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8年動畫《少年歌行》的橫空出世和2020年七月《元龍》的爆火,一家名為中影年年的國產3D動畫製作公司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不過這家公司的歷程卻遠沒有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十分曲折。
今天便來聊聊這家低調的國產動畫公司,將從發展歷程、作品風格和行業發展三個方面來介紹。
一、不平坦的動畫之路
1.《精靈世紀》的遺憾,中影年年的創立
在聊中影年年之前,我們需要先回到十二年前,從另一家動畫製作公司說起。
2008年的12月17日,北京的一家動畫製作公司收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關於自己與CPKL公司合作協議糾紛案的判決書。
判決的結果是「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北京龍馬世紀公司向CPKL公司交付承載有雙方合作之《精靈世紀》動畫片壓縮、剪輯內容的5隻電腦硬碟。」
在判決中敗訴了的北京龍馬世紀是當時被認為國內最好的3D動畫製作公司,而誕生於2006年的《精靈世紀》便出自龍馬世紀之手。《精靈世紀》是國內首部原創3D魔幻動畫,一經播出便被業內譽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
插個題外話,這部《精靈世紀》應該是中國目前為止配音演員最大牌的動畫,其中的機器人凱達的配音演員是主持過《非常6+1》的李詠先生,而查理國王的配音演員則是成龍大哥。
《精靈世紀》的三位導演分別為劉闊、郭勇和林繼東,劉闊也就是出品《畫江湖》系列的若森科技的創始人,而郭勇便是本文主角中影年年的創始人。
龍馬世紀在敗訴之後便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郭勇則於2009年創建了新的動畫製作公司,即中影年年。
但當時融資的融資環境相當不好,動漫行業中能融到資的企業更是幾乎沒有。為了湊齊啟動資金,郭勇賣掉了自己在西三環的一套房子,製作了中影年年的第一部原創3D動畫作品《七星傳奇》。
2.從動畫公司變為影視後期製作公司
《七星傳奇》於2011年播出後口碑和播放量雖然還不錯,但由於只有26集,這種小體量的動畫在當時以劇集數和時長獲取政府補貼取勝的國產動畫行業中根本佔不了多少上風,後續衍生周邊產品收益也並不好。
於是中影年年再次面臨了資金上的問題,甚至一度陷入了是否能夠繼續經營下去的困境。
為了生存,2012年開始中影年年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暫時停下了開發原創動畫的項目,轉為承接部分影視作品的後期特效業務做代工。
其中包括了知名電視劇《花千骨》、《美人心計》、《古劍奇譚》和《富春山居圖》、《畫皮2》等多部電影。
3.回歸動畫領域
但中影年年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面對當時前途仍然一片迷茫的國產動畫市場,表示自己的目標依舊是要做成一家知名的原創動畫公司,而參與影視劇的後期製作只是為維持公司資金正常運轉。
2014年8月,依舊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中影年年開始向自己的目標邁出了腳步。這年中影年年和像素軟體公司做漫遊聯動,製作出了3D動畫《勇者大冒險》。
《勇者大冒險》成為當時騰訊視頻播放最破億的動畫,這次製作上的成功也讓中影年年看到了希望,主業務也開始逐漸轉回動畫製作。
時間來到了2015年,這一年無論對於中國動畫的粉絲還是中國動畫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動畫電影《大聖歸來》上映,獲得10億票房成為當年當之無愧的票房黑馬,並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大聖的一棒子將沉積已久的中國動漫市場攪動起來,資本開始大量地湧入行業——風口來了。
中影年年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正式回歸原創動畫製作領域,並於2016年開始著手開發動畫《血色蒼穹》。之前製作的《勇者大冒險》雖然大獲成功,但這個IP的全版權並不在中影年年手中,所以只有製作上的收益。
中影年年自然不會滿足於此,所以製作《血色蒼穹》時中影年年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原作的全版權。
在此科普一個關於版權的一個小知識:版權也就是著作權,在我國的法律中著作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項內容。其中人身權是受永久保護,且不可轉讓的。所以,中影年年買下的全版權其實是財產權,包括複製權、發行權等多項權力。
而中影年年對原創的理解便是「IP的全版權在我這,那麼便是原創」,所以中影年年之後製作的作品幾乎全部為改編作品,如《血色蒼穹》、《少年歌行》包括爆火的《元龍》。
雖然嘴巴上這麼說,但實際上中影年年也在開發自己的原創項目,即馬上要播出的東方賽博朋克風格的《烏鴉會》,現在已經改名為《芯覺》。
二、動畫作品與風格
中影年年從2015年回歸之後,到目前為止共推出了5部3D動畫,分別為《勇者大冒險》、《血色蒼穹》、《生死回放》、《少年歌行》和《元龍》。
除了《生死回放》之外,其他4部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2018年的《少年歌行》,口碑播放雙豐收。
中影年年的作品風格極為明顯。
首先是在受眾的目標人群上以青年為主,主角大都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已經步入社會的青年,性格比較成熟,如《少年歌行》的蕭瑟,《元龍》的王勝。
改編原作則傾向網文,且容易開發IP的題材,如《血色蒼穹》的遊戲機制,《少年歌行》的鮮衣怒馬的快意江湖,《元龍》的穿越異世界。其中《少年歌行》的IP開發已經有了遊戲,並且真人劇也在準備。
而在題材上則偏靈異和武俠,雖然喜歡高飽和對比的色彩,但打鬥上以武俠風打鬥為主,絢麗的技能特效並不是很多,建模則偏愛俊美的男性,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少年歌行》中。
中影年年的作品雖少,但每一部動畫的製作質量都在穩步提升,從《勇者大冒險》到《血色蒼穹》在人物建模和場景搭建上有著不止一個檔次的提升,而到了《少年歌行》進步則更大。
《少年歌行》的製作應該是屬於國內3D動畫劇集中的前列,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人物的服飾上。很多3D動畫角色一直存在著穿衣少的問題,這一方面有賣肉的嫌疑,另一方面則是在製作上布料的解算和渲染是一道門檻。
而《少年歌行》中人物的皮膚幾乎可以看到上面紋理、褶皺和血管紋路,而毛髮也是如此,甚至毛髮的顏色、光澤會隨著環境改變而有不同的視覺表現。
三、國產動畫產業發展的趨勢
如果要說中影年年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個人覺得並不在製作技術多麼精良,而是在於中影年年已經形成了基本的流程化製作方式。
目前中國的3D動畫行業,無論是在製作技術還是IP儲備上,並不落後於國際太多,但是仍然無法與迪士尼的大型動漫產業開發公司相比。
而兩者最大的差距便是國內動畫影視行業發展其實還處於初級階段。
每部動畫作品的誕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流程,這不僅是包括模型設計、角色動作綁定、動畫材質燈光選擇以及合成渲染等這些技術上的流程,還有項目的企劃,劇本編寫,分鏡和形象的設計等前期流程。
而目前國內的很多動畫製作公司流程不完整,喜歡往往重技術,輕前期,喜歡追求大IP改編,追求模型的美型而忽略了劇本改編的重要性。結果經常出現劇情上駕馭不住,人設崩壞的尷尬。
中影年年在這一點上則做得很好,尤其體現在《元龍》上。《元龍》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作品,是標準產業流程下誕生的商品,無論是製作還是內涵深度上都達不到「國創之光」的標準,但它卻是目前國內最成功的改編動畫。
與其追求更多集和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的「爆款」作品出現,不如完善製作產業流程,提高整個行業的作品質量,產出更多《元龍》這樣的工業化作品。
當一個行業變得成熟時,優秀的作品自然不會少,國創作為一個行業崛起的標準也是如此。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