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到今天,大家關注的焦點,全都集中在《解放軍報》官宣、新鮮出爐的中國空軍《空軍飛機塗裝及標識噴塗規定(試行)》上了,咱們的文章後臺都快被各位讀者老爺發來的私信給淹沒了。
不過這也並不算奇怪,畢竟對於長期關注空軍裝備建設的軍迷來講,「塗裝不土戰力為五」的老梗實在是太過深刻,而試行的《規定》裡「塗裝也是戰鬥力」的表述、「低可視度」等等要求又實在是太深入人心。因此今天,咱們就來專門開個坑就此事做做展望好了。
低可視度塗裝的殲-16戰機
其實,要是讓大伊萬來說說這份《規定》的話,用如下三句話就可以形容了:一是「有點滯後的正常提升」;二是「實現途徑可能很慢」,第三則是「實施效果值得觀察」。
有點滯後的正常提升
咱們先說第一句話好了,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樣,長期以來軍迷圈裡流傳的老梗,提到中國空軍給自己的各型號戰術戰機準備的塗裝,就那八個大字:「塗裝不土戰力為五」。實際上,如果咱們給中國空軍的戰機塗裝認真地劃個代,就會比較輕鬆地發現,在戰機塗裝問題上,我們是「大事不糊塗」,基本跟上了各主要軍事強國戰機塗裝變革步伐:
低可視度塗裝的殲-16戰機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個主要軍事強國的戰機塗裝大概發生了三次左右的更新換代:第一次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到第二代戰鬥機出現之初,一方面是出於大批量製造戰術飛機的便捷性、節約製造工時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儘量減輕機體重量的考慮,最後一代使用活塞發動機的戰術飛機、第一代甚至「一代半」噴氣式戰鬥機普遍採取機體表面不塗面漆、只塗裝無色底漆、少量噴塗機徽與戰術編號的做法,機體表面呈現出銀色的鋁金屬拋光原色,遠看去閃閃發光煞是好看。這種塗裝方案普遍存在於美國空軍裝備的F-84與F-86,蘇聯空軍裝備的米格-15、米格-17這種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上,而中國空軍從蘇聯引進米格-15/17/19三種噴氣式戰鬥機之後,也同樣沿用了這種「第一代」的塗裝方案,即維持鋁原色塗裝。那時候中國空軍普遍裝備的殲-5、殲-6系列戰鬥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長空銀鷹」的唯一象徵。
米格-15和F-86佩刀
在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後,美蘇兩國空軍的戰術飛機塗裝發生了第二次變化:一方面,出於對於爆發大規模核戰爭時維持戰略與戰術空軍正常運作的考慮,北約集團一部分戰術飛機開始噴塗白色「防核輻射」塗裝,據說這一塗裝可以比較有效地反射核爆炸時的光輻射,顯著降低核爆對戰機的傷害;
北約白色塗裝的女武神轟炸機
另一方面,出於對在西歐和越南地區實施大規模空中遮斷與前線戰術制空的考慮,美蘇兩國空軍開始在前線戰鬥機、前線轟炸機、戰鬥轟炸機等機種上普及暗綠色或迷彩色塗裝,為了便於對地遮斷類飛機在夜暗條件下實施突防,這些飛機底部又往往被塗成黑色或灰色。
越戰時期美軍迷彩塗裝的F-4鬼怪戰機
中國空軍的戰術飛機同樣跟上了這一潮流,只不過由於當時咱們的對地遮斷類飛機數量較少,任務強度也相對較低,並未大量鋪開暗綠色、迷彩色等「低空偽裝塗裝」。反而是既便於在核戰爭條件下作戰、又比較便於在藍天白雲中隱藏外形輪廓的乳白色塗裝得到了較大的普及,而這些被塗成乳白色、配上鮮紅色的中國空軍「八一飛翼」標識與大字體戰術編號的殲-7、殲-8、強-5、轟-5系列戰術飛機,由於中國空軍裝備建設更新換代的因素,有些飛機一直到近年還在使用,結果成了「塗裝不土戰力為五」的最早來源。
最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各主要軍事強國對於飛機塗裝、飛機偽裝色的研究更趨理論化和系統化,開始出現在各高度層、各距離、各方向上偽裝效果比較平均的「低可視度塗裝」。相對於第一代的鋁原色塗裝與第二代的暗綠色或乳白色塗裝,「低可視度塗裝」的基本塗裝原則有如下幾條,第一是儘量減少機體表面反射,使用低反射率塗料代替各種亮瞎狗眼的高反射率塗料;第二是儘量使用低明度、低飽和度塗料代替高飽和度的亮色塗料;第三是儘量減少、破壞機體表面的規則物體輪廓,如將黑色雷達罩塗裝為灰色,將大塊使用豔色塗裝的機徽、機號更改為小塊、灰色甚至鏤空。這也成為了西方各主要軍事強國空軍飛機直到目前的塗裝原則。
低視度迷彩塗裝的幻影2000
從這裡咱們可以看出,中國空軍其實從本質上來講,依然跟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第三次塗裝更換潮流:畢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咱們進口蘇聯空軍的蘇-27SK時就已經初步試驗了由低明度、低飽和度的亞光灰塗料組成的「低可視度塗裝」;
中國進口蘇聯空軍的蘇-27SK
隨後國產的殲-10A、殲-11B、殲轟-7A等型號的戰機則有效沿用和發展了蘇-27SK塗裝方案,基本貫徹了「塗料低反射率、低明度,低飽和度」的原則。因此,說咱們在戰機塗裝的問題上「大事不糊塗」、基本跟上了戰後主要軍事強國戰機塗裝換代步伐其實問題不大。
早期殲-10A的塗裝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大事不糊塗」本身就帶有「小節可商榷」的意味,而中國空軍戰機的塗裝就是典型的「小節可商榷」:以第三代戰鬥機塗裝來講,雖然已經盡力做到了表面塗料「低飽和度」,但是相對於美軍的多型號戰術飛機塗裝來說,我軍的第三代戰鬥機使用的塗料反射率依然偏高,且色調偏暖色,明度偏亮色,這也是讓各路軍迷始終感覺「怪怪的」主要因素;而在塗裝細節上,雖然我軍戰術飛機已經大面上用上了低可視度塗裝,但是機徽、戰術編號、雷達罩等規則色塊上並未完成「低可視度」,即使是2003年出臺、沿用至今的塗裝方案,戰機的機徽依然是「黃色描邊、紅色八一飛翼」,而戰術編號則普遍使用了橙黃色塗裝,至於機頭雷達罩更不用說了,我軍主要的第三代戰鬥機還都在使用上世紀九十年代水準的黑色抗靜電塗層雷達罩,而這種黑色雷達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被美國空軍在演習中證明「極易被發現、有效增加目視截獲距離」。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空軍在第三代、三代半戰鬥機的塗裝問題上,按照當前在殲-20、部分殲-16型戰鬥機上得到充分驗證的改進方案,對戰機塗裝進行「有限度提升」,本質上只是常規升級和優化而已,只不過相對於早已想明白了的西方各主要軍事強國空軍,中國空軍在一部分細節上反應的比較慢了而已。
低可視度塗裝的殲-16戰機
實現途徑可能很慢
當然,「有限提升」也好,「全面大改」也罷,對很多讀者來說,最關心的當然是「啥時候把殲-7和殲-8也塗個低可視度塗裝我們看看」。其實不然,畢竟在這份《規定》裡面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對於新製造的各型號戰機使用新塗裝,而對於現役的老戰機只要求「統一標識噴塗」,且實施的思路是「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要是把這些官方宣傳的用詞拿出來「翻譯翻譯」,讓大伊萬來說的話差不多就是這麼一回事:新製造的各型號戰機不用說了,比如現在正在批產、且已經用上了最新型低可視度塗裝的殲-20、部分殲-16型戰鬥機,運-20型運輸機等機型,後續批次可以沿用現有塗裝方案。
割裂迷彩的殲-20戰機
除了作為新質作戰力量的殲-20、殲-16、運-20等機型,跟這份《規定》關係最密切、變數也最多的,其實是目前空軍航空兵由數百架、上千架第三代戰鬥機、各型號輔助支援飛機組成的現役機隊。而這些現役戰機會根據新的塗裝規定怎麼改塗裝,大概有如下幾個路徑:第一是「全面更換」,給現役的所有型號的飛機都出最新的塗裝方案,各支部隊藉助進廠定檢或返廠維修乃至中期改進的機會實施「刮漆重塗」;第二是「部分更換」,作戰飛機機隊維持現有塗裝方案不變,只是將部分「細節問題」給予以優化,如咱們前面提到的在飛機上非常扎眼、在遠距離上容易被發現的紅色機徽、黃色戰術編號與黑色雷達罩;第三則是「基本不變」,在大面上完全維持現有的塗裝方案、只是將一部分「沒有統一的塗裝和標識」給「統一」了。
而在如上三種改裝路徑中,第一種改裝路徑的效果最好,當然耗時也是最長的,需要將戰機拉回定檢廠重新刮漆噴塗,對具體部隊戰鬥力的生成和保持的影響不確定因素是最大的;第二種改裝路徑的效果不太好,畢竟只「優化」了部分細節,說不準改出來的效果會跟咱們之前寫文章談過的那架「白頭殲-11B」比較類似,雖然可能確實有那麼一點兒「低可視度」的效果,卻可能會讓戰機的塗裝看上去有點不倫不類;第三種改裝路徑那就是完全放棄治療了。
「白頭殲-11B」
要讓大伊萬來說的話,不排除空軍在此次塗裝更換中採取「區別對待」的辦法,對諸如殲-11B和殲-10A這種餘壽尚多的第三代戰鬥機中期型號採取「回廠重塗」的辦法,甚至不排除在對這些戰機實施的中期改進中順帶實施;對諸如殲-11A和蘇-30MKK這種餘壽已經不多、後續升級空間也相當有限的第三代戰鬥機早期型號採取「有限升級」的辦法,將現有的機徽和戰術編號重新塗成灰色低可視度編號、機徽;而對諸如殲-7L/G、殲-8F/H以及蘇-27UBK這種即將被淘汰的機型,則採取「基本不變」的改裝策略,只部分統一這些飛機的現有塗裝與標識,也不再做進一步升級,只待這些飛機的壽命到期退出現役。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改進策略,從飛機更換塗裝的工作量來看的話,這都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事情,而這份《規定》裡面明確指出的「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實施原則,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殲-10A戰機
實施效果值得觀察
不過,從目前這份《規定》透露出的信息看,咱們尚不明確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現役的運-9、運-8這兩種戰役運輸機的塗裝是否同樣需要更換、運-20型運輸機垂尾上那面巨大的中國國旗塗裝是否也要換成「低可視度國旗」、各型號高新機的塗裝要不要換,這其實都是需要進一步觀察的。
運-20
而在另外一些讀者老爺看來,最關心的問題反而是這回「統一標識」會不會把部分航空兵旅的獨特徽章給「統一」沒了,要是大家喜聞樂見很長時間的「國旗旅」、「賀蘭雄獅」、「霧都雄鷹」的徽章從此從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中消失,怕是有些軍迷得哭了。因此,這回「改塗裝」的效果還要繼續觀察。
「霧都雄鷹」的徽章
當然,不管塗裝怎麼改,中國空軍依然會像空軍航空兵某師的軍歌中唱的那樣,「紅星綴雙翼,雄風震九天」,改掉的是戰機的塗裝,提高的是戰鬥力,而改不掉的是心中的八一紅星。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等待中國空軍「換裝」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