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至純蔣淵:經歷「沙、土、林」的沉澱,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黃金...

2020-12-18 愛集微APP

(集微網/木棉)過去幾十年,半導體設備基本被美日歐等國家的企業所壟斷,但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歷史機遇期已來臨,同時摩爾定律步伐的放緩將為中國設備廠商追趕世界一流技術水平提供時間窗口。在這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催生了像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龍頭企業。

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觀察者,上海至純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在第七期集微龍門陣之「突圍!晶圓製造大發展下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直播中,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淵給我們做了解答。

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淵

中國半導體產業將經歷「沙、土、林」的過程

蔣淵雖然稱上海至純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新兵」,但其實成立於2000年的上海至純已經是一家具有十年歷史的「老牌」企業了。而蔣淵本人更是見證並經歷了國家從光伏、半導體照明等領域再到半導體的發展。

提到當前中國晶圓廠發展,蔣淵認為:「中國晶圓廠的進展是『遲來的發展』。」蔣淵在1997-1998年的時候就進入這個領域,當時她在外企工作,當開會講到中國的半導體領域,全員是沉默的狀態,「這就是當時中國半導體的狀態」,回憶過往滿是辛酸。到了2000年初左右,從中芯國際開始,雖然產業開始慢慢發展了,但是整體的感受還是中國在集成電路領域仍是停滯的狀態。

回顧從光伏到半導體照明的歷史,再到如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蔣淵總結到:「其實國家在大的產業上都會經歷『沙、土、林』的一個過程。」

「就晶圓製造而言,放眼全國最早的時候只有幾家企業在做,其實就是一個『沙漠』的狀態。後來,隨著中芯國際、華虹等少量的企業發展,以及簡單的半導體工藝的發展,逐漸培養了很多人才,把『沙漠』培養成『土壤』。最近幾年國家在先進位程、存儲等方面的發展,其實就是土壤在夯實。而未來一定會是發展成『生態林』的過程。」蔣淵談到。

近年來,國家也加大了對半導體設備的投入。特別是成立於2019年10月的大基金二期項目,據悉大基金二期將重點向設備和材料領域傾斜,大基金管理人特別強調二期基金將對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已布局的企業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支持,推動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裝備產品。

在政府和社會的各種資源投入下,蔣淵認為,在發展初期,鼓勵更多的參與者進來對產業的推動還是有積極的作用的。但是也要看到存在「一窩蜂」投向某個項目,造成資金和人員等資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造成浪費的情況。

不過,即便如此,她還是傾向於「多投派」,蔣淵如是解釋:「凡事有揚起的過程也會有沉澱下來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當前的背景下,能夠激發有志之士有砥礪前行的行動。所以,最後沉澱下來的時候,資金還是會配置到真正做大事的人群當中。」

中國半導體設備「黃金窗口期」已打開

據SEMI的統計,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達到645.3億美元,其中晶圓處理設備為502億美元,按5%的比例計算2018年溼法清洗設備全球市場規模約為25.1億美元。然而,目前設備平均國產化率僅5%~10%,可替代空間巨大。

對於當前國產半導體設備的現狀,蔣淵也有深刻的認識:「目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佔比仍然較少,即便是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這樣的大企業,其所佔的市場份額也較少。從溼法工藝領域來看,高端製程設備也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在研發,幾家加起來也只有10%的市場份額。雖然佔比較小,但這也意味著存在巨大的市場增量空間。」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客戶正處於高速成長期,因此也為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黃金窗口期』已然打開。對於國產設備企業而言,團隊是否有能力抓住市場機遇是最重要的。」

縱觀全球,歐美、日本和韓國半導體產業都曾迎來黃金階段,半導體發展的過程中,也帶動了一批優秀的設備企業快速發展。蔣淵預測,歐美、日本、中國臺灣三分天下的格局最終會加入中國大陸的發展,達到四分天下的結局,而中國大陸在這過程中,一定會培育整個生態和產業鏈。

「因此,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向中國轉移,一定會誕生幾家巨頭企業,而國產設備廠商雖然只是產業鏈中很小的一個群體,但是一定是產業鏈中生命力最旺盛的群體,即小而有力量。」蔣淵對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的未來表示樂觀。

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如何實現突圍?

數據顯示,國內設備及材料的龍頭企業與國際龍頭企業的收入差距在50倍左右 (2億美元VS 100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層層包圍中,中國設備企業要實現突圍並不容易,在這過程中,中國晶圓製造與本土設備廠商的聯動對於產業的推動極為重要並尤有意義。

「在聯動當中,好比大手牽小手。大手就是下遊的大客戶,他們能夠給予本土廠商很多嘗試的機會,他們的反饋能夠幫助本土廠商成長。」蔣淵如是言。

令她欣喜的是,她原先認為在這種聯動當中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機臺替代,才會走到共同開發的節點,但現在產業發展很快,和客戶做合作開發已經開始了。

蔣淵談到:「本土廠商在大廠的扶持下,努力去發展,在這過程中自己也得到成長,並積累能力,提高了響應速度和專業的研發能力,反過來看,對大廠又是一個回饋,是良性的聯動循環。」

從更遠的層面上來講,其實現在資本方面也會做一些聯動,比如在長江存儲的創新中心,上海至純會作為投資者參與其中,希望能夠幫助創新中心的工藝開發。反過來,一些上市公司做戰略融資的時候也會和下遊進行聯動。「所以,整體而言,在未來的五到八年或者八到十年,下遊廠商跟設備廠商的互動速度會加快,層次會遞進,尤其是在共同開發工藝的時候。」蔣淵表示。

「不過,走出國外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看來國內空間足夠大,突破點可以從夠得著領域出發,搶奪市佔率,大家一起努力,從國外廠商手裡去搶佔空間。雖然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從IP自主、產能爬坡,到供應鏈自主,每項任務都需要能啃硬骨頭、坐冷板凳的團隊去做。但是,設備是用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我們可以一個工藝段一個工藝段去做,一個機型一個機型去做替代。」蔣淵給產業鏈上下遊廠商之間如何聯動指了一條明路。

最後,回到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能否取得突圍的問題,蔣淵認為,雖然中國設備廠商要實現突圍並不容易,但是,她相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是可以實現的:「當然,必要的條件是能夠有使命感、能沉下心的團隊去踏踏實實地做。現在已經湧現了很多這樣的人在中國半導體設備領域耕耘。此外還有一個條件是,國內晶片廠商能夠給設備企業提供嘗試的機會。」

目前,國家將半導體產業視為重要的、戰略性的產業。「上海至純作為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新兵』,希望在專有的地方做深,推動半導體產業在未來的八到十年不斷地發展。」對於上海至純的未來,蔣淵如是說。

(校對/範蓉)

相關焦點

  • 至純科技蔣淵:至柔力量錘鍊至純科技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提及中國半導體高純工藝系統,就不得不提至純科技。今年是至純科技成立的二十周年,回首過去至純科技董事長蔣淵感觸頗多,風風雨雨的二十年,她用女性溫柔的力量煉就半導體領域最高純工藝系統。
  • 蔣淵: 至柔力量錘鍊至純科技
    不過,蔣淵卻瞞著父母辭去公務員職務,此後又從外企跳出,投身創立一家高科技含量的企業,為給員工發工資不惜向親朋舉債、賣房籌資。  如此讓人看不懂之舉,蔣淵泯然一笑道:「只是不想『一杯茶』到老,率性而為。」靈動人生、至純性情,她是至純科技董事長蔣淵。
  • 至純科技控股股東蔣淵質押960萬股 用於為公司融資提供擔保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5月14日消息,至純科技(603690)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蔣淵向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質押960萬股,用於為公司融資提供擔保。公告顯示,至純科技本次質押股數96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12.63%,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72%,質押日期自2020年5月12日至2025年12月31日,質權人為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
  • 至純科技:實際控制人蔣淵質押50萬股
    每經AI快訊,至純科技(SH 603690,收盤價:39.92元)8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8月31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蔣淵女士將其所持有的部分股票質押的通知。蔣淵於2020年8月28日質押5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0.66%。
  • 至純科技控股股東蔣淵質押240萬股用於為個人對外合作事項提供擔保
    挖貝網 12月17日消息,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3690)控股股東蔣淵向青島城鄉社區建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質押股份240萬股,用於為個人對外合作事項提供擔保。 公告顯示,控股股東蔣淵本次質押股份240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3.39%,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92%。質押期限為2020年12月16日至合作事項結束。
  • 至純科技:中芯國際與「至純」的晶片製造工藝
    作為國內高純工藝系統龍頭,至純科技(603690)是中芯國際高純系統以及半導體溼法設備供應商之一,中芯國際重複購買至純科技溼法設備,如今已有6臺設備投入使用。伴隨中芯國際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公司作為設備提供商有望直接受益其擴產需求。
  • 至純科技(603690.SH):實控人蔣淵質押50萬股
    至純科技(603690.SH):實控人蔣淵質押50萬股
  • 至純科技:實控人蔣淵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完成,累計減持約705萬股
    每經AI快訊,至純科技(SH 603690,收盤價:37.32元)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蔣淵及其一致行動人陸龍英、尚純投資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共減持公司股份約705萬股,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約為2.71%。
  • 至純科技:股東尚純投資解除質押350萬股
    每經AI快訊,至純科技(SH 603690,收盤價:47.88元)7月2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尚純投資本次解除質押股份350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7.63%,佔公司總股本約2.58億股的1.36%。截至2020年7月16日,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之一共青城尚純科技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公司約1267萬股非限售流通股,佔公司總股本約2.58億股的4.91%,累計質押股份數量約為1267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蔣淵女士及其一致行動人陸龍英女士、尚純投資合計持有公司約1.12億股非限售流通股,佔公司總股本約2.58億股的43.39%,累計質押股份數量約為
  • 至純科技控股股東蔣淵質押240萬股 累計質押6420.3298萬
    至純科技控股股東蔣淵質押240萬股 累計質押6420.3298萬
  • 至純科技半導體清洗設備交付速度加快 基金擬9億戰投助力
    至純科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顯示,6月19日,隨著交付給華虹集團ICRD有著特殊清洗要求的300MM單片式溼法設備搬入,2020年上半年,至純旗下至微科技的單片清洗和槽式溼法設備在二季度出機超過了十臺。而去年全年完成近20臺設備裝機,交付速度明顯加快。
  • 價值發現之至純科技:半導體清洗設備新星
    至純科技股成立於2000年,主要業務是為高端先進位造業企業特別是半導體晶圓廠,提供高純工藝系統的解決方案。2017年開始,利用已有的技術優勢,重點發展半導體製造中的清洗設備,正式進入半導體裝備行業。2018年收購波匯科技 100%股權,進入光傳感器領域。
  • 一個禁令引發國芯反擊戰:對華為封禁,難阻中國半導體黃金十年
    一旦中美出現切割,韓國很可能會替代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第一大國。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打響反擊戰,加速崛起。作為代表,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總裁Ajit Manocha在上周五再次向川普致信,稱新舉措將阻礙美國晶片設備企業的出口,讓美國半導體設備行業蒙受每年200億美元的損失。
  • 至純科技:高純工藝系統顯疲態,半導體清洗設備露野心
    至純科技是高純工藝龍頭,高純工藝系統與廠務動力系統、尾氣廢液處理系統共同構成了工業企業的廠務系統,為工業企業的核心工藝設備運轉提供支持。同時,至純科技2015年開始溼法工藝設備的研發,並於2017年成立半導體溼法事業部,打造高端溼法設備製造開發平臺。目前已具有槽式溼法清洗設備和單片溼法清洗設備的生產能力。
  • 至純科技(603690.SH)控股股東蔣淵解押1000萬股及質押165萬股
    至純科技(603690.SH)控股股東蔣淵解押1000萬股及質押165萬股
  • 機械設備半導體設備行業|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
    5G產業驅動及本土擴產,2019年Q4或是半導體設備產業復甦拐點2019年來受宏觀經濟承壓、下遊需求減弱等影響,國內外半導體及設備市場均出現同比下滑。但我們認為,下半年以來半導體設備產業逐步復甦,第四季度或是設備需求及訂單的向上拐點期:1)歷史上全球半導體及設備產業每一次市場低迷都隨技術創新到來而結束,受益於5G、AI、IoT產業驅動,全球、中國半導體單月銷售額已進入環比回升通道,三星、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國內外主流晶圓廠資本支出及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銷售情況也均已出現不同程度復甦;2)中國晶片產能逆周期投資為設備需求提供了較強成長韌性,中國設備市場的全球佔比持續提升
  • 至純科技: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至純科技 : 股東減持股份結果
    至純科技: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至純科技 : 股東減持股份結果 時間:2020年07月29日 16:06:23&nbsp中財網 原標題:至純科技: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至純科技 : 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 至純科技: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持續督導保薦總結報告書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核准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股票上市地:上海證券交易所 股票簡稱:至純科技 股票代碼:603690 實際控制人:蔣淵、陸龍英 本次證券發行類型: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 本次證券發行上市時間:2017年1月13日 證券事務代表:張娟 聯繫電話: 86
  • 至純科技:股東上海蒲銳迪解除質押40萬股,平湖合波質押40萬股
    每經AI快訊,至純科技(SH 603690,收盤價:37.86元)12月1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上海蒲銳迪解除部分股份質押及平湖合波將其所持有的部分非限售流通股質押的通知。公司股東上海蒲銳迪於2020年12月11日將質押的公司股份40萬股解除質押。
  • 中國半導體設備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8 英寸的 CMP 設備也已在客戶端進行驗證;7nm 的介質刻蝕機已被中微半導體開發成功;上海微電子已經實現 90nm 光刻機的國產化。在中低端製程,國產化率有望得到顯著提升,先進位程產線為保證產品良率,目前仍將以採購海外設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