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2020-12-14 環保在線

  前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汙染,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保障水環境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提供了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
 

  本指南按照GB/T 1.1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指南為首次發布。
 

  本指南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
 

  本指南起草單位: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水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沈根祥、王麗卿、胡雙慶、郭春霞、錢曉雍、徐後濤、楊青、王振旗、張洪昌、張瑋、鄭小燕
 

  本指南自2020年__月__起實施。
 

  本指南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解釋。
 

  1 適用範圍
 

  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本指南適用於本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準水源保護區及緩衝區內採用生態模式處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工藝,用於指導養殖場尾水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設施新建或改造的設計、施工和驗收,以及生態溼地的運行維護。其他區域水產養殖場可參照執行。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11607 漁業水質標準
 

  HJ 2005-2010人工溼地汙

水處理

工程技術規範 

  CJJ/T 54-2017汙水自然處理工程技術規程
 

  SC/T 9101 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
 

  3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水產養殖尾水Aquaculture tailwater
 

  指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或養殖結束後,由養殖體系(包括養殖池塘、工廠化車間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的養殖水,是包含了飼料殘餘和魚、蝦、蟹類排洩物以及投放藥物等的汙染水體。
 

  3.2 生態溝渠Ecological ditch
 

  指具有一定寬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組成,能種植水生植物,發揮截留懸浮物、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進入處理養殖尾水的人工溼地水體中營養鹽及其他汙染物的含量。
 

  3.3 沉澱池Sedimentation tank
 

  指對養殖尾水進行一定時間存儲和沉澱的一種構築物。
 

  3.4 生態濾壩Ecological filter dam
 

  指利用礫石、卵石、碎石等在水體中壘築的壩體,具有攔截懸浮物,淨化水質等作用,又稱透水壩、過濾壩等。
 

  3.5氧化塘Oxidation pond
 

  指以沉水植物為主要生物種群,利用沉水植物和好氧微生物共同作用淨化尾水的穩定塘。
 

  3.6新型汙染物 Emergingpollutants
 

  指與水產養殖有關的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主要汙染物類型包括但不限於《上海市養殖業抗菌藥物使用規範(試行)》(滬農委規(2019)14號)中列出的優先和重點管理的抗菌藥物。
 

  3.7 去除率removal rate
 

  通過末端處理後去除的水產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含量與原含量的百分比,計算方法如下:
 

  R=(C1-C2)/C1
 

  式中:
 

  R   —   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去除率;
 

  C1    —  進入人工溼地的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濃度,ug/L;
 

  C2    —  末端處理後出水中的新型汙染物濃度,ug/L。
 

  1 總體設計
 

  4.1 一般規定
 

  4.1.1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理工程的設計除應遵守本指南外,還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4.1.2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應從源頭控制,通過優化餌料配方、提高養殖技術、改變養殖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儘可能減少養殖尾水中的汙染物濃度和排放量。
 

  4.1.3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應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原則,以綜合利用為出發點,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4.1.4水產養殖尾水經處理後進行水產養殖循環利用的,參照GB11607執行。若處理後的尾水直接排放入河道的,出水水質應滿足SC/T 9101要求。
 

  4.2 技術原理
 

  針對新建或改造的水產養殖場尾水處理設施,在原有人工溼地處理設施基礎上,配置對抗生素具有去除效果的溼地模塊(光催化模塊、臭氧曝氣模塊等),形成複合型人工溼地集成淨化系統,通過吸附及光催化降解、臭氧氧化等作用達到常規汙染物與新型汙染物的協同淨化。
 

  2 處置工藝
 

  5.1 工藝流程
 

  5.1.1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5.1.2 人工溼地處理工藝根據水產養殖品種、處理標準、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等條件確定。
 

  5.1.3 人工溼地對氮磷等常規汙染物去除模塊一般有:生態溝渠、沉澱池、表流溼地、生態濾壩、氧化塘等單元;對抗生素等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有:光催化模塊(可拆卸金屬負載型多孔材質、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等)、臭氧曝氣模塊等。
 

  5.1.4 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人工溼地處理系統一般由常規汙染物去除模塊加一種或幾種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串聯構成。
 

  5.2 工藝參數
 

  5.2.1 水產養殖尾水末端處置採用模塊化複合型人工溼地集成系統淨化常規汙染物和新型汙染物,人工溼地面積佔養殖水面面積的8%~15%。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人工溼地主要設計參數應通過試驗或者相似條件下人工溼地的運行經驗確定,若無上述資料時,常規汙染物設計參數參照(CJJ/T 54-2017),新型汙染物設計參數本市可按照表1中參數選用。

  5.2.2常規汙染物淨化溼地模塊
 

  常規汙染物淨化溼地模塊設計參考CJJ/T 54-2017、HJ 2005-2010等文件。
 

  5.2.3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
 

  光催化模塊I(可拆卸金屬負載型多孔材質):單塊長度1m×2m,主材為吸附釩酸鉍的活性碳纖維,水力停留時間一般不低於4h。
 

  光催化模塊II(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單個網片面積0.5m×1m,主要材質為納米銀/石墨複合材料,水力停留時間不低於5h。
 

  臭氧曝氣溼地模塊:臭氧投加量1.5-2.0mg/L,水力停留時間一般不低於5min。
 

  5.3 常規處理設施
 

  常規處理設施有格柵、生態溝渠、表面流溼地、生態濾壩、水平潛流溼地、氧化塘等。
 

  5.4 新增處理設施-光催化模塊或臭氧曝氣
 

  光催化模塊I:主材為吸附釩酸鉍的活性碳纖維,片狀,規格為1m×2m×0.05m,採用不鏽鋼或鍍鋅鋼管框架固定,在可拆卸模塊溼地中使用鍍鋅角鐵做支柱,相鄰兩模塊間隔0.5m,每排可拆卸金屬模塊間距不小於1m。
 

  光催化模塊II:主要材料為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每個網片規格為0.5m×1m,多個網片進行串聯,兩側懸掛浮球,平鋪於水體表面,網片兩端用綱繩固定於鋼柱之上;每兩條網片之間隔1m;水深控制在0.6-1m。
 

  臭氧曝氣:臭氧曝氣模塊採用全封閉結構,頂部設置排放管和自動氣體釋放閥,臭氧曝氣反應池深不低於3m。
 

  1 運行與維護
 

  6.1一般規定
 

  6.1.1水產養殖業汙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除應符合本指南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規定。
 

  6.1.2需制定全面的運行管理、維護保養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各類設施、設備應按照設計的工藝要求使用。
 

  6.1.3運行管理人員上崗前均應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緊急處理等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熟悉人工溼地的結構和管理規範。
 

  6.2 排水要求
 

  根據溼地的運行效率,合理安排養殖尾水排放時間,避免所有魚塘集中排放。日排放量不超過人工溼地淨化設施的尾水容量。
 

  6.3尾水淨化時間
 

  一般情況下,尾水的水力停留時間為3~7天。
 

  6.4光催化模塊清洗與更換
 

  光催化模塊I:一般1個養殖周期清洗一次,如有損壞及時更換。原則上可拆卸溼地模塊每年更換三分之一。
 

  光催化模塊II:長期運行的狀態下,每月需進行現場清洗一次。每兩年進行一次催化網更新。
 

  6.5管護與清理
 

  6.5.1定期收穫、處置、利用溼地中的水生動、植物。
 

  6.5.2減少溝渠塘堤岸植物帶受岸上人類活動、溝渠水流、溝渠開發等的影響,維護一定密度的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保護生態多樣性。
 

  6.5.3生態溝渠溝底淤積物超過25 cm或雜草叢生,嚴重影響水流的區段,要及時清除,保證溝渠通暢和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
 

  6.6處理效果要求
 

  淡水池塘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總濃度不高於1ug/L的條件下,經溼地生態處理後,平均去除率達30%以上。淡水池塘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總濃度高於1ug/L尾水不宜直接進入溼地,需在進水口增加強化措施。
 

  若處理後的尾水直接排放入河道的,常規汙染物出水水質應滿足SC/T 9101要求。

相關焦點

  • 上海市《畜禽養殖廢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畜禽養殖廢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本指南提出了在畜禽養殖廢水常規處理設施後增設新型汙染物處置設施的可行技術。詳情如下:畜禽養殖廢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前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促進生態循環種養,
  • 上海發布《畜禽養殖廢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促進生態循環種養,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指導和規範畜禽養殖場新型汙染物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規定了畜禽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
  • 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林埭鎮治水辦工作人員倪偉力說,經過實踐,養殖尾水經過尾水收集管道到達改造的「三池兩壩」,通過使用微生物製劑來控制池塘水質富營養化,系列環節層層淨化,治理後的尾水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大大減少了水汙染。一直以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是我市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但由於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使得養殖尾水直排直放或排放不達標,破壞了水生態、水環境。
  •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紡織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
    2012年6月,原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紡織染整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開題專家論證會,專家組對指南的開題報告及指南初稿進行審閱,充分肯定了編制組前期的工作基礎,提出了進一步梳理主要可行技術的特點和強化技術針對性與適用性等建議。基於專家組意見,編制組進一步開展資料檢索、現場調研、諮詢有關專家和開展重點案例調研,進一步完善指南文本,形成標準徵求意見稿。
  • 陸基水產養殖:本地新鮮無汙染海產品的養殖
    中國「自力更生」的願景尤其體現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該計劃涵蓋各類重要行業,包括先進技術、高端製造、清潔能源和節能以及醫療保健行業。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將其製造業從低端技術、勞動密集型轉變為可促進獨立自主發展能力的先進、技術驅動型智能製造業。 水產養殖業是與中國製造2025高度契合的行業。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人員防控技術指南...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人員防控技術指南!愛健康講衛生問與答13!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411)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人員防控技術指南
  • 水產「大動脈」問題頻出 RAS循環水養殖系統亟待推廣
    「水」是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的「大動脈」,是確保水產養殖產業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   一方面,水質可能會對水產生物的健康生長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較高。   另一方面,進行水產養殖過程中有效處理好水質問題是現代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近年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生態環境的質量卻慢慢的降低,水質汙染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水產品的健康生長,也可能對人體的身體健康帶來間接傷害。   處理好水質問題是確保現代養殖業良性發展的基本前提,能夠給水產養殖創造一個更加綠色生態的環境,推進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進步。
  • 福建省福鼎市舉辦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
    &nbsp&nbsp&nbsp&nbsp9月11日,為加強福建省福鼎市水產養殖病害技術,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福鼎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在沙埕鎮組織舉辦了「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技術和水產品質量安全
  • 澳洲水產養殖與環境治理及有關納米技術考察報告
    澳洲水產養殖的工業化養魚及環境治理有許多新技術,尤其是應用納米技術方面有新的進展,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2012年3月筆者實地考察後整理報告如下,分述14個專題(各地水質情況見表1)。     近年日本、韓國納米氣泡技術已解密,已開始應用於畜牧業、養魚業、浴室。在巴西、以色列、泰國、印尼等正用於河道治理。韓國奧林匹克湖1.5×1.5公裡,2.25km2,水深1.5米,裝置3臺納米增氧機,一個月湖底汙泥上浮被撈走,近2個月水質明顯好轉(見表2)。因為納米氣泡可以加速有機汙染物的分解,提高水體淨化與修復效果。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機所在池塘養殖生態工程領域研究不斷取得新...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機所池塘養殖生態工程創新團隊在水產領域頂級期刊Review in Aqaculture(影響因子7.772)和環境領域重要期刊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影響因子4.957)分別發表了題為「Ecological
  • 福建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福建發布《福建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我廳制定了《福建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前 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關於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汙染防控的意見》(環土壤〔2018〕22號),提升我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水平,減少重金屬汙染物排放,完善汙染防治技術工作體系,特制定本指南。
  • ...和《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規程》等2項安徽省地方標準意見的公告
    各有關單位、有關專家: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歸口制定的《克氏原螯蝦池塘雙季高效養殖操作規程》和《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規程》等2項地方標準已完成徵求意見稿,為進一步完善標準的相關內容,按照《安徽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養殖蛙類產業分會成立大會在江蘇海安隆重...
    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王悅主持。嘉賓致辭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錢曉明致辭:他表示,中國蛙類產業發展是由市場拉動的,且只有短短十年,諸多原因造成了行業無序發展。尾水排放導致的環保問題、高密度養殖帶來的藥殘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蛙類產業發展的痛點。但同時,市場需求巨大,與小龍蝦產業相比更具有全季特徵,未來前景廣闊。
  • 技術| 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的水泥窯汙染物排放研究
    結果表明,與未進行協同處置的煙氣重金屬汙染物的排放濃度相比,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後的煙氣中Cr、Cd、As三種汙染物變化不明顯,而煙氣中Mn的排放濃度增加2.31 μg/m3,其次是Pb和Hg,分別增加了0.93 μg/m3和0.88 μg/m3。採用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前後兩種條件下煙氣中總有機碳無明顯變化,煙氣中總有機碳含量均為35 mg/m3。
  •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安德到醫院督導醫療汙水處置工作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安德到醫院督導醫療汙水處置工作 2020-02-03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進養殖尾水生態治理 實現漁業綠色發展【20201201】
    來源:浙江在線    發布時間:2020-12-02 11:23:24 推進養殖尾水生態治理 實現漁業綠色發展
  • 盛大環境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綜述
    隨著環保督查力度的加大以及循環經濟渠道的興起,中國的汙泥處置已經迎來最好的時代,但其技術路線目前卻尚無定論。本文匯總現有汙泥處理技術,並展望未來主流技術路線。早期,由於缺乏嚴格的汙泥排放監管,我國汙水處理廠建設存在嚴重的「重水輕泥」現象。近年來,飛速增長的汙泥總量和巨大的潛在風險,使如何妥善處置汙泥問題逐漸成為公眾及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
  • 水產養殖亞硝酸鹽?你懂它嗎?
    2 水產養殖中氨氮與亞硝酸鹽氮的防治措施 物理方法 沸石粉屬於鹼金屬與鹼土金屬的含水鋁矽酸鹽,具有良好的分子孔隙度以及較高的吸附性,因此被廣泛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於水產養殖中;當沸石粉失去結晶水後,其表面疏鬆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夠有效吸附水質中的二氧化碳、氨以及硫化氫等大量物質;因此,定期向水中潑灑一定量的沸石粉,不但能夠起到去氨增氧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提高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從而有效改善水產養殖的生態環境,促進水產生物的生長發育
  • 關乎未來十年水產養殖的風口!
    曾志明、力達水產養殖合作社社長範達文,四會市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代表共計100餘人見證這一盛事。實現智能化、生態化、高效化、規模化、標準化、精準化,為養殖戶提供實時智能養殖管理、尾水循環處理零排放,高效產出,可大面積複製推廣,達到訂單式養殖,精準規劃的效果。 在流通領域,數字漁業系統也能保證產品安全,縮短流通鏈條,降低過程損耗,完成全程追溯,目前已經和盒馬、京東等知名渠道合作。
  • 量身定製貸款,助鼎湖沙浦水產養殖渡難關
    量身定製貸款,助鼎湖沙浦水產養殖渡難關 2020-08-08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