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在鈮酸銀基陶瓷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17 瀟湘晨報

鈮酸銀(AgNbO3)陶瓷材料具有類反鐵電的雙電滯回線和高的極化強度(~50 μC cm-2),從而具有較大儲能密度,在電介質儲能等領域展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AgNbO3材料自身固有的亞鐵電性以及反鐵電-鐵電相變引起的回滯效應導致能量損耗較大,難以同時實現高的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成為制約該材料在儲能領域應用的關鍵。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研究員王根水團隊提出一種提高AgNbO3反鐵電材料儲能特性的新思路,實現了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的同步提升。通過在A位引入高固溶度的La元素,將AgNbO3材料的M3-O1(亞鐵電-順電)相變溫度移向室溫,獲得了同時具有反鐵電性和線性特徵的Ag0.76La0.08NbO3陶瓷材料,其在476 kV cm-3場強下,儲能密度達7.01 J cm-3,儲能效率為77%,綜合儲能性能優於一些無鉛儲能陶瓷材料。其物理機制為較高濃度La組分的引入破壞了反鐵電長程序,從而使一部分微米級反鐵電疇轉變為納米級反鐵電疇。Ag0.76La0.08NbO3陶瓷被證明同時具有微米級和納米級的反鐵電疇,從而具有相對高的極化強度和相對低的回滯效應。此外,Ag0.76La0.08NbO3陶瓷還表現出優異的頻率穩定性和溫度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以Giant energy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achieved in silver niobate-based lead-free antiferroelectric ceramic capacitors via domain engineering為題,發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34,417-426(2021)上。

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構築鐵電-反鐵電相界的思路,研發出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無鉛熱釋電材料(1-x)AgNbO3-xLiTaO3(AN-LT)。通過鐵電相LiTaO3與AgNbO3反鐵電材料固溶,在x=0.05組分獲得鐵電-反鐵電相界,相界處的0.95AN-0.05LT陶瓷室溫熱釋電係數為3.68×10-8 C cm-2 K-1,達到PZT基熱釋電陶瓷水平。由於其具有相對介電常數低(252@1 kHz),表現出優異的紅外探測優值,顯示了其在紅外探測領域的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以Novel AgNbO3-based lead-free ceramics featuring excellent pyroelectric properties for infrared detecting and energy-harvesting applications via antiferroelectric/ferroelectric phase-boundary design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7(15),4403-4414上。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項目的支持。上海矽酸鹽所2016級直博生李松為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董顯林和副研究員聶恆昌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1、2

圖1.Ag0.76La0.08NbO3陶瓷的(a)介電溫譜(b)反鐵電性能(c)疇形貌和(d)儲能性能

圖2.(1-x)AgNbO3-LiTaO3陶瓷(a)組分-溫度相圖和(b)熱釋電係數隨溫度變化曲線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在反鐵電陶瓷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反鐵電陶瓷具有儲能密度高、放電電流大和放電速度快等優點,是新一代高性能脈衝電容器的重要候選材料。深刻理解反鐵電陶瓷的物理本質和構效關係對研發高性能反鐵電陶瓷電容器具有重要意義。 圖1.PLZST系列陶瓷極化序構的原子尺度表徵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顯林研究員、王根水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前期在反鐵電陶瓷的組成設計、性能調控、工程應用等方面已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 上矽所: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其中陶瓷基石榴石型(Garnet-type)固態電解質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出現的摻雜鋰鑭鋯氧(Li7La3Zr2O12,LLZO)固態電解質具有室溫離子電導率高、合成工藝簡單、電化學穩定窗口寬、無氧化還原活性元素等優點,是陶瓷基固態電解質的主要候選。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針對矽基負極材料在嵌鋰和脫鋰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研究者們通過對矽基材料的納米化、複合化和核殼結構的改性設計, 有效地提高了矽基材料的循環性能。矽基材料的核殼結構是通過系列設計方法將矽與其它材料包覆起來而形成的特殊結構, 多孔結構有利於鋰離子快速傳輸, 且能有效緩衝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 第三屆建築衛生陶瓷質量大會暨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衛生陶瓷專業...
    由中國矽酸鹽學會指導,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和國家建築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建築衛生陶瓷質量大會暨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2018學術年會"9月13日在許昌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共450多人參加了此次大會。
  • 膠粘劑在陶瓷材料上的應用
    近代的粘接技術膠粘劑的研究是一門多學科性的邊緣學科,它是在高分子化學、有機化學、膠體化學和材料力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在所有膠粘劑中,高分子膠粘劑約佔總量的80%。二、陶瓷膠粘劑陶瓷膠粘劑與古代陶瓷的興起、與用黏土製成陶器並存,是最古老的的膠粘劑。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先進結構陶瓷中心研究人員不但對超高溫陶瓷進行了航天領域的適用性試驗,還探索了不同添加劑對材料性能提高的可行性,發現HfC 可作為保護超高速飛行器的熱防護材料。隨著飛行器飛行速度的提高,對熱防護材料性能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熱防護材料需要在以下方向加強研究。
  • 上海光機所在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界面粘結性能及相關力學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效應及其物理機制。  陶瓷塗層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抗氧化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工程、化工、生物醫療、電子、航天航海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科研進展】國外玻璃纖維等抗彈材料的研究進展
    研究人員等研究了S-2GF增強酚醛樹脂/氧化鋁陶瓷裝甲的抗穿甲彈性能,發現此複合裝甲有極佳的陶瓷/複合材料面密度比,對穿甲彈有很高的抗彈性能。研究了新一代艦船用GF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抗爆炸衝擊性能,其製得的夾芯複合板由E-GF、Dow510A-40溴化乙烯酯形成的麵皮和Tycor、聚氯乙烯泡沫、輕木(Balsa)形成的核芯層構成。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2010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方忠、戴希等理論預言磁性離子摻雜的拓撲絕緣體Bi2Te3是磁性拓撲絕緣體,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與物理所和清華大學實驗團隊合作在2013年在Cr摻雜的(Bi,Sb)2Te3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然而,磁性離子的引入會導致樣品組分的不均勻,需要精確調控生長條件,才能在極低溫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碳化矽分不清?區別太大
    我們在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研製方面,有了非常重要突破,而就在近日,我們在碳化矽晶片量產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因為一個相同的「碳」字,一個是晶片,一個是晶片,有些朋友弄混淆了,覺得上個月實現技術突破,這個月就量產了,是不是也太誇張了?
  •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1-01-03 12:00:21 來源: 科技料 舉報   近期,上海大學理學院化學系超分子化學與催化研究中心王洪宇副教授
  • 上海光機所在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實驗室副研究員鄧見遼領銜的脈衝光抽運(POP)原子鐘小組,在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開創的光抽運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Review of Scientific
  • 武漢理工大學,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並都與材料有關!
    現有教職工538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高壓物理與新材料研究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矽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於2011年10月獲科技部批准立項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 居然會有軟如橡膠的玻璃陶瓷?浙大科學團隊無機材料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想必大家都明白,玻璃、陶瓷這樣的無機材料通常都是又脆又硬的,沒有什麼彈性,而橡膠這類的有機材料韌性好,彈性足,可以反覆拉伸。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讓無機材料變得像有機材料那樣可以回彈。石墨烯助陣,「線團結構」變「紙團結構」如果能研究出一種無機材料,在保持耐高低溫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彈性,該多好啊。「這樣就能擴大材料的使用範圍。我們做科學研究就是要打破物質的本性,這樣才能發現新性能,尋找新用途。」浙大研究團隊在研製這一新材料時,聚焦的無機物材料為碳。因為碳所特有的導電性能,為未來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上海高研院等在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單細胞技術因有望揭示「細胞功能異質性機制」這一生命科學的本質問題,從而解析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礎,是當前生物醫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方向。單細胞技術在測序方面取得了進展;由於該技術具有無須標記、非侵入性、可同時展示胞內代謝物(組)特徵等優點,逐漸得到學界關注。
  • 隔熱材料、陶瓷用造孔劑的種類都有哪些?
    造孔劑一般來說,多孔陶瓷的製備主要包含陶瓷配料、造孔劑和結合劑。通過在材料製備過程中引入造孔劑,使材料內部形成大量孔隙,造孔劑種類的多樣性導致產生的孔隙不盡相同。另一方面,蔣利躍等人以紅柱石為主要原料,以煤粉為造孔劑,並加入一定量的桂廣滑石、星子高嶺土等,製備出可用於液體吸附的紅柱石基多孔陶瓷;陳景華等人則以氧化鋯為基體、活性炭粉為造孔劑及氧化釔作為穩定劑製備出各方面性能優異的多孔YSZ陶瓷。
  • 紅柱石在耐火磚和陶瓷產品中的應用
    紅柱石是一種無水鋁矽酸鹽礦物,處於含w(Al2O3)=37%的高嶺土耐火材料和含w(Al2O3)=80~90%的鋁礬土耐火材料之間,屬於中等含鋁的鋁矽酸鹽耐火材料範圍。在莫來石-高矽氧玻璃材料中引入不同含量或粒度的紅柱石均可以提高材料的荷重軟化溫度;隨著紅柱石細粉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荷重軟化溫度提高;使用粗顆粒紅柱石或提高燒成溫度均可使材料的荷重軟化溫度提高。2.4陶瓷紅柱石可以作為原料被廣泛應用於先進陶瓷的製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