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生貢獻曹操,卻被逼而亡,既忠於漢室,為何不轉投劉備?

2020-12-15 歷史小沙漏

荀彧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的一位重要謀臣,才能智慧可以和蜀漢的諸葛亮並肩。他為曹操開創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卻因反對曹操封魏公而被猜忌,從此備受冷落。最後,曹操送給他一個神秘的盒子,有人說是曹操賜予他的毒藥,有人說盒子是空的,曹操讓他自裁。不管哪種說法更可靠,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死,曹操脫不了干係。

接下來,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為何荀彧對曹操貢獻極大,曹操最終卻選擇害死他呢?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陣營中,文臣中貢獻最大的。早年曹操在外徵伐,他跟隨左右,出謀劃策。後來,曹操基業小有規模,他就在後方穩定朝局,時不時還為前方作戰提出一些方案。曹操對他也是極其信任。兩人一直關係都很融洽,直到曹操後來想讓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公。

曹操並沒有直接去跟荀彧說,而是讓身邊的一位大臣去荀彧那裡探探風,畢竟,荀彧是一位老大臣,跟隨曹操多年,而且在朝堂上威望也很高。令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荀彧堅決反對。反對的原因,就是魏公是皇親國戚才能冊封,而曹操與漢獻帝只是君臣關係。曹操得知後大為惱火,但是又不能表現出來。

不久,曹操就找個理由將荀彧調出了朝堂,讓他去譙縣慰勞軍隊,並將其留在了軍中。其實就是想削他的權。荀彧是個聰明人,知道曹操容不下他,不久就死了。關於荀彧的死,也是歷史之謎,有病死和被逼自殺兩種說法。但是即便是病死,也因鬱鬱寡歡而病,曹操都脫不了干係。

既然荀彧選擇了輔佐曹操,又為何不同意曹操封魏公呢?

這要從荀彧的志向和抱負說起。荀彧和郭嘉、賈詡、司馬懿等人不一樣,這些人是只要尋得一個明主即可,並不會因為天下是姓劉還是姓曹而擔憂太多。而荀彧,他當初選擇跟隨曹操,並不是真的想讓曹操成為天下的霸主,而是當時的亂世,需要一個人將局面平定下來,這樣,百姓才能早日從戰亂中解脫出來。

可以說,他考慮的是天下的人民,大漢的基業,他知道漢獻帝對待亂世根本鎮壓不住,只能選擇一個能夠壓住場的人去幫助漢獻帝,而荀彧自己,則可以貢獻自己的謀略和智慧,共同去完成這項大業。

荀彧後來遇到了曹操,看出了曹操是位英雄人物,覺得曹操就是自己苦苦找尋的你能夠治理這亂世的人才。他全心輔佐,還給曹操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讓曹操有了政治上的先機。其實,荀彧也是有私心的,他要穩定漢室基業,就必須先將漢室皇帝迎接回來。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 他的心也越來越膨脹,想當魏公已經暴露了他的野心。荀彧又怎能同意呢?這完全違背了自己的初衷。他的志向是匡扶漢室,其實和諸葛亮是一樣的,只是,他寄託到了曹操身上。

那麼,當荀彧意識到曹操的野心和自己志向不同時,為何不轉投劉備呢?

簡單來說,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當他發現曹操的野心時,他也為當初自己看錯了人而後悔,想自己一生,為曹操建功立業,開創大好基業,然而曹操功成之時,野心卻日益膨脹,覺得自己礙眼了,就想清除掉。他怎能不心寒?

這時,他或許也想令投明主,可是他不能。這是因為,一方面,古人講究名節,他雖然做過袁紹的謀士,但是並未與袁紹有過太多交情。可是曹操,卻是自己一生相伴輔佐的對象。曹操對他不仁,他卻不能另投他人。

另一方面,他忠於的漢室還存在,劉備雖然姓劉,但是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漢室的皇親,正統的皇帝還在曹操陣營,他又怎能離去?如果轉投了劉備,豈不成了一種笑話?只能說,當初的選錯和看錯,就註定了最終的結局。這可能也是荀彧最終病逝的主要原因。他沒有選擇,卻心有太多遺憾。

當年,如果他在尋找明主時,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或許,荀彧會首選投靠劉備。可是,當時的劉備只是個天天換主公的小人物,沒有幾個人認識他。荀彧只能選擇那時已經有點鋒芒的曹操。其實,那時的他也不一定選錯了。因為,年輕時的曹操,確實是一個心中還想著匡扶漢室的熱血青年。只是幾十年後,成功和權力已經徹底讓他的心膨脹了,他已經不是當年荀彧想要輔佐的曹操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不拋棄曹操、投奔劉備?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集團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是為數不多的誓死忠於大漢的大臣之一,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當曹操稱公稱王后,荀彧對曹操失望至極。他為何不去成都投奔以興復漢室為己任,與曹操勢不兩立的劉備呢?
  • 劉備以恢復漢室為目標,那麼忠於漢室的荀彧為什麼不去輔佐劉備?
    可是不管正史還有演義,荀彧心存漢室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是人們共知的一件事,很多人也許會好奇,劉備一直也是以恢復漢室為目標,那一直忠於漢室的荀彧為什麼選擇不選擇劉備去輔佐呢?我們都知道荀彧乃是王佐之才,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可見荀彧的才能,當然歷史和演義之中荀彧所表現出來確實是王佐之才,這個毋庸置疑。
  • 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荀彧也忠於漢室,為何他不去投奔劉備
    除了劉備這類皇族之外,漢朝還有不少大臣,在為拯救日漸衰微的漢室而努力,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荀彧。荀彧是三國時期潁川郡潁陰縣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他的能力很強,人脈也很廣,在三國時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讓袁紹、曹操這類梟雄都不敢怠慢他,視他為座上賓。
  • 被杜牧評為偽君子,荀彧是忠於漢室的愛國人士,還是忠於曹操
    整個三國的璀璨,其實都離不開那些數之不盡的英雄人物,在無數人眼中,都有著諸多喜愛的英雄豪傑,或是曹操、或是劉備、或是諸葛亮、亦或是關羽、趙雲、張飛等猛將,而今則要來學一學易中天先生品一品曹操手下一位絕世謀士荀彧。
  • 既然曹操給不了荀彧所要的漢室復興,他為什麼不去投靠劉備呢?
    要說東漢末年最為可惜的歷史人物,我想莫過於荀彧荀文若了。荀彧作為曹操手下第一大臣,為他建立大魏基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亦或是對外作戰,荀彧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就連曹操都將他稱為「吾之子房」。
  • 荀彧為什麼一邊輔佐曹操,一邊忠於漢室,他到底怎麼想的?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淮南市壽縣一帶),不久憂慮而亡(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 三國歷史:荀彧一生忠於漢室為什麼不選擇跟隨劉備呢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危如累卵,隨時傾覆,而在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號稱是王佐之才的荀彧,也是大漢王朝的最後的忠臣,一心想要興復漢室,不惜與曹操分道揚鑣,最後自刎而死!那麼荀彧既然想興復漢室為什麼不會選擇去跟隨劉備呢?
  • 此人為漢室同曹操反目,抑鬱而終
    第一位便是跟隨劉備的關羽。關羽一生轟轟烈烈。他武藝高強,可在片刻間砍下華雄的腦袋,無數人都被他嚇破了膽。此外,他誓死效忠漢室,一心一意輔佐劉備。不過,關羽對劉備的忠誠,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漢室的忠誠。
  • 荀彧應該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漢之心,但他為何不改投劉備?
    荀彧一開始也是幫袁紹的:「袁紹已奪馥(冀州牧韓馥)位,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漢獻帝初平二年,二十九歲的荀彧離開了袁紹改投曹操,其三哥荀諶繼續留在袁紹軍中。聽了曹操極其囂張並且盡顯不臣之心的話,荀彧並沒有拂袖而去,而是盡心竭力為曹操出謀劃策,奪徐州、殺呂布、破袁紹,都是荀彧起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堅定曹操滅袁信心的「四勝論」,遠比郭嘉的「十勝論」更有說服力。
  • 為何荀彧不想讓曹操稱帝,卻為啥不去投靠劉備呢?
    例如著名謀士荀彧,對曹操的貢獻很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還舉薦了荀攸、陳群、郭嘉等人才,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對其十分讚賞。但誰能想到,這荀彧忠的竟是漢室而不是曹操,也怪不得曹操惱火。我把你當我的張良,你卻沒把我當你的劉邦,太打臉了。對了,迎接劉協本就是荀彧給曹操出的主意,只不過他的本意是迎奉皇帝、匡扶漢室,救東漢於危難,成就他和曹操的不世功勳。
  • 荀彧為什麼會反曹操,用死挖出朝廷最後一批忠於漢室的大臣?
    荀彧明白,董承的意思就是曹操的意願,荀彧也是借董承的問題回答曹操的疑問。荀彧不答應曹操進魏公,他先把曹操擺在了道德制高點上,隨後反對了曹操的做法,曹操心不能平。隨後,曹操乘著徵討孫權的時候,奏請荀彧勞軍,順便將荀彧扣留在軍中做參軍,實際上是解除了荀彧尚書令的職務。在曹操大軍開到濡須口的時候,荀彧在壽春病重而亡,年僅五十。
  • 為什麼曹操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就喝藥而亡?
    而曹操和荀彧的分歧也非常清晰,荀彧的最終目標是拯救天下,曹操的能力有助於實現這一抱負,但最正統的名分漢室卻在劉備那裡。這也就造成了荀彧為曹操服務,卻根本層面上與曹操不合。跟郭嘉、荀攸等人相比,曹操與荀彧的關係更為冷淡,私交不多,更像是合作關係。
  • 荀彧,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可是卻忠於漢室
    荀彧的水平就是跟諸葛亮一個級別的。荀彧(163—212),字文若,豫州潁川郡潁陰人,二十七歲時被舉孝廉,當了個小官,不久天下大亂,他投奔了袁紹,後來發現袁紹不堪大用於是轉投了曹操,智慧被發揮到了極致。奉主上以從民望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臭了大街了,其實這個方案一開始不叫這個名,這個方案是荀彧提的,人家本名叫「奉主上以從民望」。
  • 荀彧輔佐曹操一生,卻終發現自己早已錯付
    父親荀緄,任濟南相,祖輩們都為朝廷效力,荀彧自然也算大戶人家的孩子。二十九歲荀彧中舉,當時袁紹勢力鼎盛,不少人都選擇加入麾下。當時雖然荀彧因冀州被佔領,無奈成為袁紹的座上賓。不過雖得袁紹重視,可荀彧認為袁紹心胸狹窄,這種強勢也只是暫時的,成不了大事。後來荀彧找到機會轉投曹操。當然把曹操激動得不行,說自己能有荀彧,就像劉邦當年有張良一樣,一定能成大業。
  • 荀彧一生都在輔佐曹操,為何晚年卻反對曹操並突然去世
    公元212年,曹操的謀士荀彧去世。荀彧對於曹操來說,非常重要。曹操一直稱荀彧是自己的子房,說荀彧的才能能和張良相比。荀彧的去世,對曹操造成很大的損失。不過荀彧在去世之前,卻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就是反對曹操。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對荀彧的去世表示質疑。
  • 見曹操一個空盒,荀彧就立馬自盡,其中到底有何玄機?
    不是被逼無奈,是自我放棄很多人認為,荀彧的自殺也算是和曹操的一種默契,曹操送出空盒子,意在告訴荀彧已無漢祿可食,加上已被調離決策中樞,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用意,覺得自己已被當作無用之人,於是順了曹操之意,乾脆一死了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荀彧是一個別人想他死,他就會無奈赴死之人嗎?
  • 三國時期,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且,劉備跟孫權都沒有匡扶漢室的打算。劉備是用一個名號。孫權更是沒有這個想法已經沒有人要匡扶漢室了。其實東漢光武帝劉秀也沒有匡扶漢室的想法。劉秀曾經跟西漢太子劉子怡的部下說過一段話。劉子怡佔領了河北。劉秀打敗了他。劉子怡派人談判。談判的人說。我們劉子怡是漢室正宗的繼承人之類的。你要相信他。劉秀說,就算漢成帝活了。我也要殺了他奪走皇位。劉秀根本沒有要匡扶漢室。
  • 作為曹操的忠實謀士,荀彧為何必須死,曹操真的是想殺他嗎?
    而荀彧就因為能力太大而被曹操送來了一個空的食盒,現在人們對這個空食盒的普遍理解就是,盒中無食,請君自取,這就是讓荀彧自殺的意思。那荀彧也是一個聰明人,看懂了曹操的意思,就選擇自殺了,在前期對曹操做出巨大貢獻的荀彧,在死後曹操卻隻字不提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王佐之才的荀彧,大多數為曹操出謀劃策,為何晚期反對曹操?
    說起荀彧,想必大家都會知道,荀彧是曹操的一大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那麼晚期荀彧為何反對曹操稱王,落得個自盡的下場。荀彧和曹操後期的曹操的實力強大後,不滿足丞相的位置,想要更近一步稱王。「漢室不可稱王」是漢室的祖訓,荀彧極力反對,認為這樣的做法與他的初衷是相悖的,曹操並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反而把他冷落到了一邊。荀彧看出了曹操的野心,沒有阻止曹操稱王,他的理想就是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隨著曹操勢力的壯大,曹操的野心凸顯出來,荀彧的理想破滅了,最後選擇了自殺。
  •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不想曹操稱帝,為什麼他不直接去投靠劉備呢?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當時漢朝統治風雨飄搖,急需一個能臣結束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曹操的所作所為證明他是一個能臣,而且是為匡扶漢室努力,所以荀彧選擇幫助曹操興義兵,匡扶漢室。從這點可以看出,曹操初心也是要匡扶漢室,而且他和那些面對危難局面一籌莫展,只會哭的大臣不一樣,他在積極想辦法,為自己的目標一直在行動,這就是所謂的能臣吧。曹操逃到陳留後,見到父親,散盡家財,豎起一面白旗,上寫忠義二字,招募起一隻隊伍,準備討伐奸賊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