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黑幫文化,人們肯定會想起,西服,墨鏡,黑呢子大衣,雪茄,作為黑幫慣有的標籤,千百年來已經通過各種藝術形式深扎在人心。自文明誕生以來。黑幫這個群體一直為人們好奇和恐懼。要說到幫派很多人會想起那個叱吒西方的義大利黑手黨。而說起黑手黨,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部世界上最經典的黑幫電影《教父》。
昏暗的書房,一個男人在向一位身著考究頗有氣場的年長之人哭訴著。他的女兒遭到歹人暴行,身負重傷,請求這位老者出面主持公道。而這個老人就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黑手黨領袖——教父唐柯裡昂閣下。唐對於男人突兀的造訪和他的請求很是氣憤,但對於西西里人而言,這一天是他女兒康妮的大婚,沒有西西里人會在他的女兒婚禮拒絕別人。
作為美國地下世界最有權勢的男人來說,沒有什麼人可以拒絕黑手黨的條件。在唐的教子強尼演藝事業遇冷後,教父找到了強尼所在劇組的導演。但導演是個自是傲骨的人物。對於教父開出的條件他一頓冷嘲加羞辱還放言沒有什麼人可以動搖他。不過帥不過一天。過了嘴癮的導演僅一個晚上的功夫就在床上看見了自己愛馬的腦袋。
教父的龐大的勢力和遍布的人脈資源自然招惹了很多別有用心中人。更多來美國撈偏財的人,都覬覦教父的實力。毒梟索拉佐以暴利來拉教父下水。豈料教父是老江湖,黑白兩道雨露均沾,但對於毒品他卻死守底線,堅決不碰。為此毒梟在教父司機的內應下實施了刺殺行動,或許是教父命不該絕,身負重傷的教父活了下來,但心有不甘的毒梟綁架了教父的軍師還企圖二次暗殺,幸而被小兒子麥克識破,化險為夷。
對於毒梟而言,勢要對教父除之而後快。他與當地警長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企圖伺機而動。麥克先發制人,以談和為目的將二人約至餐館槍殺後逃離。幹了一票大的後麥克在安排下回到了故土西西里暫避風頭。家中的事宜暫歸大兒子桑尼定奪。
桑尼性格火爆,脾氣乖張,有勇無謀,武夫一個。其妹夫則則勾搭了柯裡昂家族的死對頭巴西尼,設局害死桑尼,儘管軍師看出有詐,但還是沒有攔住上鉤的桑尼,在收費站,桑尼遭到槍手突襲,被亂槍打死。
喪子之痛難以言表,但教父為了大局,也為了日後的打算忍痛接受了桑尼的死訊,並公開立場不會追究桑尼的死但也不與其他家族同流合汙。然而時代在變換,柯裡昂家族在歲月的爭鬥下勢力不抵以前,而巴西尼在一天天壯大,這一點上教父也意識到了,並有目的的退讓了。
然而巴西尼和其他家族對於教父的條件和立場並未重視,在西西里他們策劃了對麥克的暗殺,但陰差陽錯的是麥克的新婚妻子卻被誤殺身亡。
麥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如果現在不承擔起責任,任由其他勢力壯大,那麼柯裡昂家族將岌岌可危。臨危受命的麥克回國接管了家族的事務。而命運似乎並不看好作為新人的麥克,剛剛蒙受喪偶之痛的麥克,回國不久又得知了教父的去世的噩耗。在父親的葬禮上,家族元老之一的泰西歐終於露出了真面目,邀請麥克去參加巴西尼的會議。而麥克卻想起了父親的忠告:誰要邀請你去參加巴西尼的會議,誰就是叛徒!
麥克參加了自己妹妹康妮兒子的洗禮,伴隨著牧師一句句誓詞,麥克回應著,而與此同時教父的手下的人也帶著他們各式各樣的禮物給巴西尼和其他與之沆瀣的勢力頭目送來了西西里人的問候。
教堂的禱告伴隨著槍械的奏鳴,麥克克服了自己向著家族第一把交椅邁進的最後一塊絆腳石。麥克在清除了家族的幾個眼中釘後,又威逼利誘套出了妹夫勾結敵人殺害家人的陰謀。在車上妹夫得到了一個叛徒應有的待遇。而康妮卻聲淚俱下的控訴哥哥殺害親夫。
面對康妮的哭訴,麥克的新妻子凱顯然畏懼又憤怒。她無法相信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個雙手沾血的綠林中人。在凱的追問下,麥克用謊言平息了凱的疑問。
凱站在客廳裡,她看見書房裡曾經柯裡昂家族的幾名元老要員正向著自己的丈夫行家族繼承人的吻手禮。隨著書房的門被僕從掩上。麥克成為了家族真正的繼承人。
電影《教父》上映於1972年,是鬼才名導科波拉最經典的一部作品,本片改編於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電影一經上映便口碑爆棚,歷經近50年,其經典的橋段,臺詞,配樂依然被無數電影借鑑效仿。而影片和其原著小說也被後人譽為「男人的聖經」。
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黑幫片,影片的拍攝技巧和鏡頭語言都是教科書級別的,其打光運鏡也被無數人借鑑。
作為陰影大師戈登·威利斯的招牌之作,影片中的明暗對比,光與暗都是他的點睛之作。很多室內場景,包括唐·柯裡昂的辦公室,都沉浸在黑暗之中。角色在光明中穿梭,但總有部分被黑暗遮掩。深沉的光線和陰影視角讓教父整張臉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展露出來。眼部的陰影,凸顯出教父的不怒自威的氣場,而利用陰影不讓面部全貌展露也凸顯出教父極深的城府,和身份的神秘感。
而在教父看望死去的桑尼時,光線自上而下地留下了極高的明度,和面部的陰影涇渭分明,對比極大,類似獨劇舞臺般的打光在人物臉上營造了悽涼悲傷的氣氛,通過光線去塑造人物心理活動,使得教父山河如下,又遭喪子之痛的無奈和進退維谷的處境得以示人。
而鏡頭上最精彩的就是片尾的蒙太奇,隨著麥克在牧師面前的起誓,一場場殺戮也展開攻勢。把象徵著和平仁愛的教堂和槍槍見血的殺戮鏡頭進行互交穿插。體現出麥克已經無路可退孤注一擲,心中拋棄了道德和準則一心為家族效命。而最後的關門鏡頭也預示著曾經的男孩已經成了教父。完完全全真正地對自己的妻子封閉起來,並由此斷絕了自己與合法純良的未來的最後聯繫,新教父終於完成蛻變,成為了家族的領袖。
張力,巧妙地鏡頭成就了教父的觀賞性,而真正把教父捧上百部影視經典寶座的還是它一直向我們講述的故事。也許你不止一次聽過人們對於教父裡的那些做人道理的探討。但即使是老生常談,面對教父這碗硬核雞湯,還是可以大快朵頤。
總的來說教父告訴我們的不是如何去趨利避害,贏得地位和財富,而是作為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去活著。作為教父裡的人生觀:可以看作五個層次 第一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要儘可能幫助善良的人,第四為族群發聲,第五為國家爭榮譽。
去重視自己的家庭和親人,這是人進入社會要做的第一部,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畢竟一個人的成事與否也和他對家庭的態度有關。人應該是從容的,生活的百般不如意不應寫在臉上,回到家對著家人的應該是一張笑臉,而且不是強顏歡笑,家人會因為你在身邊而感到安心!再重要的事切忌不能忽視你的家人,因為只有她們才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奮鬥的源泉!
而在社會在團隊裡我們要學會擔當和保持原則性。世界是善變的,利益和危險往往也是以雙胞胎的身份出現。在這個時候任何動搖都可能功敗垂成。教父面對毒品暴利,面對家族危機,他第一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第二通過自己出面去為家族化解危機。金錢是誘人的,陷阱是殺人的老教父的正直也是他的危機沒有惡化下去的原因之一。
而在我看來電影中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一向雷霆的老教父在面對兒子慘死,平時可以為了教子當任男主而去讓大導演的愛馬身首異處的他卻選擇了談和。起初看到這裡我十分不解,但教父在談判桌上一句「我將怪罪到在座的各位」才讓我明白看似退縮的表象實則是一種為了大局的隱忍和退讓。
人要有雷霆之勢也要懂得審時度勢。浮躁的人會往往為了眼前的情緒斷送更珍貴的東西。所以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脾氣是人的本性。但把脾氣收起來是人的本事。隱忍不是懦弱,而是尊重已經形成的氣場。性格決定命運,桑尼作為家族首腦之一,不懂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但麥可繼承了唐的隱忍和大智慧。。而唐的另一個兒子弗雷迪更是個不值一提的軟蛋。當桑尼被其他家族殺害後,唐沒有反擊,而是選擇了和談,和談為科裡昂家族贏得了緩衝的時間也為麥可贏得了成長的時間。如果唐當時選擇報仇,那麼結果就是科裡昂家族失去積累的人脈,造成社會動亂,一切都會天翻地覆,最終會以科裡昂家族的消失而完結。這也是責任的一種,收好脾氣,捨棄小我,不要因一時衝動讓更多的人遭難。
如果說教父和麥克一次次能化險為夷,運籌帷幄,這其中的秘訣或許就是教父第二個要告訴人們的——洞察力和格局。責任使人成熟 觀察力使人開闊。在社會上的一言一行,一來一往都是對一個人洞察力的考驗。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這句話所體現出的格局是建立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充分認知和洞察之上的!教父曾經教導兒子,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當你能看透別人的思緒,別人對你卻無法參透時,你就取得了做事的主導權。放在更大的環境之下,做人做事要有大局觀,眼界不能僅僅限於眼前利益,如果沒有較為廣闊的格局,其實這個人還是沒有掌握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更進一步說,人之間的博弈就是一場優點和短板的較量,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低調是最好的偽裝,隱藏是為了更有力的嶄露鋒芒。
從我們看教父到去看懂教父,這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成長成熟的過程。從一開始對教父裡那些經典如數家珍,再到用這部電影去升華我們自己的人生。《教父》確實給了很多人生活上的訣竅。它告訴我們責任,家庭,利益之間的關係,告訴了我們敵人好朋友之間的區別。等我們再過一些時間重新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許我們便不再是僅僅品味其經典,而是感謝這部電影給我們人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