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佳妮:演技有如天助,但瘋癲得令人恐慌

2021-01-20 周衝的影像聲色

如果你在歐洲,隨便問一個人:法國最美的女人是誰?

他們一定會說:聖母瑪利亞。

那第二呢?

伊莎貝爾·阿佳妮。

阿佳妮是美的。

她的美,不同於瑪麗蓮·夢露的性感,艾莉婕的甜美,奧黛麗·赫本的端莊。

她是抑鬱的,癲狂的,透明的。

就像是天上明月,投射在人間的倩影,美得觸不可及,又令人心神澎湃。

她有著西方美人精緻的輪廓,又挾裹著東方姑娘委婉的氣質。

阿佳妮的美,是混合了蘇菲與莫妮卡全部的精華。

美國影評人寶蓮·基爾見她第一眼,便被深深吸引住。

他抑制不住地向身邊的所有人大肆誇獎阿佳妮。

「你無法將視線從她臉上移開!」

有人稱她為「油畫裡的女子。」

也有人稱她為「行走的雕塑。」

《大眾》雜誌全球尋找美女時,把阿佳妮評為,世界上50名最美女性之一。

她的美,令法國人備感驕傲。

他們眾口一辭地說: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阿佳妮!

比起精緻絕倫的臉龐,更令人驚嘆的,是她魅惑眾生的眼睛。

那裡似乎藏著星辰和大海。

特呂弗曾評價阿佳妮的眼睛:

單是你的面容,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

傳言,有位影評人看了她演的《阿黛勒·雨果的故事》,大為震驚。

他對身邊人感慨:

「當年拍這部電影的攝像機還在嗎?它是怎樣承受阿佳妮的注目呢?被她一凝視,攝像機玻璃也要為之瘋狂吧?就算不瘋,也會碎裂掉。」

世人大多沉迷於她的美貌,卻不知,比起容貌,她的演技,更勝一籌。

如果說,臉蛋是爹媽給的,那演技,就是天生自帶的。

她曾5次斬獲凱撒影后,2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將坎城、柏林、凱撒獎盃一一收入懷中。

沒有人說過一句怨言,也沒有人持反對意見。

她在法國的影壇地位,與國內的鞏俐不相上下。

特呂弗在籌集《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時,曾幾度想過放棄拍攝。

在他心底,沒有人能將阿黛爾的瘋狂絕望,完美詮釋出來。

直到他遇到了阿佳妮,才決定拍下去。

她可清純如處子,又可瘋狂如病人。

特呂弗在拍攝片場幾乎不忍心打斷阿佳妮的表演,或者說,阿佳妮根本不需要導演的指點,她一個表情一個動作,自成經典。

許多演員在演戲時,都需要定點鏡頭,尋找出最深刻的模樣。

阿佳妮不需要,她就是鏡頭。

影片最後,阿佳妮身著白衣,佇立裡在海邊,神情落寞而孤寂。

微風輕拂,吹動了美人的裙擺,也吹散了戀人的牽掛。

她空蕩、迷離、憂鬱地望著遠方,嘴裡喃喃道:

「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樣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

風拂動她的裙擺,吹起她的秀髮。

她絲毫不曾察覺。

這世間婆娑變換,深情痴纏,都不過夢幻一場。

這樣的痴迷,決絕和情意綿綿,除了阿佳妮,世上任何一個人詮釋,都只會成了矯情。

電影界將這一凝視,奉為闡釋愛意的最佳範本。

可惜的是,除了阿佳妮,再也沒有人,能演繹得如此動人心弦。

影片殺青時,導演驚喜到癲狂。

他對阿佳妮說:「你演電影,完全不用故事情節。你一動一靜,都是傳奇。」

這部劇,將阿佳妮直接推上凱撒和奧斯卡頒獎臺上。

這一年,她剛滿20歲。

爆紅後,阿佳妮並沒有迷失。

她有個習慣,選擇劇本只選質量上乘的,不選片酬多的。

所以,多年以來,她幾乎沒有爛片、廢片,被人詬病的影片。

提及阿佳妮的電影,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詞,敬業。

並且是,敬業到極致。

1981年,阿佳妮拍了部電影,名《著魔》,被英國禁了整整18年。

後來,才以錄像帶形式發行。

有人說,阿佳妮是唯一解禁的理由。

影片中,阿佳妮飾演的是位精神分裂,極度渴望愛,又禁錮愛的「瘋女子」。

角色人物非常誇張,需要極大的表演張力來詮釋。

稍一用力過猛,便光輝全毀。

比如,被封為「鞏皇」的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就因為用力過猛,被人詬病許久。

對人物的表達,阿佳妮自始至終,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面對丈夫的不理解,她愁悶又無奈。

無聲的哭,勝過有聲的吶喊。最點睛的,是當丈夫說出「我辭掉那份工作了」,她微微揪起的嘴唇。

讓人分不清這是電影還是現實。

阿佳妮與丈夫矛盾升級後,心中大為不快。

丈夫在一旁喋喋不休的質問,阿佳妮煩悶不已。

抓起腦袋,撕扯著頭髮,歇斯底裡地吶喊,表情、語氣、動作,絲毫不嬌柔做作。

如果不是隔著屏幕,我還真以為,這是現實中夫妻在吵架。

最終,矛盾爆發,丈夫一個巴掌甩過來。

仔細看阿佳妮的臉龐,血淚橫生,神情呆滯,無助得讓人心疼。

阿佳妮也爆發了。

她拿起菜刀,一刀刀、一道道刺在脖子上,表情十分猙獰。

如果不是心底,一遍遍暗示自己,這是虛擬的,只是影片而已。

畫面之真實仿佛就是家暴現場。

丈夫奪過菜刀後,一道道往自己手臂上劃。

阿佳妮木訥地、絕望地,看著丈夫流血的手臂:「這樣不痛。」

她的眼神,令人窒息。

仿佛有一股無形的磁場,讓人不得不凝視。

推門而出的阿佳妮,與魔鬼做交易,懷上魔鬼的孩子。

她在地鐵裡,上映了一段長達3分鐘的,史上最瘋狂的無聲表演。

她撕扯、掙扎、絕望又疼痛。

她滿腹委屈,又糾結倔強。

她把自己,往牆上,狠狠相撞,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鮮血、牛奶、垃圾堆,以及體內綠色液體,在她身上糾纏、染色。

長達3分鐘,沒有一句臺詞。

她滿身汙穢,垃圾遍體,臉色難看,頭髮凌亂,動作驚悚。

但她將女主那種糾結至死,悱惻纏綿的快意,演得出神入化。

人物是襤褸的,阿佳妮是驚豔的。

自從這部片上映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定阿佳妮是個女瘋子。

不然,怎會演得這般惟妙惟肖?

因為這段表演,阿佳妮「瘋女人」的稱號傳遍世界。

她也因為這部劇,成為坎城、凱撒雙料影后。

當然,除了「神經質女人」外,阿佳妮也演過幾部略微正常的柔情女子。

《瑪戈王后》裡,她一頭烏黑的長髮,眼神迷離又痴情。

一雙藍色眼眸,見一眼,便讓人淪陷。

她望向男主的眼神,如水聖潔。

她像達·文西筆下的畫像,又似米開朗琪羅手心的精緻雕塑。

她是當之無愧的畫中人。

一顰一笑,一個不經意的回眸,都是舉世無雙。

那種極端的、熾烈的、毀天滅地的表演,讓人目不暇接。

有網友說:阿佳妮,就是演技的化身。

越是美麗的東西,反而越脆弱。

阿佳妮就是例子,她天生一副好皮囊,順帶一身技藝。

但這些並沒有讓她一帆風順。她的情感之路,曲折迂迴。

21歲,繼《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後,她接拍了一部《羅丹的情人》。

雖演了個悲劇女子,但殺青後,她收穫了一個大大的喜劇。

導演布魯諾·怒伊頓對阿佳妮一見傾心。

一直以來,對愛情十分嚮往的阿佳妮,很快沉迷在他的溫情裡。

他見過的女演員大多年輕貌美,但像阿佳妮這樣美到窒息的太少見。

他愛她魅惑抑鬱的美,她愛他的寬厚與才華。

於是,他一個法式香吻,便讓她同意同居了。

只是,男人從來沒有想過給她一個名分。

他要的只是各式各樣的尤物美人。

而阿佳妮要的是一個家。

他逃離了。

他們的故事就像《羅丹的情人》在現實生活裡的演繹。

卡蜜兒為愛不顧一切,成瘋成魔。最後,在瘋人院裡,孤寂地死去。

唯一幸運的是,阿佳妮沒有死。但和死了,相差無幾。

布魯諾·怒伊頓逃離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一面是剛剛起步的事業,一面是肚裡還未成型的嬰兒。

該如何抉擇呢?

她心一橫,選擇生下來。

事業可以東山再起,生命若沒了,就真的沒了。

生下兒子後,她沒有告訴布魯諾·怒伊頓,瞞了10多年。

1989年,阿佳妮在劇場偶遇了一位男子。

長發、五官立體、眼神深邃,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優雅的貴族氣質。

她看著眼前的男子,眼前的男子也盯著她。

他用標準的倫敦腔問:你是誰?

同時,她用酥軟的法語說:你又是誰?

兩人一來一往,也算是相熟了。

後來,阿佳妮才知道,這位器宇軒昂的男子,正是赫赫有名的丹尼爾·劉易斯。

他主演過《純真年代》、《血色將至》、《林肯》等多部好萊塢大片。

每部戲都被稱為經典中的經典。

他拿過3次奧斯卡影帝,被英國皇室授予「騎士爵位」。

一個是「戲瘋子」,一個是「戲魔」。兩人一見傾心,墜入愛河。

也許是真的累了,阿佳妮對這段情,全心投入,絲毫不拖泥帶水。

她選擇暫時息影,全心全意陪伴男友。

劉易斯見阿佳妮這般痴情,也放下事業,專門飛到法國,陪阿佳妮談情說愛。

這時,《不道德交易》、《本能》等大片找上阿佳妮,但她都一一委婉拒絕。

在她心底,比起名譽,劉易斯的愛,更為重要。

劉易斯總是對阿佳妮說:「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法蘭西玫瑰。」

每次,阿佳妮都止不住地羞澀起來,似少女般,青澀又甜蜜。

如果說,上一段感情裡,阿佳妮是個渴望溫暖的少女,那這段感情裡,她就是位幸福到無以復加的大女人。

劉易斯寬闊的肩膀,高貴的血統,健碩的身形,就是一行走的荷爾蒙。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姑娘不痴情。

只是,自古才子多風流。劉易斯也不例外。

相戀6年後,阿佳妮意外懷孕,她祈求劉易斯:「我不想再漂泊了,我們結婚好不好?」

第二天,人去樓空。劉易斯逃離了。

她發狂式的追問:為什麼?

劉易斯冷冷道:「我不想成為父親。」

不想成為父親?

離開後的路易斯,輾轉到了美國,見了仰慕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也就是夢露的前夫。

在大作家家裡,他偶然碰到了米勒的女兒瑞貝卡,對其一見傾心。

沒過多久便步入婚姻殿堂,生下2個兒子。

當初「不想成為父親的人」,如今,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

只剩阿佳妮,像期盼戰士回家的孤苦妻子,一個人,望著滿目蒼夷的房間,默然流淚。

戰士不再回來了,他有了新歡,有了圓滿的家庭。

而苦苦守候的妻子,無論怎樣整理髮髻,裝扮容顏,都遮不住一顆蒼涼的心。

曾經有多美滿,今日,就有多荒涼。

劉易斯結婚之前,託人稍給阿佳妮一張紙條:

「我不願你在所有人之後知道這件事。」

我不知道,一心期待他回家的人,等過春暖花開,等過落葉飄零,卻只等到一張15字紙條,心底作何感受?

她哭了嗎?

肯定哭過。

但她悄無聲息,不像《著魔》裡,那為愛自殘自殺的「瘋女子」。她給劉易斯回了封信,誇讚肚裡的孩子,說很乖巧。

她說:「做了媽媽的感覺,真好。」

沒有一句埋怨的話語。

很多年後,阿佳妮對媒體說:「我們沒法控制...... 愛情是神秘的,愛情令人著迷,它令人著迷,所以就會折磨人。」

這道理,已經歷情殤的她,怎會不懂。

阿佳妮演的電影,大多是為愛痴狂,愛而不得的悲情女子。

很多人說:阿佳妮就是演「瘋子」演多了,把自己毀了。

子非魚,焉知魚之苦樂。

哪個女子不希望有人疼愛?

阿佳妮比誰都渴望。

她也試過放下名譽,放下矜持,主動追求一份踏實愛情。

後來,她聽到讓·米歇爾·雅爾的琴音時,她覺得自己找到了那缺失的一角。

再一次,她闖進愛河。

可笑的是,大師只愛音樂,不愛美人。

最後,無奈分道揚鑣。

阿佳妮一生活在鎂光燈下。

鏡頭裡的她,不羈且自由。

她卻形容自己:我是孤獨的。

她告訴友人,我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母親是德國人,而自己,生活在法國。

世界之大,何處是歸宿?

於是,她在鏡頭裡,在愛情裡,拼命尋找能夠安放的「根」。

她恨家人、恨父親、恨自己。

父親離世後,她仍不肯釋懷:「我父親是個克制持重的人,很可怕,我和爸爸整天吵架。」

於佩爾說:「如果我和阿佳妮,同住一個病房,我住精神科,她住瘋人院。」

她的所作所為,確實很「瘋」。

在坎城耍大牌;懟記者;放好萊塢導演鴿子;有時戲拍到一半,莫名其妙離場;為人刻薄,神經質。

人有多紅,黑料就有多少。

但自始至終,她都不曾回應。

她說:我喜歡鎂光燈下的生活。

2010年,久不露面的阿佳妮在經過三段失敗戀情,承受著父親離世,攜著《裙角飛揚的日子》,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斬獲凱撒大獎。

這一次鏡頭下的她,沒有了抑鬱,沒有了頹靡,沒有了毀滅式的自殘。

她剪了長發,換上了休閒裝,眼神篤定,儀態自若。

很多人說:阿佳妮老了,胖了,不好看了。

我卻覺得,現在的她,不僅有冷豔的靈魂,更有煙火的溫度。

以前的她,一直在飄蕩,一直在游離,與任何人都是若即若離。

今日的她,雖年老,但並未遲暮,骨子裡,多了一份安然與踏實。

美人從不遲暮。遲暮的,是心。

阿佳妮永遠都不會。

因為,一個世紀,才出一個阿佳妮。

作者:池槿文(周衝工作室撰稿作者)

相關焦點

  • 人物| 最瘋癲最美麗最神經質的法蘭西女神阿佳妮
    在開幕前4天阿佳妮有如女皇巡駕的氣勢達到坎城,帶著秘書、兒子和助理一大堆人坐著豪華列車到達坎城,多到一個總統套房塞不下。不僅如此,還帶了傳真機、微波爐和電話線……(聽聞有些明星住酒店會自己帶床,但是傳真機和電話線???)甚至還要佔用依照傳統給坎城市長留的包間。
  • 「法國美人」阿佳妮有哪些好看的電影?第5部迷倒我了!
    這個世界上的女神有很多,但像伊莎貝爾·阿佳妮這樣的,真是不多見。她不僅長得漂亮、氣質絕佳,而且演技也是一流,三大電影節的頒獎臺上都曾經留下了她的身影。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法蘭西玫瑰」的她,曾在銀幕上給我們奉獻了諸多瘋狂的表演。今天我就來推薦幾部,她出演的,好看的電影吧!
  • 這個100年裡只會出一個的法國女人,演盡瘋癲痴狂,也愛《霸王別姬》
    她可以美得脆弱易碎她時而脆弱得如高塔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主,仿佛不精心呵護就會破碎,然而下一秒,她眼中迸射出令人不寒而慄的陰鬱目光,就像被邪靈附身……無數矛盾,在她身上達到詭譎的平衡。她每句臺詞、每個細微的動作都透出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
  • 世紀美人阿佳妮:演了無數瘋子,卻比蘇菲·瑪索更讓人驚豔的玫瑰
    如果說蘇菲·瑪索是法蘭西給世界的禮物,那阿佳妮便是法蘭西不願分享給世界的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被稱為一個世紀才出一個的美人阿佳妮。出演的角色皆瘋魔,本人演技卻封神1955年6月27日,伊莎貝爾阿佳妮出生在了法國巴黎的貧民區裡。
  • 回憶時光,阿佳妮65歲到18歲的美麗!
    很久沒有人提起阿佳妮了,也許是阿佳妮的年齡大了,不美麗了,不氣質了,也不再被人提及了。但阿佳妮曾經的美麗了不可替代,也令很多女星望塵莫及。昔日之美可貴,曾經之美令人嚮往。而我今天,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回首她的美麗。回憶時光,阿佳妮65歲到18歲的美麗!
  • 39歲挑戰19歲少女美到巔峰《瑪戈皇后》法國頂級女神阿佳妮誰不愛
    飾演瑪戈皇后的是法國國寶級女演員阿佳妮,公認的法蘭西玫瑰,清純魅惑又帶著冷豔的驕傲。她以精妙的表演讓這部162分鐘的歷史傳記片,不再冗長與沉悶,在戰爭的殺戮中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愛情輓歌。她的愛情也成為這部史詩電影中唯一的亮色。
  • 塔莉婭·萊德的18歲,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阿佳妮之美」
    阿佳妮,作為「法國最美女星」之一,她的美麗,已經成為了衡量魅力的標準,甚至有很多美麗,都常常會拿來和阿佳妮比較。我甚至可以說,有一種美麗就叫做「阿佳妮的青春歲月」!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阿佳妮的美麗早已經「消失無蹤」。在去年的巴黎時裝周中,我們見到了阿佳妮,雖然她的模樣變化很大,但是我們不能要求一個64歲女人做得更好了。起碼,歲月記憶了阿佳妮的美麗。
  • 你們覺得,蘇菲·瑪索、伊娃·格林、阿佳妮、波姬·小絲,誰最美?
    你們覺得,波姬·小絲、蘇菲·瑪索、阿佳妮、伊娃·格林,誰最美?雖然她們年齡不同,但她們的美麗,卻令人不得不去讚美。曾有人說,伊娃·格林不應該和這三位女星相提並論。伊娃·格林先不說在《戲夢巴黎》中的表現有多驚豔,而令人驚豔的,還有她的美麗。在《天國王朝》中,伊娃·格林的美麗,曾被我譽為「不可替代之美」。高傲、自信,有著一種令人高攀不起的氣質。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伊娃·格林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不善於言笑,很多人認為伊娃·格林是在塑造形象,但這同樣卻是真實的伊娃·格林。
  • 法國女神阿佳妮的親侄女,21歲穿搭太顯成熟,沒有姑姑那種高級感
    近日,在法國威尼斯電影節上,有一位名不經傳的女演員,長相美麗氣質也出眾,她叫Zoe Adjani,看到這個姓應該知道她來頭不小吧,沒錯,她就是法國著名演員伊莎貝爾·阿佳妮的親侄女。#威尼斯電影節#今年21歲的Zoe是個很優秀的新星,長相有特色,梳著微卷長發的她氣質很有韻味。
  • 除了蘇菲·瑪索,還有哪些女演員擔得起「法蘭西玫瑰」的讚美?
    不過話說回來,法國的電影工業在歐洲遙遙領先,整個法國影壇,又怎會僅有蘇菲·瑪索一位美女演員?蘇菲·瑪索確實代表了一個時代,但除了她之外,以下幾位女演員,同樣擔得起「法蘭西玫瑰」的讚美!這裡提到的「神經質」可不是什麼貶義詞,恰恰相反,伊莎貝爾·阿佳妮憑藉這份獨一無二的氣質,頻頻在大銀幕上綻放光芒。她不僅是唯一一位斬獲過5次凱撒獎影后的法國女演員,還是柏林電影節和坎城電影節的「雙料影后」!這樣一位美貌與演技都處於頂尖水平的銀幕女神,卻十分排斥到好萊塢發展。
  • 金庸小說中的「瘋癲形象」起源於什麼?你知道幾個?
    在字典裡有許多瘋癲的近義詞,如瘋狂、瘋魔、癲狂,而本文之所以選擇「瘋癲」一詞來概括金庸小說中那些言行舉止異於常人,行事作風瘋瘋癲癲之人,是因為瘋癲一詞的內涵較其他詞更為豐富,它更能揭示人物形象的內在本質。「瘋癲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文明產物,沒有把這種現象說成瘋癲並加以迫害的各種文化的歷史,就不會有瘋癲的歷史。
  • 法國最美的五位女明星,個個都是頂級神顏,美到「令人窒息」
    伊莎貝爾·阿佳妮 阿佳妮一直被人們稱為「法國第一美女」,她的美貌在全球都非常有名。
  • 理性、瘋癲與蒙太奇
    甚至古雅典的梭倫(Solon)就曾說過「單個的雅典人精明得像只狐狸,而一群雅典人則無知得像群羊。」當圖像展現在多重陣列中,總有一個首要的關於它們所顯現於其中的空間性質的問題。這是否是一個非常有規律的,規範化的空間?就像結構著谷歌圖片搜索的網格或是構成列夫·曼諾維奇「自拍城市」資料庫的自拍照陣列?
  • 《白髮皇妃》劇情盤點:符鳶的瘋癲,是真瘋還是假瘋?
    《白髮皇妃》劇情盤點:符鳶的瘋癲,是真瘋還是假瘋?原創|江右談情說愛,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最近《白髮皇妃》這部電視劇快要收官了,但是讓小編氣憤的是,符鳶這個壞到極致的蛇蠍婦人怎麼還沒狗帶!
  • 笑著說再見《冰川時代5》如初見時的瘋癲!
    他有著能擊穿靈魂的演技和拼命三郎精神,14年裡對松果的痴愛感動全世界,愛的代價驚天動地,帶來了冰川時代裡所有的災難,讓史前動物們歷經大陸漂移、遭遇恐龍、還差點碰上小行星撞地球,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他追趕松果的腳步。這次他對松果的執念衝破了天際。在最終章裡,松鼠先生的戲份創歷史最高,作死更是作上了天,和松果一起穿上太空衣的他竟然意外很帥氣。
  • 寶強演技贊!《一個人的武林》記住了配角封於修,甄子丹演的誰?
    王寶強現在是炙手可熱的一線明星,他出演的角色也大都是小人物,但是演的都很傳神,很多網友吐槽王寶強是本色出演沒什麼演技,說許三多就是他自己,《天下無賊》的傻根也是自己,承認別人的演技好這麼難嗎?王寶強的演技到底有多牛呢?
  • 歐洲最美五位女明星,個個都是「神顏」,第一名美到令人窒息
    第四名:莫妮卡·貝魯奇 論美豔,很難有人能比得過義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貝魯奇。 第三名:伊莎貝爾·阿佳妮 阿佳妮有著極其精緻的五官,有著藍得像寶石的雙眼,不少人覺得,她是法國第一美女。
  • 理性的謊言——《心理測量者》的「瘋癲」秩序(下)
    在中世紀到17世紀,瘋癲(Madness),往往被視為一種神秘力量,而這群人裡面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一些道德敗壞之人,有酒鬼、誹謗者、曲解聖經者等不端行為者,儘管他們被貼上了 「不端行為」的標籤。但是在福柯看來,他們也被認為是非理性的最特別的一員,甚至可以說,有些瘋癲之人也可以理解為是沉陷在某一種理性當中無法自拔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