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有給大家介紹過羅馬獨特的建築,羅馬人的劇院是獨特的,角鬥場是羅馬獨特的存在,今天就和大家接受一下羅馬的角鬥場。
古羅馬第二名最偉大的建築在羅馬帝國所有的「競技場」中,最有名的就是「大鬥獸場」了。大鬥獸場漢語中有好多名字,例如科洛西姆競技場、弗拉維大鬥獸場、大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等等,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名字可能是第個了,稱哪個都可以,我們姑且稱為大鬥獸場罷。大鬥獸場位於羅馬七丘之一的埃斯奎利尼山附近。
最初,羅馬最混蛋的皇帝尼祿在埃斯奎利尼山山頂修建了自己極盡奢華的「金色宮殿」,還有巨大的人工湖。尼祿被殺後,他的繼承人將人工湖裡的水排乾,並在湖床上建起了大鬥獸場供羅馬公民免費娛樂,據說是韋斯巴薌皇帝強迫近10萬名猶太俘虜修建的。
競技場整體呈橢圓形,周長超過500米,高近50米,相當於一幢16層的現代高樓,共分3大層及一層頂樓,共有80個拱門。場內可同時容納5萬人觀看表演。由於頂層有梁託支撐,上面可以搭載遮篷,因此觀眾們觀看表演時可以免受日曬雨淋之苦。當競技場注滿水後,甚至還可以進行海戰表演呢。表演臺下有80多間地窯樣的小屋子,用來關押參與格鬥的猛獸和角鬥士。
就建築的整體而言,大鬥獸場的建築難度比萬神廟要小。因為它雖然規模巨大,但畢竟只是堵環形的高牆再在中間加上一層層座位,沒有像建築萬神廟時那巨大的穹頂所需要的技術上的創新以及極高的難度。當然這並不是說大鬥獸場真的比較簡單,相反,它仍然堪稱西方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僅僅那建築的規模就是奇蹟了在1000多年時間裡,它一直是羅馬的露天免費採石場,羅馬人年復一年地開採著它那似乎無窮無盡的石料。而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之後,大鬥獸場卻依然保持著它那恢宏的氣勢,仿佛沒有動過大手術呢!您由此可以想像它原來的規模有多麼巨大吧!要在2000年前建築如此規模的建築,那難度豈能小呢!
大鬥獸場另一個大特點在於它的裝飾。我們知道,羅馬人的建築一向不大注意裝飾是典型的實用派,能用就成。就連他們最崇敬的萬神廟外表看上去也相當簡樸,然而大鬥獸場在這裡成了例外。它不但在外表進行了修飾,那修飾之巧妙亦令人拍案叫絕。
大鬥獸場高達近50米,相當於現在的16層樓高,這樣巨大的建築說實在是很難恰當地裝飾的,就是現在也一樣。羅馬人卻在大鬥獸場這裡創造了一個裝飾的經典。
我們且來看他們是如何創造這個經典的吧!大鬥獸場,它的第一個特點無疑是大。這個大有什麼影響呢?第一個影響是對於人的影響試想想吧,如果一個人站在這樣一座高聳的建築下面,當他把頭仰的痛了時才看得到它的頂部和頂上的藍天時,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那感覺中當然會有對它的雄偉的感嘆,但同樣不可避免地會感到壓抑,感到自己實在太渺小,渺小得微不足道。這種感覺對於橫行天下的羅馬人是難以忍受的,尤其當這座建築不是用來奉獻給他們的祖先與眾神,而只是他們的娛樂場所時,那就更加不行了。
怎麼辦呢?羅馬人是這麼辦的:大鬥増場外面分3層拱門,如果不加修飾,那麼當然會使人一眼看到的、注意到的就是整座巨大而粗糙的建築,那感覺自然不會好,甚至,如果修飾了,但每一層都修飾得一模一樣,那麼雖然感覺會好一點,感覺它的壯麗,但依然會令人一眼注意到它那巨大的整體,仍會令人感到自我的渺小,而這兩方面都正是羅馬人要避免的。他們所採取的法子是:不但每一層拱門都加以修飾,而且都修飾得不一樣。
這就是古羅馬人建造的鬥獸場,相當的經典,羅馬的這些角鬥場如今經歷了時光的侵蝕,依然矗立在這地球之上,見證時代的變遷,依然是那麼的宏偉壯觀,當我們在外面觀看的時候,彷佛能夠直面歷史,角鬥場裡面的廝殺依然沒有停止,穿越時空撲面而來,給觀眾以強烈的體驗感,我們在這宏偉的建築面前顯得太過於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