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已經選擇主動投降了,為什麼還會伸腳把朱瞻基勾倒

2021-01-20 張生全精彩歷史

自古皇家寡親情,若要盤點篡位失敗的悲情王爺,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其悲情指數,很少又超過他的。。

自從被親爹一句「勉之,世子多疾」坑了以後,朱高煦先是在謀反的關鍵時刻選擇投降,後來又腦子一抽,給明宣宗來了個掃堂腿,結果最後被硬生生做成了「瓦罐燜雞」。朱高煦看起來就是一個腦子不太正常的王爺。那麼,真實的朱高煦究竟是怎樣的呢?

(朱高煦劇照)

作為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向來對自己的親哥哥朱高熾不太感冒。

一來,朱高熾身材肥胖,而朱高煦則長得英俊瀟灑;二來,朱高熾體質文弱多病,而朱高煦則是孔武有力,勇猛過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朱高煦都認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佳繼承者。

但自古立長不立幼,朱高煦次子的身份,讓他始終低了朱高熾一頭。

建文帝即位後,朱棣開始起兵造反。朱高熾負責鎮守北平,而朱高煦作為先鋒,隨同朱棣出徵。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衝鋒陷陣一往無前,立下了無數戰功。而在朱棣兵敗東昌,陷入絕境時,正是朱高煦率軍殺來,將朱棣救出。

後來朱棣在浦子口吃了敗仗,又是朱高煦率軍及時趕到。大喜過望的朱棣,拍著朱高煦的背說:「勉之,世子多疾。」

朱棣本意是希望通過這句話鼓勵兒子,讓他發揮出最強大的能量來擊敗敵人,但也正是這句話,堅定了朱高煦爭奪皇位的決心,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朱棣登基後,朝堂上下開始商議立儲的問題,這讓朱棣陷入了猶豫。

(朱棣劇照)

實際上,朱棣對於英勇善戰並且屢次立功的朱高煦非常喜歡,但長子朱高熾性格隱忍,並且又是太祖所立。相對於性格張狂的朱高煦來說,顯然更加合適。終於,朱棣在深思熟慮之後,還是選擇了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而朱高煦則被封為漢王,藩國在雲南。

不過,自恃勞苦功高的朱高煦並不服氣,他不肯前往藩國,而是想要繼續留在南京。後來,朱棣又將他改封到青州,但朱高煦仍然不願意前往。這件事終於讓朱棣對朱高煦起了疑心。

後來朱高煦被查出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朱棣大發雷霆,準備將他貶為庶人。這時,皇太子朱高熾站出來為他求情,朱高煦才逃過一劫。

永樂十五年,朱棣將朱高煦徙封到山東。朱高煦始終心存不滿,雖然表面上老實地過去了,實則開始秘密籌劃造反事宜。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死在北伐途中,朱高熾繼承皇位。朱高煦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派遣了大量心腹入京,企圖攪亂朝堂,隨時準備造反。不過在僅僅十個月後,朱高熾就因病去世了,而皇位則由他的兒子朱瞻基繼任。

不過,當時的朱瞻基身在南京,並不能第一時間即位。而他從南京趕往北京的這段路, 無疑就是朱高煦一直等待的機會。

可天不遂人願,就在朱高煦辛苦謀劃出一個必殺朱瞻基的方案時,朱瞻基卻從小路出發,成功躲過了朱高煦的半路截殺。

(朱瞻基劇照)

等朱瞻基正式登基後,已經熬死兩個皇帝的朱高煦,實在是坐不住了。宣德元年,朱高煦正式舉旗造反。聽聞消息的朱瞻基御駕親徵,平亂大軍很快就殺到了樂安城下。

朱瞻基命令士兵將勸降信射入城中,城內叛軍紛紛傳閱,軍心大亂。眼見大勢已去,朱高煦暗中派遣使者面見朱瞻基,表示願意第二天出城投降。

第二天,朱高煦將要出城時,卻被手下的王斌等人攔住,朱高煦只能假裝回到府中,悄悄從小路出城投降。不得不說,朱高煦連投降都不能光明正大,實在是憋屈。

朱高煦投降後,雖然一眾大臣力主將他斬殺,但朱瞻基還是念及親情,最終將他貶為庶人,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後來,朱瞻基前去探視朱高煦,誰知道朱高煦卻突然一個掃堂腿,將朱瞻基給絆倒了。哪怕朱瞻基脾氣再好,也確實忍不了了,他當即命令力士搬來一個三百斤的銅缸子,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朱高煦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當場表演了一個「霸王舉鼎」,將大缸給頂了起來。

朱瞻基忍無可忍,下令手下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給悶在裡面,結果,這位曾經的漢王就活生生地被烤死了。

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這樣的行為,著實令人費解。當時他都宣布投降了。別人阻止他投降,他從小路溜出來也要投降,為什麼卻又做出這樣的事呢?這件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似乎都像是朱瞻基在故意「碰瓷」。不過,歷史向來是勝利者書寫的,不管朱瞻基是不是「碰瓷」,朱高煦都理所當然地被殘忍烤死了。

(參考資料:《明史》《明史紀事本末》)

相關焦點

  • 漢王朱高煦滑稽的反叛,為何連城都沒出去,就被侄子朱瞻基平定了
    朱棣萬萬沒想到,對兒子朱高煦過分的寵愛,倒成了其作惡的資本。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情義,在朱棣面前極力請求後,朱高煦這才沒有被廢為庶人,只不過是被削去了兩護衛和身邊的親信。三起兵謀反,招致殺身之禍原本以為朱高煦經過此事以後,可以就安穩下來,然而結果去的恰恰相反。
  • 朱高煦想學他爹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有一次,朱棣作戰中,差點丟了命,是朱高煦帶兵來救了他,朱棣撫著朱高煦的背說,太子有病,你好好幹,懂得吧!也就是說,朱棣暗示朱高煦有機會上位,做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朱棣死後,朱高熾即位,可是,沒過多久,朱高熾死了,於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繼位為帝。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此外,朱高煦還各種僭越,挑撥是非,屢屢陷害太子朱高熾,使得解縉等受害,朱高煦想要奪嫡謀逆之心實在已經是昭然若揭。仁宗屢屢寬宥,朱高煦卻變本加厲永樂十四年,回到京城的朱棣得知朱高煦的諸多惡行之後,剝去其冠服,準備將其廢為庶人,結果朱高熾念在手足之情百般懇求,最終使得朱棣收回成命,但依舊削去其兩支護衛,並且將其親信誅除,以示懲戒。
  • 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被抓的經過,後被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明仁宗朱高熾知道後,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財物數以萬計,仍命他返回樂安,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以此安撫,給足了面子。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死,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殺掉朱瞻基,但由於他準備的太倉促,錯過時機,等準備好了,朱瞻基早已經到了北京。
  • 太平天子朱瞻基——和《大明風華》不一樣的故事
    長話短說,朱瞻基5個月的時候,朱棣起兵,等到他學會說話,他爺爺已經是大明的皇帝了。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熾病逝,當時朱瞻基在南京,聞信後輕裝星夜回到北京,朱高煦本想沿途派兵截殺,但朱瞻基行動迅速,在朱高煦還沒有準備好時已經回到了北京。連著兩次機會錯過,讓朱高煦心態崩了,於是起兵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徵。朱高煦沒想到朱瞻基會親自出馬,心生畏懼,開始有了投降的打算,等到和明中央軍一接觸,立即就投降了。
  • 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與漢王朱高煦沒半毛錢關係
    一直在追劇的人應該已經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廢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理由是胡善祥早年與漢王朱高煦有染。大家應該知道,胡善祥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也確實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她是不是真的與漢王朱高煦有什麼不可描述的「潛規則」呢?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上的胡善祥是山東濟寧人,前錦衣衛百戶胡榮的三女兒。
  • 促織天子朱瞻基:如何一邊玩蟋蟀,一邊守江山?
    朱瞻基由於祖父朱棣的寵愛,在他3歲時便被立為皇太孫,確立了儲君地位。沒想到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只在位一年便一命嗚呼,相較於做了數年太子的父親,朱瞻基的運道算是相當不錯了。歷史上對朱瞻基的評價不說有多麼文韜武略,但卻是明朝有名的守成之君。朱瞻基登基之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留下的外藩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了。
  • 赳赳武夫、覬覦儲位、終究橫死——漢王朱高煦
    燕王朱棣無法進京,只得遣世子朱高熾、次子高陽王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代替自己前往南京舉哀。 當時,建文帝已經有「削藩」念頭,於是為了控制燕藩,在舉辦完太祖葬禮後,將朱高熾兄弟扣留不放,軟禁於魏國公徐輝祖府中(即燕王妃徐氏母家,朱高熾、高煦、高燧兄弟舅家)。住在舅舅家時,朱高煦暴躁不安,時時惹事,經常受到舅父訓斥,由此懷恨在心。
  • 朱高煦學父皇朱棣,可惜畫虎不成反類犬,把自己變成了「烤雞」
    朱高熾駕崩,喚起朱高煦心中壓抑的慾念。太子朱瞻基要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覺得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要在半路設伏,截殺太子。但由於行動倉促,沒有成功。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朱瞻基能得到爺爺朱棣的賞識,自然有非凡的能力,也有寬厚的心胸,他對朱高煦與朱高燧兩位皇叔非常照顧,常給他們豐厚的賞賜。由於朱高煦是在死人堆裡滾出來的,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所以,他每次向朱瞻基提出自己的建言,朱瞻基都十分重視,不但命有關官員將其建議予以實施,還回信答謝。
  • 《大明風華》:胡善祥助朱高煦謀反,被廢後?電視劇不能當正史
    後來為了飛上枝頭做鳳凰,拉攏漢王朱高煦,朱高煦本來早有奪儲之意,沒想到機會卻主動送上門,他可以藉此機會在朱瞻基的面前安插眼線,倆人為了各自的利益結成聯盟。 太孫朱瞻基真正喜歡的人是孫若微,而在選秀當天,眾人皆認為孫若微是太孫妃最佳人選,但是朱瞻基卻把如意給了胡善祥,因為胡善祥是朱高煦推薦的,朱高煦掌管軍權,連皇上都畏懼三分,而且為人囂張跋扈,稍有不順,便大鬧朝廷。朱瞻基雖貴為皇子皇孫,婚姻大事卻不能由著自己性子來,這個面子必須賣給自己的二叔。所以說朱瞻基娶胡善祥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倆人沒有感情。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楊榮安排妥當一切後,親自帶上兵士快馬加鞭趕回京城向太子朱高煦傳遞消息,得知父皇駕崩,朱高熾迅速登基掌管大權,穩定朝局。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朱高煦雖然已經到安樂就藩,但他在京城包括朱棣身邊安插不少眼線探子,時刻掌握朝堂動向,密謀起兵奪取皇位。
  • 作為政治強人的朱棣,為什麼會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朱高熾來接班呢?
    電視劇裡這樣描寫,因為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手握重兵在外,朱棣在臨終前為了避免兄弟殘殺,決定把皇位讓給朱高煦。最終也只是在楊士奇和朱瞻基的堅持下,才勉強同意由太子繼位。對於朱棣這樣的政治強人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做出這麼大的政治讓步的。他的政治布局從他當皇帝時就開始了,他把朱高熾立為太子,多次讓太子監國,實際上就是在向天下明確接班人。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而更為奇怪的是,這些兒子都是朱棣當皇帝之前生的,在朱棣22年的皇帝生涯中,他竟然沒有再生一個兒子,這其中具體的緣由,已經成為了謎。 而我們今天要重點說的就是朱棣的這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
  • 朱瞻基:一個被誤解的「蛐蛐皇帝」,文武全才,功績過人
    重要的是朱高熾有個非凡的兒子朱瞻基,這個兒子的光輝,足以照亮他的前程,因為朱瞻基實在優秀,優秀得朱高煦、朱高燧對朱高熾無從下手。太子之爭中,朱高熾受到的誹謗鋪天蓋地,特別是他的兩個兄弟,憑藉著能陪伴朱棣去作戰,常常極盡污衊之詞,這使得擔任監國之職的朱高熾,非常受傷。
  • 朱高煦:因為一首詩錯失皇位,效仿成祖起兵,專家一語道破敗因!
    對於朱棣想改立朱高煦為太子的事情,當事人更是心知肚明,為了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他很早就開始收買人心、拉攏各方勢力的動作,對此看在眼裡的朱棣除了選擇默認,這也是他遲遲不下決定的重要原因。朱高熾當立而未立,朱高煦想立卻不能立。
  • 朱高熾「無疾驟崩」,正史不記載死因,朱瞻基的嫌疑有多大?
    朱瞻基等不及了第三種說法是被其長子朱瞻基所謀害。其實當年朱高熾能當皇帝除了受他爺爺朱元璋的加持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瞻基的功勞。明成祖朱棣非常喜歡朱瞻基這個孫子,一心想著將來讓他順應繼承皇位。而朱瞻基與他仁慈寬厚的父親不同,他熱衷權力,野心勃勃,工於計謀,因此很有可能為早日登基而痛下殺手。
  • 大明風華:胡善祥腳踩兩隻船當上太孫妃,卻不知自己已經死路一條
    當朱棣點破了孫若微的身份後,朱棣讓朱瞻基做一個選擇,問他是選擇權利還是女人。最後朱瞻基選擇的是女人,朱棣馬上就原諒的朱瞻基,並且還帶他出去打仗了。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在朱棣心中,實則更加支持朱瞻基選擇孫若微。
  • 《明朝那些事兒》朱瞻基:作為皇帝都不能「鬥蛐蛐兒」,太憋屈了
    朱高煦這個人物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他能老老實實,或許還能和朱瞻基和平相處。可他偏不,不然也不是他朱高煦了。縱觀朱高煦,他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最後把自己活活作死了。他讓這個嚴肅的歷史立馬鮮活生動了起來。這就是帝王之家的悲哀,權利這顆藥物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