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說的內容是昆蟲的構圖技巧,微距攝影中的被攝主體本身就是非常微妙,在中些微觀攝影中進行構圖一直是一個難點,那麼在實際拍攝中如何進行構圖,來看看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吧
在微距攝影中往往能發現一些畫面是非常有意思的,圖片中的構成並不單單表現與微距攝影當中的這種細節感,也並不僅僅決定與它的色彩,包括景深,而更多的是決定於它的結構,也就是構圖,會發現一些簡潔的畫面,和好的構圖,能給整個的微距畫面帶來一些故事性的表達和更深層次的表現
比如它此時此刻的行為,或者是意境的表達帶來的畫面效果
在例如能帶到一些震撼的視覺效果
當然在拍攝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的環境影響比較多,包括昆蟲的是否能找到合適的位置,是否有風,是否合焦,在拍攝的過程當中使用閃光燈
例如在拍攝這隻螞蟻的時候,就等了很長的時間,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不好抓到這一點,它在不斷地往上拍,可以在不斷的引導,等著它穩定之後,在去進行精準的合焦,然後在拍攝出一張還算有一定表達的片子
那麼來看一下在拍攝過程當中的一些打光注意事項,此時正在拍攝的是一個瓢蟲,它正好是處於葉子的定點上,拍攝的過程當中,能看到整個天空的陽光條件並不好,在左側的光比較弱,而且植物非常多,而右邊的光比較強,就應該在左側做一個補光,而且可以的壓一下背景,三隻閃光燈,其餘的兩盞沒有用,只是單獨的在左側打一個光,這樣的情況之下,也能將瓢蟲的效果表現得很好,它所在的位置是頂點,所在從光的方向,把頂點照亮了很多。
而且在拍攝的時候要不斷的調整光亮的程度,這種近距離的拍攝,要採用手動對焦的模式,實際拍攝的過程中閃光燈的光可以隨意去調整,如果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就需要根據實際在運用閃光燈去隨時補充光照
在拍攝昆蟲攝影的這種類型,它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光線,所要擺設出來的燈光布局也是比較繁瑣的,在拍攝的時候尤其不要碰觸到植物,像昆蟲的話,一旦碰到的話,就容易跑,跑了以後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白費了。而且要拍攝很多的圖片,在眾多的圖片中才能挑選到幾張比較喜歡的畫面效果,所以這實在微距攝影構圖中,一個麻煩性,因為不能用手去抓它,或者將它固定在一個想要的位置上,只能去等。
現在看到的是一張蜘蛛的圖片看,它使用了簡單的線條跟物體作為構成的,更主要的是,能夠去表現出留給主體的一個視線空間,拍攝小昆蟲或者其他小動物,甚至是人像,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給主體留出足夠的視線空間,這個原則對一切有頭和眼睛的生物都是適用的,因為視線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引導力,在觀看圖片的時候就很容易被這種視線作為主體,去做一個引導的方向
再看這個小螞蟻,在拍攝的過程中,採用一個居中的構圖,因為把中心點放在居中,如果遇到不合適的,也可以在拍攝完成後再給圖片進行一個裁切
可以將螞蟻的方向裁切偏左下,這樣看到的畫面,整個結構的和之前的那個效果比就更強烈一些,因為螞蟻的頭部在視線空間左側,會顯出整個畫面右側有一個空間,當作為觀眾觀看的時候,視線就會隨之往右邊走,整體凸顯出比較乾淨的感覺。
那如果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採用這樣的方式,如果將螞蟻放在了畫面的右上方,就能看到畫面有些彆扭,因為頭部本身朝右,螞蟻的視線也朝右,看起來畫面會顯得很擁擠,變得怪異。
這張螞蚱的圖片和螞蟻的效果有些類似,拍攝這種類型的圖片時,基本上只是保留一個類似三分法的方式,當然有的時候,也可以把它們表現更極致一些
例如在縮小一些,只不過在保留空間的時候,要順著小動物的頭部方向去保留空間,順便看一下主體的視線前方是否有一些扭曲的物體,或者光影,或者是不是會顯得太單調,如果顯得太單調的話,而周邊又有一些很好的植物的話,就能用來裝飾,避免視線前方過於單調,而背景是與主體做一個結合,能夠把畫面更充盈起來
它並不像螞蟻的攝影,整個畫面都虛得厲害,所以在圖片中螞蟻是唯一的焦點,而螞蚱整體是有一些區別的
包括在看小蜘蛛的時候,如果將畫面裁切的過於厲害的話,就比較單調,所以保留一張完整畫面的原始結構,同時讓它體現出後面的畫面,能夠知道是從哪裡來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個是根據個人喜好去保留還是刪除,主要為三分法的構圖,給它前部保留足夠的空間,無論是螞蟻還是別的小昆蟲,它頭上都有一對觸角,只要將觸角保留完整,同時前面保留了完整的空間結構,這樣整個畫面就看起來很透氣舒適
那麼接著來看一下螳螂的圖片,上面說過在拍攝的時候給頭部這邊留下足夠的空間,讓整個圖片看著透氣,看到螳螂圖片的時候,它的身體並不是完整的,而頭部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區域,有些類似於拍攝了一個螳螂的肖像,它和之前的蜘蛛有個明顯的區別,在於它的整個畫面並不像蜘蛛一樣背後有過於明顯的虛化,過於整潔清晰,它的四周是由豐富的信息交代,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沒有特別大的必要去遵守保留視線空間的原則,從根本上來說,都很清楚螳螂的一個結構,即使在很清楚結構的情況下,給畫面進行一個裁切
這樣的情況下,看到後面多少有些欠缺,因為畫面交代不夠完整,同時也不是居中放置的,看整張完整的圖片,就看到前面和背面都是完整的,這個主體場景信息交代就比較清晰,同時尾巴部分保留更完整,在看到以後不由得會想像到,這個身體的完整性,而不至於感受昆蟲受到裁切,不至於有一種彆扭的感覺
最後一種的話是要在拍攝的過程中注意找一些有趣的線條,看到圖片中布光還是有一些問題的,能看到毛毛蟲的背後有很多很多樹葉,這個時候使用亮調的話,無論如何虛化,背景都是亂的,即使蟲子的顏色和綠色有一個區別,讓看起來多少也是有些凌亂不堪
除非採用居中拍攝的方法,但是對毛毛蟲的話,需要拍攝大場景,其實細節並不會顯得有多美觀,所以在這裡會發現,葉片是保留的,還算比較幸運,所以說採用了前打光,背景完全壓暗的方式,這樣再看圖的話,整個結構多少還有一些意境的感覺,所以採用不一樣的曲線方式拍攝所帶來的一個好處
而這張的背景是比較亮的,蟲子主體和背景都體現出來,蟲子本體就不是很突出了
這個圖片中前面有大空間,還有線條的簡約感,在很多微距攝影中,都採用類似於這種方式。它是比較好構圖的,趴在整個樹枝上面,如果是在很複雜的環境中,閃光燈是根本沒辦法去將它打透,因為會碰到後面的葉子,它會受到驚嚇跑掉,而它在樹枝上面,就可以將閃光燈放在後面,光線從後面穿過,通透感非常明顯,很多的構圖方式更多是源於經驗
像上面說的三種,首先是保留透氣,第二種是採用類似於肖像,採用環境交代主題,第三種是通過簡約的線條,去表現整個畫面的趣味性,其實微距攝影和其他題材的攝影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還要講究上面所說的三種方法,力求讓整個畫面表現的更漂亮一些,可觀賞性更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