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徵收復新疆之時,有兩人功不可沒。胡雪巖呢,幫助籌集軍餉;而吳蔚文則提供糧草,故又有「餉靠胡雪巖,糧靠吳蔚文」之說。吳家之所以得到為官府效力的機會,與吳蔚文善於長袖善舞有關。吳蔚文拿銀子捐了湖北候補道臺、山西寧武知府等職,有了功名,也為其辦理淮鹽鹽務提供了便利;接著吳蔚文利用掌握相當數量鹽引(即朝廷發給的鹽業專賣執照)之機,在揚州設立鹽務總號「裕隆全」,並各地相繼設立分號,使得吳家迅速成為了陝西涇陽的首富。
左宗棠
陝西三原的周家,曾經也是巨富之家,在周瑩祖父周梅村在世之時,周家以經營瓷器、鹽業積累了大量財富,歷時24年修建而成的周家大院,一度有17座宅院。但後來因兵亂等諸多原因,到了周瑩這輩周家急轉直下,一蹶不振。
按照《重修涇陽縣誌》的記載,「少孤,依於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歸吳」,意思是說周瑩很可能是周家的養女,自小父母離世,由兄嫂撫養成人。在16歲這年,根據周吳兩家的「父母之命」,兄嫂將周瑩嫁給了吳蔚文的兒子吳聘。
吳蔚文這麼做是有難言之隱的,完全是為了病入膏肓的吳聘,藉此衝喜,希望兒子的情況能有好轉,對此,周瑩並不知情。新婚之夜,吳聘將情況坦誠相告,並表示若不願意成就秦晉之好,願意放周瑩離去。或許吳聘的坦蕩,感動了周瑩,其面臨著「守活寡」巨大風險的情況下,出乎意料的選擇了與吳聘廝守終身。
吳宓
吳聘的命運,一說周瑩過門後第三天,便撒手西去;但民國時期著名學者吳宓(應該稱周瑩為堂伯母),在《吳宓日記》卻這麼說,周瑩成婚3年後,吳聘才去世。兩人育有一女,不到一歲就夭折了。不管怎麼說,靠成婚衝喜並不靠譜,效果不是很理想,更悲劇的是,公公吳蔚文外出又不幸遇難。吳氏兄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家,吳蔚文屬於東院。
如此一來,面臨東院沒有男丁窘境的情況,周瑩也只能接過家中帳本鑰匙,最終成功撐起了東院。和陝西商人一樣,周瑩有著睿智、機敏、吃苦、耐勞,誠信等特徵。所不同的是,陝西商人更傾向於將把經商利潤的大部分,在陝西當地收租,周瑩則放棄了這一傳統的經商模式。除了保留安吳堡附近600多畝水澆地,以保證家族基本口糧需求之外,將其餘1000多畝土地全部交給佃戶,自負盈虧,每年只是象徵性繳納租金,周瑩轉而強化鹽業、棉花、絲織等經濟產業。
這樣一來,周瑩掌舵下的吳家,收入主要靠經商而不是土地剝削,積累名望的同時,可以有大量的現金流投入到經營中去,不像傳統經商模式,在土地上佔據了大量資金而無法將蛋糕做大。經過周瑩的苦心經營,吳家的生意達到頂峰,涉及淮鹽、布匹、藥材、米糧、油坊等各行業,從南到北有108家分店。
周瑩
至於周瑩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恐怕要算其被慈禧太后認作乾女兒。當年吳蔚文通過捐納,奪得了功名,打通了政商之間的通道,將吳家的發展納入了快車道。在指望兒子無望的情況下,吳蔚文是希望周瑩能分擔一點家業,想必沒有在這方面提點。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倉皇逃到西安,如同喪家之犬,史學家做了藝術性處理,稱之為「慈禧西狩西安」,這給了時任陝西商會會長的周瑩機會。周瑩聞訊後,在涇陽買了5頭的奶牛,連夜命人驅趕至慈禧的行宮所在。當次日,驚魂未定的慈禧面對了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想必內心是暖烘烘的,還可能有淚珠在眼眶中打轉,一時感慨萬千。
更令慈禧感動的是,周瑩還捐資了朝廷20萬兩白銀,這是給慈禧揮霍,另外,周瑩還借著覲見之名,送去了:哮珠手串一件、象牙涼蓆兩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藍香爐一個、楠木臥床一張、楠木小圓瓶八個、金猴一個、景泰藍食盒一對,用以維持慈禧體面的生活。雪中送炭的效果要大大強於錦上添花,周瑩這招深深地切中要害。大受感動的慈禧將周瑩認作乾女兒,並以光緒皇帝的名義,誥封周瑩為「一品夫人」。
慈禧
1908年,周瑩因病辭世,享年四十二歲。臨終前,她將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巨額財產,除了一部分留作日後重修鄭白渠之用外,全部分給了下人,加之其生前的建文廟、辦義學、開倉放糧、施粥賑災、捐銀打井諸多善舉,以至於出殯當天,四鄰鄉親八萬多人自發前來送葬,可謂是空前絕後。
日本人用「士魂商才」,描述那些有商業經營才能,同時又身體力行實踐「兼濟天下」情懷的商人,周瑩也是這麼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