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大批艦艇陸續下水服役,呈現「下餃子」的景象。航母和核潛艇是當今世界海軍的主要作戰利器。
航空母艦在水面上,其巨大的體積和排水量都更為直觀,而核潛艇作為潛伏在海底的「隱形殺手」,其機密性更強,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其主體結構。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知道判斷核潛艇的標準是沉沒深度和沉沒深度。如今,我們以中美俄三國為例,將世界上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進行比較。
強盛的美國海軍被全世界視為典範,不僅因為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其核潛艇的實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據報導,美國有40多艘核潛艇,並且非常重視核潛艇靜音效應的研究。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核潛艇下潛最深600米。在大量軍事遺產的繼承下,俄羅斯一躍成為世界軍事大國。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蘇聯是世界上核潛艇技術最先進的國家,這也是由於蘇聯和美國在海軍建設方面的重點不同,美國更重視對航母的研究,而蘇聯更注重發展能有效打擊航母的核潛艇。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和改進,其核潛艇最大潛深達1250米,比美國核潛艇深一倍多,其他國家對此望而卻步。不以倫比的潛水深度可以說是俄羅斯核潛艇的最大優勢。最終回到中國的問題上。談到中國的核潛艇,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他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為中國在核潛艇這個剛剛起步的軍工領域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中國海軍方面的建設和發展比較全面,是綜合性的,目前現役核潛艇最多的是094核潛艇,它也是國產核潛艇中的佼佼者,最大可以潛入深度為480米。在潛深方面,中國的核潛艇技術與美俄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中國的核潛艇也有自己的長處,那就是潛水時長。中國潛水艇最長壽命可達91天,美俄潛水艇則達不到此壽命的一半,可以說中國的潛水艇技術領先世界。中國核潛艇的獨到之處是其海軍發展潛力很大。
中國軍火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得很快,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海軍力量將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向為提高我國的科學研究水平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