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金盔鎧甲「中世紀格鬥」 成都有群都市劍客

2021-01-10 紅星新聞

一身甲冑,一柄長劍,古代戰場上冷兵器如何運用於實戰?今年5月初,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中,首次出現了中國愛好者的身影。一番鐵甲碰撞、刀劍相向之後,這群冷兵器發燒友最終以失敗收場,但這次出徵還是讓國內的兵擊愛好者心潮澎湃。

在成都,痴迷古代兵器與鎧甲的兵擊愛好者已經有上百人,他們還通過參照一些典籍、出土文物來復原古代兵器,在日復一日的對練中摸索冷兵器中蘊含的奧秘。隨著愛好者隊伍壯大,這群冷兵器「發燒友」開始通過制定規則,推動著這一愛好向運動的方向發展。

復原兵器1:1打造「真刀真槍」

「古雲『快馬輕刀』,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在一本成書明代的《單刀法選》中,陳其超將其中關於刀劍尺寸的描述圈注出來,參照一些出土文物照片,畫出刀劍草圖。在他家中,各式各樣的「兵器」擺放在屋內,只不過大多都是尼龍材質。

「選用尼龍材料主要是攜帶方便、對練時安全。」陳其超抽出一把軍刀,也就是奧運比賽項目擊劍中佩劍的原型。他將兩指放在刀柄上方15釐米左右位置,「這就是刀的重心,整個重量在800克左右」。雖是尼龍材質,刀的重量、手感,都和實物別無二致。

從2014年正式接觸冷兵器,從事網際網路工作的陳其超有了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幫助冷兵器愛好者設計兵器、拿出圖紙,子午鴛鴦鉞、詠春八斬刀……各種千奇百怪的兵器都會有人來定製。陳其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甚至有愛好者拿著他幫忙製作的雙手十字劍到北美去參加賽事。

「金盔金甲淡黃袍,五股攢成絆甲絛」。喜歡冷兵器,周先生對評書中關於秦叔寶的描述一直印象深刻,他一直試圖復原一副鎧甲,不過,古代書籍可考圖片寥寥無幾,最終他在《武經總要》中找到了步人甲的圖片,隨後又在明代《出警圖》《平番得勝圖》等畫卷中去研究武士形象,隨後他又將目光集中在清代早期,「但這些甲冑以棉甲為主,在成都穿著過於悶熱。」周先生表示,他決定做一件明代鐵葉扎甲,最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鎧甲主體部分,光是甲片就有1637塊,還加上了一塊護心鏡。周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冷兵器的復原更多還是一個學習和研究的過程。

尋找工廠為圈內人專業製作「兵器」

在國內,與劍道、擊劍這些項目相比,玩冷兵器只是一種小眾運動,也不成規模,不過,在國外諸如中世紀全甲格鬥、無甲格鬥倒是相對成熟。「西方有這項運動,都是一些對中世紀文化感興趣的愛好者。」陳其超介紹說,如果從國外購買一套裝備,從護甲到刀劍本身,成本至少上萬元。他和其他愛好者開始在成都尋找工廠來加工。生產數量少、製作難度大,一連找了五六家工廠,都拒絕了這項「業務」。

「最後找到一個老闆,對冷兵器還算點興趣,好說歹說也就同意了。」陳其超透露說,目前已經前前後後製作了四五十把。和有甲劍術相比,大家更多練習無甲劍術,「一是裝備成本問題,二來就是國人身體素質問題」,在歐洲的全甲格鬥中,選手們平均身高都在1米9以上。今年已經31歲的陳其超從小練習傳統武術,對於《單刀法選》中的揮刀動作,他也一直試圖理解這些動作在實戰中的效果,他開始按著圖譜練習,在對練中摸索打法,在冷兵器愛好者之間相互分享。「還是希望摸索一套練習方法供大家參考,而不是亂打一通。」陳其超表示,劍道講究無所畏懼,先發制人,但在歷史環境中的無甲格鬥中,通常是「一刀斃命」,比起殺傷敵人,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己。和擊劍不同則在於,這些刀劍比例都是按照實體復原,操作起來並不會那樣劍氣灑脫。

「真正比賽時,手持這些冷兵器不會有擊劍的速度,因為它們重了至少一倍。」陳其超介紹說,要促進這項運動的交流,整個團隊會制定出比賽規則,他們也通過一些留學生愛好者,從歐洲歷史武術聯盟的一些比賽中去學習一些經驗。

作為冷兵器愛好者,王卓爾學了6年劍道,後來完全轉向了兵擊。「兵擊是更為接近史實的武術,兵擊的核心理念都是根據歷史資料,重新復原、實踐。」對於比賽規則,王卓爾表示,目前各地的兵擊團體規則不一,但根本原則都是承認時間上的絕對先後和造成任何部位的有效傷害。

弱化師承從兵器之中了解傳統文化

和中國的傳統武術相比,歐洲歷史武術也有大批擁躉。長劍、匕首、劍盾、斧錘,經常出現在一些賽事之中,而在這項運動之中,素有「戰鬥民族」之稱的俄羅斯人更是在全甲格鬥中縱橫,往往在賽場上令對手聞風喪膽。兩個鐵甲「罐頭」碰撞在一起,一直打到對方倒地,除了身體素質的先天原因,這也和他們國內賽事成熟度相關。

與這種重裝鎧甲相比,無甲劍術則對技術要求更加細膩,理察納爾的長劍技術、德國梅耶長劍古譜、義大利菲歐雷劍術更是被這些冷兵器愛好者奉為經典。很多愛好者參與這項運動,主要是想去了解中世紀的劍術文化。徐先生就痴迷於古代騎兵文化,喜歡把玩家裡的舍施爾彎刀,「這種彎刀還影響了十九世紀英國騎兵的軍刀製作。」徐先生表示,拋開實用性,駿馬彎刀本身就是一種浪漫。陳其超也介紹說,國內目前也正在和國際歐洲歷史武術聯盟開始交流,同時也挖掘更多國內的武藝經典。

中國的兵擊吸收了很多中國傳統武術和周邊國家武術使用的兵器技擊精華,同時參照了明清兩代軍事、武術典籍。國內的愛好者中往往從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清朝槍法《手臂錄》等書中去復原古代冷兵器使用的理法和技術。陳其超表示,這也是對歷史文化的挖掘,上個月,在參加湖北武漢參加一次劍術交流會時,來自中國臺灣的老師還專門講了冷兵器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其實新加坡、泰國等地方也有很多愛好者。」他表示,今後在發展這項運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將它作為文化交流形式,推動一些大型的聯賽活動。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宦小淮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官莉

相關焦點

  • 中國明代盔甲將首次亮相中世紀格鬥世錦賽(組圖)
    本月底,一群身著中國明代盔甲的中國人將前往西班牙巴塞隆納,參加世界各地盔甲愛好者的盛會——中世紀格鬥世錦賽。為了復原明代鎧甲,他們查閱了元、明、清三朝的文獻和多件古代繪畫,這也將是中國人和中國鎧甲首次在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上亮相。
  • 《ELEX》世界觀全解密:中世紀鎧甲結合未來黑科技
    >>從中世紀鎧甲到外骨骼,這真的不是換裝遊戲?  正如遊戲中科幻與奇幻相結合的世界觀一樣,《核心元素》中玩家的裝備也涵蓋了從古至今的多個時代,頗有《戰錘40K》氣質的魔改中世紀鎧甲會帶來強大的近戰防護,而未來感十足的機械外骨骼能滿足科幻迷的要求。
  • 《巧手神探》周震南體驗甲冑 1v1對抗格鬥冠軍
    來到了腎上腺素飆升的全甲格鬥館,神探團五人就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一套套樣式各異的鎧甲,成功引起了R1SE周震南的興趣,讓他不禁感慨「太帥了」。但面對難度係數極高的甄別挑戰,R1SE周震南不負眾望,試穿了形似最重的鎧甲,與拳甲格鬥冠軍來了一場面對面的「廝殺」。
  • 鎧甲勇士官方格鬥版
    鎧甲勇士官方格鬥版 角色冒險 大小: 61.36M
  • 歌樂山來了群中世紀「重裝騎士」
    他身披鎧甲,手持長3米的長矛,目不轉睛盯著前方「堡壘」裡正在巡邏的「敵人」,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他示意身旁的長弓手放箭。箭羽離弦,對面一人應聲倒地。他露出得意的笑容。此刻在他眼裡,這裡不是21世紀的重慶,而是中世紀的歐洲戰場。在山頂一塊長滿蘆葦的平壩,一場激烈的「戰鬥」正在上演。我市一群痴迷歷史與軍事的愛好者,他們不滿足於平面的學習,而是以立體的姿態將歷史還原出來。
  • 世界全甲格鬥賽!中國武士來了!
    終於,2017年 第八屆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上 出現了一支東方面孔的隊伍 他們身著中式鎧甲 紅色罩袍上還繡著五顆黃色的五角星
  • 古中國與歐洲中世紀鎧甲孰強孰弱?
    大家好,今天聊聊鎧甲。在火器還未出現的時代,各國的戰爭主要靠貼身肉搏。而遠程兵種,如弓箭手、投矛手投石車這些兵器雖說已經產生,但由於操作複雜、投石車更要有良好的生產技術,所以在古代遠程兵種一直處於稀缺狀態。
  • 鎧甲紅顏
    這個周末,大黃背著所有人從北京來到南寧,只為參加一場同好者的聚會、中國全甲格鬥的年終大賽——南寧·戰友杯暨2021年「諸國之戰」中國代表隊選拔賽。所謂全甲格鬥,是由古羅馬的角鬥士文化和中世紀的騎士文化演變而來。近些年,這項復古式的運動興起於東歐、流行於歐美,吸引了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愛好者參與其中。
  • 炫酷運動|他們的江湖之全甲格鬥
    殘陽如血,西風烈烈,風卷黃沙讓森森的鎧甲和刀劍更多了一分透骨的寒意。隨著一聲聲怒吼,鐵甲勇士手持巨斧長劍衝入敵陣,耳畔頭盔、鎧甲與兵器撞擊發出的「砰砰」聲不絕於耳……這一幕既不是中世紀的格鬥,也不是電影畫面,而是一項真實卻又小眾的體育運動。
  • 山文甲神秘劍客驚現《魔域》又一場血雨腥風即將拉開序幕!
    萬眾期待的《魔域》全甲格鬥競技場精彩CG今日熱血上演,呈現一場堪比動作電影的單人PK和多方對戰大場面,再度燃起男人熱血格鬥夢!《魔域》全甲格鬥競技場現已熱血上線,喚醒您心底最原始的戰鬥渴望!  月黑風高,身穿山文甲的神秘劍客悄無聲息展開一場殺戮,劍指戰士單挑龍騎,火力全開進行1對N的碾壓式屠殺。拳拳到肉,實打實的打擊感以及激燃的戰鬥畫面,盡情展示著格鬥最原始,最真實的美感。
  • 80後小夥痴迷鎧甲 手工製作20多套
    甲冑又稱鎧甲,是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獨特的鎧甲文化。淮安的一位88年出生的小夥王曉對中國鎧甲十分著迷,花費了大量時間考察學習,手工復原製作出了20多套中國古代鎧甲。
  • 全甲格鬥競技場即將來襲,身披鎧甲,亮劍迎戰!
    身披威武的鎧甲、手握冷兵器馳騁沙場,一直以來都屬於男人的終極浪漫! 《魔域》聯合國際全甲格鬥錦標賽(簡稱:IMCF)中國代表隊萬獅堂,首次在中國舉辦國際大型全甲格鬥賽事。
  • 22件「一出場就把鋼鐵人盔甲瞬間打趴」的神猛級中世紀鎧甲
    6. 13-15世紀的鎧甲護手和護鞋。中間的部分以石膏粉彩飾而成。20.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Karl X Gustav) 的金光閃閃鎧甲。
  • 《長安十二時辰》和曹丹姝的鎧甲由他製作,楊穎鎧甲首秀又美又帥
    鎧甲作為古代士兵將領們作戰時必備的「戰袍」,如今大都被歷史博物館收做珍貴的展覽品,至於我們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各類鎧甲,都是製作師精心仿製而成的專用道具。最新一期《巧手神探》便請到了一位專業的鎧甲製造師溫陳華,他不但擁有自己的專門工作室,而且從事鎧甲製造業已經多年,在他手下誕生的各類鎧甲足有5、6千套之多。
  • 我的世界:中世紀貨箱隨處可見,戰士都是身穿鎧甲進行戰鬥
    中世紀應該有很多人都比較了解的吧,要知道現在很多的風格,都是依照中世紀來演變出來的,而且很多的遊戲,也都是用中世紀去進行一個演化的,就連我們的這個《Minecraft》我的世界這款遊戲,都是由中世紀演化過來的,準確的說,是以中世紀為背景,那麼在中世紀中,有哪些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裝飾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試試這款自帶作弊器的中世紀騎士格鬥遊戲
    中世紀格鬥遊戲,第三人稱越肩視角——《騎士決鬥2:榮譽和榮耀》(Knights Fight 2: Honor & Glory)是一款視覺上較為硬核的動作遊戲,玩家需要面對其他身穿鎧甲的騎士,展開1對1的戰鬥。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
  • 2020MOTO3世界冠軍-HJC RPHA-01R金盔加冕
    為慶祝Albert Arenas車手奪2020 MOTO3世界冠軍殊榮,作為他的頭盔廠HJC特別製造一頂全新拉花的金盔加冕,在賽道上行勝利的巡遊,分享奪冠的喜悅。此HJC RPHA-01R x 2020 MOTO3世界冠軍金盔沿用Albert Arenas個人專屬拉花而設計,在左右75號加上「1」字,前方下巴及頭頂位置加入許多75及特別設計的有眼「A」的不規則地紋,在後方印有ARENAS 1CECREAM FACTOTY加雪糕及WORLD CHAMPION 2020文字及圖片,可以簡單理解「雪糕」代表Albert Arenas2020
  • 明朝鎧甲:美觀與安全性兼備,堪稱藝術品!
    明代是重型鎧甲和輕型鎧甲地位交替的時期。重型鎧甲不便於實戰,逐漸被淘汰。另一種輕型甲——綿甲便應運而生。綿甲柔軟、輕巧,在表面還綴有大量的銅甲泡和鐵甲泡,輕便靈巧,蘸溼後還可以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明代的鎧甲在設計、製作中也注意了時尚化。
  • 中世紀謎們有福了,這些遊戲可以讓你身穿鎧甲大殺四方,太帥了!
    說到冷兵器,那另一個關聯詞就是中世紀。某種程度上這兩個詞是連襟。既然提到冷兵器,那麼所有帶有熱度的東西都是不允許的,當然也包括了魔法,這樣《巫師》、《老滾》這些就被排除了。而老遊戲比如《騎馬與砍殺》大家都很熟悉了也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