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這條老街八方商賈雲集 曾是宋朝時的「商務區」

2020-12-21 瀟湘晨報

椒江東山頭街始建於宋,歷經元、明,鼎盛於晚清,民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得到空前發展,八方商賈雲集,是東山、徐山、西山三個鄉(鎮)的商貿中心。南宋理宗年間開始形成的東山頭集市,一直延續至今。

其輻射能力達路橋區的桐嶼,是現椒江西南商貿集散中心。

永寧河水源流長

東山頭又名東山,包括上岸、東山頭街、前大、後大,居住人口以周姓為主。民國初始設東山鄉,直到2001年一直是鄉(鎮)政府所在地。(解放初期曾是黃巖縣雙洪區公所所在地)

從地理上來說,東山頭處於溫黃平原的北部,永寧河穿村而過。北臨近柵浦,得益於椒南水系、排灌方便、水路便利。又處於葭沚至路橋與洪家場至西山、黃巖二條通道的交叉口,陸路四通八達。

永寧河是東山頭的母親河。它四通八達的水路捷道,為東山頭提供了商機,逐步孕育成為商貿中心。橫跨在河上的永寧橋、小樹橋和新橋頭不僅給行人出入帶來方便,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秋高氣爽,沿著永寧河走,沿途偶有賣橘子、賣糕點的小販,給老街增添了一些煙火氣。每逢一、六市日,半邊街設有牛(羊)場、小豬場、柴場、樹場、水果行、米行、糠行。三角街水產品、農產品各種攤販雲集,異常熱鬧。

八方商賈雲集

東山頭街始建於宋代。河西沿永寧河岸而建,稱半邊街,寬3到4米,南北長約180米,中間有路廊可供行人歇息。河東稱東山頭街,寬4米。西段東西長100米左右,然後是丁字街口,人稱三角街。三角街是集市日最熱鬧的地方。

東山頭街西端的永寧橋連接了東西兩岸。街道原為石子路面,1920年周映江出資改為石板路面。沿河兩岸各砌有埠頭四個,配有小船,供水路客商上下和貨物轉運提供方便。

宋代後,橫貫溫黃平原的南官河、東官河的水道已形成,位於南官河(該河段後改稱永寧河)兩岸的東山頭,水路交通便利。葭沚、柵浦經半邊街至路橋,洪家場經東山頭街過永寧橋至西山、黃巖,陸路四通八達。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東山頭就有酒坊,理宗年間開始有雛形的市集形成。明代萬曆年間,曹衡開鑿柵浦引官河水由白鶴殿入椒江,修建柵川閘,柵浦成為溝通溫黃平原與靈江水域的中轉商埠。

東山頭臨近柵浦,通過內河直接與柵浦聯繫,以運銷當地及周邊盛產的稻米及黃巖西鄉輸入的竹木之類,成為各類物資的集散地。八方商賈雲集,成為東山、徐山、西山的商貿中心。

老街宅院多

新中國成立前,東山頭主要工商行業有:元益百貨綢布店;永盛、周正元、萬元等5家酒坊,生產和經銷黃酒、燒酒、醬油、醋;協興南北貨店;大來、長春、泰和堂3家中藥房;周聽記和恆昌兩家米廠;還有麻帽店、成衣店、製鞋店、打銀店、碗店、雜貨店、鹹貨店、副食品店、豆腐店、小五金店、打鐵店、染坊、理髮店、照相館、壽坊、飯店、客棧、當鋪、錢莊(三家)等。

經濟的繁榮,財富的聚集,東山頭建造了許多大宅院,著名的有旗杆裡、新屋裡、李福泰、石柱裡、三透裡、牆裡店等。還有用條石、磚砌築的三層炮臺3個,用來保家護院。

記者逛到東山頭街一家叫「牆裡店」的雜貨店,店內掛滿一把把嶄新的雨傘、賣零食、生活用品、也賣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據當地人說,這裡原是洪家供銷合作社東山分社。

東山頭人、現年87歲的老人陶東友告訴記者:「牆裡店是民國時期留法學士、地主周煦初家的房子,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是周煦初專門建給大兒子結婚用的。後來周煦初在1950年被槍斃了,他的後代都搬到東上洋村白鳳去了。

再拐個彎,便是周煦初建造的碉樓。「大概我十歲的時候,碉樓蓋起來了,有70多年的歷史了。剛開始房主是為了看家護院,後來變成了東山人民公社。」陶東友介紹。

【來源:浙江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穿越明清:漫步「小上海」海門老街
    據史料記載,海門港自古以來是台州水上交通樞紐,是客運、貨運的重要通道。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兩百年間,海門老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民國時期及建國初期,由於公路不發達,台州各縣以及部分毗鄰地區新產大米、柑橘、原木、柴炭等通過椒江內江、內河運輸至此中轉外運。進口的糧食、糖、棉布、綢緞、麵粉、火柴、肥皂等在海門港卸貨後,也經此通過內江內河分散到各地。
  • 台州有條老街,短短200多米,卻被稱為「小上海」
    最近,我來到浙江省台州市旅遊,在台州的市區椒江區,我們發現了一條非常「低調」的老街,那就是「海門老街」。雖然「海門老街」人不多,顯得比較清靜,但椒江區這條僅存的從清朝末年延續至今的商業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道不盡的老街情懷,承載了多少重慶人的記憶!
    今天的《老街說故事》,我們就來說說南濱路這幾條老街。 慈雲老街人文攝影   熟悉的街景,滿載的回憶,總有些故事會跟一條老街、幾棟老建築有關,情懷滿溢,終成這城市裡抹不掉的記憶。位於南濱路的慈雲老街,便是這樣一個傳承城市文脈的載體。   從童年時坐在長輩膝頭聽說慈雲老街的故事,到長大後關於老重慶的記憶,再到客走他鄉時忘不了的家鄉情……都繞不開這條蜿蜒的老街,可以說這裡匯集了一部巴渝文化史。
  • 章安老街修繕初見雛形,讓你一眼望見千年韻味
    章安老街東西延伸,長約660米。曾經,章安老街商賈雲集,人丁興旺;如今,老街雖經歷歲月的侵蝕,但其遺留的古蹟仍彰顯著歷史和人文的價值。章安橋、中心廣場、方隆盛……即將呈現初具規模的文化老街章安老街狹長而參差,呈東西走向,長660米的街巷上,有300多間老屋,以章安橋為界,將老街分為東西兩部分。
  • 真實的杜澤·老街
    只有一個最好的方式:見山而隱於市——「躲」在一個地方,用常態對峙顯赫,用平實對峙跌宕——這個地方,就是某個江南小鎮的某條古街。  我聽說初唐四傑的楊炯是盈川的首任縣令,白居易結杜澤之因四次問道,就連武則天也曾為這個小鎮的一個寺廟題額。還有楊萬裡、馬可波羅,還有清代名宦陳鵬年、近代弘一都曾在此舍舟登陸,借道盈川。  看來,這個地方,值得一拜。
  • 這10幅漫畫——「畫」出了椒江人的「幸福密碼」
    大陳島被獲省級森林公園在椒江,處處是「氧吧」24條共102公裡的綠道穿梭在山間林海中每一處都是風景每一步都是愜意讓你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打造7條精品示範路3條特色風情路4條文化旅遊路7條標準生態路改造新增16條城市道路改建擴建19.6公裡通鎮公路
  • 南京這條老街,被譽為「金陵第一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提到南京旅行時,人們往往會想到主城區的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等旅遊景點,忽視比較偏僻的「高淳區」。高淳位於南京最南端,享有「南京後花園」的美譽,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也在這裡,但由於它離南京主城較遠,所以易被人忽略。
  • 規劃13條軌道交通,白鵝潭商務區擬打造廣州西翼CBD
    三江交匯的白鵝潭自古商賈雲集,曾經是珠江航道繁華的起始點。如今,白鵝潭地區有了新的定位:廣州西翼CBD,與廣州東部「黃金三角」(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西區)構成東西兩翼比翼齊飛的發展格局。在近日召開的廣州市規委會會議上,白鵝潭商務區規劃和城市設計整合優化獲得通過,整個白鵝潭商務區面積達到36平方公裡,約為6個珠江新城;大手筆規劃13條軌道交通線路,讓廣州西部高效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優化提升:新理念、新定位、新功能 白鵝潭再出發一直以來,人們談起白鵝潭就會想到十三行和海上絲綢之路;「白鵝潭經濟圈」概念提出逾十年,規劃也做過多輪。
  • 中國石化新聞網--老街
    文\江漢油田  童翔    歲月的蛛網,蔓延著,攀爬著,慈化老街蒼白的亂發、滄桑的面容,都被結在了蛛網之下。它像一位日薄西山的老人,逐漸模糊的臉龐,向著更深的歲月底層,沉下去,沉下去……    我試圖拂去歲月落下的灰塵,看清老街真實的面容。老街也像樹木一樣有年輪吧?它的年輪又在哪裡呢?
  • 椒江,我的故鄉!
    「四時春」、「四海樓」等幾家有名的菜館就在這條街頭上。 甚至到深夜,石板路上仍傳來行人的腳步聲,這就是昔日的椒江-被稱為「小上海」的海門一度的繁榮景象。 ▲浙東千裏海塘紀念碑(攝影:裡長) 2002年,我再次來到椒江時,我曾居住過的狹窄的振市街已經消失,代替它的是幢幢造型美觀的六層住宅樓和寬敞平坦的水泥馬路
  • 寧波這條300米老街走出好多創業人 這裡是寧波幫重要發源地
    一百多年過去了,從這條300餘米長的莊市老街走出的寧波幫人士都已離開故土,卻在這裡留下了豐富的寧波幫遺蹟。莊雲房、包乾房、沈潤德房等十幾幢中西合璧的老建築,悄然隱於莊市老街弄堂裡。說到老街,他們都是自豪的。「老街南側有包玉剛、葉澄衷、莊熙雄故居等10餘處,北側包乾房、莊雲房、沈潤德房等則是寧波幫發跡後建造的。」80歲的施老伯對老街歷史如數家珍,「建築建造時期多為晚清至民國,這段時間也正是莊市人走向世界的鼎盛時期。當年包玉剛先生就是坐著腳划船沿著這條老街河到葉澄衷創辦的葉氏義莊上學。」
  • 麗水最獨特的老街,位於龍泉,全長1417米,是絕世寶劍的鍛造處!
    老街的存在是連接古今的媒介,也是悠悠歷史的見證。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想要了解他的過往,就要穿過一條條小巷,走過一條條古街,城市的秘密就藏在這些古蹟裡。肉肉喜歡從一個個舊舊的院落裡踏入老街古巷,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意外的驚喜,那麼今天肉肉要分享給大家的是一個特別的老街——龍泉西街。
  • 杭州這條小眾老街,「達康書記」跟他有點關係……
    西興老街因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範蠡在此築城拒吳而得名,歷史上曾是兩浙門戶,人文薈萃,古蹟眾多。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歷代名家的壯麗詩篇和西施北上入吳的豐富歷史故事,是浙東古運河的源頭,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一部分。挑一個陽光旖旎的午後去邂逅老街,河水倒影著藍天,陽光穿透著綠葉,古樸的建築與水天融為一體,好一幅渾然天成的詩意畫卷!
  • 進擊DE後浪丨椒江青年公益廣告劇本大賽獲獎作品首發&入選名單公布!
    一碗熱氣騰騰的核桃調蛋 撫慰疲憊的遊子心 餵飽不安的故鄉魂 蒸騰起老街的暖暖人情 點燃了生活的欣欣向榮 希望每個椒江青年 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 發揮自己的學識和才幹 與故土共成長 在家鄉 在所愛之人身邊 努力奮鬥 安居樂業 歷經四個多月的創作,椒江青年公益廣告劇本大賽的首部獲獎作品——《核桃調蛋》,終於走上螢屏,與大家見面了!
  • 初來乍到的蘇州,三條街必去,歷史、美食、人文故事都藏在這裡
    初來乍到蘇州城,不能只去逛本地的老街,城裡的老街到處都是,而這三條街是到蘇州去必逛的街區,他們是蘇州老街文化的代表。平江路南起幹將東路,北至白塔東路,自南向北有建新巷、鈕家巷、邾長巷、肖家巷、中張家巷、大儒巷、大柳枝巷、丁香巷……唐宋以來,平江路一直延續街坊格局,直路沿河而下,四散巷支,水陸並進,留平江路當年,商賈雲集,繁華熱鬧。
  • 杭州正在消失的老街,那些魂牽夢縈的記憶,如今許多房屋都已倒塌
    靖江鎮是蕭山南沙地區比較重要的集鎮之一,歷史上盛產棉麻、絲繭和雜糧,舊時老街在蕭山地區是一個貿易齊全的商業街。老街以靖江店路為中心,向四方發展。在當時老街有一條寬約4米的青石板路,沿街兩側商會、學校、商店、作坊,鱗次櫛比,依次排列。往來商賈雲集,遊客不斷。可以說,這裡就是以前靖江的鬧市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 浙江金華最美8個古鎮,身畔的靜美繁華遺風,你曾到訪幾處?
    佛堂因佛緣而名,相傳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印度天竺僧達摩來東方傳教,雲遊義烏雙林寺時,恰逢江水漫溢,洪水泛濫。為救被洪水圍困百姓,遂投磬江中,得以普渡眾生。後人為紀念達摩,於投磬處建「渡磬寺」,寺內楹聯有「佛堂市興永千秋」句,遂名此地為佛堂,千百年來沿用至今。另有「佛光透彩傳萬代,堂燭生輝照八方」楹聯。
  • 老街老巷,尋覓老城記憶
    此番升級改造工程中,水井巷中央商務區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引入各類型文化元素,進一步強化城市中央商務區的特色文化氛圍。在對西寧歷史、文化、生活、生態等方面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依託傳統,融入新時代元素,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可謂是既「接地氣」又「緊跟潮流」。
  • 蘇州的這四條老街,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平江路平江路位於蘇州最繁華的鬧市區,平江路也是蘇州古城至今為止保存的最過完整的一條歷史老街,也被稱為「古城縮影」。這裡也是所有遊客必到的打卡地,這裡也有著各式各樣的美食,也是吃貨的天堂。平江路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獨特,在保留原有傳統建築生態基礎上,融合了更多的文藝,時尚,潮流的元素,使整條平江路看起來也更加的豐富起來。走在平江路的街道上,耳邊會不時地傳來各式小販的吆喝聲,也是充滿了濃濃的市井風情。在這裡你不僅能看到有傳統的姑蘇菜館,也能遇到一些十分擁有小資格調的現代咖啡館或者酒吧。
  • 惠州這條網紅海鮮老街上央視啦!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條「頗有名氣」的小巷子裡頭,藏著多家本土老牌海鮮餐飲,廣為人知的喜碧、味美實惠的鴻澤、主打胡椒蝦的海派對、潮汕風味的潮汕小海鮮、老街味道的鑫記和嘉熙,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勝地。這裡的巷頭巷尾,每天晚上都人來人往,新食客和老街坊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