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2020-12-22 小姐姐說文化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北朝時期絲綢織錦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的北朝時期織錦。它不僅色澤豔麗,且圖案紋樣千姿百態,為世人所矚目。阿斯塔那古墓被譽稱「地下博物館」,考古工作者使深埋於地下的珍貴遺存重見天日,這些文化寶藏也隨之聲譽日隆。夔紋錦此錦相當於北朝時期 ,其中的「」字則是古代傳說中一種龍形獸類,夔紋則是紋樣中象徵龍一樣高深莫測的怪獸紋樣。

北朝時期絲綢織錦

錦面紋樣的怪誕風格是極富魅力的。它以寶藍色為底,飾以陰線紋的金黃色形似龍形善變的捲曲紋飾為骨架,捲曲之處附飾雙角獸形紋,獸的身後附飄帶,間以菱形紋樣,飾白綠、粉青等色,再循環反覆,將怪獸形象肢體打散,予以變形,把萬般奇美的想像附著於重新組合的圖案中,產生一種神秘的效果。其紋飾中孕育著生命激情與一種豐富的想像力,具有獨體特徵的象徵,反映東方文化的氣質與博大的民族精神。

方格獸紋錦以寫實紋飾為特徵的方格獸紋錦,是將紋樣分劃於各方格之內,每一格置放獅、牛各一的紋樣。還有大象,象背上繪一騎土。 各獸類雖分布於方格之中,卻不顯生硬與呆板,似乎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紋錦色澤鮮明,以綠、白赭、深藍、黃等五色絲線織成瑞獸紋飾,形象生動逼真,紋飾流暢,表現一種深遼空間所展示的韻律感與力量的美。

方格獸紋錦

天王化生紋錦此錦紋飾賦予象徵意蘊。是以赭色為主色調,配以綠、黃、藍等色,紋飾則以獅和象,以及佛教中象徵聖潔的化生蓮花的圖像。此紋飾都是中亞、西亞常用的,以此為內容並表現各種紋飾的圖案。紋飾圖案中的化生蓮花以其潔淨如晶玉、一塵不染的高尚品格,蘊涵著佛教的哲理之美。那盈盈蓮花被精心地織進紋錦之中,觀者見了即會觸動心靈,引起激蕩。它被譽之為「生命的象徵」、「超越自身之美的聖潔之花」。它使紋飾圖案具有崇高膜拜功能。

綠底燈樹紋錦此錦以新穎、 奇特著稱,紋飾圖案具有獨特韻味。它以綠色為底,搭配金黃、大紅、白色組成燈樹紋。燈樹呈塔形,燈樹下對跪著兩隻大角羊,樹梢兩側顯現小型花樹和相對直立的鵪鶉。靜態的、圖案式的燈樹紋,與形態各異的動物紋相組合,使之成為不單調的循環反覆和形式上的連續,是一種巧妙的融會,表現出生動、活潑、錯落有致的韻味,富有節奏感。

天王化生紋錦

紋飾的變化顯示了北朝時期紋錦的象徵。燈樹紋取材於我國傳統的。上元燈節,寓意火樹銀花,枝繁葉茂,人畜興旺,吉祥太平等含義。呈現人民美好的願望與習俗。這類紋錦自北朝始到唐代都很興盛。共命鳥紋刺繡此繡件堪稱北朝時期刺繡精品。原件為一件刺繡柄襠,系一當胸,一當背的衣式,比半臂短小,略似背心。前胸和後背以剌繡紋縫綴。共命鳥紋樣刺繡為這件背心的前胸部位。

共命鳥紋刺繡以大紅絹為底色,用綠、藍、黃、黑等彩色絲線以鎖繡法織出遨遊天際的雙頭共命鳥紋飾。紋飾異首同體,鳥頭相對,頂有冠羽,心形的胸腹繡滿茸茸羽毛,雙足又似飛翔狀,尾尖下散開翎毛羽飾。鳥紋周圍布滿人間現實生活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叢,間以龍蛇獸紋與展翅的小鳥。紋飾整體構圖瑰麗絢爛,飄逸流動,充滿神秘的色彩,神話與現實景物聯繫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時空一體的天宇空間。豐富的想像、深遼的思想、瑰麗的色彩、奇特的構圖,使共命鳥紋樣刺繡織造工藝達到了一個極限。

共命鳥紋刺繡

共命鳥源於印度古代民間傳說,後被收入《雜寶藏經》內。佛教傳人我國之後,以共命鳥為內容的題材在佛教藝術中曾被採用。我國的絲織物刺繡品中以共命鳥內容為紋樣的,截至目前,僅此一例。葡萄禽獸紋刺繡是十六國北 涼時期的織繡精品,圖案飽滿、高雅。繡面上有一串串紫色、淡綠色的葡萄鋪滿織錦繡面,又間以瑞獸、鸞鳥等吉祥紋樣,或直立,或奔跑,飛舞靈動,神秘詭譎。既寓意深遠,又抒發了人們的思想情愫。寄託一定的企盼,令人感受一種振奮的美。

藏青底禽獸紋錦是十六國北京時期的織錦,紋錦清晰、細膩。錦面構圖以燈樹為骨架,支撐起紋飾的主體結構。燈樹紋相對工整,上部飾以對鳥,左右空間飾以對稱的內含吉祥意義的鹿、麒麟、孔雀與鳥紋。紋錦色彩以赭、白、綠為主,使瑞獸紋錦具有古拙之美。獸角與足的西部則以白色顯現,動感十足。吉祥瑞獸紋的出現,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美好願望,具有一定的時代感。

藏青底禽獸紋錦

牽駝紋"胡王」字錦此錦紋樣構圖別致,具有西域地方特色。主花紋為團窠式,它以細小的圓點紋圍成方圓形,內顯兩相倒映的駱駝與著胡裝的牽駝人,並織有「胡王」漢字,團窠外的空間為複合忍冬花四葉紋,工整、對稱,充滿著活力。錦面色彩為白、黃藍、綠、絳紅色,色彩和諧,閃現出柔和的光澤。

連珠孔雀紋錦覆面此覆面 雖殘缺,但色彩與紋樣卻很清晰。覆面四周呈絳紫色褶皺邊緣,中心為橘色底織錦團窠紋樣,團窠紋四周為圓點連珠紋,內為展翅孔雀紋,其間巧設寶瓶,兩側飾對稱的忍冬紋,團窠空間又飾有翼對馬和勃勃生機的雙鹿。藍、白、橘三色融會成典雅的色調。團窠紋樣內外巧織的各種動物瑞獸紋,構成瞬間不同的動態和微妙變化,匯化成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

連珠孔雀紋錦

總之,北朝時期的絲綢紋樣,其主要內容以象徵人類美好願望為特徵,與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地區一樣,把象徵性的標誌物以印染工藝使之呈現在絲綢圖案中。象徵又是包羅萬象的,世間萬物,宇宙大帝,都是一個具象的或抽象的物體,抑或綜合性的象徵體,從而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

我國是絲綢的創造者,它凝聚著勤勞人民智慧的結晶。絲綢錦造歷史源遠流長。且以質地光潔柔軟、風韻獨具的魅力徵服世人。「絲綢之路」的暢通使中國的絲綢成為開放的主要外貿商品。為適應外銷絲織品的需要,我國絲綢織造者又增添了不少異域情趣的紋樣圖案,使絲綢紋樣不斷更新,璀璨奪目,呈現出異彩紛呈,光輝耀眼的紋飾。

參考資料《絲綢之路服飾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都蘭太陽神織錦
    以A型的紋樣排列推測,B型錦全幅也應由三圈聯成,作為母題紋樣的太陽神圈居中,兩側是狩戰題材圈,這件織錦的紋樣基本清晰完整,圖案中的人物形象、裝飾紋樣也極有特點,對解決此類織錦的相關問題很重要,有必要借用許新國先生的文字作一番詳細引述。
  • 從戰國時期的對龍對鳳紋錦到法國紅地中國風織錦,看中國絲綢如何...
    展覽選取江南絲綢為代表的中國絲織文物和法國裡昂為代表的歐洲絲織文物精品,著重展示了中國傳統絲綢和絲織技術對西方絲綢和絲織產業發展的影響,並展現中國絲織業在文明交流碰撞中的融合創新。在絲綢織造領域,十六、十七世紀以來,江南織造代表了中國絲綢的最高技藝,而法國裡昂絲織業則成為歐洲絲綢的巔峰時刻。沿著絲綢之路,江南絲織業與歐洲絲織業延續了數百年的對話和交融,這種交流與近代中國的工業化轉型連結,為中國絲綢文化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
  • 中國傳統紋樣:18種紋樣
    18種紋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起自遠古文明初、延至當代,不論是玉器、漆器、服飾還是裝飾,都銘刻著傳統紋樣的特色瑰美。傳統紋樣計十八種:雲雷紋、祥雲紋、環帶紋、忍冬紋、鳳鳥紋、如意紋、饕餮紋、方勝紋、唐草紋、曲水紋、垂鱗紋、萬字紋、纏枝紋、雲頭紋、八寶紋、壽字紋。雲雷紋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比較少見。雲雷紋是青銅器上主要銘刻的紋飾。呈圓弧形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狀。圓弧形也稱雲紋,方折形也稱雷紋,合稱雲雷紋。
  • 傳統文化進園區 絲綢口罩繪畫DIY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員工感受絲綢文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我在絲綢口罩上畫了個熊貓,因為這很有中國特色,而絲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12日晚上,拿著自己親手繪製的絲綢口罩,來自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小劉高興地比出「勝利」的手勢。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中國經典傳統紋樣
    3.蟠螭紋 蟠螭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青銅器上的裝飾。 13.蠶紋 蠶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裝飾。《說文》:「蠶,任絲蟲也。」
  • 蘇州絲綢博物館74件藏品亮相中國三大名錦文化展
    10月29日,蘇州絲綢博物館攜74件蜀錦、宋錦、雲錦藏品參加了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辦的「錦繡華冠——中國三大名錦文化展」。本次展覽由蘇州絲綢博物館與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聯合主辦。    織錦代表著絲綢織造技藝的最高水平,其中影響最大且流傳至今的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名錦」的蜀錦、宋錦和雲錦。這三大名錦均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入選了世界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發展絲綢文化 弘揚絲路文明 聆聽一場絲綢之路上的紡織品對話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丹麥皇家科學與文學學院、美國紡織圖案研究基金會、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英國倫敦大學、牛津大學、華威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印度德裡安貝德卡爾大學、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考古所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大學、東華大學的2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同時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大英博物館、以色列國家文物局的4000餘人在線上觀看了直播。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製作裙子的材料多以棉、麻、絲綢、織錦為主,西北的少數民族多用絲綢做裙,南方少數民族則喜用棉、麻或織錦等材料做裙。西北的少數民族多用絲綢做裙通感聯想通感指不同事物引起人的不同感覺之間存在的某些共性,運用不同事物在感覺上的共性象徵,比喻某些意義。通感聯想的基礎是運用我國的傳統比、興手法。
  • 傳統紋樣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貫穿於人們生活之中,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和生活習慣。從簡單的幾何圖形到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花一葉變成卷草纏枝,裝飾梁上藻頭或桌上青花,龍鳳飛到屋頂相對呈祥,連蝙蝠也美化成多福的紋飾。
  • 中國傳統紋飾——幾何紋樣賞析
    從商周時代開始,我國有了陶瓷、青銅等器物的鑄造,並且逐漸的,人類借鑑自然界中的各種形狀,給器物紋上不同的紋樣,從動物紋、植物紋到自然界中的各種幾何紋樣,慢慢發展成豐富的紋飾文化。幾何圖形的紋樣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
  • 趙豐|江南緙絲與畫史名跡等裡的古代絲綢
    結合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銅器上附有大量絲綢提花和刺繡痕跡的情況來看,這些紋樣無疑就是絲綢紋樣。所以我們對於早期絲綢紋樣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當時的造型藝術。這類雕塑藝術到後代依然會有大量絲綢紋樣保留,特別是寺觀裡的彩塑,還有墓葬出土的兵馬俑、三彩俑等,都是研究絲綢裝飾圖案的極好資料(圖3 秦銅車馬上的絲綢裝飾紋樣)。
  • 中國傳統紋樣——這很中國!
    2020-12-29 21:48:10 來源: 錦靈中文 舉報   中國紋樣
  • 中國傳統紋樣150張
    有粉絲留言說,想看中國風、傳統的……別急,咱們慢慢來。 今天便先給大家分享一組中國傳統紋樣,希望為你的繪畫帶來小小的靈感,需要的記得收藏自取哈! 從服飾到玉器,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些中國服飾的傳統紋樣圖案巧妙地運用花卉、蟲魚、鳳凰、龍蟒等紋樣,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陶瓷彩繪雕塑紋樣是表達社會文化觀念的又一載體,宗教、等級、審美、祈願等含義,使紋樣變得具體而豐富。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傳統工藝紋樣大型工具書《中國紋樣圖典》出版
    由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原秘書長、高級工藝美術師陸曄和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藝術系講師陸原合編的《中國紋樣圖典》三卷,近日由學苑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傳統裝飾紋樣題材類的大型圖集工具書,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學者、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全集•辭典卷》主編吳山為此書作序。
  •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衣冠王國」的本質
    以湖北荊州馬山一號基出土的大量戰國絲織品和服飾來看,墓主身份大約是貴族寵妾,隨葬服裝多是由手整幅刺繡的絲綢做成,領緣則用提花織錦,不但色彩華麗,紋樣十分生動,而且紋樣結構嚴謹,創作水平很高。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絲織品、南宋黃異墓的服裝皆有類似的特點。而明清以來皇族和貴族的服飾更是五色絢麗、做工精美。
  • 傳承家文化 獻禮中國年 人民日報文創再度牽手萬事利絲綢
    弘揚傳統家文化,獻禮紅色中國年。2020年12月8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2021聯名新年禮文創產品發布儀式舉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等出席了活動。
  • 中國傳統紋樣一百張,這些很中國!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祖先創造了很多紋樣藝術 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 分享中國的傳統紋樣100張 從玉器到服飾,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對後世進行藝術創作和歷史研究 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 建築紋樣 ·
  • 絲中有乾坤:《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新書發布會在滬召開
    「這本書將絲綢紋樣進行歸類,提煉了不同朝代絲綢紋樣的特點,體現了絲綢藝術的發展進程。」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介紹,《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的凝鍊和升華,它以歷史為脈絡,梳理了絲綢藝術的發展,用豐富而精美的復原圖再現了文物上的絲綢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