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然阿姨的產品課(ID:illusionland),作者:然阿姨,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1
聽說有一款APP想做視頻熟人社交?
好久沒聽見誰要做熟人社交了。
上次聽見還是去年年初,字節搞了個「多閃」,雖然發布會聲勢浩大,最後還是慢慢淡出了主(wei)流(xin)用戶的視野。
這回要挑戰熟人社交領域的,是微信前產品總監的團隊。他們做了一款APP叫」畫音「,主打視頻簡訊溝通方式的IM,面向熟人社交,希望抓住5G時代的浪潮,成長為新物種。近期,已經拿到了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的A輪融資。
衝著這產品的明星氣質,我也拉著群裡的產品小夥伴們試用體驗了一番,共同總(tu)結(cao)了一下試用體驗:
•產品設計中的確有非常精妙的小心思
•但負面的體驗也有不少,尤其是一些交互是反主流的,使用起來有學習成本
•最關鍵的是,留存率意料之中的很差,一堆人遠程面基,新鮮勁過後,就回到微信群聊了。
下面想談談,對於畫音團隊做這款產品的一些看法。
2
5G時代的顛覆式創新:視頻社交?我表示懷疑
我們處在5G時代的黎明。
回顧歷史,顛覆的機會往往出現在新技術變革的時間點。新技術的產生,不僅提升了生產力,也會推動新的社會關係發展。微信抓住的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的船票,從而將人與人的連接做到了更實時,更深入。一晃十多年,微信已長成龐然大物,它不是惡龍,但「少年們」不會放棄與之一戰的機會。
5G,或許能帶來新的交流方式。
畫音團隊認為:5G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大概率是基於視頻載體,因此他們採用了「視頻簡訊」的這一信息生產方式。
視頻簡訊和微信視頻功能的差別在哪呢?
其實是把IM溝通中的文字、圖片、語音,變成了視頻形式的信息。
這一形式與微信實時視頻/語音電話,或是選擇發送一段視頻,主要差別是在「使用頻次」和「交互方式」上:
•在使用頻次方面,日常最高頻使用的IM溝通,就直接提供了視頻簡訊的發起入口,這個入口旨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在交互方式方面,視頻簡訊的使用體驗很爽,無需人工控制錄製或停止,算法自動根據你是否開口說話而決定是否錄製,並自動匹配字幕和表情包。
這一信息生產方式是新穎的,動人的,但是這裡有個問題:
視頻簡訊這一功能,並不以5G時代的來臨作為先決條件,在4G時代,我們同樣已經具備視頻簡訊的物理條件,但國內為何沒有成功崛起的公司呢?
因而我覺得,視頻簡訊模式的推出,並不是一個5G時代技術變革的紅利故事。5G更令人興奮的地方,是萬物互聯;圍繞萬物互聯,在社交領域是不是有更大的機會?這一點值得大家放開腦洞思考。不知道未來畫音團隊是否會有更大的想像力,真正將5G的紅利融入到產品的設計中。
3
視頻互動是否能撬動熟人社交的蛋糕?難!
畫音團隊還做了一個方向判斷,那就是視頻社交是基於熟人之間的。
從邏輯上講,熟人之間更願意用視頻這一載體去溝通,是沒問題的。
但是從產品定位上講,畫音去主打視頻簡訊這一功能點,是否能與微信形成差異?
我們來從熟人社交產品的本質來分析看看。熟人社交產品,本質上是要解決三個問題:
•這裡有沒有我想要溝通的人?
•溝通效率如何提升?
•情感如何傳遞?
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最核心的痛點,第二、第三個問題則是相對好解決的。
第一個問題,意味著「網絡效應」,我日常需要聯繫的人,大部分在哪個平臺,我就要去哪才行。
網絡效應是以色列經濟學家奧茲·夏伊(Oz Shy)在《網絡產業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中提出的,指產品價值隨購買這種產品及其兼容產品的消費者的數量增加而增加。在具有網絡效應的產業中,「先下手為強」(first-mover advantage)和「贏家通吃」(winner-takes-all)是市場競爭的重要特徵。例如在電信系統中,當人們都不使用電話時, 安裝電話是沒有價值的, 而電話越普及, 安裝電話的價值就越高。在網際網路、傳媒、航空運輸、金融等行業普遍存在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是微信的護城河。這個護城河,實在是太深了,深到 11 億多人都在用微信——哪怕是爺爺奶奶輩,為了方便聯繫孫輩,一把年紀了還要認認真真學習微信怎麼用。
「視頻簡訊」這一互動方式,本質上只是解決了第二、第三個問題,可能是讓溝通效率提升了,也可能是讓情感更好的相互傳達了,但無法破除微信存在「網絡效應」的問題。
說白了,如果5G已經開始普及,大家也都逐漸喜歡並適應視頻溝通,微信完全可以直接跟進優化現有的溝通體驗,這是畫音們無法規避的現實。
縱觀過往,想要直接挑戰熟人社交的產品,來往、子彈簡訊、多閃……他們都無法解決微信存在「網絡效應」的問題,所以紛紛高調發布、默默離場。
那麼,難道就沒辦法誕生新的物種,去挑戰微信這樣的龐然大物了嗎?
4
在社交領域,他們都曾想迂迴突圍
假設不直接死磕熟人社交,想要在社交領域分一杯羹,就是兩個思路:
•從頭開始搭建新的社交網絡
•尋找現成的社交網絡並把他們搬運到線上
這兩個思路,是否能作為迂迴戰術呢?我們分別分析一下:
第一種:從頭開始搭建新的社交網絡
比如靠陌生人交友驅動搭建的社交網絡,陌陌在前,探探隨後,現在還有Soul?他們天花板很明顯,一來陌生人交友溝通需求不是高頻需求;二來,一旦交友成功,用戶就不再需要平臺。於是陌生人交友領域,就只有屈指可數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還主要靠直播,和去中心化的社交平臺,還不是一個物種。
再比如,靠內容生產&消費來驅動形成的社區,典型的有知乎、B站、抖音,他們不算熟人社交,只是基於內容或者興趣領域形成了弱關係鏈。用戶在裡面玩耍可以很開心,也會有很高的留存率,但當他們想進一步互相熟悉的時候,也還是離不開「加個微信」的魔咒。
其實畫音團隊,最初也曾想走陌生人社交的路,最後宣告失敗了,因為沒有解決冷啟動的問題;而做視頻內容生產&消費的興趣社區,有抖音快手在前,難度也是太太太太大。
第二種:尋找現成的社交網絡並把他們搬運到線上
尋找現成的社交網絡並把他們搬運到線上,就是Facebook、微信的成功之道,畢竟這比從頭創建新的社交網絡省力多了。
所以,你看,靠辦公這一垂直社交網絡來突圍的釘釘、飛書,現在做的也很不錯呀。
不過,辦公場景的社交網絡,本質上是為公司提升效率的工具,而不是為了人類克服孤獨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這些產品只是做到連接,而做不到「社交」。可以概括成:「打工溝通,釘釘一下;交個朋友,你掃我吧」。這些產品的突圍,肯定也是止步於熟人社交的。
又如,曾經靠模仿Facebook,基於校園實名社交網絡崛起的人人網,因為沒有解決好用戶畢業以後的社交需求問題,上市以後就走了 9 年的下坡路,最後 2000 萬美金賣掉了。如今,基於校園社交的產品,也沒見有什麼現象級產品出現了。
所以,以上迂迴戰術,也不能搞得定熟人社交領域。
那麼,沒有其他方法了嗎?
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看看。
5
熟人社交網絡的老齡化,是唯一機會
曾讓月活 30 億的全球巨頭Facebook如臨大敵的社交產品是誰呢?當年被其快速收入囊中的instagram,它抓住了當時年輕人的需求。
而Snapchat,則是這類產品中的佼佼者——扎克伯格曾想收入麾下,開出 30 億美金的價格,卻求而不得,轉而瘋狂模仿它的每一個功能。騰訊則在 2017 年斥巨資入股,佔超過12%股權。
Snap標榜自己是一家拍照公司。主界面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就是一個攝像頭,而 24 小時「閱後即焚」則是它的另一個亮點,成為年輕人扎堆玩鬧、互相傾吐秘密的熟人社交平臺。
看下Snap、FB、INS這三款產品的用戶年齡段分布,不難看出,Snapchat上13- 29 歲的年輕人佔比明顯更高。
如今,Snapchat日活暴漲到2. 29 億,營收方面,也逐漸接近盈虧平衡點了。但它對於我這種 80 後,是很難理解的物種。
Eugene Wei(前Hulu網高級副總裁,亞馬遜的首位分析師)曾分析過 :
•在Snapchat剛剛推向市場時,正是交互界面的複雜和不透明讓它能迅速流行起來,不論這樣做是有意還是無意的。Snapchat出現的時機,正好是父母大批湧入Facebook的時候,那些早期的年輕用戶在上面積累了大量社交內容痕跡,其中一些需要徹底刪除避免父母看到。
•對伴隨著帶有前置、後置攝像頭的智慧型手機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年輕人來說,他們最高效的溝通方式已經不是鍵盤,而是相機。
在年輕人眼裡,微信、Facebook這類產品是不酷的,因為爺爺奶奶都在上面社交呢。年輕人,必須要有自己更酷的圈子,而且必須是那些大人不會來,來了也看不懂的地方。
或許,這就是「網絡效應」護城河失效的時刻吧。
類比來看,海外有Snapchat對抗Facebook,那麼國內,是不是也應該有個物種類似於Snapchat,能夠對抗微信呢?
看來,想要在中國切入熟人社交領域,面向 00 後、 10 後發力是唯一的機會。
再看看畫音做的這些功能,我們能找到很多Snapchat的影子。可以理解其用意:嘗試復刻Snap的成功,佔據 00 後、 10 後市場。
不過,這裡有兩個新的問題:
•中國青少年是否也如美國青少年一樣更青睞視頻模式社交?
•中國的 00 後、 10 後,現在都在用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回答不了,唯獨試了才知道。據畫音團隊透露:現在畫音的種子用戶中就有小朋友,強烈表現出對產品的青睞。這興許是星星之火呢。
第二個問題,答案很明了:他們都在QQ上。
看最新的騰訊財報,QQ的日活數據,是下跌的。你可能下意識認為,QQ老矣,尚能飯否?
但其實 00 後在上面玩的很開心,他們會吐槽:微信是老年人玩的東西,真的不好用。什麼是QQ擴列?什麼是暖說說?什麼是養火花?根本感覺是另一個世界的語言,對吧? 00 後在QQ上用自己的語言,編織他們自己的社交網絡,就是想讓你們這些老年人看不懂呢。這和Snapchat裡的年輕人的想法如出一轍。
所以,想要佔據 00 後、 10 後的心,畫音們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
和QQ是否構成競爭?如果是,那麼QQ同樣有網絡效應的護城河。
6
小結
畫音的推出,是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明星創業團隊,面向 00 後、 10 後,復刻國外獨角獸的模式,這的確是好的機遇;挑戰也相當大,不確定國內年輕人是否與北美年輕人一樣偏好視頻簡訊這一溝通方式,此外,也需要直面QQ這一巨頭。
無論如何,同為一名產品人,向敢於挑戰巨頭的「少年們」致敬。期待這款產品未來如何演化。
參考文獻
[1] Eugene Wei(前Hulu網高級副總裁,亞馬遜的首位分析師)的博客. https://www.eugenewei.com/
[2] 前微信產品總監創業,看好「5G+攝像頭」趨勢,推視頻 IM 「畫音」.36Kr Pro.https://mp.weixin.qq.com/s/4L-H5zYYeNC4o42EmuN6wA
[3] 進擊的 00 後與社交的無限種可能:我們都一樣.騰訊傳媒.https://mp.weixin.qq.com/s/dax4-eMoyoYCPCTj6133nA
[4] 我想,這應該是微信之後的下一個社交產品了!.徐志斌.https://mp.weixin.qq.com/s/VUNs-5BspjQPpUEKCf5Eyw
[5] Snap 2020 Q1 財報.https://investor.snap.com/company-profile
[6] 《 00 後在QQ:201900 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騰訊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