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內突發「中毒」後,俄羅斯國內和整個國際社會關於此事的說辭越來越多,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其中以德國的說法最為突出:德國認為納瓦利內是被普京所害,因為他中的神經性毒劑是上世紀蘇聯所研發的。
納瓦利內感到身體不適的當天,就被送到德國柏林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和檢查,隨後,德國政府就宣稱納瓦利內中的是蘇聯當年研製的殺傷力極強的毒劑諾維喬克,加上納瓦利內原本就是普京的政敵,多次對普京提出反對意見,因此他中毒後,德國把矛頭指向了普京,並且聯合歐盟、北約國家一起譴責俄羅斯。
但俄羅斯方面一直否認這個說法,指出納瓦利內中毒一事不是由俄羅斯主導,因為幾十年過去,諾維喬克的配方早已不是秘密,既然這種毒藥的技術不是俄羅斯獨有,推測一定是俄政府給納瓦利內下毒就並不成立。一切都是西方國家在將此事政治化,作為妖魔化俄羅斯的藉口。
據俄外交部的聲明,德國不僅拒絕了俄羅斯探視納瓦利內的請求,也不回答俄羅斯通過正常外交途徑提出的問題,更不提供給俄羅斯納瓦利內中毒相關的測試結果和生物材料,也就是說,這一「中毒」事件已經發生一個多月,俄羅斯到目前還沒有收到德國的回覆,無法就此事展開調查。
但德國等西方國家就此事對俄羅斯制裁的呼籲卻早已開始,本月初,德國外長呼籲歐洲國家團結起來,一起制裁俄羅斯。德法兩國更是以此為藉口,發表了聯合聲明,準備聯合其他歐洲國家一起,正式出臺對俄羅斯聯邦的制裁措施。
此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白俄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的聯繫最近也變得密切起來。季哈諾夫斯卡婭在今年8月份的白俄羅斯大選中落敗於盧卡申科,隨後逃亡至立陶宛,但是她的「政治生涯」卻並沒有結束,她不斷聯絡歐洲各國首腦,試圖獲得支持,這次默克爾對她的接見,就暗含著肯定她白俄羅斯領導人地位的意思,這也意味著,德國很可能已經打算顛覆白俄現有政權。
在這次雙方會面中,季哈諾夫斯卡婭想要獲得德國對白俄反對派的支持,並聲稱自己在八月的總統選舉中獲勝,盧卡申科能連任全靠操縱了選票結果。面對媒體時,季哈諾夫斯卡婭更是要求德國支持對白俄,尤其是白俄總統盧卡申科的制裁,她還希望德國能為白俄反對派進行投資。
上個月底,季哈諾夫斯卡婭已經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馬克龍隨即承諾會幫助協調白俄的「政治危機」。儘管默克爾沒有對這一系列要求做出明確回應,但這份針對俄羅斯的聲明顯然也傳達了對盧卡申科的惡意,因為俄羅斯一直明確表態,支持盧卡申科當選。
因此,俄外交部認為德法這一聲明的發布,體現出這兩國正在秘密構建一個「反俄同盟」,德國對納瓦利內事件不依不饒,法國對白俄反對派試圖進行的「顏色革命」的支持都是很好的佐證。
這樣的行為勢必會影響到俄羅斯與德法兩國,甚至是歐盟國家的關係,加上默克爾公然接見季哈諾夫斯卡婭的行動,有顛覆別國政體的嫌疑。德國和俄羅斯之間還共同建設了「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貿然惡化兩國關係顯然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