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偶然在電視上看了一檔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很多俊男靚女登臺獻藝,有舞蹈、樂器、歌曲的展示,青春靚麗。有一點不同於其他娛樂節目的是,這些孩子大多畢業或正在就讀於戲曲院校,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再看坐在評委席上的一位玉樹臨風的短髮女士,原來是京劇圈裡人氣頗高的瑜老闆——王珮瑜。
即使在臺下做嘉賓評委,瑜老闆的風度氣質依然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帶氣場吧。忽然有了一種寫瑜老闆的衝動,我們來看一看當代京劇第一女老生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經歷。
1. 少年時就脫穎而出,金子總會閃光
有的人從小就展現出超強的藝術天賦,也有人是靠後天努力彌補了先天的不足,比如梅蘭芳大師就是後者,而王珮瑜顯然就是前者。她出生在蘇州,從小學習蘇州評彈,早在1987年,9歲的王珮瑜就憑藉一曲《木蘭辭》獲得蘇州評彈藝術節一等獎,代表江、浙、閩三省赴北京參加故事大賽。據說曾經有個臺灣的攝影師叫凌峰的拍過她,很多年以後,凌峰仍然忘不了她,還在電視上通過電話尋人找她,很多人打電話過來提供信息,最後有個女士打電話過來說不認識唱評彈的王珮瑜,但是聽說過一個唱京劇的王珮瑜,還是唱老生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先生要找的。誰能在這麼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魅力?王珮瑜就是那種天賦爆棚的少年。
14歲時,王珮瑜考入上海戲曲學校,成為了一名京劇女老生,由於她後來成了「角兒」,媒體和粉絲們總是喜歡說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女老生,其實京劇女老生在戲校裡應該還有不少,只是沒有真正唱出來,才被王珮瑜搶到了這個第一吧。
她還在戲校讀書時,有一次梅葆玖先生和姐姐梅葆玥到上海演出《四郎探母》,葆玥老師嗓子突然出問題,大家急著找一個能配唱的老生演員,但是小梅先生說,姐姐是女老生,替代的演員最好也是女老生,這樣能保持原劇的風格,與他們姐弟演出的特色。
這可有點為難,要找一個水平能與小梅先生搭調的女老生?上海有名的角兒還真沒有!有人提出,戲校裡有一位很不錯的女學生,老生唱得有模有樣,何不請來一試?
就這樣,戰戰兢兢的王珮瑜來到了梅葆玖先生面前,一開嗓,雖然稚嫩,但是小梅先生立馬相中,就是她啦!
從那以後,這個小老生開啟了她的開掛模式。
2. 京劇第一女老生,海上「小冬皇」
1994年,16歲的王珮瑜以一折《文昭關》技驚四座,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驚嘆道:「這不就是當年的孟小冬嗎?」從此,「小孟小冬」芳名遠播,戲迷們親切地稱她為「小冬皇」 ,雖然與孟小冬相差了70年,但是戲迷們還是非常滿足當年的冬皇附體在新一代的女老生身上。
從那以後,梅花獎、白玉蘭獎,各種獎項接踵而來。王珮瑜還在電影《梅蘭芳》中為「孟小冬」配唱,兩代冬皇首次合體。讓戲迷們過足戲癮的同時,章子怡的影迷們也初次知道了王珮瑜,其中不乏路轉粉的人。更是在2010年6月16日,在紀念梅蘭芳京劇團重建15周年舉辦的梅派經典劇目系列演出中,王珮瑜受邀和梅葆玖等共同主演《四郎探母》,那個戲校的小女生從幕後走到臺前,在小梅先生的提攜下大放異彩。
難能可貴的是,王珮瑜以她獨特的氣質徵服了大批青年觀眾,生活在上海,王珮瑜接受了很多時尚元素,這深深影響著她的舞臺創作,和她的生活。生活中的王珮瑜走的是時尚偶像派風格,攝影、瑜伽、高爾夫、茶道、香道她都很精通。行事風格也很中性化,講究行動力,言出必行,有什麼事習慣自己扛。以她個人名字為品牌的論壇、QQ群早在2004年時就已經開始做了,抖音上的粉絲也是破了80萬,微博粉絲也近200萬。瑜老闆給京劇注入了一股青春時尚之風。
3. 上綜藝節目,還是不是京劇演員
近年來,看到瑜老闆經常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中,她唱歌曲,用京劇念白朗詩詩句,做評委,到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許多老戲迷大呼,他們的瑜老闆不務正業啦!但是瑜老闆說:「綜藝是手段,傳播京劇是目的」!老闆的一字一句透著她為傳播京劇的良苦用心,用她的話來說:這也是曲線救國。白燕升老師說希望以後要多一些這樣有責任有擔當有文化的戲曲人!
也是因為綜藝節目中出現的這個時尚身影,不懂京劇的人會問,這個有氣質的演員是誰啊?於是跟隨著她進入了京劇的世界,託她的福,很多觀眾不僅聽王珮瑜,還知道了遲小秋,張火丁,李勝素,常秋月,王豔,于魁智,言興朋,譚家幾代等等,王珮瑜的曲線救國讓很多人認識了京劇,她的宣傳真的有意義!
當然有人說,她已經過了京劇演員的巔峰期,所以才跑出來參加各種綜藝,但是我敢說,沒有她的各種出鏡,固守在京劇舞臺上的她,絕對沒有這麼多人愛上「小冬皇」。
巴爾扎克這樣說:做了好事受到指責而仍堅持下去,這才是奮鬥者的本色。我們相信王珮瑜,會在她的這條路上堅持下去,引領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京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