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2020-12-15 時空通訊

常常看到有許多網友質疑,宇宙深空動輒億萬光年,科學家們都知道那裡的星球有多高溫度,也知道遙遠的星雲有多低的溫度,又沒有那麼長的溫度計,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瞎子估水一擔兩桶,隨意猜測出來的呢?

其實科學家們在觀測宇宙和我們物質世界最深層次時,我們真的不能夠用生活中的常識來想像,經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有許多辦法來了解我們宇宙最遠處和微觀世界的最深處了。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

而且現在所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兩種溫度都不存在。

一種是最高溫度,為普朗克溫度。這種溫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剎那,也就是普朗克時間,普朗克空間,發生的普朗克溫度。

量子力學認為,人類了解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普朗克尺度極限,超過這個極限不是不存在,而是沒有意義。因為已經小於最小的量子態了,屬於不可觀測範圍,或者已經不屬於我們世界可以認識的事物了。

這些量子單位是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馬克斯·普朗克率先提出,因此人們把它叫做普朗克單位。

普朗克尺度是迄今科學認為的最小尺度,為1.6x10^-33cm,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約化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h=6.6260693(11)×10-34J·s,=h/2π;G為引力常量,G=6.67259×10-11N·m/kg;c為光速,c=299792458m/s。

普朗克常數等是量子理論裡專業性很強很複雜的計算過程,這裡就不深扯了。

這個尺度比原子核小多了,原子核的數量級為10^15m,比普朗克尺度大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而普朗克時間約10^-43s,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時間是我們人類理論上能夠認知的最小時間單位,約為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

普朗克溫度約10^32K,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溫度就是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在普朗克尺度和普朗克時間裡面的溫度,在那種只有原子核的萬億億分之一半徑空間裡,在大爆炸剛開始的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時間,所發生的億億億億K高溫。

「K」是熱力學溫標,又叫絕對溫標,全世界所有各種溫標都是以這個為標準換算的。我們中國通行攝氏溫標,攝氏度℃溫標與K對應為,-273.15℃=0 K,0℃=273.15K。在攝氏度0℃以上時,如果以熱力學溫標計數,只要減掉273.15度,就是攝氏度。而在宇宙很高溫度下,比如萬度乃至億度時,這種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宇宙測得的極高溫度本身也是有誤差的,而且不止幾百度誤差。

從以上狀態我們可以看出,宇宙中最高溫度並不是測出來的,而是通過理論建模計算出來的。

有人會說,這種建模計算可靠嗎?

現在宇宙中還有幾萬度甚至若干億度的高溫又是怎麼測出來的呢?在宇宙中,目前認為存在的最高溫度一般發生在超新星爆發或者伽馬射線暴,天體最高溫度一般在中子星中心或黑洞吸積盤,這些事件或者天體都有百億度乃至千億度高溫,伽馬射線暴甚至可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千分之一秒時的溫度。宇宙大爆炸後千分之一秒溫度高達萬億度以上。

現在科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裡面製造出了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場景,在這個瞬間形成的場景裡,溫度達到了10萬億K,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近100萬倍。

那麼,以上這些高溫是測量出來的嗎?也不是,因為沒有這麼高的溫度計。任何溫度計在比這低很多的高溫裡都早就氣化掉了。那麼這些溫度到底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

實際上有許多人不相信這種溫度是真的,他們不但認為宇宙溫度,而且有許多事情都不相信,因為這些事情完全出乎他們生活常識認知以外。但這個世界如果只有絕大多數吃瓜群眾這樣的認知,社會文明就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有科學的發展了。

科學家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前赴後繼為人類開拓文明進程的。

是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把人類從黑暗蒙昧的時代,帶入了光明智慧的時代。對於溫度的認識也是經過曲折探索的。

最早,一些科學家認為,溫度是單獨存在的物質,由此創立了一種「熱質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熱傳導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並總結出了「熱質守恆定律」。但這種學說沒有辦法解釋摩擦生熱,一直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和挑戰。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倫福德通過摩擦生熱實驗,提出了熱是一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學說;後來,英國科學家戴維又通過冰摩擦生水的實驗進一步推翻了熱質說。

這樣科學家們終於得出了熱並不是一種單獨的物質,而是物質內部粒子無規則運動造成的現象。溫度就是粒子運動強度的表現,得出粒子運動越強烈,溫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停止運動,溫度就沒有了,這就是絕對零度的由來。

愛爾蘭科學家波義爾和英格蘭科學家胡克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發現了氣體體積、壓力和溫度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隨著進一步研究深入,人們發現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而溫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光譜,而且會發出不同的電磁輻射,而且溫度與亮度也存在線型比例關係。

科學家們還得出了溫度和能量的關係,通過計算不同溫度放射出來的電磁波波長,就可以不用接觸熱載體就能夠測算出溫度。電磁波從長到短可以區分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波長越短的電磁波所攜帶的能量越高。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各種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射線望遠鏡來觀測遙遠天體的溫度了。

如科學界把恆星光譜分為O、B、A、F、G、K、M、R、S、N等類型,每個類型又細分出10個次型,這些光譜都對應溫度和天體組成成分,但這些只能測出其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則要根據天體質量大小成分組成,理論估算出中心壓力和溫度。

這樣觀測遙遠高溫和低溫就不需要製造一個長長的溫度計去測量了。

就像一個老打鐵的師傅,會通過把鐵燒到不同顏色來把控鐵的溫度和韌性,從而打造出所需用具。科學家們也能夠通過觀測這些現象得出各種判斷。不過科學家們的觀測和探測是根據環環相扣的理論建模得到的,就更為精準。

事實上,現在的高科技已經能夠通過望遠鏡的監測,經過計算機複雜的運算,很快就可以得出一些遙遠天體的各種數據了,其中當然包括了溫度及其成分分析。這些也絕不是電腦在那裡隨意運算,而是人類把幾百年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和觀測發現經驗數據,輸入到電腦中,電腦進行模型比對和數據運算的結果,1秒鐘的運算結論比過去人類數年的運算還要精準很多。

溫度是宇宙客觀存在,溫標是人類主觀設定。

宇宙熱運動是一種客觀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溫度本身是客觀存在的,而溫標則是人類通過對宇宙溫度的把握,為了更好交流而設置的主觀標準。現在常有的有開氏溫標(K)、攝氏溫標(℃)、華氏溫標(℉),歷史上還出現過蘭氏溫標、列氏溫標等,現在都廢棄不用了。

這些溫標主要是為了人類生活中方便而設定的,因為人類的一般活動都是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上幾百度這麼一個範圍,所以溫度計都設置在這個範圍。開氏溫標是1848年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威廉·湯姆遜·開爾文勳爵創立的,是最科學的溫標,是通過理想氣體來確立的,是一個純理論溫標,與溫度物質屬性無關,符號T,單位K(稱開爾文,簡稱開)。

開氏溫標是根據熱力學中理想氣體分子平均動能方程得出的,這個方程表述為:Ek=ikT/2。

開氏溫標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當溫度達到T=0 K時,氣體分子動能為零。這種狀態下物質體積為零,空間為零。為了適應人們已經形成的習慣,計算更方便,開氏溫標每一度的刻度間隔與攝氏度相等。

但其他一切溫標都是以開氏溫標為準繩的。

絕對零度就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下限值,標示為0 K(注意,不是OK),相當-273.15℃或-459.67℉。

攝氏度t與開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K)=273.15+t(℃);華氏度F與攝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x1.8+32;換算結果是100℃=212℉/0℃=32℉。因此,熱力學溫標與華氏溫標換算關係為:K=(F-32)×5/9+273.15或F=(K-273.15)×9/5+32。

絕對零度是理論上是無法達到也無法監測到的。

因為一旦到了這樣一個溫度,空間時間都沒有了,誰作為觀測者去測量呢?

現在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最低溫度為1K,這個地方是在距離我們5000光年的回力棒星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2.75K,這是宇宙大爆炸第一縷輝光的遺蹟,經歷了138億年的傳播,只有微弱的餘燼被人類所觀測到。

而人類已經製造出宇宙中最低的溫度,這個溫度是0.5nK(納開),也就是20億分之一開。這是正在無限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在這種極端低度下,玻色子物質呈現出第五態,即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呈現出某些奇異特性,比如超流體、超導體現象。

像這種溫度照例不是直接用溫度計測量到的。人類製造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宏觀事物,而是原子級的,要知道1個針尖上就可以排布上萬億個原子,人類用什麼探針去測這種溫度呢?

因此科學家們就是根據光譜、電磁輻射、氣體體積、壓力、粒子運動狀態等與溫度的關係,來測算這種超高溫超低溫以及遠距離天體的溫度。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最低和最高溫度,科學家們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既然溫度反映的是微觀粒子的運動劇烈程度,那麼就會存在著粒子運動速度的一個上限和下限,分別對應著宇宙中理論上的最高溫和最低溫。而粒子運動速度的最高值則為光速,最低值為零,在這兩種極端的情況下,是如何推導出來最高和最低溫的呢?首先來看一下最高溫度。
  • 為什麼最高溫度沒有上限,而最低溫度卻只有-273.15℃?
    關於最低溫度約為-273.15℃,這其實是一個人為定義的數值。所以題目裡說的-273.15度其實指的就是熱力學裡的絕對零度,熱力學是研究物質熱運動的一門物理分支科學,在熱力學裡把分子沒有動能也沒有勢能,動勢能為0時定義為絕對溫標的零點。在絕對零度下分子沒有熱運動。
  • 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最低溫度:所以理論上,當物體的分子完全靜止的時候,就是溫度最低的時候,科學界對這個溫度有一個專業名詞——絕對零度。根據計算,「絕對零度」的數值為-273.15℃,在此溫度下,物體分子的動能為0,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所以這就是溫度的下限,也是一個理論值。
  • 宇宙深空測量發現大量不明光線
    一份研究稱,它發現了科學家無法解釋的來自宇宙深空的光線,其總量和已知來源的光線相當。如此大量的不明光線來自哪裡? 研究者之一天文學家波斯特曼(Marc Postman)說:「測量所有的星光和來自星系的光線之和,一直是科學家想做的事情。新視野研究組承擔了這個任務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知道,當一個望遠鏡對著天空的某一個區域觀測的時候,究竟能接收到多少光線?」
  • 什麼是普朗克溫度?1.4億億億億度,宇宙中最高溫度
    1.4億億億億度,宇宙溫度的上限?那下限又是多少?溫度是自然界中七大物理量之一,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間,溫度到達了1.4億億億億度,這一刻被認為是宇宙最高溫度,又被稱為"普朗克溫度"。那麼宇宙的最低溫又是多少呢在宇宙中,最低溫度又稱絕對零度,即零下273.15℃。一旦達到這個溫度,所有粒子都會停止運動,物質也會喪失基本形態,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將被打破,時間和空間也失去了意義,所謂宇宙也就不復存在。不過這是一種理想狀態,靜止是相對的,也就不存在絕對的靜止狀態。
  • 高溫可以無限,低溫最低是-273.15℃?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
    例如1798年,英國科學家倫福德在建造大炮時,發現鑽頭比尖利的鑽頭髮熱得多,有趣的是,在18世紀末,也有科學家認為冷是物質因摩擦發熱焦耳在1840年多次進行導體通電發熱實驗後,認為熱只是能量的形式,隨著熱機理論的發展和布朗運動的發現,熱論逐漸被粒子運動論所取代,1738年丹尼爾·伯努利發表了著作《流體力學》,伯努利向各個方向運動
  • 分子之舞,公元一世紀的溫度計,關於溫度的科學秘密還不少
    每個人一生中都使用過溫度計,溫度計是測量溫度,度量冷熱程度的「傳感器」。我們稱這種性質為溫度,用更專業的術語來說,它代表組成物體的原子和分子的平均動能。內容熱量還是溫度?分子之舞三種溫標如何測量溫度水銀溫度計的危害及未來
  • 溫度計的前世今生,溫度計的發明發展史
    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鄭乃章教授研究後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的「照子」,是窯工用於判別窯火溫度高低的泥土胚胎。到了宋元時期,「照子技術」更加成熟—通過觀察「照子」的燒結程度,就能檢測窯內製品在最高燒成溫度下保溫時間的長短。但是,這種技術全靠窯工的經驗積累,無法定量地精確檢測。所以,溫度計是西方近代科學革命性發明的產物。
  • 為什麼溫度最高能達到1.4億億億億攝氏度,最低只有-273攝氏度?
    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告訴我們:溫度有高有低,最低的溫度就是絕對零度,約為零下273.15攝氏度,而且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下限值,是一個無法達到的最低極限溫度。同時物理老師也告訴我們,溫度是沒有上限的。因此,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溫度是有下限值,而沒有上限值的概念。
  • 為什麼宇宙中最高溫度達到1.4億億億億度,最低溫度卻是-273度?
    所以,當我們要了解這個宇宙的最高溫和最低溫時,我們就需要從整個宇宙尺度來看。在整個尺度下,宇宙是存在著最高溫和最低溫度的,其中最高溫是1.4*10^32K(1.4億億億億K,K是溫度的單位卡爾文),最低溫度是絕對零度0K,也就是零下273.15℃。首先,我們想說說這個最高溫度到底是咋回事?
  • 為什麼最高溫無限高,而最低溫度只有負273.15?物理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上有一種最低溫度,被稱之為零下273.15℃。那麼其實科學家從未定義過宇宙中的最高溫度,哪怕人類已經創造出了比太陽核聚變時產生的高溫還要高的一個數字。
  • 絕對零度是-273.15℃,為啥沒有最高溫度定義呢?
    絕對零度是人類公認的最低溫度,據說絕對零度是無法出現在宇宙中的。世間存在的東西總是相對的,既然有人定義了絕對零度,那是不是也該存在絕對高溫?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提出過絕對高溫或者是最高溫的概念。而且比起最低溫,人們對最高溫的關注力度很小,日常生活裡或許會有人說起絕對零度,卻很少會有人探討最高溫。為什麼探討最高溫的人會少呢?
  • 怎麼測量?溫度到底是什麼?
    又是如何測量的呢?溫度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溫度」的故事。1. 溫度的實質是什麼?3.5億度,氫彈爆炸的核心溫度10萬億度,人類目前創造出的最高溫度,來自於歐洲核子中心的質子對撞機其實溫度的實質是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越快,動能越大,溫度則越高。
  • 宇宙中最極端的溫度
    試著回憶你曾經感受過的最熱的時刻,那令人窒息的熱和汗水刺痛你的背部和額頭,令人全身不舒服。如果你認為那是最熱的,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在我們的宇宙中有地方比你感受到的熱了數十億倍呢?太陽系本身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地方,地球核心的平均溫度高達10800華氏度,比太陽表面高800華氏度,至於太陽中心,它的溫度高達2700萬華氏度。但就宇宙而言,這些溫度是還差得很遠。超新星是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原子被擠在一起,以至於被擠壓的核心發生反衝,產生了一股超高溫衝擊波。這是太空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人類製造出宇宙最高溫度!一道名叫「夸克-膠子湯」達到4萬億度
    不過這碗「湯」就沒有人能喝得了,因為它實在是「太燙」了,連承裝它的容器都沒有!「夸克-膠子湯」它的材料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而且質子和中子!在超高溫度下,將原子核中的質子及中子「熔化」,變成變成夸克和膠子組成的等離子體,這就是所謂的「夸克-膠子湯」,其溫度高達4萬億攝氏度!不要說想喝了,要是真有這麼一碗這麼燙的湯,倒進太平洋估計都要沸騰了。
  • 原來400多年前就有溫度計了!
    thermometer [θrmɑmtr](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病後體溫升高、周圍環境的溫度、做飯時的油溫都可以用它測量出來。在科學實驗室,溫度計的應用就更廣泛了。那麼,這麼常見的用具,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和寶寶一起,邊學習單詞,邊在本文最後的Tips小貼士裡尋找答案吧!寶寶讀對了沒?爸爸、媽媽們要給寶寶一個大大的鼓勵哦!
  • 宇宙到底有多重?科學家測量了一下:100億億億億億億噸!
    其實百科全書上已經記錄了科學家測量的一些數字: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每顆的質量是1024至1027千克,而太陽達到了1030千克。我們的星系質量約為1042千克,整個可見宇宙的質量達到了1053千克左右。 人類很難想像如此巨大的質量是什麼概念。然而,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卻一直鍥而不捨地繼續完善這一看似無法衡量和絕對不可想像的測量。
  • 冷知識分享——為何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73.15攝氏度而高溫卻無限熱?
    為何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73.15攝氏度而高溫卻無限?學過物理的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73.15攝氏度,當溫度達到來這個程度的時候又被稱為絕對零度。但是同樣的,物體的最高溫度卻沒有上限,宇宙中最炙熱的物體早已遠遠超過了上億攝氏度。為什麼溫度的下限是有限的而上限卻是無限的呢?因為物體本身的溫度是由物體內部分子運動的結果造成的,也就是說分子運動的速度越來物體的溫度也就越高。而物體運動的速度是沒有上限的,但是分子保持穩定不動時溫度的下限卻是可控的。
  • 穿越時空的溫度計,揭秘七千萬年前恐龍的體溫
    人類的正常體溫在36到37攝氏度之間,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已經滅絕的恐龍的體溫是多少?"既然想知道恐龍的體溫,那我們就直接測一測就好了!"近期,來自耶魯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我們隔著七千萬年,也能把恐龍的體溫給測出來!
  • 紅外線溫度計原理及應用
    在自然界中,一切自身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物體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 ,這跟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通過測量物體自身所包含輻射的紅外能量,便可以準確地測量出它的表面溫度,這些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靠的客觀基礎。今天我們就來解析紅外溫度計,了解它的原理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