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爭戰無處不在,雖然看不見,卻真實而危險。在這個時代,我們如何警醒禱告,依靠主的大能大力,跟隨祂打這美好的仗?《以弗所書》給予我們重要啟示。
以弗所——羅馬帝國亞細亞省的首府,是一座富裕的大城。它位於歷史悠久的主要大道旁,交通便利,屬於戰略性地點,是海陸商貿的自然交匯點。它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底米巨型廟宇,是古代社會享有盛譽的地標性建築。
根據《使徒行傳》記載,以弗所是保羅三次宣教旅行中呆的時間最久的教會,有兩年零三個月之久(徒19:8-10)。保羅在以弗所的事工很成功,不僅淨化了當地的屬靈空氣(徒19:19),而且福音從以弗所這個地方傳揚開去(徒19:10)。
最早《以弗所書》的抄本沒有出現以弗所這個地名,而是用空格代替的。由此,一般認為,《以弗所書》不是寫給以弗所單個教會的書信,而是給亞細亞省眾教會的。
傳統上認為,這是保羅寫的信件。但最近一百年來許多聖經學者對此有疑惑,認為不是保羅的作品。主要原因在於,《以弗所書》裡面一些語言的用法和風格,跟其它未受爭議的保羅書信差異比較大。學者未能在這一點上達成一致,筆者也不探究,遵循傳統,以保羅為作者。
1
《以弗所書》的行文結構
《以弗所書》的行文結構遵循了一般的書信的格式:問候(1:1-2)——感恩與禱告(1:3-23)——書信主體(2:1-6:20)——最後的問安與祝福(6:21-24)。
1:3-14,頌讚神
希臘文原文中,這是一句完整的話,只有一個主要動詞,其它都是分句動詞。保羅窮盡語言,表達對三位一體神的頌讚,頌讚的核心主題是神在基督裡所成就的對全人類的救恩,要使萬有都在耶穌基督裡同歸於一(1:10)。這也預示了《以弗所書》後面的主題內容。
1:15-23,感恩禱告
頌讚之後,是保羅為教會真能領受神的啟示的禱告,因為教會在神的救恩計劃中是關鍵角色。
2:1-3:21,神救贖全人類的計劃
保羅首先論述救恩是出於神的憐憫和恩典,在基督裡做成的(2:1-10)。然後,他談到了這個救恩計劃中猶太人和外邦人的角色,尤其是外邦人如何在基督裡得以進入神的恩約,從而與以色列人一起成為神的國民(2:11-22)。3章保羅談到自己作為福音的執事,向外邦人傳講這救恩的奧秘(3:1-13)。這一段結束在保羅為教會能明白基督長闊高深的愛禱告(3:14-21)。
4:1-6:9,行事為人與所蒙的恩相稱
之前已經提到,在神永恆的救恩計劃中,教會是關鍵角色,那麼,教會如何回應神、與神同工、成就神的旨意呢?保羅勸勉教會行事為人與所蒙的恩相稱。這一段的勸勉可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合一與聖潔。
保羅先是談到教會的合一(4:1-16),然後是教會的聖潔(4:17-5:19);最後是信徒家庭中的聖潔、合一(5:21-6:9)。在古代社會中,一個家庭包括:丈夫、妻子、孩子以及僕人;夫妻關係(5:22-33),親子關係(6:1-4)和主僕關係(6:5-9)是家庭中最基本的關係。
6:10-20,教會的屬靈爭戰
保羅在末了勉勵信徒,「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就是要穿戴軍裝,做勇敢的戰士(6:10-11)。之前保羅談到家庭中聖潔、合一的生活,突然轉到戰場,有人覺得很突兀。對這一點更好的解讀,是當作對《以弗所書》整體教導的總結,詳見下面關於「爭戰得勝的教會」部分。
6:21-24,最後的問安、祝福
2
《以弗所書》的重要主題
《以弗所書》是新約所有書信中,論到神永恆的救贖計劃最整全、最宏大的一卷。從創世之前神在基督裡的揀選(1:4),到世界的終了,「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1:10)。這個永恆的救贖計劃的「一二三」,是這樣的:
天上:這是三一神共同的作為。1:3-14提到了聖父、聖子、聖靈的角色。
地上:猶太人和外邦人二個不同族群的角色。
神這個從永遠到永遠的救贖計劃,是怎樣在人類歷史中一步一步展開的呢?
舊約專注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但指向了萬國萬民的得救;比如:律法的宣告(出19:5-6等),先知的預言(彌4:1-3等),《詩篇》的禱告(詩67等)。舊約的時代,神的救恩計劃是透過以色列向外邦的見證而實現的。
但以色列失敗了,神差遣祂的兒子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借著祂的受死和復活建立了新約;這新約使外邦人能夠借著耶穌的血得以進入神的國(2:13-14)。新約的另一個特點是,聖靈的內住與同在在神的百姓,就是《以弗所書》中的「你們」——教會身上(1:13-14)。這樣,新約的教會成為新的以色列,借著耶穌基督,靠著聖靈的能力,終將成就神對萬邦的救恩計劃。
在《以弗所書》中,教會是非常榮耀的,在神的整個救恩計劃中是至關重要的角色:基督為了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1:22-23);透過教會,神「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3:10)。那麼,教會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胸懷普世的教會
《以弗所書》的視野很廣闊,它勾勒了三一神從永遠到永遠的救贖計劃,從創世之先的揀選到終末的萬有歸一。這個救贖計劃的大背景是創造,是「天上、地上和一切所有的」。
因此,教會要意識到雖然自己的角色很關鍵,但這不是全部,也不是終極。教會不能關起門來做教會。神的心意,是要透過教會把祂的整個受造帶向在基督裡終極的完滿、合一。這就如人們常說的:「教會不是為自身而存在的,而是為這個世界而存在的。」
這意味著什麼呢?不僅意味著教會要往普天下去,傳揚福音,拯救靈魂;同時也意味著教會要關注神的整個受造,保護大自然,進入社會,參與公共,更新文化等。教會要有普世的胸懷。
合而為一的教會
合一是教會的本質。這合一是聖靈所賜的(4:3),不是人所製造出來的;我們要做的是去保守維護這合一。保羅給了七個合一的根基: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4:4-6)。這些「一」都指向另一個根本的「一」,那就是基督與教會的合一(1:23,5:31)。
雖然不同的教會都有自己獨特的神學立場和信仰傳統,但這些差異和不同不應該成為教會間追求合一的障礙,因為我們相同的地方遠比不同的地方要更多,而且更本質。
所以,教會有充足的理由來追求合一。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外在要求,而是一個根植於我們信仰本質的內在渴求,就好像鳥兒渴望飛翔、魚兒渴想遨遊、孩子渴望玩耍一樣。
聖潔的教會
聖潔是教會被神揀選的目的(1:4),也是教會要活出來的見證。在某種意義上,這一點可以說是救贖的本質內涵。
為什麼我們需要被救贖?我們從什麼樣的情形下被救贖呢?不是因為外在的壓迫和束縛,而是因為我們內在的過犯和罪惡。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2:1),我們以前跟外邦人一樣,「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汙穢」(4:18-19)。
那麼,我們又如何被救贖呢?是透過耶穌的寶血,「我們借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1:7);「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2:13)。
而當我們的舊人從罪惡和過犯中蒙救贖之後,應該過怎樣的「與所蒙的恩相稱」的生活呢?毫無疑問,最關鍵的就是聖潔,這是脫去救人,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4:24)。4-6章中,保羅用一連串的「不要」與「要」來描述聖潔的生活是如何具體落實在現實當中的。
爭戰得勝的教會
在《以弗所書》的結尾,保羅最後呼召教會「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進入神的爭戰。許多人把屬靈爭戰當作是保羅對教會聖潔、合一各方面的教導並行的一項。但可能更好的解讀是,把這當作對之前所有教導的總結;也就是說,在保羅看來,進入宇宙性的爭戰是教會能活出合一、聖潔的關鍵。
這呼應了一開始使萬有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的救恩計劃(1:10);因為神的救恩隱含著仇敵的黑暗勢力,這勢力不是屬血氣的,而是看不見的「魔鬼」,是「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6:11-12)。保羅在此前就多次提到這個屬靈的黑暗勢力:「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今世的……來世的」勢力(1:21),以及「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2:2)。
所以,在保羅眼中,救恩既然完全是屬神的,那麼它的本質就是神的爭戰;同時神在基督裡已經完全得勝。這樣的話,教會理所當然的回應就是參與到神的大爭戰中,並領受神的得勝。
3
《以弗所書》與今日中國教會
這次的疫 情帶給我們很多反思,其中一個是關於病 毒的。病 毒很小很小,連細胞都不是,肉眼看不見;它有很強的傳染性,短短時間內就管住世界,令其不能動彈。《以弗所書》中「天空那屬靈的黑暗勢力」好比病毒,看不見,卻真實而危險。《以弗所書》清楚地告誡教會,要清楚地意識到所面臨的是一場何等真實的爭戰,任何高傲大意的人可能會面臨致命的打擊,就如世界任何一個不把病毒當回事的國家都付上代價一樣。
今天,在這個被疫 情深刻改變的世界,神透過《以弗所書》依然說話,祂在基督裡呼召我們離開罪惡,成為聖潔,進入合一,領受神宏大的救恩圖畫,積極地參與世界的重建。不可忘記的是:我們處在爭戰之中。所以,要警醒,拿起神透過福音所賜給我們的全副軍裝,勇敢參與屬於祂的戰爭;而祂要將得勝賜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