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客 | 文
平媒時代《遊戲機實用技術》的前編輯D·S,是一名濃度很高的《三國殺》迷。
早在2009年底,那時才剛剛接觸《三國殺》三個月的他,曾組隊參加了第八屆《三國殺》王者之戰的3V3比賽。結果初出茅廬便一鳴驚人,一舉奪得了當屆的冠軍。
圖中最右即為D·S
從那時起,打《三國殺》便成了這位東北大漢除喝酒擼串以外最重要的愛好之一。
曾在D·S身邊工作過的編輯(包括本文筆者),幾乎個個都被餵過《三國殺》的安利。每到午休等閒暇時刻,大家總要在他的積極帶動下尋摸一張大桌,熱熱鬧鬧地殺上幾局。
最基礎版本的《三國殺》滿打滿算才只有二三十個武將,來來回回還不夠七八個人分的。大家手裡拿到的,往往不是張飛就是關羽,儘管很多時候都和用「白板」差不多,但依舊每天玩得樂此不疲。
在牌桌上,D·S曾信心滿滿地向大家表示:《三國殺》就相當於我們這代人的麻將。以後推廣開了,應該可以在玩家之間一直風靡下去。
《三國殺》後來大抵是真的推廣開了……畢竟如今,在部分「硬核桌遊玩家」眼裡,由於「不夠小眾」,《三國殺》在桌遊鄙視鏈中的地位幾乎墊底。
但儘管它的名聲很大,卻並沒有如D·S所預想的那般風靡……
甚至就連這位前冠軍自己,也有挺長時間沒關注過這款遊戲。去年,當他看到移動版《三國殺》新推出的武將名單時,不禁對著上面的名字一臉懵逼。
在桌遊當中,《三國殺》應該算是更新頻率較高的遊戲之一。
從軍爭篇經典的「神話再臨」拓展包「風火林山」,再到後面從大眾投稿中海選出的「一將成名」。每年《三國殺》都會添加不少的新武將,好讓玩家一直能體驗到新鮮東西。
然而這同時也極大地加速了「知名武將」的消耗速率。在如今的牌桌上,人們往往看不到「五虎將」的身影,反而時常會見到「王基大戰戲志才」這種對局。
強力武將:王基、戲志才
令人不禁想問:「誰?什麼基?戲什麼東西?」
在最近幾年的《三國殺》更新裡,武將的背景介紹越來越像是一場歷史教育。
而為了讓遊戲顯得不那麼「非主流」,也有不少像「關索」以及「胡金定」等來自於野史的武將加入到了遊戲裡,讓《三國殺》隱約多了一種「山寨」氣息。
且不說胡金定是一名罕見的6血將,光這畫風就比較神奇
翻看武將的更新列表,我們可以看出:當2016年,《三國殺》把「一將成名」活動換湯不換藥地更替為「原創之魂」時, 被一次次拓展所淘盡的英雄池,已經讓遊戲的更新變得越來越吃力。
而這不斷膨脹的武將卡池,也讓實體版的遊戲玩家更難收集。
在「神話再臨」更新時,遊戲擴充的武將還是像黃忠、徐晃、孫策、袁紹這種響噹噹的風雲人物。
擴充的所有武將單獨一包,沒隨機性,只要十來塊錢,收集起來很有動力。
而在「一將成名」裡,即便關平、曹彰、凌統、陳宮這些角色在咖位上相對遜色一些,大家好歹也對他們的故事和來歷比較熟悉。
但到了「原創之魂」系列時,遊戲硬著頭皮推出了孫登、吳莧、郭皇后以及劉虞這些「路人」級武將。如果不挨個去查詢下背景說明,很多人還真不知道,原來這些傢伙也出自於三國時期……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往往都集中在以曹操、劉備、孫權為核心的爭名逐利。
許多「三國」題材的影視藝術作品,甚至會特意弱化其他劇情,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便草草結局。
但在卡牌遊戲裡,就算再無名的新卡牌也永遠都比舊卡牌顯得更新鮮強力。而隨著《三國殺》中這些「無名小卒」的不斷加入,他們自然也就衝淡了那些知名舊武將的登場頻率。
這也讓遊戲整體變得越來越偏離「三國」主題。
很多時候,如果不仔細觀察,人們真的很難從角色上判斷出這是場「三國殺」局。
為了補救這種情況,《三國殺》又推出了「界限突破」拓展。官方依照平衡性重做了許多過去的經典武將,好讓這些三國時期最知名的角色能跟上當前版本的技能強度。
但這些改動,又給實體卡牌帶來了版本混亂的問題……
最近幾年,《三國殺》在官方店面幾乎每年都要發售全新修訂的「收藏版本」,並對某些武將的技能進行微調。
但這卻令堅持收集實體版《三國殺》卡牌的玩家非常難受。因為如果不重新購買整套的最新版本,自己手中卡牌的內容就會與當前的官方版本不再統一。
可如果購買最新的收藏版,大家又會覺得,這一次遊戲只修正了幾張卡的內容,大部分的卡牌照比以往都沒有變化,實在不值得花上百塊再重新收集那麼多重複的東西。
更離譜的是,如果參照《三國殺》目前推出的武將列表,大家會發現,無論實體卡牌玩家買過多少版本,在《三國殺》的官方店鋪裡,玩家幾乎無法將在編的所有武將集齊。
在過去幾年裡,官方發行了許多單獨的特殊武將卡牌,它們隨著合作雜誌《桌遊志》的期刊贈送。除了那些最認真收集的狂熱愛好者,稍有不慎,大家就難免會遺漏幾期。
而像韓遂、牛金或者崔琰等武將,則被安排在了「1v1」以及「忠膽英傑」等各式各樣的特殊玩法裡。
在近幾年,可能是為了維持遊戲的活力,《三國殺》實體版接連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花裡胡哨規則的卡牌合集。
這些遊戲玩法各自獨立,除了已經被大家熟知的國戰以外。還有會「觸發各種隨機事件」,所有玩家獨立生存的「文和亂武」。以及帶有全新基本牌的「用間篇」。
「文和亂武」的事件轉盤
除此以外,《三國殺》甚至還模仿了「鬥地主」和「戰棋」玩法,規則一個比一個複雜……
這不禁讓新玩家對入坑門檻望而卻步,就連老玩家也會產生懷疑:自己究竟還算不算會玩這款遊戲?
很多人更是不清楚,在這些番外版本裡,到底有沒有隨盒贈送某些特別的東西……
卡牌分散得零零散散,越來越難收集。而人們同樣也越來越難湊出一場《三國殺》的面殺局。
儘管在十多年裡,遊戲通過拓展豐富了許多內容。但當大家現在想要呼朋引伴一起玩時,為了保證所有人都能快速理解遊戲,反而紛紛用起了最初的標準版本,不添加任何額外的擴充內容進去。
去年國慶假期,疫情已經趨於平息。休息在家的人們呼喚D·S組一場久違的《三國殺》局。
但最終這場聚會並沒有組織起來,不是因為D·S不提倡人群聚集,而是由於在休閒時間,他決定要到老丈人家打麻將去……
《三國殺》最終也沒能成為一代人的麻將……
而得到活動告吹的消息後,忙著弄一套最新最全版本《三國殺》的筆者則長籲了一口氣。
說實話,直到今天,東拼西湊的我也沒能把編號表上的武將集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