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曹操一個空盒,荀彧就立馬自盡,其中到底有何玄機?

2020-12-15 野史侃談

建安十七年,曹操五十九歲,年近花甲,立了平定關中之大功,於是董昭就勸曹操,以漢初諸侯王制,進魏公,立社稷,並讓漢獻帝賜其九錫,這下直接觸及到了荀彧的政治底線,於是立馬站了出來表示反對。

荀彧作為德高望重的朝廷的重臣,以德行俱備而名滿天下,他的意見態度相當重要,曹操因此而非常憤怒,於是將荀彧調離尚書令,到伐吳前線勞軍,之後更命人直接給荀彧送了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是個空盒,轉身就服毒自盡了。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不是被逼無奈,是自我放棄

很多人認為,荀彧的自殺也算是和曹操的一種默契,曹操送出空盒子,意在告訴荀彧已無漢祿可食,加上已被調離決策中樞,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用意,覺得自己已被當作無用之人,於是順了曹操之意,乾脆一死了之。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荀彧是一個別人想他死,他就會無奈赴死之人嗎?當然不是,作為一個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殫精竭慮一生,只想復興大漢王朝的人,其心中的那份執念應該是非常的深重的,而心中有如此信念之人斷然不會那麼容易輕生,除非那股執念已然不存。

真實情況應該就是這樣,眼看著曹操勢力不斷增大,天子完全徒有其名,徹底被架空,曹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權臣。荀彧終於明白,漢室實則氣數已盡,加之自又被調離權力中心,對大漢已無能為力,所以終於放下了心中一生的夙願,生無可戀,轉而選擇了放棄,但同時又不想苟延殘喘,於是決定隨大漢一同逝去,以顯示心中最後的那份堅持。

曹操的野心,荀彧打壓不下

曹操的野心其實很早就表現得很明顯了,從開始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到之後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再到最後的進封公爵,各個階段始終保持不變,別人不能負我,天子得聽我的,我會是天下之主。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加之權力的增長,不臣之心越發堅定。

而是荀彧沒有變,依舊忠於漢室,他至始至終都提醒著曹操只是漢臣,不可做僭越之事。尤其到了曹操決心要封魏公的時候,荀彧更是直接反對說「興義兵,除暴亂,本為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但即便如此,荀彧根本壓不住曹操的野心,更是直接惹怒了曹操,導致兩人關係徹底破裂。

荀彧的初衷,曹操改變不了

荀彧是一個有信念的人,甚至近乎執拗的人。他自始至終都一心向漢,當初投靠曹操也是希望能復興漢室,甚至不惜建議曹操「奉天子」,因為他認可曹操的能力,認為曹操有這樣的本事帶大漢走出泥沼。「生食漢祿,死為漢臣」正是其一生的寫照。

而曹操也知道荀彧的初心,明明和自己的終極目標相悖,但還是接受了荀彧並充分信任,因為他想用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能力感化荀彧,以換取其對自己的支持。曹操平定了漢中,展示了其其能力,卻低估了荀彧的執著,未能改變其初衷。

是早已註定的不歡而散

荀彧和曹操的關係,其實從最開始就非常尷尬,曹操覺得他們是類似劉備和孔明間的君臣關係,而荀彧則一直認為他們是同為大漢操心的同事關係。他們都想影響甚至改變對方,但卻事與願違,荀彧低估了曹操的野心,曹操輕視了荀彧的執著,所以不歡而散是必然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曹操給荀彧送去一個空碗,荀彧選擇了自盡,這個空碗什麼意思呢?
    「太祖(曹操)軍至濡須,(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三國志·荀彧傳》二、服毒自盡。「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魏氏春秋》反正我是不大相信荀彧是病死的,《荀彧傳》自己說荀彧是因病留在壽春的,但死因卻是憂鬱而死,他憂什麼呢?
  • 曹操給荀彧送去一個空碗,荀彧便自盡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說起曹操,那可是英雄人物,歷史上對他這個人褒貶不一,但他有膽識有謀略的事實卻是無可爭辯的。劉備有諸葛亮才有後來的風光,曹操也是因為有了荀彧才能站穩腳跟。歷史是過去的,既然是過去的,那麼就只能從史書上得到事實的真相,尋求歷史。然而,有時候史書也是不一定都對的,比如,荀彧之死。
  • 荀彧真正死因是什麼,不是曹操謀害也非自殺,現代科學揭開謎團
    荀彧,曹操手底下最厲害的軍師之一,三國演義裡說他被曹操賜毒酒而死,而魏氏秋春則說他被曹操自盡,十有八九全是死在曹操之手。但是真正的歷史很可能不是這樣的。由於三國演義這樣子描敘僅僅為了更好地顯示曹操的殘暴不仁,疾賢妒能。真正切實的內幕是這樣子的,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萬精兵徵伐孫權,荀彧作為軍師。
  • 曹操送了個空食盒給荀彧,為何荀彧便自殺了?明顯是猜錯了意思
    這時天下分為幾大勢力,其中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聲稱"興復漢室"的劉備所屬的勢力了。劉備的手下都是人才濟濟,有諸葛亮,有實力強勁的五虎將等。而與此同時,另一個大勢力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那就是北方的曹操。 曹操為東漢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在戰爭爆發之時,幫助漢室鎮壓起義軍,之後又根據東漢皇帝沒有實權這一事實,成功的搶佔了先機,控制了朝廷,防止東漢快速滅亡。
  • 此人是袁紹好友,同時看出曹操和荀彧的才能,卻最終自盡而死
    漢末三國時代,便有一位極具慧眼的智士。此人在曹操和荀彧不起眼之時,便看出了他們二人的巨大才能和潛力,可謂是火眼金睛。然而,遺憾的是,此人卻最終自盡而死。那麼,這位極具慧眼之人究竟是誰呢?他又是如何評價曹操和荀彧的呢?他又為何要自盡而死呢?
  • 新三國曹操送荀彧空食盒有何深義,為何荀彧看後就選擇自殺?
    #荀彧荀彧亦是如此。直到今天,只要略喜歡歷史的人均知道有這個謀士的存在。荀彧,曹操的首席謀士,一生的理想就是匡扶漢室,在發現曹操的所作所為(曹操封王,離稱帝就差一步之遙)與自己的初衷已是大相逕庭的時候,曾經勸過曹操,但曹操不聽從,後來曹操送了一個空食盒給荀彧,荀彧打開後服藥自盡了。《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引藥而卒。
  • 看到曹操送來「空空食盒」,荀彧為什麼就要選擇自殺?
    荀彧深知,曹操喜歡玩「猜謎遊戲」,一輩子喜歡抖個「小機靈」,凡事喜歡別人配合他,搞個「心照不宣,點到為止」,才能「甚合他意」。不幸的是,這一次,荀彧被曹操「點名猜謎」,他猜出了「食盒的謎底」,讀懂了曹操的用意,但仍然選擇「服毒自盡」。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打開後,為何服毒而亡?
    不少人看到荀彧,第一個印象就是關於他的錯誤讀音:「狗貨」。實際上作為曹操帳下的首席軍師,幫助曹操開疆擴土統一北方,成就王霸之也,荀彧功不可沒。在早年,荀彧年少成名,舉孝廉成為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談吐不凡的他被評價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天下大亂,荀彧也罷官回家,到冀州投奔了袁紹,被奉為了上賓。
  • 曹操派人送來一空盒,荀彧看完立馬服毒自盡,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曹操謀士如雲,可以沒有任何一人,唯獨不能沒有荀彧。每一場關鍵性大戰,都有荀彧的一錘定音。除此之外,戲志才、郭嘉、鍾繇、陳群、司馬懿,荀彧為曹操舉薦了一個天下最豪華的謀士團。他們一起擊敗了呂布,除掉了袁術,覆滅了袁紹,驅逐了劉備,統一了北方。
  • 曹操給荀彧的食盒中到底有什麼?竟讓他看完便選擇了自殺!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魏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權臣,最後的結局卻是服毒自盡,這是為何?曹操身為一代"奸雄"自是心性多疑,經常讓他身邊的臣子誠惶誠恐服侍著,甚至還有著因為楊修看破了他的言論而斬了楊修的情況發生。而荀彧自殺前,就收到了來自曹操的一個食盒子,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立刻就選擇了服毒自殺。那麼曹操送出的這個空食盒究竟暗示著什麼,能讓曹操的大功臣荀彧自我了斷呢?
  • 荀彧為什麼一邊輔佐曹操,一邊忠於漢室,他到底怎麼想的?
    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淮南市壽縣一帶),不久憂慮而亡(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 曹操送空盒給荀彧,其中的含義究竟是什麼,為何他會自殺?
    曹操送空盒給荀彧,其中的含義究竟是什麼,為何他會自殺?文|梨花獅子疏影在三國中有這樣一件事情。當時荀彧反對曹操建立魏國,於是曹操就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在之後荀彧理解了這個空盒子的寓意後就自殺了。而這其中的含義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荀彧選擇自殺?
  • 歷史上的荀彧最後善終了嗎?真如《三國演義》中那樣服毒自盡了?
    歷史上荀彧本身就屬於善終。很顯然他沒有活過曹操。荀彧之死一方面是因為過度勞累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無法匡扶漢室,而他親自挑選的輔佐對象又成為了一個篡漢之臣。因此荀彧才會生病憂鬱而亡。至於所謂的曹操逼死荀彧,這種說法只是傳言並不可信。
  • 曹操賜荀彧一空盒,荀彧馬上自盡,空盒代表何意?
    曹操此人一貫喜歡打啞謎,這個空盒也是個啞謎。荀彧看到空盒後猜到的謎底,應該是無漢祿可食,所以自殺。曹操的啞謎當歸在《三國志太史慈傳》裡,曹操聽聞太史慈的聲名後,給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用一個小箱子裝著,「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裡面沒有太多其他的物品,只是放了一些當歸。
  • 王佐之才的荀彧,大多數為曹操出謀劃策,為何晚期反對曹操?
    說起荀彧,想必大家都會知道,荀彧是曹操的一大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那麼晚期荀彧為何反對曹操稱王,落得個自盡的下場。荀彧隨後董卓霍亂朝政,荀彧認為潁川是兵家必爭之地,會有戰鬥發生,就勸說自己家鄉的人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是他們留戀故土,不願搬走。
  •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被譽為「吾之子房」,為何卻被害死
    212年,曹操徵討孫權時,要求漢獻帝派荀彧到前線勞軍。當荀彧來到前線時,曹操趁機將其留在軍中,免去荀彧為尚書令的職務,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在曹操率軍南下後,荀彧被迫服毒自盡,終年五十歲。當年,曹操曾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為何卻又將其害死呢?
  • 曹操送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為何就自殺了
    荀彧和曹操,早年是一堆黃金搭檔。曹操能夠有這麼大的江山,荀彧功勞第一。荀彧之所以幫助曹操,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只有曹操算得上真英雄,因此藉助他來安定天下。但是,自從200年曹操殺董貴妃之後,曹魏集團與漢室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荀彧夾在中間,非常難受,卻也無計可施。
  • 荀彧為什麼背叛曹操?
    212年,丞相曹操送給軍師聯盟首席謀士荀彧送來包裝精緻的一個食品盒,荀彧打開食品盒見裡面空空如也後,服藥自殺,時年50歲。太祖饋彧食,發之乃容器也,於是飲藥而卒。《三國志》君子絕交,一切盡在不言中。曹操在諸多方面,對荀彧也是言聽計從,並贊荀彧: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三國志》儘管如此,在曹操心中,荀彧不論才智如何超群,有多勞苦功高,卻仍然是他的下屬,其生死決定權依然是由曹操來決定。如果荀彧知趣順從自己,性命可期,否則荀彧的生死只能聽任曹操的發落。
  • 曹操的霸道之術與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有人建議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但是荀彧堅決反對。事後不久,荀彧死了。對於其死因至少有2個版本。一為《三國志》說,荀彧因為曹操稱魏公之事憂鬱而死。二是《魏氏春秋》所說,在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後,曹操給荀彧食物吃,荀彧打開盒子一看是個空盒子,裡面什麼都沒有,於是服毒自盡。不管這2種說法是否真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荀彧的死與曹操稱「魏公」有關。 那為什麼曹操稱「魏公」會讓荀彧求死呢?因為曹操稱「魏公」被世人視作是曹操準備篡漢的標誌。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不拋棄曹操、投奔劉備?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集團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是為數不多的誓死忠於大漢的大臣之一,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當曹操稱公稱王后,荀彧對曹操失望至極。他為何不去成都投奔以興復漢室為己任,與曹操勢不兩立的劉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