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位於昌江東岸,是一座老城,宋代御賜「景德」鎮名之前就已存在。漢代吳芮立馬珠山,鎮民冶陶;唐宋時期,雷公山、董家塢、茶葉塢一帶就有陶瓷生產作坊和窯場;半邊街、徐家街初為小街,明末徐家街、鄧家嶺、青石街已成為景德鎮商業中心。
這裡是市鎮的中心,不是單極的御用官辦瓷廠、皇家頂級制瓷的伴生物,而是官民互利形成的多元城市生態,裡弄、民居、作坊、窯房、會館、碼頭……在這裡聚集、生長,自然地為世界瓷都築基。
這裡是市鎮的內核,不是一片遺蹟般的空間,而是有源有流、傳承千年的民俗、生活與市井,在窯磚頭搭建的景派建築裡,人們「富則為商,巧則為工,摘葉為茗,伐楮為紙,坯土為器」,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這裡是市鎮的開頭,北起觀音閣南至小港嘴的前街(中山路)后街(中華路)兩條十裡長街;「陶陽十三裡,煙火十萬家」「窯火夜夜明,瓷器日日出」「四山八塢、九街十巷、三洲四碼頭、一百零八弄」,歷史盛況的起點總在昌江東岸的觀音閣、半邊街,逐水而居、鱗次櫛比。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這座沒有圍牆的市鎮,承載著從最高統治階層到普通百姓的美好期許,無數工匠、商旅、農人、雅客從這裡路過或在這裡雜居,眼看著阡陌交通成為高樓大廈、小橋流水成為康莊大道,市鎮中心沒變的只有老城,依然堅守著舊日容顏。
與千年前相比,老城也是變了的。兀然亭、五龍庵、東嶽廟、純陽觀、水星閣、白雲寺、白馬寺、江南雄鎮關口、佛印遊覽過的祝禧寺……一些名勝古蹟、故居民居消逝在時空裡。
幸而有「御窯景巷」,留下市鎮最初的面貌和生活。
這裡有四大碼頭中的三大碼頭:許家碼頭(半邊街)、曹家碼頭(中渡口)、湖南碼頭(通津橋),還有裡市渡、西岸的三閭廟。水影響著市鎮發展,是世界陶瓷之路的坐標和始發。
太平巷、龍船弄、玉字巷、求知弄等19條巷弄,貫通前后街,古老而完整,蜿蜒出原汁原味的景德鎮。
徽州會館、五王廟古戲臺、天主教堂、大順布號……修舊如舊,講述「潔而居、華而出、鮮而食」的生活品味和民俗風情。
消逝的是建築物,不變的是老城生活。從天空俯瞰,這片灰屋頂的街區,在繁華的城市中心,在窯磚房裡、在裡弄間,保存了現存面積最大、最古老、最完整、最真實的老城生活。
「御窯景巷」是景德古鎮最後的縮影。在這裡,相遇總在發生,歷史與時間相遇,又與空間相遇。
行走在這裡,邂逅老城,可以看到以往的人們在這裡做什麼,建築的功能是什麼,裡弄碼頭與貿易的關係……每一個痕跡都是一次事件、一段時間、一個故事、一部電影。
行走在這裡,不是生造或割裂的生活,而是穿今越古,可以在滄桑成熟與青春逼人之間轉換,有千年讚歌,有鮮衣怒馬,有現代時尚。
老城,從來不止一面。
來源:御窯景巷老街、胡景平
郵箱:xctg8569001@163.com
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
歡迎您的投稿
【來源:景德鎮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